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国林业宣传工作会议上,国家林业局明确提出了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的核心思想、主要目标和当前任务,这对于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是顺应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的需要。社会文明发展在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后,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阶段,在工业文明进程中,机器化大生产在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人类向大自然的高额索取,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生态的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3.
马文珍 《中国林业》2009,(14):32-32
进入21世纪,党中央、国务院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甘肃林业》2014,(3):1-1
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同发展的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做了一系列重要而深入的论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  相似文献   

5.
森林公园是林业面向社会、联系社会的主要窗口。也是人们认识森林、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重要窗口。在我国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今年,国家林业局党组更是明确提出把普及生态知识,增强生态意识,树立生态道德,弘扬生态文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价值观,努力构建繁荣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一大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李垚栋  张爱国 《绿色科技》2012,(10):153-154
指出了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体现生态的词汇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生态文明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得以提升。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生态问题不仅是大自然的问题,更是人的问题,是涉及到人类能否持续发展的大问题。要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动社会走上生态文明的良好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新疆林业》2007,(6):F0004-F0004
近两年来,板房沟林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寓教于乐,大力发展森林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等生态文化,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在全场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道德观、价值观、政绩观、消费观,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增强全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使每个公民都自觉地投身到林场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正>一、生态文化理论的知与行1.生态文化内涵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文化。广义的生态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自然相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生态文化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存共荣的生态意识、价值取向和社会适应。在这个定义中:核心是认识和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目标是实现和谐发展,共生共荣。生态意识、价值取向、社会适应是生态文化的三个基本要素和必备条件。生态意识——追求人与自然  相似文献   

9.
李娜 《新疆林业》2013,(4):23-26
文化是民族发展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加快构建内涵丰富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是新疆现代林业三大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提升我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推动林业文化、生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赵兵武  陈煊  李娜 《新疆林业》2009,(4):4-7,18
生态文明成为时代最强音,不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十七大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我们党执政兴国、科学发展理念的升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是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深刻认识,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积极吸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发扬。  相似文献   

11.
《湖南林业》2012,(2):1-1
生态文化是基于生态系统、尊重生态规律、探讨和解决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文化:是以实现生态系统的多重价值来满足人的多重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是渗透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中,体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文化。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对于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推动生态建设,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生态文明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和谐问题也受到了伦理学界的广泛关注。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不仅能够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伦理价值提供了根据,也能够为人们从事各种生产活动上维护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提供持久的内在动力,进而加速生态文明建设。1人与自然的裂痕是人与自然不和谐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任务。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迄今为止人类文明的最高形态,是现代社会高扬的精神旗帜,是现代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与林业发展相伴相生的。森林孕育了人类文明,并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发展林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是推动生态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平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居于基础地位,处在前沿阵地,扮演关键角色,发挥主导作用,肩负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使命。林业高等职业院校不仅要为生态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还要做发展生态文化的先锋,努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重要价值的树立和传播,做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实践者和推动者,为现代文明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森林生态文化是反映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一种社会文化,是一种基于生态意识的生态思维为主体构成的文化体系。生态文化既继承于传统文化,又有别于传统文化,它不仅包括传统的各种文化形式和内  相似文献   

15.
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要求,探讨森林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从兴隆县林业发展情况,探讨如何加强森林文化体系建设,并对文化体系建设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必须深刻理解这些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不断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反过来,社会意识也具有能动作用,不同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影响是不一样的。通过生态文化建设,培养民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在生产与生活中形成一种节约资源能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17.
梅碧球 《中国林业》2008,(17):20-21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新要求,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5个方面,更加充实、科学和完整。生态文明是生态建设的新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发达的生态产业为支撑,以繁荣的生态文化为载体,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把建设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林业作为生态建设和保护的主体,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阵地.金川区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荒漠化严重,植被特别是森林覆盖率低,气候条件恶劣,立地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金川绿洲生态林业体系的建设,就成为金昌市金川.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和重建绿洲生态林业体系,切实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是促进全区乃至全社会实现生态绿色持续发展的“幸福美好新甘肃”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生态文化建设也愈来愈被提上议事日程。今年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贾治邦局长在讲话中明确指出: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一要加强林业宣传,积极策划开展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林业的地位和影响力;二要推进生态文明基地建设,新建一批生态文化博物馆、科技馆、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主题公园、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三要开展生态文化宣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0.
加快贵州林业发展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新要求,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更加充实、科学和完整。生态文明是生态建设的新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发达的牛态产业为支撑,以繁荣的生态文化为载体。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必将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