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前言我国的西南部是山茶属植物的起源地。山茶属种质资源丰富,目前已见报导的种就196个。研究该属植物种间的遗传变异,对于确定茶树在该属的进化地位、探讨茶树的起源以及寻找新的茶树育种材料等,都具有一定意义,而同工酶的研究,则为这方面的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以同工酶为遗传标记研究山茶属植物,尤其是研究茶、红山茶、白山茶三个山茶属植物种,在目前还比较少,因为山茶属的大  相似文献   

2.
从分类地位与分布概况、种质资源保存与评价、组织培养与繁殖技术、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利用等方面综述了藤黄属植物国内外研究进展。由于藤黄属植物在经济上和医学上的重要价值,必须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等基础工作,进一步开展种质评价与创新利用。  相似文献   

3.
云南的地理环境特殊,地势高差悬殊,兼有寒、温、热三带气候特点,为南北植物迁移、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加之,云南的许多地方未遭受或仅轻微遭受第四纪冰川袭击,各地质时期发生的不少古老植物皆能在这里发现,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在植物系统中的许多科、属常常是在这里起源或是它们的现代分布中心。茶树隶属于山茶属(Genus Camellia),该属共有200余种,集中分布在我国南部和西南部,尤以云南和广西最多。在山茶属的山茶亚属[SubgenusThea(L.)Chang]中,由一些亲缘相近的茶种组成了茶组(Section Thea),茶组中各茶种的叶片中一般都含有与茶(C.sinensis)相类似的代谢物质,如咖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述了山茶属植物分类与茶树育种种质间的研究现状,国内、外茶树种质基因库的情况。对重庆市北碚缙云山作茶树育种基因库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认为,缙云山具备建立茶树育种植物基因库的全部条件,可作为多茶区共用的茶树育种植物基因库。  相似文献   

5.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束际林 《中国茶叶》1990,12(4):12-13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地理条件特殊,境内具有寒、温、热气候带,已知的高等植物种类约占全国总数的一半,物种极为丰富,其中山茶科植物就有19个属。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1981~1984年对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联合考察结果表明,云南茶种占世界茶种的80%(根据张宏达的山茶属植物分类系统),在茶树形态结构上有着从原始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述了山茶属植物分类与茶树育种种质间的研究现状,国内、外茶树种质基因库的情况。对重庆市北碚缙云山作茶树育种基因库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认为,缙云山具备建立茶树育种植物基因库的全部条件,可作为多茶区共用的茶树育种植物基因库。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花卉种质资源考察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7—1990年考察了海南岛17个县市的花卉资源,共搜集花卉种质859种(变种、品种、型),内含野生种406种,栽培种453种,隶属97科,390属。其中,海南特有种47种,兰科植物东亚特有属3个,海南新记录属5个,新记录种13个;保存活种质713份。这次考察基本摸清了海南岛花卉种质资源的分布、生态、环境、花果期、主要性状和分类名称。最后,推荐十余种观赏价值较高的种类,供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从山茶属植物中陆续分离得到50余种山茶皂苷。本文对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归纳,综述了山茶属植物之山茶皂苷的化学结构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山茶皂苷的生物学和药物学特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棉属(Gossypium)中包含多种多样的棉种,它们是棉花育种与品种改良的主要种质资源由于在植物资源考察中不断发现新材料,从而棉属所包含棉种的数目在不断增加,人们对棉属分类方面的知识也在不断扩展。本文主要对近十年来棉属分类的一些最新发展予以总结概括。在棉花种质资源中,棉属野生种具有最大的多样性。有关棉属分类的知识对了解野生种的亲缘关系以便对它们有效利用至关重要。棉花野生种中有不少是生长分布在人迹罕见、交通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山茶属各种植物的光合特性,作者调查了山茶属植物光合机能的种问差异。一、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1:供试材料为山茶属不同组的4种植物,取带有上部叶片的枝条,测定其单叶光合速率。测定条件是:光强60—70klx,叶温15℃,通气速度3—51/min 实验2:供试材料为山茶属6组27种植物的成龄树,取年初第1轮生长的成叶,测定其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21年1—12月期间,通过对南岭山地东部赣粤边境九连山地区的植物调查,新增4种江西省蕨类分布新记录,即针毛新月蕨(Pronephrium hirsutum Ching ex Y. X. Lin)、蓝色鳞毛蕨(Dryopteris polita Rosenst.)、车前蕨(Antrophyum henryi Hieron.)、团羽鳞盖蕨(Microlepia obtusiloba Hayata)。新增5种广东省蕨类植物新记录,即无盖耳蕨(Polystichum gymnocarpium Ching ex W. M. Chu & Z. R. He)、东京鳞毛蕨[Dryopteris tokyoensis (Matsum. ex Makino) C. Chr.]、半岛鳞毛蕨(Dryopteris peninsulae Kitag.)、尾叶稀子蕨[Monachosorum flagellare (Maxim. ex Makino) Hayata]、亮毛蕨[Acystopteris japonica (Luerss.) Nakai]。新增1个中国大陆蕨类新记录种,即台湾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castanea (Tagawa) Ching]。新增1个广东省蕨类新分布科,即冷蕨科(Cystopteridaceae Schmakov),新增1个广东省新记录属,即亮毛蕨属(Acystopteris Nakai),其中东京鳞毛蕨和车前蕨分别被《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收录为濒危种(EN)和易危种(VU),新记录的凭证标本存放于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标本馆(JNR)内,本文分别描述它们的形态特征、采集地点、生长环境、分布地及与近缘种的主要形态区别;讨论冷蕨科和亮毛蕨属在广东省内被发现的地理区系意义,台湾金星蕨、团羽鳞盖蕨、针毛新月蕨、半岛鳞毛蕨、蓝色鳞毛蕨、无盖耳蕨、尾叶稀子蕨、针毛新月蕨、东京鳞毛蕨等新记录被发现的地理区系意义;提出分布于中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的蓝色鳞毛蕨在江西省被发现,更新了其在中国分布的最高纬度记录;提出新记录的发现可为研究该类物种的起源、扩散机制、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提供参考;提出中国特有种无盖耳蕨同时也为华南地区的蕨类新记录;提出上述新记录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大陆、江西省和广东省的蕨类生物多样性,建议当地对各种蕨类新记录,尢其是珍稀濒危蕨类新记录的生境状况、种群和群落特征进一步调查并进行动态监测,必要时采取适当的保护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天然橡胶生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现有资料,结合作者对海南、云南和广东三大天然橡胶主产区的调研结果,从可拓展面积、割胶技术、栽培技术、品种改良、管理方式、政策支持等方面对我国天然橡胶的生产潜力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不同砧木对海南油茶嫁接成活率和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越南油茶(海南种源)、油茶‘岑软2号’(广西种源)、油茶‘湘林XLC15’(湖南种源)和高州油茶(广东种源)种子的芽苗为砧木,海南省新认定油茶新品种‘海油1号’春梢为接穗,研究4种砧木对其嫁接成活率、嫁接苗生长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越南油茶为砧木嫁接成活率最高,达95.0%,以油茶‘湘林XLC15’为砧木嫁接成活率最低,仅为50.0%;以越南油茶为砧木的2年生嫁接苗苗高、地径和总鲜重均为最高,分别达到50.75 cm、5.19 mm和38.64 g,其次为‘岑软2号’,高州油茶最低;不同砧木嫁接的苗木根冠比大小依次为高州油茶油茶‘湘林XLC15’越南油茶油茶‘岑软2号’;以越南油茶为砧木的嫁接苗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平均值达77.58,最低为‘湘林XLC15’;以越南油茶为砧木的嫁接苗总氮含量、总磷含量和总钾含量均最高,分别为849.23、667.58、532.98 mg。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以本地越南油茶做砧木最适宜于‘海油1号’油茶的嫁接育苗,其次为油茶‘岑软2号’。研究结果为海南特色油茶的良种壮苗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广东省6县18个乡镇开展玉米有害生物种类、为害及分布调查,基本摸清广东省玉米有害生物种类、为害及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广东玉米有害生物种类48种,其中病害22种,病害以真菌为主,虫害及蜗牛26种,以鳞翅目害虫为主。发生为害表现为发生种类多,病虫草害种类及发生为害区域间差异大。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贵州无糖厂蔗区果蔗良种供应问题,促进果蔗产业发展,助农增收,2008年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从浙江省义乌市引进果蔗良种进行品比试验,以期择优示范推广。方法:采取随机区组设计,3个区组,3次重复,定期观察,年底测产。结果表明:宁化果蔗品质优良,平均田间糖分锤度18.60%[较对照(罗汉蔗)高3.47个百分点]、平均单产6 854.49 kg/667m2(较对照增产2 701.39 kg/667 m2),增产率65.05%;福建1号品质优良,平均田间糖分锤度16.60%(较对照高1.47个百分点)、平均单产6789.27 kg/667 m2(较对照增产2636.17 kg/667 m2)、增产率63.47%;四川白鳝蔗品质优良,平均田间糖分锤度18.10%(较对照高2.97个百分点)、平均单产7 380.39 kg/667 m2(较对照增产 3 227.29 kg/667 m2),增产率77.71%;广东黄皮果蔗品质优良,平均田间糖分锤度18.65%(较对照高3.52个百分点),平均单产7 709.32 kg/667 m2(较对照增产3 556.22 kg/667 m2),增产率85.63%。同时,宁化果蔗、福建1号、四川白鳝蔗及广东黄皮果蔗还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抗虫性、抗寒性及抗旱性。  相似文献   

16.
供给侧改革与黑龙江大豆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遥 《大豆科学》2018,(1):126-130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大优质非转基因大豆主产区,年产量占全国的1/2左右。近年来黑龙江大豆产业陷入种植面积连年减少、产量大幅下降,产业逐渐萎缩的困境。大豆产业安全与否,事关中国农业物种、农业耕地及国民食品三大安全问题。《黑龙江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出:"扩大水稻、大豆种植,减少玉米种植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针",这是贯彻中央政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版。搞好黑龙江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非转基因大豆民族产业发展,关系到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安全。自国家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后,黑龙江省政府及各级政府的农业管理部门纷纷采取措施鼓励农民缩减玉米种植,扩大大豆、水稻种植面积,使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大幅下滑趋势得到遏制,2016年大豆播种面积为312.5万hm~2,比2015年增加72.4万hm~2,增长30.2%,但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转。为此,建议应采取制定大豆产业振兴规划,确保我省大豆产量、质量和种植面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豆农种豆积极性;延长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提升我省大豆产业整体效益;调整贸易政策,确保我省大豆产业发展空间等措施,以此确保我省大豆产业安全、振兴。  相似文献   

17.
对2013年广东热区社会经济发展及农业产业基本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对广东热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运行模式及产业发展主要特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湛红2号是湛江市农科院以(湛油30×翁源竹丝)F5为母本、CS4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珍珠豆型红衣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出仁率高、种衣鲜红、油酸含量和油亚比(O/L)值高、高抗锈病和叶斑病、抗倒、耐旱和耐涝性均较强,高感青枯病等特色.该品种2005-2006年参加全国(南方区)花生品比试验,干荚果产量分别为4130.55kg/hm2和3561.6kg/hm2,分别比对照种汕油523增产5.25%和3.47%;2007-2008年参加广东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干荚果平均产量分别是4211.10kg/hm2、3923.85kg/hm2,比对照种汕油523增产9.14%和6.11%,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该品种主茎高48.2~53.1cm,分枝长50.1~56.4cm,总分枝数7.2~8.7条,单株果数17.6~18.0个,百果重114.1~157.2g,出仁率67.3%~70.3%,油酸含量为54.4%、油亚比为2.15.该品种于2009年7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2009年8月通过全国(南方区)品种鉴定.湛红2号作为高品质多用途的特色花生新品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可在广东省及南方其他花生产区无青枯病田作春秋两季种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云南茶区调查发现,茶树上的桑寄生科植物有5属,5种和2变种,即:鞘花、离瓣寄生、小红花寄生、红花寄生、卵叶梨果寄生、亮叶木兰寄生和栗寄生。本文记叙了它们的形态、分布与为害情况,除红花寄生已有明确记载外,其余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
实蝇(fruit fly)是水果和蔬菜类作物的重要害虫。本文对我国南方(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湖北、福建)实蝇种类、分布范围、寄主(诱剂)进行总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华南地区采集(诱捕)的实蝇已达18属97种,其中海南21种,广东15种,广西30种,云南59种。同时,就主要实蝇在我国的分布特征及实蝇科昆虫的鉴定和分类上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