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筛选防病促生的内生性细菌菌株,提高油菜的抗病性,对武汉地区甘蓝型冬油菜内生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多样性分析,同时对分离的内生细菌进行了拮抗菌株和促生菌株的筛选。结果表明:从采集到的油菜样本中共分离得到134株内生细菌,基于16S rDNA序列分析,发现这些菌株属于18个细菌属中的33个种,其中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寡养单胞菌属占优势,分别占分离物总数的46.27%、15.67%和11.94%。油菜根、茎和叶内生细菌分离物的香农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847、2.808和2.356,辛普森指数分别为0.956、0.939和0.907。经过平板筛选、离体叶片筛选以及活体油菜接种筛选,发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CanL-30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油菜黑胫病菌(Leptosphaeeria biglobosa)有拮抗作用,还具有稳定的抑制核盘菌的效果。进一步试验表明,菌株CanL-30主要通过产生抗真菌物质抑制核盘菌生长。研究还发现CanL-30能促进拟南芥和油菜生长。上述结果说明冬油菜存在丰富的内生细菌资源,从中可以筛选得到防病促生的细菌菌株。  相似文献   

2.
植物根际促生菌及其在克服连作障碍中的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作障碍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的深入研究和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展现了诱人的前景.PGPR作为最具防病潜力与应用价值的一类生防菌,不仅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作物的产量,还能提高防病能力.本文介绍PGPR的相关定义、优良菌株筛选及商业化产品等背景,分析PGPR的作用机制,包括直接促生作用和间接生防作用,并探讨其在解决植物连作障碍上的潜力,旨在为PGPR菌剂的推广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甘蔗内生菌分离鉴定及功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甘蔗内生菌多样性组成及相关特性,本研究采用稀释涂板法分离并结合形态观察和分子标记(gyrB,rpoB, ITS, 16S rDNA)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12个栽培品种(系)和5个野生种无性系的根、茎、叶组织中共分离到细菌589株、放线菌34株和真菌46株;细菌中固氮菌有41株,溶磷菌有98株,解钾菌有52株,对黄曲霉和禾谷镰刀菌具有拮抗作用分别有44株和35株。内生细菌分属21个属,其中芽孢杆菌属、伯克氏菌属、肠杆菌属和泛菌属为优势属;内生真菌分属于枝顶孢属、链格孢属、曲霉属、镰刀菌属、枝孢属等17个属,而放线菌仅为链霉菌属。具有潜在植物益生功能的菌株主要集中在芽孢杆菌属、伯克氏菌属、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类芽孢杆菌属及泛菌属。本研究显示甘蔗栽培品种(系)和野生种无性系均含有丰富的内生菌资源,且栽培品种(系)所含内生菌在数量和多样性上均高于野生种无性系;12个栽培品种(系)间所分离到的内生细菌大部分相同,但也存在差异。通过初步的功能鉴定,筛选出一些具有应用潜力的益生微生物,为开发相应功能的生物菌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植物内生菌对大豆促生长和抗胁迫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内生菌是指在其生活史或一段生活史在植物体内并对植物无明显病害的一类微生物。内生菌不仅具有自身特有的生存机制,而且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将分离的植物内生菌转染于大豆植株,通过对大豆在遭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下叶片光合参数、酶活性、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及生物量的测定,来分析植物内生菌对大豆生长的影响。本研究综述了植物内生菌的多样性以及近年来植物内生菌在非生物胁迫下如干旱、盐胁迫、重金属等和生物胁迫下如病虫害对大豆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内生菌应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人参内生菌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生菌存在于健康的植物组织内部,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及良好的应用前景。人参作为传统的名贵中药,近年来其内生菌的研究工作受到广泛关注。文章从人参内生菌的多样性及其活性作用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5株内生真菌对杉木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内生真菌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的促生作用,采用淋冠施菌和浇根施菌2种方式接种5株内生真菌a J4、NG6、CG2、AY13和CG9于杉木幼苗内,分析并比较其对杉木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种不同的施菌方式下,CG2菌株对杉木幼苗地上部干物质量、根冠比和总干重影响最大,促生效果显著。a J4菌株和NG6菌株均能显著提高杉木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且实际光合效率较高;采用淋冠施菌方式,CG2菌株处理的植株光能利用潜力较大,NG6菌株处理的植株PSII电子传递速率较高;采用浇根施菌方式,a J4菌株处理的植株光能利用潜力较大,CG2菌株处理的植株PSII电子传递速率较高;AY13菌株处理提高PSII反应中心活性的效果表现为浇根施菌方式优于淋冠施菌方式;CG9菌株在2种施菌方式下光合特性均不理想,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内生真菌都能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研究结果表明,5株内生真菌感染对杉木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的施菌方式对杉木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陈珣  杨镇  肖军  龚娜  王娜  王红  肇莹  杨涛 《大豆科学》2012,31(3):501-503
豆科植物凝集素在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相互识别和共生关系的建立上起着重要作用。利用血凝法快速检测R(人参)、S(沙棘)、D(越橘)3种植物内生菌的S0.25D50、S0.25、R25D25和R50D50共4种处理对大豆根部凝集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S0.25D50、S0.25、R50D503种处理的大豆根部凝集素含量均高于对照,而经过S0.25处理的大豆根部凝集素的含量最高,为0.288 mg.g-1。说明沙棘内生菌醇提取物有利于大豆根瘤菌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从健康香蕉植株根内分离得到1株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FOC4具有强抗菌活性的内生细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分子分析,鉴定该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编号为BEB33。平板对峙和盆栽苗评价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较好的生防作用;该菌株发酵产物的拮抗活性对温度、pH不敏感;进一步研究表明,该菌株能够产IAA促进香蕉植株生长,同时产生铁载体,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 CEF-082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防效)及对棉花的促生效果,制备孢子含量为5×108 g-1的CEF-082菌剂,采用底肥法、灌根法和包衣法3种处理方式,分别设置不同剂量处理的温室和田间试验。温室试验结果表明:3种处理方式下CEF-082均能不同程度减轻棉花黄萎病发生;灌根法下,CEF-082菌剂稀释50倍时的防效最高,达到77.15%;底肥法剂量为灭菌蛭石沙土基质的5‰(质量分数)时对棉花黄萎病防效达到43.08%;包衣剂量为300 g·kg-1时防效达78.08%;此外,该菌剂在3种处理方式下对棉花的株高、根长和总鲜物质质量等生长指标均有促进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每666.7 m2分别用CEF-082菌剂1 kg灌根、300 g·kg-1包衣或2 kg撒施处理,在播种后80 d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分别为49.41%、46.74%、47.63%,籽棉产量较相应对照分别增加10.01%、6.19%和4.89%。综上,底肥法、灌根法和包衣法处理下,适宜剂量的CEF-082菌剂对棉花黄萎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效,其中灌根法处理的防效和促生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水稻不同生长时期内生细菌的动态变化及其多样性,以水稻品种明恢63(MH63)为研究对象,种植于海南省三亚市连作水稻试验田中,分别于水稻幼苗期、分蘖期、开花期和结实期(2014年1月到4月份)分离茎部可培养内生细菌。结果表明:共获得了细菌域4个门6个纲51个属99个种共计529株分离菌株,其中幼苗期分离到23个属33个种,分蘖期分离到30个属44个种,开花期分离到15个属20个种,结实期分离到20个属29个种。上述4个生长时期均分离到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和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且以伯克霍尔德氏菌属为优势菌属。多样性指数排序:分蘖期>幼苗期>结实期>开花期;优势度指数排序:开花期>结实期>幼苗期>分蘖期。水稻茎部内生细菌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生长期的种群数量、优势度存在差异,开花期优势菌群集中,优势属突出,优势度较高;而分蘖期优势度较低,但种群种类较丰富,且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长年限的人参对土壤几种微量元素的吸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6年吉林省长白县栽培人参。采用微波消解法测定了不同年龄人参植株不同部位4种微量元素(Cu、Fe、Zn、Mn)的含量。结果显示随着栽参年限的增加,这4种微量元素均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刘蕊  郑毅男 《人参研究》2010,22(1):14-19
肥胖可引发身体多种代谢异常,造成高血脂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严重危及人类健康。胰脂肪酶,是水解膳食脂肪的最重要的酶,可水解50%~70%的食物脂肪。通过抑制胰脂肪酶活性可以控制高脂饮食引起的肥胖。人参和西洋参能够抑制胰脂肪酶活性,降低高脂饮食小鼠体重、脂肪组织的重量、血脂和肝脂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不同部位的人参及西洋参、不同种类人参皂苷抑制胰脂肪酶活性及其抗肥胖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各供试药剂在西洋参枯叶病上的使用,验证各供试药剂对西洋参枯叶病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参多乐450倍液+益微450倍液对西洋参枯叶病缓解效果突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枯叶病给西洋参带来的危害。且该配方在人参上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4.
丛登立  王广树  张彦  张东言 《人参研究》2004,16(1):35-36,38
通过对人参果皂苷口服液质量进行研究,建立人参果皂苷口服液质量标准。利用薄层检查对其鉴定。采用分光光度法及滴定法对人参果皂苷口服液中人参皂苷含量和木糖醇、山梨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人参果皂苷口服液质量检验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快速检验人参果皂苷口服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以红参粗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比较水提、酸提、碱提3种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效果,并优化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1∶8的料液比,100℃水浴提取3次,每次3h,红参粗多糖提取率达22%.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人参,红参及黑参抗肺气虚的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方法①通过TCMSP并结合相关文献筛选人参,红参及黑参的化学成分和靶点;②采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 Cards获取慢性支气管炎的相关靶点,再将疾病靶点分别与人参、红参及黑参的靶点取交集;③得到各药物和疾病的共同靶点后在STRING数据库中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建立药物-成分-疾病-靶点互作网络得到治疗疾病的主要有效成分;④运用计算机R语言分析技术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利用TCMSP及相关文献筛选出各药物的有效成分后根据药物-成分-疾病-靶点互作网络Degree值进行排序,人参中前10种成分为人参皂苷Rh4、Rg5、山柰酚、人参皂苷Rh1、Ra2、三七皂苷R2、三七皂苷R6、人参皂苷Ra0、Ra1、Ra3;红参中前10种成分为人参皂苷Rh4、Rh1、三七皂苷R2、人参皂苷Rg2、Rb1、Rb2、Rc、Re、Rs1、β-谷甾醇;黑参前10种成分为人参皂苷Rh3、Rh4、Rk3、Rk1、Rg5、F4、20(S)-Rh2、20(R)-Rh2、Rh1、Rg3。人参、红参及黑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潜在靶点分别为46、39、53个。根据Degree>15筛选得到除三者共同的靶蛋白MAPK1、MAPK8、STAT3、VEGFA、MTOR、MMP9外,还有人参的CASP3,红参的CASP8、BCL2L1,黑参的AKT1、MMP2及MAPK14。通过GO功能和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根据P值分别筛选人参、红参及黑参前20个GO条目和前10个KEGG富集通路。三者的GO条目集中在磷酸酶结合、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泛素蛋白连接酶结合等生物学过程;KEGG富集通路集中在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等信号通路。结论本文初步阐释了人参、红参及黑参抗肺气虚的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并且根据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推测治疗作用黑参>红参>人参。三者可能通过机体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及细胞增殖与凋亡等生物学过程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从而缓解肺气虚证的临床症状,体现出多通路、多靶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使用中国药典2015版第一增补本人参、西洋参项下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测定方法,对人参、西洋参中七种有机氯农药残留进行检测。方法按照有机氯农药残留下的检测方法,配制混合对照品,设置气相色谱仪条件,绘制工作曲线,处理人参、西洋参样品,在相同色谱条件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本实验室有能力使用该方法对人参、西洋参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8.
4种不同类型农药茶园使用效果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安进行了4种不同类型农药使用效果综合评价茶园小区试验,0.5%藜芦碱粉剂800倍液防治茶小绿叶蝉、茶蚜、茶丽纹象甲效果良好,对茶园蜘蛛有一定的杀伤力,但药后15 d可正常恢复,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总体上有积极作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000倍液防治茶小绿叶蝉、茶蚜效果良好,对茶园蜘蛛安全,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相对较轻;99%矿物油50倍液防治茶小绿叶蝉、螨类的效果较好,对茶园蜘蛛有一定的杀伤力,但药后15 d可正常恢复,对生态系统结构有负面影响趋势;2.5%联苯菊酯乳油1000倍液防治茶蚜、螨类效果较佳,对茶园蜘蛛有较强的杀伤力,对生态系统结构有负面影响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东北黑土区大豆根际促生菌生长条件及促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刚  钟鹏  王建丽  徐伟慧  莫继先 《大豆科学》2012,31(2):270-273,277
通过摇瓶和盆栽试验,研究了东北黑土区大豆根际3株优势促生菌(FN,PD和SB)的生长条件和对大豆的促生效应。结果表明:3株大豆促生菌的最适温度均为25℃;FN在pH值5.0~9.0范围内生物量变化不大,PD和SB的最适pH值为5.0;1.0 g.L-1MnSO4对FN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D受MnSO4抑制明显,MnSO4能够显著促进SB的生长;MgSO4能够加快FN的生长,PD和SB均在MgSO4浓度为1.0 g.L-1时生物量最大;FN和PD的生长最适盐分浓度均为1.0 g.L-1,SB的生物量与盐分浓度正相关;不同的菌剂对大豆的株高、茎粗、根干重、根鲜重、植株干重、植株鲜重和根冠比均有一定促进作用,FN+PD+SB处理对大豆的促生效果最好,3种菌株对大豆的促生效果中存在协同效应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