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0 毫秒
1.
常虹  翟琇  石磊  刘亚红  谢宇  王洋  孙海莲 《草地学报》2021,29(3):583-592
内蒙古牧区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生态脆弱,近年来开发强度大,土地利用变化明显.本文以内蒙古牧区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模型模拟的方法,通过2000—2015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变化动态分析,了解生态系统服务碳固定、土壤保持演变特征,开展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固定、土壤保持评价,为牧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区,也是生态系统脆弱区和敏感区,极易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探究其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对于青海省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1980-2018年8个时期的土地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数、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析方法,揭示青海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程度及空间迁移,并进一步分析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与23种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城乡建设用地是青海省年变化率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且整体上呈现出变化程度愈加剧烈的趋势,在1990-1995年和2015-2018年面积下降,而在1995-2015年5个时段面积不断增加。青海省6种土地利用类型在2015-2018年和2000-2005年时期变化较为剧烈,其中草地和未利用土地是土地利用变化最明显的类型,两者之间互相转换也较为活跃。整体上,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呈现递增的趋势,表明研究时期内青海省土地利用朝着愈加活跃的方向发展。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析指出,青海省在研究时期内朝向城镇聚落发展的方向发展。人口、GDP、建筑业、工业等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土地管理政...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边缘地区也在进行 相应的发展,如何协调边缘区的土地利用与规划之间的矛盾成 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通过分析城市边缘区土地的利用 情况和特点,找出其中有待解决的矛盾问题,进行合理规划, 推进边缘区土地的有偿使用,创新土地管理制度,有助于城市 边缘区土地利用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中村"现象日趋成为城市发展的症结,于是对城中村的改造就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作为城中村改造的切入口,其意义重大。通过城中村的改造,实现了土地产权的转变,也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所必需的土地,是土地利用更加充分、合理、有效,但在改造的同时一些关于土地的法律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本文从城中村的土地问题出发,对城中村改造的相关概念、基本模式进行梳理,阐述土地在城中村改造中的重要作用,指出现阶段我国城中村土地利用现状并分析土地问题的原因,并针对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土地产权转变模式进行分析,以期更有效的开发利用土地以及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5.
利用ARCGIS和ENVI软件,以2005年、2015年遥感影像Landsat TM/OLI为数据源,得到2期渭库绿洲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图,在空间尺度上将研究区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级处理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并从时空分布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区域环境质量3个方面进行生态效应研究,通过计算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面积,从而获得区域环境质量指数,最终建立渭-库绿洲土地利用类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变化关系,并对研究区进行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期间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水体和未利用土地的面积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与此相反,草地、林地和盐渍地面积呈增加的趋势;10年间渭-库绿洲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3.90亿元增加到5.50亿元,总价值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草地和林地面积的增加;渭-库绿洲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0.38上升至0.43。生态环境质量在维持着相对平衡的同时,呈现出一种上升态势。本文通过对干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定性定量分析,有助于干旱区生态脆弱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6.
葛琳  史科 《山东饲料》2013,(8):19-21
煤炭是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种能源资源。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尤其是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影响矿区经济发展以及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煤矿区土地利用研究逐渐成为社会焦点,这对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矿区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煤矿开采各个阶段矿区土地利用进程特点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论述了采后矿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含义及意义,并分析了采后矿区土地利用的特点。提出了矿区土地利用多元化发展的思路,使采后矿区土地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以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作为试验区,通过对贾汪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矿区生态环境效应展开研究,分析了试验区土地利用驱动力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不但对采后矿区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其它类型矿业城市的土地利用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青海湖流域位于青藏高原高寒区,是全球生态变化的敏感地区之一。在3S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全面揭示研究区25年的LUCC时空变化特征,并借鉴已构建的景观弹性度指数分析了研究区的景观生态系统稳定性。结果表明,1977~2000年青海湖流域刚察县土地利用类型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生态用地数量逐渐减少,生产用地、退化土地面积不断增加;县内1987~2000年冰川及永久积雪面积减少速率显著上升达7.7%,而裸岩沙地面积增加速率显著上升达0.41%,其他主要类型土地面积变化速率不断减缓;从1977~2000年,刚察县景观弹性度持续增加,维持景观稳定性的能力相对较高,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也较高。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的推进,土地资源的地位与日俱增,土地资源也变得愈发宝贵,因此探索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分析基于GIS土地利用信息系统设计的概况,其次分析基于GIS土地利用信息系统设计存在的问题,最后探索基于GIS的土地利用信息系统设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阐述了西南喀斯特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分析了西南喀斯特地区草地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主要为水土流失、土壤贫瘠、土地石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人类不合理利用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增加栽培草地面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保持水土、防治石漠化、建立完善的监测评价体系等一系列相应对策,以期为喀斯特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涛  张雪梅  林长存 《草地学报》2023,(12):3831-3840
土地利用是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一个重要驱动力。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发展,准格尔旗水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本研究基于FLUS模型预测自然发展、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情景下2040年准格尔旗土地利用变化,运用InVEST模型分析了准格尔旗水源涵养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三种情景下FLUS模型的Kappa系数为0.87,0.88和0.83,均大于0.80,说明FLUS模式能很好地模拟研究区的土地演替。运用InVEST模型得出2040年城市发展情景水源涵养量最低为2.98×108 m3,生态保护情景水源涵养量最多为3.37×108 m3。全旗的水源涵养量总体表现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基本分布模式。根据各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水源涵养能力的差异,其强度按以下顺序排列:草地>林地>耕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通过对准格尔旗的土地利用状况和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能够为规划生态保护区提供管理建议,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农牧耦合是提升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采用土地利用耦合模型,定量分析了西藏藏南地区"牧繁农育"和"农草牧补"两种农牧耦合模式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度。结果表明,2008-2016年"牧繁农育"模式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农草牧补"模式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虽呈增加趋势,但社会经济效益处于波动状的稳定状态;虽然"牧繁农育"模式和"农草牧补"模式均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但"牧繁农育"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较"农草牧补"随年际的变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为类似地区定量评价农牧耦合模型效益提供了范式。  相似文献   

12.
王新军  安沙舟 《草业科学》2010,27(5):122-129
为了推进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化发展,在对目前具有土地利用空间配置思想和小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应模型(CLUE-S)的理论方法重点分析基础上,认为CLUE-S模型是基于微观和宏观的视角上,适用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一种较好的模型。它是在深刻理解土地利用系统的基础上,依据土地利用变化间存在的关联性、竞争性、稳定性、邻域性及政策约束性等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而建立的一种土地利用空间分配模型。考虑到该模型具有以上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而且可以模拟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试探性地将该模型与GIS耦合,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决策支持,并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说明,CLUE-S模型是一个模拟土地利用变化较好的模型,对增强土地规划辅助决策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不同退化程度草地土壤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土壤的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及种子库等方面分析了近年来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的土壤特征,以深入了解草地生态系统的受损程度,从而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及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以贵州北盘江大峡谷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查和ArcGIS探讨了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前后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并对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键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前后,研究区林地面积大量增加,耕地和其他土地面积减少,导致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由15520.71万元增加到16857.40万元,增幅达8.61%;敏感性分析结果均小于1,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稳健性。  相似文献   

15.
草地生态系统不但为人类提供食物、饲料、药物等重要资源,而且还为人类提供许多工业技术难以替代的公益,包括空气和水体的净化、缓解洪涝和干旱、土壤的产生及其肥力的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和维持、气候的调节等.草地生态系统是中国西部分布最广的自然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经营也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但不合理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已经严重破坏了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能力.如果继续当前的不合理生产方式,以草地为发展基础的畜牧业经济将受到极大限制,西部经济繁荣也将失去其重要优势,同时严重威胁到西部甚至全国生态环境稳定和居民生活安全.采取合理高效的发展策略,保护和科学利用草地生态系统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现状资料是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可靠依据,为正确的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资源。本文在对酉阳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变化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该县现有土地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以此对酉阳县土地利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的预测,为后期的规划修编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生态安全阈值研究述评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金  魏彦强 《草业学报》2017,26(1):195-205
随着全球变化的加剧,生态环境不断受到干扰和损害,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21世纪以来,生态系统风险或安全评估已成为全球变化和生态学研究的国际前沿和热点,其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生态安全阈值的判别和认知是生态系统风险或安全评估的关键和核心,更是全球变化胁迫下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的基础。本研究以生态系统不同胁迫要素为切入点,对生态安全阈值研究理论与实践发展进行了综述,大量文献显示通过提高生态安全阈值的判别和预估水平,不仅可揭示生态系统稳态转化与气候变化、碳氮循环、土地和草地利用、区域政策制度等胁迫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而且对于退化生态系统修复及其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意义重大。当然,鉴于不同胁迫因子及其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结构健康性及服务功能可持续性判别的复杂性,生态安全阈值厘定和预测能力极为有限,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00年、2010年两期遥感影像,解译得到2000年与2010年多伦县土地利用图;在ARCGIS支持下将土地利用图进行空间叠置分析,揭示了近10年多伦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运用PS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信息熵与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功效函数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将土地利用图与生态安全评价图做叠置分析,得到了生态安全格局与土地利用格局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基于3S技术的天祝县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天祝县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对石羊河流域的环境变化影响很大,研究其变化可为天祝县及石羊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基于3S技术,探测了20世纪末天祝县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情况,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了变化的特点。主要结果如下:耕地增加较快,主要增长方式是毁林草地和开荒;未利用地转变为林草地在空间分布上很有规律,80%以上分布于4000 m左右的高山顶部。  相似文献   

20.
如何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前提下更好的进行土地开发和城市建设是每个地区都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德国阿默尔兰地区为例,从规划管理,景观设计和公众参与三个方面阐述了该地区对自然价值观的坚守,以期唤醒我国各阶层对土地、对自然的敬畏,并为解决目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冲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