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田养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羽英  张是 《新农业》2011,(6):52-53
稻田养鱼可使原来的单一种植发展成稻鱼共收的立体农业,投资少、用工少、新增效益较高,是农村调整生产结构中绿色种养的较好方式。稻田养鱼通过鱼吃草、除虫、活水、松土、增肥等作用,既可减少稻谷的病虫害,又可节省肥料30%~40%,还可使水稻增收5%~10%,且多年养鱼稻田还可免耕。  相似文献   

2.
稻田养鱼     
稻田养鱼是一项新型的生态农业技术,在稻田里养鱼有许多好处:首先它可以充分的利用稻田里的水面;其次,在稻田里养的鱼可以吞食大量的害虫,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既降低了成本又减轻了污染;第三,鱼粪是良好的有机肥料,可以促进稻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稻田养鱼     
实行稻鱼共生,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生态农业模式,能形成稻鱼生产良性循环,对改善稻区农民饮食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稻田养鱼     
稻田养鱼是一项新型的生态农业技术,在稻田里养鱼有许多好处:首先它可以充分的利用稻田里的水面:其次,在稻田里养的鱼可以吞食大量的害虫,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既降低了成本又减轻了污染;第三,鱼粪是良好的有机肥料,可以促进稻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稻田养鱼     
曾昭鉴 《新农业》1989,(6):22-22
  相似文献   

6.
范伟  陈斐 《农家顾问》2014,(4):46-47
<正>"稻鱼轮作"是根据水稻、鱼虾的共生互利特点及两物种生长发育对环境的需求,合理配置时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一种生态种养结合模式。近几年来,随着稻田养殖技术提高,稻田养鱼方式发生较大变化,已从过去的粗放型养殖向稻鱼提质增产型的稻鱼共生、稳粮增效型的  相似文献   

7.
稻田养鱼是根据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物防治的原理,充分利用稻田提供的水、肥、饵等条件,人工管理下增加鱼产品,并合理改善水稻生长发育条件,促进稻谷增产的有效措施.稻田养鱼可以形成"稻田养鱼鱼养稻,粮食增产鱼丰收"的良性生态系统,是一项成本低、收益大、见效快的渔业生产.  相似文献   

8.
稻田养鱼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稻田养鱼技术,包括稻田准备、鱼种放养、投饲、施肥、日常管理、捕捞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提高稻田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2017,(3)
<正>稻田无公害养鱼,就是利用稻田昆虫、残饵为鱼类提供饵料,鱼群排泄物又可作为水稻生长的有机肥,提高种养效益,是一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方法。1.设施建设一是田埂的加宽加高,可用水泥硬化,田基硬化高度要高出田土表面40厘米以上。二是开挖鱼凼,挖深1.5~2.5米,筑埂32厘米,根据田块实际情况设置鱼凼长度。如果田块面积较小,则可开设鱼沟,主沟宽度应达50厘米以上。三  相似文献   

10.
稻田养鱼增产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垦区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水稻已成为垦区的主栽作物.水稻生产的发展,为垦区发展稻田养鱼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1 稻田养鱼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米泉市水稻面积0.8万公顷,有充足的水源,面积比较集中,增产稻谷5%~8%,产鱼50-80千克,667米^2增产效益200~320元。  相似文献   

12.
13.
14.
稻田养鱼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稻田养鱼是对稻田资源的综合利用,在农村具有推广价值。总结了稻田养鱼技术,包括稻田选择、田间工程建设、水稻品种与养殖对象选择、鱼类管理、农药选择与施用、稻田水管理、敌害与鱼病防治、鱼的收获等内容,以供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般情况下。每亩稻田养鱼能生产鱼种或咸鱼15-30公斤.还可以促进水稻增产。这是因为鱼在稻田中能活水松土,吃掉杂草、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部分害虫,直接或间接起到增施肥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王岩 《现代农业》2007,(3):27-27
稻田养鱼是根据水稻的生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鱼的生活习性设计而成的一种立体种养模式,它将种植业和养殖业巧妙地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充分利用稻鱼之间的共生关系,达到稻鱼双丰收。  相似文献   

18.
把池塘养鱼与稻田养鱼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改变池塘的生态环境,又能弥补稻田养鱼的不足,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两者相得益彰,取长补短.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9.
稻田养鱼的新常识降低了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是发展农业经济的又一条。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