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索夏季补饲甜菜碱、维生素及电解质离子复合添加剂对围产期和泌乳前期奶牛生产性能、能量平衡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30头胎次[(2.3±0.8)胎]、上一泌乳周期产奶量[(28.3±1.6) kg/d]、预产期[(25.6±3.5) d]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2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CON组)试验全期(产前第21天至产后第63天)饲喂基础饲粮;添加剂组(CA组)在围产期(产前第21天至产后第21天)每头补饲40 g/d甜菜碱、维生素及电解质离子复合添加剂,泌乳前期(产后第22~63天)每头补饲10 g/d甜菜碱、维生素及电解质离子复合添加剂。试验期84 d。结果表明:1) CA组围产期和试验全期奶牛呼吸频率显著低于CON组(P<0.05)。2)在围产期,CA组奶牛干物质采食量(DMI)显著高于CON组(P<0.05);在泌乳前期,CA组奶牛DMI和产奶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在试验全期,CA组奶牛DMI和4%校正乳(FCM)产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3)CA组产前第14天、产后第63...  相似文献   

2.
24头经产荷斯坦奶牛(体重759kg,SD=30kg;体况指数3.2,SD=0.13)采用随机分组设计确定α-淀粉酶对过渡期奶牛瘤胃发酵、主要代谢产物和泌乳性能的影响。奶牛分别饲喂对照日粮和在对照基础上按0.1%DM水平添加了α-淀粉酶的处理日粮(662个真菌淀粉酶单位/g,AMA)。在产前21d和泌乳期头21d饲喂试验日粮,泌乳的第22~70d,所有奶牛都饲喂泌乳期日粮。处理组产前和产后的平均DM采食量分别为12.4和17.8kg/d,差异不显著;但产前最后1周处理组DM采食量的下降幅度相对于对照组比产前第2周大。处理组产前瘤胃中丁酸盐的比例有上升趋势,但产后不出现此现象。处理组的血浆胰岛素、肝脂肪和肝糖原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饲喂AMA的牛在产前其血浆β-羟基丁酸盐和非酯化脂肪酸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产后血糖浓度上升。血浆中β-羟基丁酸盐和非酯化脂肪酸增加的现象出现在产前而不是产后,并且产后血糖有上升趋势,表明饲喂α-淀粉酶的奶牛由脂肪代谢向碳水化合物代谢转换。  相似文献   

3.
旨在研究围产前期日粮能量水平对产后奶牛采食量(DMI)、产奶性能、体重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采用随机分组设计,选取健康,2~4胎次,预产期和体重接近的围产前期中国荷斯坦奶牛21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7头。3个处理组分别于产前28d开始饲喂能量水平不同、粗蛋白质水平接近的日粮,即日粮A(NEL:6.12MJ·kg-1,CP 13.03%)、日粮B(NEL:5.80 MJ·kg-1,CP 13.01%)和日粮C(NEL:5.47 MJ·kg-1,CP13.03%),奶牛分娩后饲喂相同日粮。试验期49d(其中产前28d,产后21d)。结果表明:(1)在产后1~7d,3个试验组的平均DMI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8~14d时,C组较A组平均DMI增加9.93%(P0.01),15~21d增加8.87%(P0.01);(2)在奶牛产后7d时,3个试验组间产奶量差异极显著(P0.01),B组高于A组,C组高于B组,14d时C组较A组泌乳量增加4.71%(P0.01),21d时泌乳量增加8.02%(P0.05);(3)产后1~14d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15~21d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B组高于A组,C组高于B组;(4)各组间血液甘油三酯(TG)差异不显著(P0.05);产前A组的葡萄糖(Glu)最高,产后C组最高;产后7和14d时,B、C组非酯化脂肪酸(NEFA)含量分别比A组降低3.80%(P0.01)、6.30%(P0.01)和3.94%(P0.01)、6.01%(P0.01)。研究结果表明,产前奶牛饲喂适宜低能量水平日粮有助于提高分娩后奶牛的DMI、产奶量和血糖的浓度,显著降低产后体重损失和血液NEFA的含量,进而缓解围产期奶牛的能量负平衡。  相似文献   

4.
为了阐明不同能量平衡状况的围产期奶牛泌乳量、干物质摄入的变化及其机体代谢调节作用。在某一集约化牛场选取胎次、年龄相近的奶牛,分为高血糖组(H)和低血糖组(L),每组各15头。在产前21、14、7d和分娩当天,产后7、14、21d,分别记录奶牛围产期干物质摄入量(DMI)、泌乳量(MY),并测定血浆血糖(Glu)、游离脂肪酸(NEFA)、β-羟丁酸(BHBA)、胰岛素(Ins)、胰高血糖素(Gn)、瘦蛋白(Lp)、皮质醇(Cor)的浓度。结果显示,试验奶牛产后泌乳量和干物质摄入量均增加,但是产后能量负平衡发生率高于产前,产后21d达最高;两组产后血浆Glu水平均降低,血浆NEFA和BHBA升高,L组血浆NEFA和BH-BA水平高于H组(P0.05);H组血浆Ins与Lp水平高于L组(P0.05),血浆Gn与Cor水平低于L组(P0.05)。围产期不同能量平衡状态的奶牛机体能量代谢发生了各自适应性的变化。血浆低水平Ins、Lp和高水平Cor在缓解能量负平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不同日粮条件下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DMI)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用4头安装永久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的泌乳奶牛(体重为483±21kg,泌乳日龄为175±6天)通过4×4拉丁方试验设计,日粮包括30:70CW组(粗料仅由羊草组成)、30:70CCA组(粗料为玉米青贮+苜蓿+羊草)、50:50CCA组和65:35CCA组,共设4期试验,每期23天。30:70CCA组干物质采食量与有机物采食量极显著低于其它日粮组(P<0.01),30:70CCA组能量采食量显著低于其它日粮组,30:70CW组DM、OM在瘤胃消化率(P<0.05)及全肠道消化率(P<0.01)均显著低于其它日粮组;NDF、ADF瘤胃及全肠道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65:35CCA组产奶量极显著高于其它组(P<0.01)。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研究3-硝基丙醇(3-NOP)对早期泌乳奶牛瘤胃发酵、泌乳性能、乳汁的感官特性及卵巢周期恢复的影响。选取56头多胎和初产荷斯坦奶牛,其中包括8头瘤胃插管奶牛,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试验期15周。根据胎次和先前的泌乳产奶量对奶牛进行分组,将奶牛随机进行以下两种处理之一:(1)对照组(CON);(2)CON+60 mg/kg 3-NOP。于试验期第2、6、9和15周,采用GreenFeed系统监测甲烷(CH4)的排放。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每天收集干物质采食量(DMI)和产奶量的数据和7次牛奶成分样本。产犊后14到60(±2)d,每周3 d取牛奶样品,并测定孕酮浓度,以确定卵巢功能恢复情况。与对照组(CON)相比,3-NOP组奶牛甲烷日排放量降低26%,甲烷产量和强度分别降低21%和25%。添加3-NOP,肠道排放的二氧化碳减少5%,而氢排放增加了48倍;降低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降低9.3%)和乙酸盐的浓度,增加丁酸盐摩尔比、乙醇和甲酸盐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3-NOP组奶牛干物质摄入量较低,体重校正干物质采食量DMI、能量校正乳(ECM)、体重变化、身体状况评分处理间无差异。3-NOP组奶牛乳汁短链脂肪酸浓度增加,而乳汁脂肪和蛋白质产量均无影响。添加3-NOP对营养物质消化率、血液代谢产物和激素无影响,降低胰岛素含量。添加3-NOP对产后卵巢功能恢复(包括第一、二黄体期天数、长度及间隔)及奶牛乳汁和奶酪感官特性没有影响。结果表明,饲粮添加3-NOP可降低肠道甲烷排放量,对泌乳早期奶牛的泌乳性能和卵巢活动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日粮能量浓度对围产期奶牛代谢的影响已有报道。产前4周,处理组分别饲喂以干物质为基础的低能量日粮(DL,NEL 1.58M ca l/kg)和(DH,1.70 NEL M ca l/kg)。产后0~20 d,每个处理组中一半的奶牛饲喂低能量日粮(L,NEL1.57 M ca l/kg),另一半饲喂高能量日粮(H,NEL 1.63M ca l/kg);20~70 d所有奶牛都饲喂H。产前饲喂了DH的奶牛具有净正能量平衡。饲喂DH的奶牛与饲喂DL的相比,在产后第7d,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较高,而血浆非酯化脂肪酸水平较低;在产后第1d血中代谢物、胰岛素和肝甘油三酯的差异不显著。产后第1 d和21 d肝甘油三酯与产前能量摄入量的巨大变化相关较大,而与妊娠的最后1周摄入能量的变化相关相对较小。与L相比,产犊后饲喂H使血糖和胰岛素升高,但血浆非酯化脂肪酸的水平相当。第21 d发现,饲喂H的奶牛血浆β-羟基丁酸盐和肝甘油三酯比饲喂L的组分别为46%和30%。产前和产后处理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产前增加日粮能量浓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产后第21 d才开始饲喂H导致的不良影响。饲喂L的奶牛与饲喂H的相比,在产前和产后10周期间,其白细胞评分升高。产前日粮的能量浓度对产后代谢的影响较小。产后立即提高能量浓度对代谢的影响比产后第21 d才提高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产前添加过瘤胃胆碱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和肝脏功能的影响,选取产前30~40 d的经产干奶牛2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产前21 d至分娩阶段,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基础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胆碱(30 g/d);分别于预产期前7 d及产后0、7、14 d采血并分离血清,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和其他代谢物浓度;于产后1~15 d记录产奶量,产后30 d时采集乳汁并分析乳成分。结果表明:产前添加过瘤胃胆碱增加了奶牛产后1~15 d的日均产奶量(P0.05),降低了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P0.05),降低了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和胆固醇水平(P0.05)。上述结果表明,产前21 d至分娩时添加过瘤胃胆碱30 g/d能显著提高奶牛泌乳早期的产奶量,改善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9.
B族维生素在能量代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有效改善能量负平衡和动物健康。试验目的是探讨高产奶牛围产期日粮补充维产康(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对产前干物质采食量、酮病发生率、淘汰率和产奶量的影响。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主要含胆碱(Choline)、核黄素(B2)、叶酸(B9)、维生素B12。荷斯坦经产(3~5 胎次)试验组奶牛在围产期间(产前3 周至产后2 周)TMR日粮中补充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100 g/牛·天)。 结果显示,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试验组奶牛在围产前期(产前21 天)干物质采食量较对照组提高18.28%[分别为(12.36±0.43)和(10.45±0.57)kg/牛·天,P<0.01]。酮病(亚临床和临床)发生率,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组(16.13%)较对照组(32.39%)奶牛降低50.20%。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组奶牛在产后至泌乳高峰(70 天)平均产奶量较对照组提高4.63 kg[提高11.97%,分别为(43.31±1.79)和(38.67±1.95)kg/牛·天,P<0.001],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组产奶量增加的趋势持续至产后210 天。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组较对照组产后70 和210 天的淘汰率分别降低23.67%(分别为6.45%和8.45%)和42.75%(分别为19.35%和33.80%)。试验结果显示,高产奶牛围产期日粮补充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对干物质采食量、酮病发生率、淘汰率和产奶量具有显著改善作用,这些改变可以有效提高奶牛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研究了日粮阴阳离子(DCAD)水平对围产期的泌乳水牛采食量、尿液pH值、泌乳初期泌乳性能的影响。选择32头2胎以上、品种、上期泌乳量、健康体况相似的处于围产期的泌乳水牛,随机分成4个组,分别饲喂DCAD水平为+139.89、+54.22、-29.11和-110.21mmoL/kg的4种日粮进行试验,试验期为产前21 d开始至产后30 d。结果表明:随着日粮DCAD水平的降低,各组间试验水牛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差异,尿液pH值随之显著降低。各组产奶量无显著差异,但可提高水牛产后泌乳量2.50%~4.86%,极显著降低水牛乳体细胞数(P<0.01);乳蛋白率、乳脂率、乳糖率均有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泌乳水牛日粮适宜DCAD水平为-110.21 mmoL/kg左右。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西农萨能奶山羊泌乳期全价料最适能量和蛋白水平,选取体重(50.56±0.76)kg、胎次(2~3)、产奶量(2.12±0.10)kg/d相近和分娩日期与体况一致,并处于泌乳高峰期的健康西农萨能奶山羊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采用3×2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6种日粮,NE水平为12.64、13.08和13.52MJ/d,CP水平为16.13%和17.82%。试验期84d,共分4个阶段,每阶段21d。结果表明:日粮NE和CP水平对奶山羊DMI和血液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但存在交互作用,NE 13.52MJ/d和CP16.13%处理组的DMI最高。随日粮NE和CP水平升高泌乳量增加,其中CP提高可显著增加泌乳量(P=0.041);而乳脂肪、乳蛋白、乳糖、干物质和非脂乳固体等乳成分指标则降低,其中CP提高可显著降低乳蛋白(P=0.013)和非脂乳固体(P=0.031);日粮NE和CP水平对奶山羊泌乳性能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NE 13.52MJ/d和CP17.82%时泌乳量最高,而NE 13.08MJ/d和CP16.13%时乳品质最好。综合各项指标并考虑生产实际,得出西农萨能奶山羊泌乳期日粮适宜的NE和CP水平分别为13.08MJ/d和CP16.13%。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补饲叶酸是否能通过提高甲基的形成从而影响泌乳奶牛的生产性能和VB12对此代谢过程的影响。给予这种假设,补充提供甲基供体的蛋氨酸应能减少叶酸和VB12的需要。试验选用60头经产的荷斯坦奶牛,根据泌乳量平均分配到10个处理组。在每个处理组中,3头奶牛饲喂基础日粮(蛋氨酸量,1.83%的代谢蛋白),另外3头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18g瘤胃保护性蛋氨酸(蛋氨酸量,2.23%的代谢蛋白)。试验期为产犊前3周至产后16周,各蛋氨酸水平组奶牛或不补饲维生素,或周肌肉注射160g叶酸,或周肌肉注射160mg叶酸和补饲VB1210mg。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对干物质采食量没有影响(13.4kg/d&#177;0.4kg/d(产前),21.8kg/d&#177;0.4kg/d(产后))。补饲瘤胃保护性蛋氨酸不影响产奶量。叶酸和VB12一起补充有增加产奶量的趋势。这种效应在泌乳的前4周效果更加明显。各处理组对乳脂产量没有影响。在泌乳早期,叶酸和VB12提高了乳糖、粗蛋白质和总固形物产量,但这种效应随着泌乳期的延长逐渐消失。与不补饲维生素组相比,单独补充叶酸或与VB12一起补充降低了血浆中的高半胱氨酸含量。本试验结果表明,叶酸和VB12不能通过提高甲基集团的供给影响泌乳奶牛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糊化阴离子盐和过瘤胃氯化胆碱(RPC)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选取20头健康荷斯坦奶牛,按胎次(2~4)、年龄、上一胎次泌乳量和预产期相似原则分为4组,每组5头。对照组饲喂TMR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在饲喂TMR日粮+200 g糊化阴离子盐基础上分别添加10、20、30 g/(头·d)RPC。预试期7 d,正试期从预产期前21 d饲喂至产犊结束。结果表明:①各试验组产前21 d大部分时间点的干物质采食量(DM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各试验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普遍高于对照组,其中添加20、30 g/(头·d)RPC能显著提高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P< 0.05),各试验组钙(Ca)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添加30 g/(头·d)RPC能显著提高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P< 0.05)。②各试验组产后90 d内的总泌乳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P< 0.01);添加20、30 g/(头·d)RPC能显著提高饲料转化率(P< 0.05);添加30 g/(头·d)RPC能显著提高初乳中乳干物质率、乳蛋白率和乳脂率(P< 0.05)。③各试验组血清Ca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添加20、30 g/(头·d)RPC能显著提高部分时间点血浆甘油三酯(TG)含量(P< 0.05),显著降低部分时间点血浆总胆固醇(TCHO)、β-羟丁酸(BHBA)和游离脂肪酸(NEFA)的含量(P< 0.05)。综上所述,围产前期添加阴离子盐和PRC能提高奶牛产前干物质采食量和部分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改善围产期血钙和血脂代谢,提高生产性能和饲料转化率,围产期奶牛日粮在添加200 g糊化阴离子盐的基础上,PRC的最适添加量为30 g/(头·d)。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脂肪来源对围产后期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血液参数的影响,本试验选取胎次[(2.95±0.1)胎]、体况和上一胎次平均产奶量[(31.4±0.4)kg]相近的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60头,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三组,每组20头奶牛,分别饲喂泌乳净能和粗蛋白质含量一致,但脂肪(酸)来源不同的日粮,三组分别为基础饲粮组(A组)、脂肪酸钙组(B组)、棕榈酸脂肪粉组(C组)。试验期为母牛分娩当天(0 d)至产后21 d。试验结果表明:(1)干物质采食量:除泌乳天数10~12 d干物质采食量,B组较其他两组有下降的趋势(P=0.06)外,其他各阶段B组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低于A组和C组(P <0.05),全期干物质采食量B组较A组和C组下降18.78%和14.56%(P <0.01)。(2)产奶量方面:整个试验期,B组产奶量均低于A组和C组(P <0.05),但A组和C组差异不显著(P> 0.05),全期产奶量B组较A组和C组下降13.41%和12.48%(P <0.05)。(3)瘤胃发酵参数方面:血液β-羟丁酸浓度(BHBA)在产后7、14 d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Guo.J  哈斯 《中国畜牧兽医》2008,35(1):151-151
作者研究了围产期奶牛血液代谢产物随时间推移的变化特点,并且研究了日粮能量浓度对酮体积聚的影响。28头经产荷斯坦奶牛根据预产期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饲喂过渡期日粮而另一组不饲喂过渡期日粮。对照组在奶牛预产期前28d直到分娩,饲喂非泌乳奶牛日粮(产乳净能(NE(L))1.54Mcal/kg,粗蛋白(CP)10.9%,中性洗涤纤维(NDF)53.1%),产后饲喂泌乳料(NE(L)1.77Mcal/kg,16.8%CP,29.9%NDF)。处理组奶牛在产前17d到产后14d饲喂过渡期日粮(NE(L)1.71Mcal/kg,16.8%CP,35.2%NDF),而后的泌乳3周内饲喂与对照组相同的日粮。尾静脉血样从前21d到产后21d,每周采集3次,用于测定葡萄糖、非酯化脂肪酸(NEFA)、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和甘油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奶牛产后干物质采食量、乳产量、乳成分、体重变化和体况评分的变化均无显著差异。血浆中不同酮体浓度变化趋势一致,产前无明显变化,产后上升到最高值,随后逐渐下降,但相对于妊娠后期仍保持较高的水平。血液中NEFA和甘油浓度变化在整个试验期类似于酮体浓度变化模式。饲喂过渡期日粮奶牛在妊娠后17d,血液中葡萄糖的曲线下面积(AUC)较大,而在泌乳的前21d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在试验奶牛泌乳的前21d,处理组血液中乙酰乙酸的AUC大于对照组。奶牛产后的15~21d处理组血液中NEFA和甘油的AUC大于对照组。综合上述试验结果可得知,相对于产后直接转为饲喂泌乳日粮,采用奶牛过渡期日粮,无论在产前还是产后,与泌乳早期大量动员体脂以及大量积聚酮体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围产前期添加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异丙酯(HMBi)对围产期奶牛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择40头健康的荷斯坦围产期奶牛,根据年龄、体况、胎次、预产期及上一胎次泌乳量相近原则进行配对试验设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头牛。在围产前期,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30 g/d HMBi,试验组与对照组奶牛在围产后期饲喂相同饲粮,试验期44 d。试验组与对照组各选择6头奶牛,分别于产前7 d(-7 d)和产后7 d(+7 d)晨饲前采集瘤胃液,测定各组奶牛分娩前后瘤胃发酵指标和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HMBi显著降低了奶牛产后瘤胃氨态氮(NH3-N)浓度(P <0.05),对围产期奶牛瘤胃液pH,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丁酸的浓度及乙酸/丙酸没有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HMBi显著提高了奶牛产前瘤胃Kiritimatiellaeota、解琥珀酸弧菌科UCG-001和互营球菌属的相对丰度(P <0.05),显著提高了奶牛产后瘤胃纤维杆菌门、瘤胃球菌科UCG...  相似文献   

17.
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芦丁对围产期湖羊瘤胃发酵、瘤胃菌群结构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择30只围产期相近、体重[(62.90±2.80) kg]相似的24月龄围产期湖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重复。芦丁在基础饲粮中的添加剂量分别为0 mg·kg-1 BW(CON组)、50 mg·kg-1 BW(Ⅰ组)和100 mg·kg-1 BW(Ⅱ组)。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56 d。产后28 d晨饲前,每组随机选取5只羊屠宰,检测瘤胃组织形态、瘤胃发酵参数、抗氧化性能及瘤胃菌群结构。结果发现:1)各组围产期湖羊日粗饲料采食量、日干物质采食量和日中性洗涤纤维采食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2个试验组围产期湖羊的产后体重、末体重(FBW)和平均日增重(ADG)均高于CON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产羔数量及羔羊体重无显著变化(P>0.05);2)Ⅱ组围产期湖羊瘤胃乳头长度显著高于CON组(P<0.05);3)Ⅰ组瘤胃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CON组(P&l...  相似文献   

18.
将30头健康的围产期奶牛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于产前28d开始饲喂NRC标准日粮(能量摄入100%组或Ⅰ组)、NRC标准增加20%日粮(能量摄入120%组或Ⅱ组)和NRC标准减少20%日粮(能量摄入80%组或Ⅲ组),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NRC标准泌乳日粮,至产后56d结束,观察干奶期不同能量摄入水平对产后奶牛千物质摄入量(DMI)、泌乳量及生殖激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围产期生殖激素的剧烈变化影响奶牛的DMI,泌乳量,糖、脂和蛋白质代谢,并主要通过调整NEFA的去路,适应机体的各种生理变化。干乳期能量摄入水平很可能是通过生殖激素对奶牛的DMI、泌乳和能量平衡进行影响和调节的。  相似文献   

19.
不同日粮对奶牛瘤胃发酵模式及泌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4头安装永久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的泌乳奶牛(体重为483 kg±21 kg,泌乳日龄为175 d±6 d),研究4种日粮,分别为30∶70CW(粗料由羊草组成)、30∶70CCA(粗料为玉米青贮+苜蓿+羊草混合型)、50∶50CCA、65∶35CCA日粮对泌乳奶牛瘤胃内pH、NH3 N浓度、VFA的动态变化及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每期23 d。结果表明,精粗比为65∶35CCA日粮条件下奶牛瘤胃内pH显著低于其它组(P<0 01), 65∶35CCA及50∶50CCA日粮组瘤胃内NH3 N浓度显著高于精粗比30∶70 日粮组(P<0 01),瘤胃内乙酸浓度随精料比例的提高而降低(P= 0 10),丙酸浓度、丁酸浓度及乙酸/丙酸比例差异均为极显著(P<0 01);在不同精粗比日粮条件下,乳脂率差异显著(P<0 01),以30∶70CCA组为最高;产奶量、乳蛋白率及非乳脂固形物含量均呈极显著差异(P<0 01),均以高精料组65∶35CCA组为最高。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用发酵甘蔗渣替代甘蔗渣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特性和瘤胃菌群的影响。选用14头体况良好、体重[(363.84±9.11) kg]相近的西门塔尔杂交公牛,随机分成2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CON组)饲喂含20%甘蔗渣的基础饲粮,发酵甘蔗渣组(FSB组)饲喂用20%发酵甘蔗渣替代甘蔗渣的饲粮。试验期为87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80 d。结果表明:2组肉牛的终末体重和干物质采食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FSB组肉牛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ON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CON组(P<0.05)。FSB组肉牛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和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FSB组肉牛瘤胃液中氨态氮、菌体蛋白、丙酸、异丁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FSB组菌群中理研菌科_RC9_肠道群(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和普雷沃氏菌科_UCG-003(Prevotellaceae_UCG-003)相对丰度显著低于CON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