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辽宁省水稻品种苗期耐盐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华 《北方水稻》2011,41(2):10-13
对辽宁省29个水稻品种苗期150mmol/L NaCl水溶液处理条件下苗高、根长、根数、单株苗干重等指标进行分析,并对品种进行聚类.结果表明,盐丰47-8、辽盐282、辽粳371、辽盐12、桥201-2、辽盐241苗期耐盐能力较强,盐粳98、辽开79-3、沈农9418、铁粳4号、辽2096、沈农9741、盐粳34、铁粳...  相似文献   

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不同茶树品种在湖北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客观准确地评价19个茶树品种在湖北地区的适应性。本研究以‘福鼎大白茶’(CK)为对照,对19个茶树品种在湖北地区的茶苗成活率、新梢物候期、产量性状、制茶品质和抗逆性等指标进行系统比较分析,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茶树品种在湖北地区的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主成分分析时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76.96%,分别为“产量抗性因子”“物候期因子”“品质因子”;以前3个主成分的线性回归方程和贡献率构建适应性综合评价模型,综合得分超过CK的有10个品种,其中‘茶农98’‘鄂茶12’‘陕茶1号’和‘岚里香’4个品种的综合评价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品种,为最适宜湖北及相似茶区推广应用品种;综合得分低于CK的有9个品种,其中‘白叶一号’‘中黄1号’‘漕溪1号’和‘鸟王106’4个品种的综合得分明显低于其他品种,为不适宜湖北及相似茶区推广应用品种。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旱作区马铃薯种植品种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及马铃薯产业发展。为筛选适宜山西省旱地种植的马铃薯优良品种,以山西省主推品种‘并薯26号’为对照品种,引进的9个马铃薯新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薯块性状、产量及品质进行评价。试验品种(系)生育期为101~110 d,其中‘冀张薯14号’生育期最长,收获时仍有少部分花,生产中可适度控旺或育苗移栽延长生育期进行种植。‘141-2’‘141-3’和‘冀张薯14号’结实性比较好,可作为旱地马铃薯育种亲本利用。块茎产量最高的是‘冀张薯14号’为47 968 kg/hm2,其次是‘141-4’,这两个品种(系)产量超过对照品种‘并薯26号’,但差异不显著。‘141-4’及‘京张薯1号’的平均隶属函数值大于0.6,综合营养较好。通过试验鉴定,筛选出一些可在山西省旱作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综合性状良好的品种(系),但还需要进一步种植试验。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高海拔地区澳洲坚果的推广面积和产量,选育和推广澳洲坚果新品种,在云南省云县香香苗圃基地布置了澳洲坚果品种比较试验,参试品种5个: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自选品种‘SSCRI-C、SSCRI-D’和‘SSCRI-E’,以品种‘Kau’(344)和‘Pahala’(788)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5株小区,8次重复。结果表明:定植后2~3年树干直径年生长量为1.35~1.90 cm;定植后第5年植株高度在335.3~379.5 cm之间、冠幅在105.4~131.7 cm之间。品种‘SSCRI-C’和‘SSCRI-E’定植后第4年的单株产量分别为283、221 g/株,显著高于对照品种‘344’和‘788’的70.6 g/株和20.0 g/株,说明‘SSCRI-C’和‘SSCRI-E’初步表现出良好的早结特性;定植后第5年‘SSCRI-C’和‘SSCRI-E’的单株产量(带壳果)分别达到4.14、3.18 kg/株,与‘SSCRI-D’和对照品种‘788’间达到差异显著水平,明显高于对照品种‘344’和‘788’的1.99 kg/株和1.27 kg/株。说明,‘SSCRI-C’和‘SSCRI-E’表现出良好的早结和丰产特性,在高海拔地区是极有希望推广应用的候选品种。  相似文献   

5.
半干旱区马铃薯品种性状比较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马铃薯》2015,(3):129-132
为筛选出适合甘肃中部半干旱区种植的高产抗逆性强的马铃薯品种,通过田间试验,对新引进的6个马铃薯品种在甘肃会宁半干旱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脱毒薯‘青薯168’、‘庄薯3号’和‘黑蛋’产量较当地大面积种植常规品种‘青薯168’(CK)增产32.19%以上,产量差异极显著,且综合农艺性状好,可做为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大面积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了能够客观地筛选出适合我国植胶环境的橡胶树胶木兼优新品种,基于品种比较试验对4个国外引进品种‘热试09-5’‘热试09-6’‘热试09-7’和‘热试09-10’的产量及副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个参试品种中,‘热试09-7’表现出速生性状,4个参试品种的产量特性不明显,仅‘热试09-5’在开割第1年与对照相当,其他年份均低于对照。胶乳生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热试09-5’的干胶产量、排胶初速度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蔗糖含量低,硫醇含量高,认为该品种产胶潜力大,胶乳稳定性好,排胶快,糖利用率高。‘热试09-6’原生皮厚度较厚,树皮中乳管列数多,与‘RRIM600’相比,干胶含量、堵塞指数高,排胶初速度和蔗糖含量差异不显著,认为该品种有较好的产胶潜力,但胶乳代谢强度低,可考虑通过刺激提高代谢强度,达到增产的目的;各参试品种的生胶性能、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及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指标参数在品种间存在差异,‘热试09-5’的塑性初值最低,塑性保持率最大,‘热试09-6’门尼粘度最高,‘热试09-5’最低,‘热试09-7’有较大的重均分子量,呈现出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在抗...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产量高、抗晚疫病性能好、适宜宁南山区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在适宜马铃薯种植和晚疫病流行的西吉县对23个马铃薯品种作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庄薯1号’、‘庄薯3号’、‘冀张薯8号’、‘陇薯3号’等品种高产、抗病性强,适宜大面积推广。产量在1 000 kg/667 m2以上且抗性较好的品种依次是:‘晋薯14号’、‘宁薯4号’、‘晋薯15号’、‘宁薯13号’、‘同薯23号’、‘克新17号’,适宜做轮换品种。经相关分析,不同马铃薯品种的病情指数和产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马铃薯晚疫病抗病育种水平,筛选出适宜于天水地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和抗晚疫病较强的亲本资源,特此对引自全国的38份马铃薯品种(系)进行晚疫病抗性的田间鉴定。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参试材料的植株、块茎晚疫病和产量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植株发病最轻的是‘L0527-4’、‘L9901-10’、‘L0527-7’、‘农天2号’、‘天薯12号’、‘同薯20号’、‘陇薯7号’等;块茎晚疫病未发病的为‘同薯20号’、‘陇薯7号’、‘天薯12号’等17份材料;‘陇薯7号’、‘天薯12号’较对照‘陇薯6号’增产,折合产量依次为26 300 kg/hm2、23 800 kg/hm2;最终筛选出‘陇薯7号’和‘天薯12号’两份晚疫病田间抗性和丰产性较好的材料,可用作马铃薯晚疫病抗病育种的资源,并在天水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庆阳市第三大粮食作物,早熟菜用型马铃薯发展迅速,但品种单一、产量低等因素影响该区早熟马铃薯产业发展。为筛选出适宜庆阳市早熟优质马铃薯新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以早熟品种‘费乌瑞它’为对照,对10个早熟马铃薯品种进行生物学特性、丰产性和商品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LK99’和‘尤金’2个品种田间长势强,农艺性状好,商品性状好,商品薯率85.3%以上;产量高,分别为27 247和26 563 kg/hm~2,较对照‘费乌瑞它’分别增产11.9%、9.1%,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可作为该地区中早熟马铃薯品种示范推广。‘早大白’、‘中薯4号’和‘克新4号’3个品种产量中等,但生育期短,可作为该地区早熟品种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0.
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天薯13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薯13号’是以自育品系‘天99-5-4’为母本,‘天95-7-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从出苗至块茎成熟)116 d左右,属中晚熟品种。薯块椭圆形,薯皮黄色,薯肉黄色,芽眼少而浅。粗蛋白含量2.58%,维生素C含量13.7 mg/100g鲜薯,还原糖含量0.11%,块茎干物质含量25.2%,淀粉含量19.01%。产量在1 800 kg/667m~2以上,适宜在甘肃省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及二阴山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适于常德春露地栽培的辣椒品种,对26个辣椒品种的13个性状作了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并进行群众测评。结果表明:单果重与商品果横径、果肩形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形、果形、熟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单产与单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商品果横径、果肩形状呈显著正相关,与果形、熟性、叶形呈极显著负相关;熟性与叶形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形呈显著正相关,与商品果横径、单果重、果肩形状呈极显著负相关;将26个品种聚类分成4大类,果形和产量是影响聚类结果的重要因素。农民测评投票的选择意向与株高、株幅、果肩形状、病毒病抗性呈极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38、0.542、-0.570、-0.518,与果实横径、叶形、果形呈显著相关;评选出‘湘研青翠’、‘丰抗21’、‘更新8号’、‘兴蔬201’等品种适于当地栽培。  相似文献   

12.
小麦品种绵麦37对条锈病和白粉病的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小麦品种绵麦37在当前生产和抗病育种上的利用价值,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对该品种进行了苗期和成株期的条锈病和白粉病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在苗期接种的846份采自甘肃省不同地区及邻近周边麦区的条锈菌样中,51份菌株对绵麦37具有致病性,占总菌样数的6.03%;所用的条锈菌样中,生理小种及致病类型包括CYR33、CYR32、Su11-2、Su11-3、Su11-4、HY8、HY9、HY4、G22-9和G22-14,这些小种及致病类型主要分布在甘肃、四川及陕西等地,尤以四川、甘肃陇南等地出现频率较高。在成株期随着以G22-9和G22-14为代表的贵农类群出现频率的进一步升高,绵麦37已逐步在甘肃陇南田间丧失抗条锈性,但对白粉病抗性表现较好,尚可作为抗源材料进一步利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栽培大麦白粉病抗性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来自全国 2 4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共 90个代表性栽培大麦品种 ,进行了抗白粉病田间鉴定。统计结果表明 ,(1)品种之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其中表现高抗的品种 2 1个 ,占总数 2 3.3% ;抗病品种 2 6个 ,占 2 8.9% ;感病 33个 ,占 36 .7% ;高感 10个 ,占 11.1%。可见在我国栽培大麦中 ,抗源较丰富。 (2 )不同类型和棱形的抗性 ,比较发现 ,皮麦抗病品种比裸麦多 ,六棱抗病性强于四棱和二棱。 (3)供种省份之间抗病性不同 ,抗病品种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陕西、河北、四川、贵州、湖北、上海和新疆等省 (自治区、直辖市 )。 (4)从三大麦区看 ,抗病品种主要分布在冬大麦区  相似文献   

14.
采用伤根灌注法对5份新引进的番茄育种试材进行抗青枯病鉴定,从中筛选抗青枯病的育种材料。结果表明,T2-08-555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38.9%和26,抗性水平明显优于对照。该份材料为有限生长型,果重偏小(36.3 g),需改良后方能利用。  相似文献   

15.
Pm4是我国目前有效的小麦抗白粉病基因之一,该基因对陕西关中当前流行的白粉病菌系关中4号表现高抗。本研究利用与Pm4基因紧密连锁的STS470分子标记对7个小麦品种间的6个杂交组合F3代单株进行分子标记检测并结合田间抗性鉴定筛选出抗病单株14个。对由这14个单株衍生出的64个F5代品系进行分子检测和田间抗性鉴定,发现53个品系表现抗病,占总品系的82.81%,其中51个抗病品系可以检测到与Pm4基因紧密连锁的STS470特异带,占总品系的79.69%。本研究结果表明,STS470是Pm4基因的可靠标记,可有效的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出适合于生产推广种植的中粒种咖啡优良品种,开展了以5个中粒种咖啡品种为接穗,小粒种卡蒂莫和中粒种实生苗为砧木的种间和种内嫁接试验。结果表明:26号品种单株干豆产量种间嫁接与种内嫁接差异不显著,百粒重种间嫁接大于种内嫁接,26号品种与小粒种卡蒂莫的亲和性较好;兴28、兴1、24-2、热研2号4个品种种间嫁接植株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相比种内嫁接植株矮,主干细,冠幅小,一级分枝数少,一级分枝短,叶色黄,产量低,差异显著。中粒种咖啡各品种的一级分枝节间距、出米率、百粒重性状稳定,种间嫁接和种内嫁接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津椒35’是以‘程m-1’为母本、‘正F10’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交一代早熟辣椒新品种。果实大羊角形,果肩部有褶皱,纵径28~30 cm,果肩横径4~5 cm,果肉厚度0.3 cm,单果质重110 g,果色为浅绿色,果面光滑,果形顺直,味微辣,平均产量67500 kg/hm2左右。适合我国华北、西北地区秋冬、早春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8.
辣椒新品种‘粤红1号’的选育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红1号’辣椒是以优良自交系1780为母本,以新加坡引进的优质红辣椒W405为父本杂交而成的鲜食红辣椒一代杂交种。该品种中迟熟,青熟果绿色,羊角形,无棱沟,果长17.7 cm,宽2.0 cm,果肉厚0.3 cm,单果重30 g,红熟果大红色,鲜艳有光泽,果面光滑,果条直,硬度好,耐贮运,辣味浓,品质佳,适宜我国南方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南农92R系列小麦种质在甘肃陇南抗条锈病和白粉病的表现及其利用价值,本研究以南农92R系列小麦种质92R137、92R178为供试材料,以铭贤169为对照小麦品种,于2009年和2018年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条锈病和白粉病人工接种鉴定,于1999-2019年进行条锈病和白粉病自然诱发鉴定。结果发现,人工接种鉴定试验中,两个种质在2009年对条锈菌供试小种(菌系)在苗期、成株期的反应型均为0型,抗病性表现为免疫,2018年对条锈菌供试小种(菌系)CYR32、CYR33和中4的反应型为0型,抗病性表现为免疫,对CYR34及G22-14和混合菌的反应型为3~4型,表现为中感或高感; 2009年和2018年两个种质对白粉病均保持免疫到中抗水平。自然诱发试验中,自2012年始,两个种质对条锈病的反应总体上均呈感病趋势,反应型最高为4型;但两个种质对白粉病的抗性表现稳定,一直保持免疫到中抗水平。这些结果表明,92R137和92R178在甘肃陇南已不能作为抗条锈病种质资源利用,但仍可作为抗白粉病一线资源材料利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陕西省2015-2016年小麦区试品种(系)的白粉病抗性,以陕西省各地采集的白粉菌混合菌系作菌源,分别在苗期采用人工接种、成株期诱发发病的方法对228份陕西省区试品种(系)和32份已知抗白粉病基因载体品种(系)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Pm4a、Pm4b、Pm13、Pm17、Pm18、Pm19、Pm21、Pm24、Pm30、Pm2+6、Pm2+Mld、Pm2+6+?、Pm5+6、Pm“XBD”基因对小麦白粉病表现免疫或高抗;Pm3a、Pm3b、Pm6、Pm4+8、Pm4b+Mli、Pm4+2+?基因对小麦白粉病表现出较弱的抗性,其他基因对供试菌系没有抗病性.228份区试品种(系)中,大多数对白粉病表现为感病,仅有14份在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抗病,33份仅在成株期表现抗病,分别占区试品种(系)总数的6.14%和14.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