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黑河流域是河西最大的一条内陆河流,流域上游是青海省祁连县和甘肃省肃南县的主要牧区,流域下游是甘肃张掖,酒泉地区部分乡镇和内蒙古额济纳旗的主要牧区。笔通过研究分析,认为近年来该流域上游地区开荒,毁林,毁草,下游地区迁入移民,盲目扩大耕地,加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破坏了脆弱的生态环境,加快了沙漠化进程,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防治对策是: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保护水源涵养基地;罅中游地区入口快速膨胀;调整种植业结构,推广节水灌溉措施,合理开发地下水;坚决罅破坏草原植被的行为,尽快恢复草原植被;修建山区调蓄水库;广辟水源,从根本上解决黑河流域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3.
4.
从黑河的历史与现实出发,提出对黑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并侧重从实施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节水农业等方面对环境建设的效益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6.
黑河流域下游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对黑河下游天然植被生态状况的分忻,对不同水平年提出了5个生态恢复方案,计算预测了各方案的生态需水量.提出了推荐生态恢复方案。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干旱区内流河流域制定经济建设发展规划的中心环节。本文以黑河流域为例 ,在分析当前黑河流域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积极有效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8.
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是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殷切期盼的重要途径,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钢屋架塑料大棚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钢管架塑料大棚,可用于春提早蔬菜、瓜类、果品栽培和秋延后园艺作物的栽培,比较适合在河西走廊黑河流域灌区推广应用。重点介绍了钢屋架塑料大棚的优点和建造技术。 相似文献
10.
黑河流域中西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水资源短缺和调整产业结构是黑河流域中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针对各部门的发展规划,通过建立地下水和地表水联合运用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研究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配置的相关关系。提出在人口基本增长、工业高速增长和加大节水力度前提下,以地表水资源利用为主,适当开采地下水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该模式也可以对西部其他地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对黑河流域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方法]利用1959~2009年黑河流域6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近51年气候变化对黑河流域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近51年来,黑河流域湿地气温、降水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近20年来增温、增湿趋势更加显著;气候变化使黑河流域地表向干旱化发展的趋势加快,山区尤为显著;与气候密切相关的湿地生态环境也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响应,具体表现为地下水位上升、湿地面积减少、农业种植结构改变、气象灾害增加、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结论]该研究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介绍了清代松花江流域的自然概况,分析了清中期该流域经济的开发过程及特点,论述了清中期的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石羊河流域生态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针对石羊河流域生态退化原因,提出了调整流域产业结构;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树立环境保护的观念;加大生态移民力度等生态系统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以拟建的四方井水库为例,从水库蓄水与淹没、大坝阻隔及上下游河道径流变化等方面,分析水库建设和运行对陆生动植物、水生生物及鱼类资源产生的影响;针对主要生态影响,结合工程布置、区域特点和景观要求,提出可行的对重点保护动植物、古树名木、鱼类资源、生态流量的保护措施,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利生态环境影响,使工程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对广西红水河流域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方法]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框架为基础,建立广西红水河流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RS和GIS技术提取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信息;根据生态安全指数将红水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划分为5个等级,分析各种生态安全等级的分布和特点,并针对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提出维护红水河流域生态安全的对策。[结果]广西红水河流域以一般安全状态占有的面积比例最大,占全流域总面积的74.25%,凌云、凤山、都安、大化、上林、宾阳和桂平等县(市、区)分布面积比较大;其次是较安全状态(12.74%),这两种等级的生态安全区域是红水河流域最主要的环境区域。造成红水河流域生态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脆弱、经济发展落后、人口增长过快以及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等。[结论]该研究为合理开发利用红水河流域国土资源、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