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土壤盐渍化水平对杂草群落多样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在松嫩平原西部选取3个不同盐渍化水平的采样点,T1(低盐渍化),T2(中盐渍化)和T3(高盐渍化)。采用“样方法”分析玉米灌浆期不同土壤盐渍化条件下杂草群落组成,并调查蜡熟期的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杂草群落总密度、总盖度和总地上生物量随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加,其中高盐渍化(T3)条件下的最高,总密度为41.51株/m2,总盖度为35.11%及总地上生物量为227.07 g/m2。不同盐渍化水平的土壤杂草群落中共有的杂草物种数越多,其杂草群落的相似性系数越高。其中,中盐渍化(T2)和高盐渍化(T3)条件下的杂草群落之间的相似性系数最大,为0.82。杂草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土壤盐渍化水平均呈不显著正相关,这3个指数随着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加。然而,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土壤盐渍化水平呈不显著负相关,该指数随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加重而降低。此外,同低盐渍化(T1)相比,高盐渍化(T3)条件下的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中的穗长、行粒数和穗粒重都降低,降低幅度分别为23%,23%和22%。杂草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地上生物量均会导致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中的穗长、行粒数和穗粒重降低,但不显著,然而,杂草群落丰富度指数与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中的穗长、行粒数和穗粒重均呈正相关,但不显著。综上,在一定的土壤EC范围内,随着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加重,植被群落种类增加,多样性增加,丰富度降低,地上生物量增加,玉米产量性状指标降低,但均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于2012年4月-2013年4月调查了广西珍珠湾地区贝克喜盐草(Halophila beccarii Ascherson)种群的基本属性及土壤种子库储量。结果表明,不同月份间该种群的面积、覆盖率、直立茎密度、生物量、繁殖器官密度等属性差异明显,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各个属性出现峰值的日期有所不同,面积、覆盖度、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最高峰值出现在10月底,而直立茎密度和地上生物量峰值最高峰值出现在8月初。贝克喜盐草珍珠湾种群有明显雌蕊先熟现象,雌花发育高峰期(8月初,5404 朵/m2)早于雄花发育高峰期(8月底,2189 朵/m2)。而果实高峰期(4125 个/m2)为10月份。地上与地下生物量之比值(1.95-0.53)随种群的发育而逐渐减小,基于此比值可判断贝克喜盐草种群所处的发育阶段。在生长高峰期,贝克喜盐草种群有较大的分布面积(21.4 hm2)、较高的覆盖度(55%)、直立茎密度(21602 茎/m2)及生物量(70.583 g/m2干重)。贝克喜盐草果实含种子为1-4粒(平均为2.22粒);1月、3月和4月土壤种子库密度分别为5749、5652、2728 粒/m2,3-4月期间土壤种子库种子损失率高达104 粒 m-2 d-1。尽管贝克喜盐草有较高的种子产量(10月份,9158 粒/m2)和较快的生长速度,但由于土壤种子库中种子损失严重且种子萌发率较低以及人为干扰对其生境的强烈干扰等因素,因此可能会对次年的种群更新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揭示重度火烧迹地过火6a后森林恢复过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平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MBC)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MBC/MBN)均高于坡地,其中MBC/MBN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平地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AWCD值、对31种4类碳源(糖类、脂类、氨基酸、代谢物)的利用能力和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H'')均极显著低于坡地。西坡土壤微生物AWCD值和H''高于南坡,但AWCD和H''与土壤养分、pH值、EC无显著相关关系,说明坡向可能与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并不密切,反映了两坡向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似性。坡度由于影响了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进而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碳源利用能力。火烧迹地恢复初期平地土壤微生物量碳高于坡地,西坡高于南坡;恢复6a后,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差异已不显著,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代谢特性仍具有显著差异,这可能与地形坡度仍然显著影响土壤水分含量的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杂草群落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相关性,依托一项连续24年长期施肥试验,采用田间调查法,对不平衡施肥[氮磷肥(NP)、磷钾肥(PK)、氮钾肥(NK)]、常量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1/2有机肥替代化肥(1/2MNP)、不施肥(CK)模式下黄壤单季稻冬闲田春季杂草群落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春季杂草密度、生物量、群落多样性等均发生变化。M处理下土壤养分均较高,杂草群落总密度1 208.44株·m-2、总生物量1 071.24 g·m-2,均为最高,与CK处理相比,春季杂草总密度增加37.74%、总生物量增加179.58%,说明单施有机肥可提升土壤养分,促进春季杂草生长。不同处理对杂草群落影响存在差异:M处理下棒头草(Polypogon fugax)等未发生;长期施用无机化肥处理早熟禾(Poa annua)发生密度(0~4.89株·m-2)较低;缺磷处理下日本看麦娘(Alopecurus japonicus)发生密度(36.00株·m-2)最低。同时,缺氮导致杂草群落多样性指数增加、优势度指数降低,群落结构相对复杂;缺磷则反之。研究表明,全氮、碱解氮和全磷是影响杂草密度的关键因子,生产上可通过合理施肥控制田间杂草发生,稳定土壤肥力及物种多样性,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发挥出最大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5.
以番茄品种"金棚1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按照蒸腾蒸发量(ET)的50%、75%、100%和125%作为补充灌溉量研究了不同水分下番茄结果期叶片气体交换特性和光响应特征参数随叶龄的变化。结果表明:番茄叶片随着叶龄的增加,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逐渐降低,水分利用效率(WUE)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叶龄为18 d 和29 d的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随灌溉量的增加均先增加后降低,分别在75%ET和100%ET处理达到最大值。叶龄为38 d和47 d的叶片Pmax均以125%ET处理最大。表观量子效率(α)随叶龄的增大也先升高后下降,在叶龄为38 d 时最大;番茄叶片的光饱和点(LSP)随叶龄的加大而减小。不同水分处理下不同叶龄叶片的光响应特征参数为:叶片在叶龄为18 d时,Pmax为20.64-26.73 μmol·m-2·s-1,α为0.0518-0.0556;叶龄为29 d时,Pmax为11.00-24.24 μmol·m-2·s-1,α为0.0522-0.0594;叶龄为38 d 时,Pmax为11.77-18.18 μmol·m-2·s-1,α为0.0619-0.0693;叶龄为47 d时,Pmax为9.09-18.17 μmol·m-2·s-1,α为0.0538-0.0606。随叶龄加大,增加补充灌溉量有利于延缓叶片光合能力的降低。气孔限制是水分影响番茄叶片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气孔限制与非气孔限制因素是番茄叶片Pn随叶龄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氮添加对青藏高原高寒沼泽草甸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进行原位氮添加试验。设置对照(CK,0 g·m-2·a-1)、低氮(N1,5 g·m-2·a-1)和高氮(N2,10 g·m-2·a-1)3种处理,采集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量碳氮的测定,探讨不同氮添加条件下土壤细菌群落的变化。结果显示:细菌优势类群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芽单胞菌门和厚壁菌门,不同土壤细菌类群相对丰度对氮添加的响应趋势因土层而异。氮添加降低细菌α多样性指数,但整体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铵态氮与Ace指数、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正相关,硝态氮、有机碳和含水量与特定细菌门显著相关。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高寒沼泽草甸氮添加会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抑制细菌多样性,铵态氮、硝态氮、有机碳和含水量是驱动这种变化的主要土壤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天山北坡中段山地紫花鸢尾草甸植物群落动态分析。【方法】 采用连续定位测定方法,分析1985~2004年间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数量特征。【结果】 在近20年的时间段内,草地群落的种类组成和以紫花鸢尾为优势种,草原老鹳草(Geranium pratense)、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和异燕麦(Helictrichon )为伴生种的群落格局没有发生变化。群落各项数量特征高度、盖度与地上生物量始终处于波动状态,有些年际间会出现显著差别,波幅最大与最小可相差2倍以上,但群落的这种消长变化均具有可逆性。群落优势种紫花鸢尾的盖度、地上生物量随着时间推移持续增长,草地朝着退化方向发展。【结论】 引起草地的波动气候是主因,紫花鸢尾数量逐年增加牧压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三亚潮间带大型海藻生态现状,布设6条岩相断面,于2008年1-11月进行了四季野外的调查,并使用物种多样性指数与聚类分析研究了潮间带大型海藻四季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藻类130种,隶属于4门75属,其中红藻门41属67种、褐藻门16属31种、绿藻门15属29种、蓝藻门3属3种。潮间带海藻种类数季节变化不大,并呈低潮带>中潮带>高潮带的垂直分布特征,且中低潮带有共同分布种,夏季尤为普遍。潮间带海藻夏冬两季平均生物量高于春秋两季,但并无显著差异。优势种季节变化明显:春季有波利团扇藻 Padina boryana、日本仙菜Ceramium japonicum、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海柏Polyopes polyideoides,夏季有波状软凹藻Chondrophycus undulates、冠叶马尾藻Sargassum cristaefolium、宽扁叉节藻Amphiroa dilatata、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秋季有冠叶马尾藻、波状软凹藻、叶状铁钉菜Ishige foliacea,冬季有瓦氏马尾藻 Sargassum vachellianum、苔状鸭毛藻Symphyocladia marchantioides、珊瑚藻Corallina officinalis、波利团扇藻、日本仙菜。群落多样性冬高夏低:Shannon多样性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最大值出现在冬季,Shannon多样性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低值出现在夏季。区域底栖藻类以暖水性热带-亚热带种为主,其次为温水性的暖温带种类,基本符合南海南区暖水区系特点。研究表明,尽管三亚潮间带底栖海藻种类数与生物量上并无显著的季节差异,但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均显示出一定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位,而马尾松是中国人工林面积较大的树种之一,广泛分布于中国的亚热带区域。马尾松适应能力强,耐干旱、瘠薄,是南方低山丘陵区群落演替的先锋树种,也是荒山绿化造林的主要树种,马尾松人工林对生态防护、生态治理有着重大的意义。但是,绝大部分马尾松人工林为人工纯林,生态系统比较脆弱,生态服务功能较差。人工林的近自然改造对于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提升人工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2005年,对中国林业科学院热带林业试验中心1993年造林的马尾松人工林进行4种不同强度(50%、40%、30%、20%)间伐后,套种大叶栎(Castanopsis fissa)、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润楠(Machilus pingii)、红锥(C. hystrix)4个乡土阔叶树种,各种套种密度皆为120株/hm2。分别于间伐前(2004年)及2010年对群落生物多样性及人工套种树种生态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间伐处理后,自然更新至乔木层的物种种类和数量都有显著的增加,600 m2的样方中,物种数由(2.75±2.56)种增加到(11.17±4.32)种,个体数由(5.75±4.31)株增加到(32.17±19.09)株,群落中乔木亚层的优势种变化不大,主要有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水锦树(Wendlandia uvariifoli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破布木(Cordia dichotoma)、白背桐(Mallotus paniculatus)等。新增加到乔木层的物种大都为之前群落中灌木层的种类,主要有三桠苦(Evodia lepta)、鸭脚木(Schefflera minutistellata)、白花龙(Styrax faberi)、中平树(Macaranga denticulata)、黄毛榕(Ficus esquiroliana)、华南毛柃(Eurya ciliata)、罗浮柿(Diospyros morrisiana)、猴耳环(Pithecellobium clypearia)、木姜子(Litsea pungens)、毛黄肉楠(Actinodaphne pilosa)等。(2)间伐处理前,600 m2样方中出现的灌草种类数量为(24.63±4.24)种,间伐处理后,600 m2样方中出现的灌草种类数量为(27.58±3.80)种,不同间伐强度处理后林下灌草的优势种与间伐前大致相同,灌木层优势种为三桠苦,草本层优势种为弓果黍(Cyrtococcum patens)。不同间伐强度处理林分间,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无显著差异,且与间伐前林分也无显著差异。(3)间伐促进了4个乡土树种幼树的生长,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大叶栎、红锥幼树的高度和胸径显著增长;50%的间伐强度的林分中,阔叶树种幼树的长势要显著好于其他间伐强度,50%的间伐强度最有利于马尾松林下套种的阔叶树种生长。(4)在马尾松林下套种的4个阔叶树种幼树的初期生长有明显差异。总体而言,大叶栎与米老排幼树的早期生长速率要明显高于红锥和润楠。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青海湖鸟岛地区不同土壤水分梯度下个体与群落水平株高,根长和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旨在:(1) 在小尺度上调查不同土壤水分梯度对草地高、根长和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的影响;(2) 在个体和群落水平上检验同速生长理论;(3) 为青海湖周边地区地下生物量估计提供数据支持,并讨论环境因素对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比值(R/S)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体水平上株高、根长、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都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群落水平上地上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地下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青海湖流域鸟岛地区个体水平上根长、株高比值的变化范围为0.3~6.0,均值和中值分别为1.6和1.3;个体水平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也有较大的变化范围(0.4~11.3),均值和中值分别为2.5和1.5;群落水平地上生物量变化范围为221.59~352.77 g·m-2,地下生物量变化范围为741.98~1182.20 g·m-2,地下、地上生物量比值的变化范围为1.4~7.1,均值和中值分别为3.0和1.9。土壤水分在个体和群落水平上都影响到了植物株高、根长以及生物量的分配。基本表现为:个体水平上株高、根长、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都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群落水平上地上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地下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该区域草地生物量分配规律在个体和群落水平上都不支持等速生长假说。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流域植物资源的调查,旨在为该区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和保护 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流域为研究区,运用样方(线)法对样地植物群落进行实地调查, 结合相关文献,对该区雅鲁藏布江中上游维管植物进行植物资源研究。【结果】该区共有维管植物 34 科 68 属 96 种(包括亚种、变种),分别占西藏和全国维管植物科、属、种总数的 16.83%、5.48%、1.66% 和 11.63%、2.02%、 0.31%;该区维管植物生长型以草本植物为主,植物生活型以地上芽和地面芽植物占相对优势,生态类型以中 生植物分布占一定优势。该区共有药用植物 48 种、绿化观赏植物 40 种、饲用植物 25 种、其他经济植物(材 料植物、食用植物、能源植物、种质植物、有毒植物等)23 种,同时分布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4 种。【结 论】该区植物类群相对匮乏,但植物资源丰富,应科学开发利用植物资源,并加强对珍稀植物的保护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地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国内应用于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专家系统多为静态,本研究介绍了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地理信息系统(CPPGIS)的实现过程。系统建立了11种主要作物病虫害中长期和短期预测模型。以病虫害发生规律、专家经验为基础,分析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消长动态,以及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定量、定性关系。系统采用VB6.0和SYSTOPGIS将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传播情形、地理分布以桌面地图形式显示;通过将气象条件、有害生物、防治措施、数学模型、地理分布范围等信息的集成,实现了对主要病虫害的动态预测、诊断、综合治理和经济评价。  相似文献   

13.
介绍湛江市园林绿化植物使用状况及存在问题,从园林植物生态群落、植物种类以及乡土树种的应用等三个方面,探讨湛江市如何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过程中提高园林植物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4.
美国籽粒苋单株主要性状与产量间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对美国籽粒苋单株各个性状与单株产量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影响单株产量的主导因素,分清了各个因素间的主次关系,为选育优良新品种和制定合理栽培技术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苏畅 《北京农业》2012,(18):124
森林美是森林生态系统展示的一种健康和皆和秀丽,是人类对森林品质、景致、价值的一种肯定与欣赏。以森林植物为例,阐述森林之美。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植物病原菌寄生性的发展过程、进化方向、可逆性、寄生性与危害性的关系及防治植物病害的途径.植物病原菌寄生性进化方向是沿着腐生→兼性寄生→兼性腐生→专性寄生→共生的路线发展,而且存在可逆性.探讨了施用菌根真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上的作用、植物栽培过程中重视植物与共生生物之间的共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大豆产业兴衰为案例,以我国农业植物品种知识产权保护为视角,分析我国农业植物品种保护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农业知识产权的建议,以期为我国种植业参与国际竞争建立必要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8.
先用权在专利法中是针对"先申请原则"的一种救济性措施。在植物新品种权申请中,我国也采取先申请原则,先用权制度所要避免的不公平现象在植物新品种的申请和获权中同样存在。从《种子法》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规定来看,我国对植物新品种"先用权"是禁止的,以植物新品种"先用权"为由主张权利是有法律障碍的。因此,文章中原告主张的植物新品种"先用权"在现行法律中缺乏法律基础。但从公平的角度分析,先用权制度应当在植物新品种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C3、C4及CAM植物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叶绿素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夏季高温条件下 ,棉花 (C3 植物 )、玉米 (C4植物 )的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 ;落地生根(CAM植物 )的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型。这 3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 b的值均不相同 ,其中玉米叶绿素含量及其a b的值均最大 ,棉花叶绿素含量比落地生根的高 ,因此叶绿素含量及其a b值的不同可能是导致其光合速率的差异和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型不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五行养生理念,分析植物五行及植物场的特点,从保健疗养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居住区中心绿地五行养生植物场的设计方法,并以怀化市桃花坞花园小区中心绿地景观设计为例,阐述五行养生植物场的布局方式、精气植物的选择以及五行景观元素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