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羊草草原是欧亚大陆草原区东部特有的一个群系,较连续而完正地分布于亚洲中东部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内。在我国集中分布于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等地区的草原地带。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有羊草草原5,614.89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为5,151.14万亩,占全盟草场总面积的19.0%、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9.3%。羊草草原所占据的自然地带是较广泛的,从开阔的高平原到低山丘陵,从地带性生境到隐城性的河滩低地都有,因此说它是一个生态可塑性很广的草原群系。水分条件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南方地区,西部天然牧地的营养价值与东部比较接近;生产力后者较高;生产量前者显著高.中高山地带天然牧地的营养价值高于丘陵低山地带,但生产力和生物生产量低于后者;营养生产量,西部以前者高,东部以后者高.与北方牧区比较,南方地区天然牧地的生产力较高,营养价值和生产量较低.从开发潜力看,南方地区西部高海拔地带以人工牧地较大;东部以农林用地生产饲用植物的较大.  相似文献   

3.
发展草业是促进农牧交错带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牧交错带指半农半牧区,即农区向牧区的过渡地带。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北起大兴安岭的呼伦贝尔,向西南延伸,经内蒙古东南、冀北、晋北、鄂尔多斯、陕北直达甘肃。包括大兴安岭东南山前丘陵平原、冀辽山地北部、科尔沁沙地、锡林郭勒盟南部、河北坝上、乌兰察布盟后山地区、晋西北、毛乌素沙地、宁夏和甘肃部分地区,共计7个省(区)、18个地区(市、盟),110个县(旗、市),土地总面积44万km2,占国土面积的4 58%。该带从东北向西南延伸,基本上呈东宽西窄的条形地带,最宽处350km,最窄处50km。区域内耕地占19%,草地占43%,林地占15%,其他用地占5%。…  相似文献   

4.
1 自然概况 青海省大通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北部。海拔2280~4622m,总面积3164km^2,东邻互助县,西接海晏县、湟中县,南和省会西宁市接壤,北与门源县相邻,是一个典型的农牧交错地带。地形地貌复杂,境内分川水、浅、脑山三个不同的生态地区,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显著,年平均气温2.8℃,昼夜温差大,日照时数长j雨热同季,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年降水量450~820mm,无霜期64~120d。  相似文献   

5.
一、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 (一)西部与东部的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 1985年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已正式将我国经济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地带。东部地区由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包括海南省)、广西12个省、市、  相似文献   

6.
正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东部,黄河中游,属典型的农牧交错地带。全省各类天然草原面积102420万公顷,其中4500公顷以上连片草原面积83490万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29%,主要分布在东、西两山和中部盆地边缘;人工草地历年保留面积7725万公顷。针对全省特殊的农牧交错地域,虫害在草地、农田交叉危害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临夏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农牧过渡地带,与辽阔的青海、甘南牧区接壤。每年10月至次年4月草原牧区进入枯草期,大量牲畜从牧区向农区、半农区转移,当地群众利用秋收丰富农作物秸秆进行阶段性育肥,实现了草原牧区和农耕区饲草料和草食畜资源的互补性,做到了经济和生态双赢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项目组通过现场入户、问卷调查、样本试验等方式,对犏牛育肥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和认真分析,提出了农牧过渡地区犏牛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牧交错带界定的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农牧交错带作为农业种植区与草原牧区的交汇地带,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区域,也是我国生态环境的一条过渡带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阐述了农牧交错带的概念及空间界定的研究进展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农牧交错带界定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农牧交错带界定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农牧区扶贫资金的使用应提高“精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新疆贫困区主要分布在南疆四地州和邻近天山、阿尔泰山高寒地带的农牧地区。贫困群体数量庞大、自然条件恶劣、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薄弱、发展滞后,"人地矛盾、水土矛盾、财政供需矛盾"突出。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按照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  相似文献   

10.
一  在沿海发展战略实施20年之后,党中央开始吹响西部大开发的号角。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曾经对我国的区域开发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他指出:“一个大局,就是东部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就是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来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现在加快东部发展这个大局已经取得重大成就,实施小平同志转换区域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发展另一个大局的时机已经到来。二西部大开发的内涵是什么?怎样进行…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南岩溶地区发展畜牧业的战略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南岩溶地区草地资源丰富 ,有适宜发展饲用植物的生物气候资源 ,有一定的家畜基础和技术储备 ,有社会发展的需求 ,因此有建成畜牧产业带的基础。现阶段虽然起点低 ,但潜力巨大 ,可以发展以林业为主的水土保持畜牧业、农耕地区的畜牧业、景观农业中的畜牧业、城郊畜牧业和山地畜牧业。畜牧业产业化应遵守 5项原则 ,并具备 8个方面的特色 ,可以考虑建立 1个产业中心群 ,2个产业带的设想。最后提出国家设立专项畜牧产业带的发展基金、组建省际协调组织、大力发展每个畜牧产业带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完善的投资管理系统和技术支持系统等 5条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云 《草业学报》2016,25(2):223-230
草农结合是一种充分利用农田资源和提高复种指数的种植模式,在我国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的背景下,草农结合的"投入-产出"研究对该种植模式的农业推广工作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运用经济学中的短期生产理论作为研究模型,从边际产量角度出发,利用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对传统粮食作物单作以及草农结合两种种植模式进行具体比较和分析。分析得出:草农结合的种植模式具有明显优势,通过改变可变要素的投入种类,可以避免仅有单一可变要素时粮食边际产量不断下降为负所带来的总产量降低的不利影响;同时可恢复土地肥力、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进而提高农牧民经济收益。另一方面,对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农区水土保持以及畜牧业的发展等方面也有显著作用。因此,实施草农结合,有助于提高农民收益,更有助于农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效益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随畜牧业发展,草田耕作制度在中国北方和南方发展迅速,我国南方逐步形成柱花草和一年生黑麦草为主的种植模式,我国北方呈现紫花苜蓿、黑麦草及沙打旺为主的种植模式。草田耕作具有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氮素供给、改善土壤物理特性、维持土壤养分平衡和防止土壤侵蚀等作用。草田耕作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草田耕作使用地和养地结合,实现由传统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牧草/经济作物三元结构过渡,有利于提高光、热、水和土地资源利用,提高系统生产力,达到既提高粮食产量,又提供蛋白质饲料,同时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两种作物或牧草间作或混作可产生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奶牛养殖业经济效益向好,但受生产成本影响波动大;扩大规模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但散养和小规模模式将较长时期存在;牛奶主产区经济优势不显著。要制定提高奶牛养殖业经济效益的机制,化解生产成本提高过快的不利影响;因地制宜推进规模化经营,对散养和小规模模式应适当予以支撑;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南方大力发展奶水牛。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我国奶业转型发展仍存在原料奶成本高、乳制品竞争力弱等问题,奶业提质增效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2018—2021年奶牛养殖调研数据以及官方统计数据,比较分析了中美两国奶牛养殖成本构成以及成本收益情况。结果表明,我国奶牛养殖公斤奶成本明显高于美国,但差距不断缩小;饲料成本在两国奶牛养殖成本比重差异较大,中国平均占比为67.1%,美国为47.4%;中国在机械化和智能化设备方面投入明显少于美国,但美国奶牛养殖收益明显少于中国,且近几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大规模养殖场在成本和收益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大规模养殖场能更大程度发挥机械和智能化设备投入带来的规模经济。我国应加快发展优质饲草料产业,从根本上降低奶牛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收益;稳步提升奶业发展科技水平,增加机械和智能化设备投入,促进奶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侯利利  覃锦华 《猪业科学》2020,37(10):132-135
2019年12月17日,我国自然资源部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养殖设施允许建设多层建筑”,这意味国家层面正式放开楼房养殖的限制。我国是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每年要消费猪肉将近5 000万吨,近7亿头猪,占世界大半份额。非洲猪瘟给中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影响,直接导致生猪产能急剧下滑,复产任务艰巨。如何最大程度降低生物安全因素给生猪生产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是实现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同时土地资源的紧张、高效率养猪的要求都在迫使中国猪业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楼房养殖模式,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中国,开辟出一条全新的生猪稳产保供道路。  相似文献   

17.
成渝经济区作为国家西部核心地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区域,经济区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老工业基地的制造业基础,是西部12个省市区3个重点开发经济带(区)中,唯一具备突破行政区划、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区域。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和战略支撑,建设成渝经济区有利于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国家重要战略后方基地、中西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有利于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协作,提高区域竞争力,增强区域综合实力;有利于加强与周边大武汉经济区、长株潭经济区、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区的联系,增强区域间要素流动,提高西部各区域问经济合作水平,发挥区域的协同效益。  相似文献   

18.
论西部地区现代农作制度发展模式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西部地区农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本区现代农作制度的7种主要发展模式,即:节水型农作制度、设施型农作制度、保护型农作制度、循环型农作制度、特色型农作制度、绿色型农作制度和观光型农作制度;并提出了实现西部地区农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中国农牧交错带是我国农业种植区与草原畜牧区相连接的生态过渡地带,又称半农半牧区或生态脆弱带。农牧交错带是一个独特而重要的产业界面,是我国最大的气候、生态过渡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对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是以农牧交错系统特殊的生态状况为基础,考虑到现有的自然环境压力、社会经济压力以及人类的积极影响,选择目前与潜在的压力、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经济社会的响应3个方面作为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因子以及生态总体状况进行安全评估。因此,根据农牧交错带的特点,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建立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选取标准,将为农牧交错带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和生态环境管理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戈弋 《四川畜牧兽医》2003,30(Z1):77-78
退耕还林还草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伟大号召,还草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在还草中,种植牧草具有营养丰富,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饲料(草)资源和蓄水保土、培肥地力、保护生态环境等优越性,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新增长,调整种、养植(殖)业结构,实现现代农业和满足人们需要的绿色食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种植牧草的优越性和现实意义都突出地体现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