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目前是气温、水温最低的季节,预测水生动物病害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小瓜虫病将会大幅上升,甚至可能会在局部地区出现流行和暴发,某些低温期易发的病毒性病也有发生的可能,养殖户朋友们不得不防。淡水小瓜虫病的病原是多子小瓜虫,它们引起致死性体外寄生虫病,因为病鱼体表或鳃上呈现白色小点病变,故又称白点病。该病对淡水养殖鱼类危害很大,虫体能快速致死病鱼,所以要控制该病,必须进行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才能收到理想效果。当然,对该病的最好预防措施是防止鱼体感染和发病。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4,(10):64-66
为观察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感染草鱼免疫相关器官的病理学变化,人工进行草鱼小瓜虫感染,酯酶染色方法检测血液中T、B淋巴细胞的百分比,然后采用常规染色(H.E)和透射电镜方法观察各组草鱼鳃、肝和脾脏的结构变化。结果显示:感染组T淋巴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B淋巴细胞百分率;光学显微镜下:感染组草鱼鳃丝上皮网状结构消失,细胞变性、坏死,有小瓜虫虫体;肝脏的肝板结构紊乱,细胞变性、坏死,窦间隙充满红细胞;脾脏红髓和白髓结构紊乱,淋巴细胞变性、坏死;透射电镜下,感染组草鱼鳃丝超微结构遭受严重破坏,细胞内可见残存细胞结构碎片和小瓜虫虫体;肝板完整结构断裂,细胞核溶解或消失;脾脏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核周间隙消失。说明:感染小瓜虫的草鱼免疫相关器官损伤严重,各器官细胞以变性、坏死为主要特征,酯酶染色结果揭示草鱼感染小瓜虫初期以T淋巴细胞免疫为主。 相似文献
4.
小瓜虫病,亦称“白点病”,主要危害人工饲养的淡水鱼,无论鱼种还是成鱼,过度密养极易发生,并常常引起大批死亡。小瓜虫病病原体为多子小瓜虫(Iohthyophthirius-multifilis)。发育过程分童虫期和成虫期。生活周期分营养期和胞囊期。营养期自幼虫钻进皮肤和鳃上到形成孢子止。它寄生后,在皮肤组织间来回地钻动,吸收养料生长发育,同时刺激组织增生,形成白色脓泡,即“小白点”。若大量寄生,饲养鱼狂游不食,大量消耗体力继而死亡。小瓜虫,除汞制剂外,对大多数药物不敏感。过去有人用孔雀石绿、冰醋酸、福尔马林、美兰… 相似文献
5.
6.
一.试验目的
危害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 filiis)主要寄生于鱼类皮肤。鳍、颌须。颏须和鳃。小瓜虫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分别高达到30%~8%、40%。 相似文献
7.
曲靖市麒麟区西山奶牛场寄养于郎目山的后备奶牛 4 0头于 2 0 0 1年 7月 19日至 2 0 0 1年 7月 2 5日全部发病 ,死亡 5头 ,致死率为 12 5 %。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验诊断为牛环形泰勒虫病。1 临床症状消瘦 ,呼吸困难 ,眼结膜苍白 ,流泪 ,视力减退 ,有的眼角膜变为灰色 ,体温 39 5~ 4 1 3℃ ,为稽留热。鼻镜干燥 ,鼻孔流出清白粘液 ,流清口水。肌肉震颤 ,垂头耷耳 ,肷下陷 ,弓腰缩腹 ,精神萎顿 ,食欲减少或废绝 ,体表淋巴结肿大 ,压迫有痛感。血液稀薄呈淡红色。检查牛体 ,发现有硬蜱。2 病理剖检胸腹两侧皮下有很多… 相似文献
8.
9.
为了探讨小反刍兽疫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本文从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进行阐述,目的是提高对小反刍兽疫病危害性的认识,加强防范措施,减少或避免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11.
12.
马焦虫病是由焦虫纲驽巴贝斯焦虫(亦称马焦虫)和马巴贝斯焦虫(亦称马纳塔焦虫)寄生于马的红细胞内而引起的一类原虫病。 相似文献
13.
14.
<正> 牛焦虫病是牛蟀通过吸血传播进入牛体引起的一种牛的血液原虫病,在广大农村,特别有过此病史的村镇都会散在发生,有时很难区别,到了晚期已不好治愈,为此此病例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治愈率可达96%以上。我乡村三年来共发病31头,治愈29头,死亡2头,发病后及时治疗,有效率能达96%以上。一、临床症状患牛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至40℃~41℃,稽留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兽医学报》2014,(12):1940-1944
为防治水产养殖动物常见多发的小瓜虫病,本试验选取小瓜虫抑动蛋白基因,人工合成经物种优化后的抑动蛋白基因序列,以pVAX1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DE3进行克隆表达。大量提取构建的重组质粒,通过肌肉注射免疫鱼体,注射剂量为125μg/尾,同时设立空载体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首免后第4周进行二次加强免疫,分别于首免后第2、3、4周,二次加强免疫后第1、2、3、4、8、16周,抽样采集各组血液,分离血清,RT-PCR法检测抑动蛋白转录水平,同时检测血清抗体产生情况。二次加强免疫后第2周进行同居感染及人工感染试验,检测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质粒注射入鱼体后,所有抽查血液样本均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转录;所有抽查免疫鱼血清样本均可以对小瓜虫幼虫产生制动效果,制动时间长达8周,空载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无制动效果;同居感染及人工感染后,核酸疫苗免疫组存活率达到90%以上,而空载体组存活率为20%40%,空白对照组全部死亡。表明构建的质粒作为核酸疫苗对小瓜虫病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可显著降低死亡率。研究结果为小瓜虫核酸疫苗的研发与生产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焦虫病是一种具有血液性传播的原虫性疾病,在发病时会寄生于病牛的血液红细胞以及淋巴细胞内,所以病牛往往在发病时会具有高热的特点.此病具有传播性和流行性,发病原因是因受蜱虫叮咬而导致的感染,所以一到夏季,就是此病的高发阶段.对此,在进行诊治时,则必须要对其诊治依据进行有效认知,还要对发病时的症状进行有效了解,这样才能采取有... 相似文献
17.
18.
19.
莆田某鳗鱼场发生小瓜虫病并发败血症报告如下。1发病过程和特点该场于10月初(水温23℃)开始出现投饵率下降,少数鳗鱼死亡现象,约一周内死鳗数量迅速上升,期间曾用过含氯制剂消毒、亚甲基兰(3g/m3水)、高锰酸钾(2g/m3水)浸浴、水质净化剂处理等措施均无效;后死鳗数量上升至每池数百尾(一口池总鳗量约3万余尾),改用0.8%~1%的NaCl浸泡,当天死亡鳗鱼数量减至每池十余尾,次日再加入福尔马林(35ml/m3水)继续浸浴,48h后换水50%,次日再换水50%,大量换水后当天死亡量立即反弹至每池数百尾,第… 相似文献
20.
家畜的焦虫病又称血孢子虫病,病原体是多种无色素血孢子虫——焦虫,通常寄生在红细胞内,引起各种家畜的焦虫病。牛焦虫病包括牛巴贝斯焦虫病、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病、牛环形泰勒焦虫病。牛焦虫病通过适宜的蜱传播引起,又称蜱热,临床上常出现血红蛋白尿,故又称红尿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