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粮棉套种发展现状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北方棉区随着农田基本建设的发展,水肥条件的改变以及适应夏粮扩大生产的需要,棉田改制即棉花由一年一熟改为以小麦为主的粮棉套种两熟发展较快。据初步统计,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北京等六个省、市,粮棉间套种面积达544.9万亩,占棉田总面积的15%以上。北方棉区十余年来粮棉间作套种,曾经试验推广了多种不同种植方式,主要有:棉花与夏收作物套种,两种两收;棉花与夏、  相似文献   

2.
因地制宜积极发展麦棉套种,是北方棉区增加复种面积,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率,夺取粮棉双丰收、双增产的新途径,也是随着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科学种田水平的日益提高,“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的必然趋势。一、麦棉套种迅速发展的原因我省棉区历来采取棉花一年一熟制。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广大干群为了落实毛主席“必须把粮食抓紧,必须把棉花抓紧,必须把布匹抓紧”的指示,积极探索耕作制改革,曾先后试用十多种粮、油作物同棉花间套种。几年来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3.
麦棉套种模式是黄河流域棉区棉田的主要套种模式,对于解决麦棉争地矛盾起着重大作用。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棉田间套种模式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已成为提高复种指数和增加植棉效益的有效途径。现将该棉区立体高效种植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黄淮海棉区传统植棉为单作一熟,80年代后发展了麦棉两熟制。近年来,一些地区在麦棉套种后棉田间作秋粮作物。为了发展粮棉多熟制的适宜途径及进一步提高粮棉产量的潜力,1987~1988年,我们在本所农场对棉田几种不同熟制作物的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试验以麦棉套后间花生,麦棉套后间大  相似文献   

5.
一、玉米棉花间作制度的历史演变与现状我大队地处长江下游北岸,共有耕地九百卤,夏熟以三麦蚕豆为主,秋熟粮棉各半,原来是粮棉轮作,麦棉套种一年两熟制地区。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在认其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我们在努力促进人的思想革命化的同时,积极开展了耕作制度改革。从1967年开始进行了玉米棉花间作的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68年全大队示范推开,现在已有九年的种植历史了。开始几年,由于对这项间作制度变革后所引起的农业内部变化规律认识不足,处理不当,加上栽培技术也有一个不断实践,不断认识,不断改革,不断发展的过程,曾出现过  相似文献   

6.
我县棉田历来采用粮棉两熟套种的耕作制度,冬种绿肥及豆科作物,保证了粮棉高产稳产。从一九五七年起,全县四、五十万亩棉花曾多年平均亩产超《纲要》,最高的一九六五年达到154斤。春粮稳定在200斤左右,最高年份也超过303斤。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棉区原有的耕作制度在新的情况下出现了不少新的矛盾。如许多社、队冬作行距缩小,春秧密植程度增加,春粮产量虽有提高,但却使套种的棉花荫蔽加重,不利出苗与棉茁早发,使开花结铃推迟,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7.
以小麦为主的间作套种,是一项简单实用的农业增产增效技术,合理套种,能够增加土地复种指数,提高农民收益。下面介绍几种常见模式。1麦棉套种在棉区较常见,麦棉合理搭配,粮棉双获高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种植方式有几下几种:(1)100 cm一带:种三行小麦,一行棉花,小麦行距20 cm,  相似文献   

8.
<正>麦棉两熟作为两熟棉区主要的种植制度,是缓解粮棉争地矛盾和实现我国粮食与棉花同步增产的惟一途径。但是,随着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和种植制度转型期的发展,当前麦棉两熟存在机械化程度不高、春棉共生期长、短季棉  相似文献   

9.
黄淮海棉区是我国最大的粮棉产区,具有发展粮棉两熟的必要性和客观条件.经过80年代以来发展麦棉两熟为主的棉田两熟制,两熟棉田的比例迅速扩大,目前棉田两熟制的发展仍具有很大潜力.在黄淮海两熟棉田的发展过程中,发展麦棉两熟结合种植用地养地的作物一直是人们重视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索江汉平原棉区棉花增产增收的新途径及其原理与技术。1992年对六种三高棉田优化模式与传统麦棉模式在三地九点十八大区108个小区进行了系统的大区对比多次重复试验研究;1986—1991年对三高棉田优化模式中的菜椒棉与传统麦棉模式中棉花产量及其构成进行了三次重复大区对比连续六年的系统研究,1989─1994年对三高棉田优化模式在江陵棉区进行了定点试验示范应用推广研究。三高棉田优化模式研究与应用的结果证明三高棉田优化模式是棉花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把传统的经验植棉逐步推向科学植棉,把传统的高产、产品植棉逐步推向商品、市场植棉的一项改革,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植棉观念的更新,主产棉区耕作制度改革的方向,棉花栽培技术体系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近年来,粮棉争地矛盾越来越突出,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大力发展杂交棉与小麦间作套种是确保粮食和棉花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总结集成出一套"8-2式"棉麦套种高产栽培技术,为棉麦套种在生产上的应用推广提供了依据。本文详细介绍了棉麦配套品种的选择、麦棉配置方式、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措施等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黄河流域棉区熟制改革的试验示范研究工作,自70年代就已开始,诸多学者已在麦棉套种的栽培技术方面做过不少探索和研究,但对不同套种方式对夏棉生育动态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为此,该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以期为麦套夏棉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点设在山东省邹平县长山镇西店村.试验地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土质中壤,地力中上等,肥力较均匀,排灌条件良好.  相似文献   

13.
针对湖北棉区存在的粮棉争地矛盾,经济效益低,产量不稳的难题,提出了以耕作制度改革,大幅度提高夏粮主突破口,改麦套棉制度为麦后棉连作制度,并对其意义,可行性和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短季棉俗称夏播棉或早熟棉,是生长发育期相对较短的棉花种植类型。其在我国黄河流域棉区的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全区常年短季棉种植面积近60万hm^2,广泛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省。短季棉的发展,对提高光、温和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缓解粮棉争地矛盾具有积极作用,极具发展前景。以短季棉为标志的粮棉两熟栽培,更是实现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实现粮棉同步增产的必由之路。由于麦棉两熟短季棉的独特生育环境条件,形成其生育特点,须有配套的栽培技术。笔者针对黄河流域棉区持殊的气候特点,根据多年试验,提出以下关踺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县棉花种植,历来采用棉花与冬季粮食作物(蚕豆、麦子)套种的方式。这种方式的问题是:前茬粮食作物由于要预留棉行,不能满播,产量较低;春季播种棉花前不能全面翻耕土地,在前茬行间播种,比较费工;棉花苗期因受豆、麦荫蔽,生育较缓慢,影响早熟丰产。为了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摸索改粮棉套种为粮棉连作,以提高粮棉产量,改变我县棉区粮食不能自给有余的状  相似文献   

16.
黄淮海平原棉区发展麦棉油棉两熟制的意义和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淮海平原棉区,棉花常年种植面积4000万亩左右,约占全国植棉总面积的50%,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本区棉田耕作制度过去历来采取棉花一年一熟制。60年代到70年代,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和生长季节,在发展棉花生产的同时,保证粮食和其它作物播种面积,先后试验了多种类型的间作套种。其中,麦棉套种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得到较大发展,成了本区棉田重要的耕作制度。如河南省1982年麦棉套  相似文献   

17.
稻棉连作     
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指引下,为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夺取粮棉双高产探索门路,我站从1973年开始进行水稻、棉花连作栽培试验。三年试验结果证明,稻棉连作是一种大有发展前途的新的栽培制度。它对于解决粮棉争地的矛盾,提高土地利用率,夺取粮棉双丰收提供了新的门路,尤其是在人多地少,土少田多的地区更是发展棉花生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低塘是余姚县北部平原的一个半稻半棉区,耕作制度历来习惯于水旱轮栽,粮棉套种。棉花苗期荫蔽时间长,后期秋雨多,若施肥不当,往往引起部分棉田尤其是地下水位高的稻棉轮作田棉花植株高大,长势旺盛,贪青晚熟,影响棉铃开裂吐絮,以致影响棉花的产量、品质和冬季作物的播种季节。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的成熟内源激素。它可以推动植物的各种生理过程,促使棉花停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我省棉区广大贫下中农为了夺取粮棉更大的丰收,并有利于实现植棉机械化,研究改革棉区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其中早熟大麦收割后直播棉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办法。平湖县良种场经过几年的试种,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1975年播种的十三亩麦后棉花,亩产皮棉201斤,比大田增产34%,大麦产量比间作套播田增产14.7%。现根据我们的试验观察、调查研究和收集的一些资料,谈谈麦后直播棉花的生长发育特点,以便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充分发挥麦后棉的增产效能。  相似文献   

20.
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种植面积急剧下降,为了缓解粮棉争地矛盾,研究了麦棉两熟种植制度对棉花群体光截获及棉铃分布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试验,处理为单作棉花、麦棉套作和麦棉连作,重复3次。测定棉花冠层入射光和反射光;调查棉花生育进程。结果为:(1)生育期存在显著差异,2016年和2017年连作棉花出苗至现蕾天数比单作棉花分别短10天和7天,但开花至吐絮天数前者比后者分别长15天和17天。2017年麦棉套作棉花出苗至现蕾天数与单作棉花间差异最大。(2)单作棉花较其他处理棉花光截获能力强,2016年棉花冠层纵向60 cm、横向30 cm处,单作棉花光截获率比麦棉套作棉花高71.4%,比麦棉连作棉花高78.6%。(3)9月中旬单作棉花和麦棉套作棉花铃数从中部果枝分别向下部和上部果枝递减,麦棉连作棉花下部果枝铃数较高。综上,麦棉两熟种植模式主要通过影响棉花生育进程进而影响其群体光截获率,最终造成产量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