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小班矢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地理信息软件实现坡向、坡度、海拔等地形因子科学、高效采集。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字化高程模型(DEM)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关于DEM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以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形数据作为源数据,通过不同的内插方法得到DEM数据,再对DEM数据提取地形因子坡度和坡向,对比分析不同的DEM内插方法对地形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坡度小于24°时,不同的DEM内插方法对坡度具有显著的影响;而大于24°时不同的DEM内插方法不会对坡度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广西典型土壤类型2013年森林资源调查和2016年人工林林地变更统计数据,结合DEM数据,估算各龄组杉木不同地形条件下碳蓄积量和碳密度分布格局。研究表明,随林龄的增长,杉木碳密度呈增大趋势,幼龄林碳密度为17. 53 tC/hm~2,中林龄为35. 43 tC/hm~2,近熟林为43. 62 tC/hm~2,成熟林为44. 89 tC/hm~2,过熟林为45. 07 tC/hm~2;随海拔的升高,年碳密度增长量呈降低的趋势,由海拔为0~300 m的2. 27 tC/hm~2下降到海拔为1 000 m以上的1. 68 tC/hm~2;随坡度增高,杉木年碳密度增长量也呈下降趋势,坡度越大,增长量越小,平坡的年碳密度增长量最大,为2. 72 tC/hm~2,险坡的最低,仅1. 08 tC/hm~2。分别采用粗糙集+综合因子法和逐步回归法对地形因子与年碳密度增长量进行模型拟合,获取了5个龄组的杉木碳密度模型。  相似文献   

4.
在地形复杂的地区,地形校正是影像预处理的一个重要步骤。它不仅能提高遥感识别与分类的精度,还是各种定量化遥感应用的前提。本文以2002年延庆县的ETM+为数据源,采用了余弦、SCS、C、SCS+C和CIVC0等五种不同的校正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种方法均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地形阴影,更好地反映阴影区域的细节信息;从总体的光谱特性保真程度来说,余弦和SCS校正都因过度校正问题表现较差,C校正也表现一般。CIVC0校正和SCS+C校正光谱特性保持较好,但SCS+C校正也存在过度校正问题,CIVC0校正有点校正不足,但相比较CIVC0校正效果更好点。  相似文献   

5.
DEM是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形分析的基础数据。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是二维的,因此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建立是对其必要的补充。利用DEM自动提取地形因子进行空间分析,具有快速、科学、客观等特点,可以部分取代传统作业中繁杂的野外实地观测,在数字林业建设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规模地形仿真的特点,介绍了大规模DEM数据的基于金字塔结构和分块的数据组织与管理方式.给出了数据的动态调度算法;实现了基于视点和区域起伏度的地形LOD简化.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块缝合带的分块连接算法,并开发了一套大规模地形的实时地形仿真原型系统,通过实验证明该算法可行.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基于DEM的最大特征值法和标量平均法在小班坡向求算中存在误差大的问题,基于地形分析特点和矢量统计原理提出了一种计算小班坡向的矢量方法,并对比了该方法与前2种方法的实验数据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求算的小班坡向与森林资源调查规程的要求更加吻合.  相似文献   

8.
利用帽儿山林场的等高线矢量数据,生成DEM并得到坡度图、坡向图,对各种地形因子进行分类,进一步研究帽儿山林场的森林资源在不同地形因子上的空间分布情况,为生产经营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基于DEM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坡度自动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林业调查规划中推广应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提升林业调查规划的效率和质量,在2009年湖北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中,以当阳市淯溪镇为例,进行了基于DEM的小班坡度自动提取,并与实地小班调查的坡度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以免费的DEM影像资源为基础,通过综合运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自动提取小班坡度的方法、步骤,并给出了自动获取小班坡度的图解空间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分别论述提取小班的海拔域值、平均海拔、坡度、坡向、坡位等地形因子的方法及算法设计,并举例计算,对所得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后认为结果可靠、准确,能替代传统方法用于小班地形因子的提取.  相似文献   

11.
基于DEM的2种提取地形特征线算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1∶5万的DEM规则数据作为数据源,分别利用平面曲率与坡形组合提取法(基于平面曲率、坡向变率)、地形地表几何形态分析和流水物理模拟结合分析法提取其地形特征线(山脊线、山谷线),并根据提取效果选取研究区的西北区作为效果比对样区.对3个提取效果进行对比后发现:①分级阈值的合理判定是正确提取地形特征线的关键;②基于地形地表几何形态分析和流水物理模拟结合分析法提取的地形特征线效果最佳,而基于平面曲率、坡向变率提取的地形特征线效果各有优缺.  相似文献   

12.
陕北黄土区坡面微地形对乔木空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传统造林树木种植点设计忽略了黄土坡面微地形对其生长的影响,研究切沟、塌陷地、缓台等微地形与现有林分乔木空间分布的耦合关系,可为近自然造林及乔灌混交水土保持林结构配置提供参考。[方法]以陕西省吴起县三道川流域内原状坡面及微地形的植被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Arcgis9.3软件的空间分析工具和格局强度指标研究坡面微地形对乔木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坡面微地形面积占样地面积的21.03%,微地形上乔木株数占样地总数的51.77%,乔木主要分布在坡面微地形上。乔木在切沟和缓台主要呈聚集分布,在塌陷和陡坎主要呈随机分布。乔木在不同坡面微地形分布差异极显著,榆树、小叶杨、山杏主要聚集分布在切沟,河北杨主要聚集分布在切沟和缓台,刺槐主要聚集分布在缓台。[结论]坡面各类微地形因其土壤水分等微生境差异而对乔木空间分布影响显著,在近自然植被重建中需根据坡面各类微地形生境及空间分布规律长期保持配置树木种植点,切沟以河北杨、小叶杨、榆树等树种为主,缓台以河北杨、刺槐搭配为宜,塌陷以河北杨、小叶杨为宜。  相似文献   

13.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地形因子自动提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DEM数据对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小班地形因子进行求算的过程与方法,自动计算的结果符合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利用DEM数据进行小班地形因子的自动求算,可以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并能保证精度。  相似文献   

14.
以大岭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利用DEM自动提取地形因子,获取坡度、坡向分布图;在其基础上,结合林班数据对森林资源空间格局进行相关分析,并着重研究优势树种(荔枝、杉木、速相思、桉树、马尾松)的适宜性坡度与坡向,发现其分布规律,为森林资源的进一步管理与规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基于DEM的紫蓬山地形及森林资源空间分布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GEOWAY软件为矢量数据采集平台,以自动矢量化1:1万地形图的方式采集等高线、高程值、森林小班作为基础数据,然后以SHP文件格式导入到ArcGIS中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利用ArcGIS强大的地形分析功能.对紫蓬山的地形从坡度和坡向2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分析地形与森林资源空间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紫蓬山地形起伏不大,属于丘陵岗地,造林树种集中在平坡和缓坡,森林资源多分布在平坦和北方向地区.  相似文献   

16.
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小班的立地因子调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调查内容,是实现科学培育、科学经营的基础。用传统的方法填写地貌、坡度及坡向等因子时,存在着主观随意性强,工作量大、耗费时间长、工作效率低等缺点,很难保证调查的精度及要求。文章探讨了基于DEM数据,运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分区统计等功能获取坡度栅格数据和坡向栅格数据,最后将其坡度等级和坡向自动填入小班属性库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7.
林地小班(简称小班)是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统计和经营管理的基本单位。小班调查是林业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小班边界和地形因子是小班调查的重要内容,快速、准确地获取小班边界和地形因子,对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指导林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梳理基于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DEM)、遥感影像结合DEM的小班边界计算机自动提取方法和基于DEM的小班海拔、坡度、坡向、坡位等地形因子计算机自动提取方法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福建林业科技》2015,(3):132-136
利用Arc GIS和Fragstats软件,基于一阶地形因子空间分异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景观安全等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景观安全等级也略微升高;坡向景观带安全等级降序排列为东坡、西坡、北坡、东北坡、西北坡、西南坡、南坡、东南坡、无坡向;海拔景观带安全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H2000 m,1600 mH≤1800 m、1400 mH≤1600 m、1200 mH≤1400 m、1800 mH≤2000 m、H≤400 m、1000 mH≤1200 m、800 mH≤1000 m、600 mH≤800 m、400 mH≤600 m。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以来,森林与坡面产流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在我国研究得比较深入与广泛。观测实验依然占绝对优势,径流小区实验仍是最广泛采用的方法。森林对坡面产流机制、坡面流态、产流量、产流过程、产流临界值都有影响,森林枯落物层对径流也有重要影响。坡面产流模型在森林水文学领域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改善现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并试验了天空地一体化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新技术体系。此方法虽较传统方法缺少下木植被与天然更新、林分健康状况等需实地调查记录的因子,但仍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小班林地和林木资源状况(类型、数量、质量和结构)及其所处自然环境条件,完全满足集体林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需要和森林资源报表的统计需要,并可满足各种相关应用对森林资源基础数据的需要;除小班基本属性(土地类型、优势树种、林木起源和伴生树种)需要逐一进行图像解译和少量实地补充调查外,新技术体系的其余各项调查因子均可通过编写计算机程序自动获取,这极大地减少了调查工作量、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质量可控,有效地保证了小班调查数据的可靠性,确保了森林资源调查成果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