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稞条纹病在门源县发生普遍而严重,1982年全县(含浩门劳改农场)种植青稞面积25万多亩,共损失青稞500多万斤。 青稞条纹病是种子带菌传播的全株受害的一种病害。开花时花器被侵染,使种子带菌。翌年播种后,病菌随植株生长而侵入生长点,发病严重时孕穗期即可造成植株死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粮食产量逐年提高。 但是在小麦、青稞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危险性病毒病害,严重威协小麦和青稞的生产。据了解,此病于1977年在穷结县白纳公社,桑日县吉荣公社的部分生产队首先发现,发病面积不足千亩。1978在在仁布、达孜县相继发生,发病面积达4,000多亩。1979年则在达孜、贡噶县,澎波、林周农场等地大发生。据这次调查不完全统计,仅上述两县和两场的部分社队发病面积达53,000多亩,一般减产20—30%,严重地块减产50—70%。达孜县反映,1979年因病减产达200万斤;澎波农场反映,冬作物至少减收200—300万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黑龙江垦区甘蓝型双低春油菜菌核病陆续发生,在一些农场有逐年加重趋势,一般发病率10—15%,重病田30%以上。1991—1992年我们在北安进行了万余亩油菜田多效唑叶面喷施生产示范,不仅有壮苗增产效果,也能明显地减轻菌核病的发生。1991年在二龙山农场,1485亩油菜田喷洒100ppm 多效唑液25升/亩,3—5叶期机械喷雾,收获前调查防病效果55.6—65.6%,赵光农场1100亩高产油菜田同样  相似文献   

4.
此病1985年9月8日作者于江苏国营新曹农场调查发现,二刀留兰香田100%发病,病株率均在90%左右,最高死苗率达54%。1986年在湖北五三农场调查发现病情也相当严重。病株叶片枯死、脱落,后期全株枯死,菌丝在叶面蔓延,同时出现褐色水渍状病斑,  相似文献   

5.
 玉米全蚀病是一种土传根病。对以小麦-玉米两季轮作为主要耕作制度的山东省夏玉米产区进行全面调查,均发现有程度不同的全蚀病为害。  相似文献   

6.
抑病土壤和生物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抑病土壤的发现和定义: 早年植病学家发现某些植物病害在不同田里发生轻重不同,报道最多的有小麦全蚀病和多种作物的镰刀枯萎病。1899年Atkinson发现美国Alabama州棉枯萎病在沙质土壤中重,粘质土壤中轻;1917年澳大利亚Perkins报道小麦全蚀病在新垦地上连作25年后病害消失。  相似文献   

7.
兴隆农场位于海南岛的东南部万宁市,全场共有水稻田4180亩。从1976年开始引进较易感稻细条病的杂交水稻品种,至今每年都有外省南繁水稻育种队到该场育种。尽管万宁县其他地方,早有稻细条病发生。但至今该农场尚未发现稻细条病。他们的主要经验是:1.农场各级...  相似文献   

8.
1989年8月我县新兴乡发现水稻细条病,随即全县范围进行普查,共波及8个乡、2600多亩晚稻,101亩杂交稻制种田。我县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1)烧掉病稻草。(2)发病田用20%叶青双100g兑水50kg,喷雾防治,用高锰酸钾加食盐冲水防治。(3)集中处理田边各种杂草、稻桩。(4)有病种子由县种子公司收购,翌年一律选用无病稻种,并用  相似文献   

9.
克莠灵在大豆田使用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莠灵在大豆田使用技术初探邵金兰(江苏省国营新曹农场东台224246)克莠灵Storm(Galaxy)是德国巴斯夫公司以排草丹(Basayan)和杂草焚(Blazer)的混合制剂,具有杂环类和二苯醚类的双重特点。多年来,本场3万多亩大豆田使用氟乐灵、...  相似文献   

10.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小麦全蚀病的分布和发生情况 小麦全蚀病是世界各地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已有46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为害.我国自1931年前后在浙江发现此病,目前已蔓延至我国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山东、山西、内蒙、宁夏、甘肃、青海、陕西、黑龙江、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四川、浙江、江苏、河北、河南、安徽、福建、辽宁、上海、湖北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相似文献   

11.
浙江棉花枯萎病于1963年在慈溪县长河原种场和余杭县乔司农场初次发现,两个点的病田面积共5亩。后来逐渐蔓延,新病区逐年增多,老病区逐年加重。1973年全省30个植棉县有11个县,75个公社,308个大队,939个生产队,共8262亩棉田发病。其中慈溪县从1963年的一个病点,3亩有病棉田,到  相似文献   

12.
李素华 《植物医生》1998,11(4):28-28
近几年,我县小麦在乳熟期,田间常出现“白穗”。1997年由于春季多雨,“白穗”病大发生,病田率达30%,一般病田白穗株率1~5%,较重地块10%左右,严重的高达30%~50%。据我站调查分析,造成白穗的主要原因是小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的危害。这三种...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水稻全蚀病的发现与鉴定全蚀病是难以根除的广寄主土传根病,可侵害多种禾本科作物和牧草,主要为害麦类作物,其中小麦全蚀病是很多国家的重要病害。我国小麦全蚀病罹病菌多数地方为禾顶囊壳属小麦变种(G.g.t.),仅湖北分离出水稻变种(G.g.g.)。1...  相似文献   

14.
1980年在大田调查中发现,县农科所的一块南优4号稻田亩施碳铵100多公斤,稻粒黑粉病的病穗率和病粒率高达73.3%和4.87%;宋口村一块泗优6号田的“化肥窝”,病穗率和病粒率高达79.9%和3.30%,而其他地段仅为25.3%和0.31%;1982年  相似文献   

15.
在西藏日喀则春青稞田开展化学除草试验,选择对禾本科杂草防效较好的5%唑啉草酯乳油,分别与4种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混用,调查各处理对春青稞田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发现,5%唑啉草酯乳油1.2 L/hm^2+48% 2甲·氯·双氟悬浮剂1.2 L/hm^2的总草防效最高,药后7 d达97.53%,药后30 d达98.41%。  相似文献   

16.
小麦全蚀病在我国早于二十年前曾在内蒙、河北等地有发生记载,并做过一些调查研究。近十年来,随着耕作制度改革、水浇面积扩大及其他生产条件的改变,病害发展较快,初步调查,全蚀病已在十六个省(市)、自治区的部分小麦产区相继发生。纵观全国情况,目前多数小麦产区仍属无病区,有些地方全蚀病只是在局部地块零星发生。全蚀病主要集中在水流充足、小麦连作区的一些高产单位,这些地方病害发生普遍,受害程度较重,对小麦产量威胁很大。小麦罹病后,一般减产1—2成,重者减产5成以上。因此,在小麦全蚀病的防治工作中,如何因地制宜地实施保护无病区、控制零星病区、减轻重病区为害的防治策略,是关系到防治工作成败的关键,现就有关这方面的问  相似文献   

17.
1980年8月24—29日在山东太安召开了第五次全国小麦全蚀病防治研究协作会。会议对小麦全蚀病的病菌来源、防治策略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分析了农作物根病,特别是小麦全蚀病与土壤微生物、栽培管理等因素的关系。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根病,其发生发  相似文献   

18.
杂草对农作物有很大危害是众所周知的,确切知道不同情况下的草害程度对防治对策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目前各地都在进行这方面的试验,方法和准确性也异。本文介绍了野燕麦对小麦、青稞在青海省条件下的危害,其方法可供各地参考。同时对试验中所应用的数理统计是否合宜,也可供讨论。1.田间野燕麦发生密度对小麦、青稞产量损失之间有着极显著的回归关系。野燕麦穗数即花序数每增加1万穗/亩,小麦产量损失5.39斤、穗粒数减少0.15粒、千粒重降低0.102克,青稞产量损失3.5斤、穗粒数减少0.17粒、千粒重降低0.02克。2.小麦三叶期以前田间出苗的野燕麦危害最大,在野燕麦10万株/亩左右密度下,减产35.5%;小麦开始拔节以后出苗的野燕麦危害较小,造成减产8%以下。3.田间野燕麦密度越大,后期复盖阴闭越严重。野燕麦株数每亩16万株以上,复盖度90%以上,并导致小麦倒伏。4.据野燕麦危害损失,结合当前生产水平,对野燕麦发生的轻度危害田、中等危害田、严重危害田、控制田的划分指标和防除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泰山1号”是山东省农科院育成的一个小麦良种,其丰产性好、适应性强,能抗条锈病,感染叶锈病轻。七十年代开始试种,1973、1975两年山东省发生锈病时表现良好,很快在山东全省及冀南、苏北、皖北等地推广,据统计1979年“泰山1号”种植面积已超过5,000万亩。 随着该品种的普及,伴之而来的是其抗条锈病性的丧失问题。1977年山东、河北等地先后发现零星感染条锈病的田块,1978年已有较大面积的病田。针对“泰山1号”丧失抗  相似文献   

20.
红花草(紫云英)叶蜂Pachyprotasis-sp,属膜翅目叶蜂科,是我场1972年在红花草上发现的一种新害虫。当年有两个生产队约450亩田受害。到1975年蔓延到5个分场20多个生产队的2,000多亩田受害。受害较重的一平方米红花草上幼虫多达549头,叶片食尽,仅留茎杆,严重影响绿肥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