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毛虫以幼虫在松树干皮缝里或树枝针叶束内越冬,称为越冬代松毛虫,越冬代松毛虫的虫口基数,常决定着来年松毛虫的发生趋势,越冬代虫的基数大,翌年成灾的可能性就大,否则反之。因此,抓好越冬代松毛虫的测报及防治,是控制松毛虫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毛虫是湘乡市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2017年度,本试验通过频振式诱虫灯诱集越冬代马尾松毛虫成虫进行种群动态监测,结果表明:5月30日是越冬代马尾松毛虫成虫上灯的高峰期,用期距法预测第一代3龄幼虫高峰期为6月19日,为最佳防治时期。有效基数法和危害程度预测数据均表明湘乡市月山镇群乐村2017年第一代马尾松毛虫虫口基数过大,建议提前做好防治准备工作,避免翌年越冬代幼虫暴发成灾。  相似文献   

3.
寄生蝇具有世代多,繁殖快,生活力强,寄生范围较广等特点,是松毛虫的重要天敌.在发生松毛虫的松林里,一般都有寄生蝇存在,对松毛虫常有较高的寄生率,具有抑制虫口的作用.就今年在牛首管理区检查:白僵菌防治区越冬代松毛虫寄生率3.3%,第一代15.8%,敌百虫农药防治区第一代平均寄生率30.9%,最高达60%以上.有些种虽危害家蚕,但由于“灭蝇灵”广泛使用于蚕室,可以有效的防止危害,因此对防治松毛虫大有繁殖利用前途.  相似文献   

4.
越冬马尾松毛虫幼虫蛰伏树干调查查准、查清越冬代马尾松毛虫幼虫基数是指导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在中龄林以上的马尾松林分内,碍于林木数量大、树干高等原因,给调查越冬虫口基数尤其是蛰伏树干2m以上的幼虫数量带来很大困难。多年来,我们对越冬马尾松毛虫蛰伏树干幼...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毛虫越冬代虫口调查样树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典型样树,调查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越冬代虫口数量,作为预测当年虫口发生量的依据,可准确判断是否采取预防措施,控制越冬代虫口的数量,有效地防止第1代虫口数量剧增。  相似文献   

6.
浅谈松毛虫危害的生物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掌握虫口密度,围歼越冬代幼虫,悬挂鸟窝箱,进行以诱鸟灭虫为主体的生物防治;大量营造有抗御松毛虫危害特殊性能的湿地松;积极推行营造针、阔叶混交林,有效改善天敌栖息、繁衍的优越自然生态环境:合理选用防治菌(虫)药,进行分类治理。  相似文献   

7.
弄清冬季诸气象因素对越冬松毛虫的综合影响将有助于在大面积范围内预测越冬后不同地区松毛虫的残存虫口,节省大量的越冬后虫情调查用工。同时,掌握越冬松毛虫的减退规律后,将为划分松毛虫发生类型区和建立越冬代松毛虫防治策略提供理论根据。 本文根据江山县1985年冬至1986年春不同地理条件下,冬季主要气象因子的观察资  相似文献   

8.
油松毛虫越冬状况及其对冬防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赤峰地区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在树干垂直方向上虫口分布百分率呈递减趋势,树干不同部位越冬松毛虫死亡率无显著差异,树干上越冬的松毛虫仅点越冬总虫口的3.7%,且保持了98%的高死亡率,不足以对冬季防治松毛虫构成影响。  相似文献   

9.
1974年初,我县越冬代松毛虫发生面积3万亩,其中较为严重的虫口密度在100条以上。根据南方十三省(区)防治松毛虫研究协作会议制订的《防治松毛虫技术措施》要求,为了控制虫害发生,从2月21日开始,我们组织了力量,实行以“菌药兼施”的办法,开展对越冬代松毛虫的防治工作。这次防治时间前后共25天,用白僵菌粉9,120市斤,6%六六六粉8,150市斤,喷撒面积20,000亩,其中放菌面积17,500亩。防治用的白僵菌是新会白僵菌厂产品,质量为50亿/克和100亿/克。实行“菌药兼施”,菌与药的比例在1:3到1:1之间,具体配比视林分郁闭度和虫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毛虫发生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已有很多研究材料。1979年有人提出:“影响马尾松毛虫大发生的气象因子中,最有显著相关性的气温是二、三月气温高于历年同期平均值”,并已应用于电算,作为测报松毛虫发生的重要依据。但据我在长期的测报和防治工作中收集的大量资料,并参照本省南昌、上饶、赣州地区几个常灾县的气象资料综合分析来看,马尾松毛虫越冬代虫口数量消长与二、三月气温的月平均值没有明显相关性,而与“倒春寒”的  相似文献   

11.
25%灭幼脲3号悬浮剂防治马尾松毛虫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毛虫(Dendrolinus punctatus)是我省森林的主要害虫之一,常规喷施化学农药不仅提高了马尾松毛虫的抗药性,而且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为了探索在生产实际中使用仿生制剂防治其危害,于2002年使用25%灭幼脲3号悬浮剂对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进行了防治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 ,赤峰地区油松毛虫在树干垂直方向自下而上虫口分布百分率呈递减趋势 ,树干不同部位越冬松毛虫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山坡不同坡向之间 ,山坡与平地之间树干上越冬松毛虫死亡率也无显著差异 ,树干上越冬的松毛虫仅占越冬总虫口的 3.7% ,且保持了 98%的高死亡率 ,不足以对冬季防治松毛虫构成影响  相似文献   

13.
赤峰地区油松毛虫 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 iu在树干垂直方向上虫口分布百分率呈递减趋势 ,树干不同部位越冬松毛虫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山坡不同坡向之间 ,山坡与平地之间树干上越冬松毛虫死亡率也无显著差异 ,树干上越冬的松毛虫仅占越冬总虫口的 3.7% ,且保持了 98%的高死亡率 ,不足以对冬季防治松毛虫构成影响  相似文献   

14.
总结分析了江西省马尾松毛虫防治的经验教训,依据害虫综合防治的理论,遵循马尾松毛虫的发生规律,视不同发生阶段,采取相应措施,提出在害虫潜伏期和上升初期采取营林、生防措施,稳定低虫口;在害虫上升期,加强小面积除治,控制虫情上升;在害虫越冬代暴发成灾期,弃重治轻,遏制灾情蔓延等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B.t杀虫剂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毛虫 ( Dendrolimus spp.)是我国第一大森林害虫 ,其中马尾松毛虫 ( D.punctatus( Walker) )占很大比例。由于苏云金芽孢杆菌 (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erliner,简称 B.t)杀虫剂对松毛虫的危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因此在松毛虫灾害的治理中 B.t杀虫剂倍受重视 ,并广为推广应用[1] 。但在利用 B.t杀虫剂防治越冬代的松毛虫时 ,发现其防治效果不佳 ,可能是当时气温较低所致。本研究就是针对不同温度下 B.t杀虫剂对松毛虫的防治效果进行的 ,旨在为利用 B.t杀虫剂防治越冬代松毛虫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虫1999年 4月从安…  相似文献   

16.
赤眼蜂大面积防治不同类型区马尾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和分析了赤眼蜂大面积防治不同发生类型区(丘陵区、山区和越冬代、第三代)马尾松毛虫的试验情况,发现利用赤眼蜂对丘陵区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进行规模防治效果最佳,其次是山区越冬代马尾松毛虫。对第三代松毛虫的防治,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7.
松毛虫是我场油松林的一大害虫。林本由于松毛虫的为害,损失是惊人的。就当前状况看,随着林地面积的增加,松毛虫的发生面积也在扩大。由于基层单位资金不足,只能对松毛虫大发生的林地进行重点防治,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根据几年的防治实践,笔者认为,在防治害虫大发生林地的同时,对松毛虫未成灾的林地应进行及早防治,控制虫口数量和蔓延速度,以减少林木损失。从防治成本、生态效益考虑,控制低虫口要比等到害虫大发生时防治好得多。马鞍山林场松岭营林区1981年近1000亩林地发现松毛虫,经调查,林缘虫口密度为2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毛虫是我国南方主要森林病虫害之一。以往防治大多在扩散危害的四月至十月进行,在这期间,松毛虫经历了三代,虫量迅速增加,形成治不胜治的被动局面。十一月至翌年三月为松毛虫的越冬期,虫体处于几乎不危害的越冬状态。据我们观察,松  相似文献   

19.
根据松毛虫幼虫冬季下树越冬的习性,在冬季人为改变其越冬环境,可致死松毛虫。具体方法是:在松毛虫虫口密度较大、危害严重的地块,当十二月下旬或翌年一月中旬气温下降到-25℃以下时,用铁耙将松毛虫翻出暴露在外。树干基部周围的枯枝落叶层、石块、小土坑或土缝等处是越冬松毛虫的天然屏障,经过人工搂树盘后,除少数害虫躲进较深层的土壤里以外,其余大部  相似文献   

20.
近日,市森防站与我区林业局对张湾辖区监测点的越冬代松毛虫D.punctatus(Walker)进行了实地调查监测.结果显示:各监测点越冬代幼虫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产生了轻微的危害,已开始结茧,虫口密度和结茧密度较去年同期偏低.其中,黄龙林场后山虫口密度10~15头/株,结茧密度10~15头/株;红卫街办界牌居委会何家沟虫口密度5~10头/株,结茧密度10~15头/株;车城街办三叉河村罗家院处松毛虫测报点虫口密度5~8头/株,结茧密度5~10头/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