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优培九早衰原因分析及防早衰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优培九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强等优点,但作直播稻栽培早衰现象比较突出.笔者归纳了两优培九作直播稻早衰的原因和防止早衰的对策,以充分发挥其高产优势。  相似文献   

2.
两优培九系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用培矮64S与9311(扬稻6号)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1999年引进惠安县试验,具有优质、高产、熟期适中特点,比当家种"特优63"增产18%,2000~2004年在惠安县推广种植0.35万hm2,一般产量450kg/666.7m2左右.2003年在洛阳镇陈坝村66.7hm2示范田验收,产量达632.5kg/666.7m2.熟期比"特优63"迟熟3~4d,同时该组合米质优,稻米市场价格每公斤高于其他籼稻米0.5元左右,增加了农民的种稻效益,是一个值得大力推广的优质、高产新组合.为进一步总结经验,更好地指导大田生产,通过对该组合5~6a的生育特性观察和高产示范田块的产量结构分析.总结出"两优培九"作单季晚稻栽培的高产栽培技术,为更大面积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两优培九再生利用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示范实践表明,两优培九在赣西北双季稻改制田和光照充足的一季稻区可蓄留再生稻。据试验,两优培九两季(头季加再生季)单产比协优63增产0.93t/hm^2,达极显著水平。其中,头季稻比协优63增产1.08t/hm^2,差异极显著;再生季比协优63减产0.15t/hm^2,差异不显著。两优培九的倒2、倒3节再生芽具有显著的优势,这两个节位的再生稻产量占总产量的94.2%以上。在栽培技术上要着力抓好“三早、三严、三过硬”。  相似文献   

4.
两优培九高产制种技术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多年的观察和制种实践,总结了两优培九亲本的主要特征特性及其高产优质制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李中希 《作物研究》2002,16(1):35-35
两优培九系用培矮 6 4 S为母本、9311为父本配组的两系杂交水稻组合。该组合在岳阳市作中稻栽培 ,已有 3年。1999年引进 ,2 0 0 0年小面积示范 ,2 0 0 1年达 1万公顷 ,2 0 0 2年可达 2 .2万公顷 ,占岳阳市中稻面积的 4 8%。该组合表现适应性强、产量高、米质优、抗白叶枯病和抗稻瘟病等优点 ,深受广大农户欢迎。1 两优培九的表现两优培九在本市作中稻栽培 ,从小面积示范到大面积推广种植 ,都表现产量高、米质好。我市地处湘北 ,土层深厚肥沃 ,适合两优培九的生长。 2 0 0 1年 ,随机调查 9.5 hm中 稻两优培九 ,平均单产为 9.2 1t/ hm,随机…  相似文献   

6.
两优培九在陕西安康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a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情况分析,总结了两优培九的种植表现和栽培技术及其在安康稻区的适宜种植范围。  相似文献   

7.
两优培九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同贵 《杂交水稻》2000,15(4):13-14
介绍了两优培九亲本的主要特征特性,总结了其高产优质制种的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构成及其生态关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产量水平及其构成,揭示引发产量变异的主要构成因素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联性,应用2006和2007年中国南方稻区8个气候生态试验点的生育进程、茎蘖消长、籽粒灌浆、产量及其构成与同期气象数据,建立了产量与其构成因素、各构成因素与温光因子的统计关系。两优培九稻谷产量变幅为5~18 t/hm2。以每平方米总粒数引发产量变异的贡献率最高(60.5%),其次为结实率(32.9%)。扩增总粒数主要依赖每平方米穗数与每穗粒数的平衡增加。华南双季早稻生育中期的梅雨寡照对于每穗粒数、开花期持续高温对于结实率、长江中下游麦(油)茬稻生育前期高温对于穗数、乳熟期日照骤减对于结实率都有负面影响。云南河谷地区稻作期的适温、长日、强辐射,促成每平方米425穗、7.2万粒、结实率90%的产量结构,产量高达18.2 t/hm2。结实率累积动态呈左偏不对称的S形曲线。谷粒干物质积累呈Logistic曲线,拐点在花后8~14 d。穗数与本田营养生长期、每穗粒数与生育中期日照时数、结实率与后期日照时数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开花期持续高温、乳熟期障碍型冷害和台风等气象灾害制约结实率的提高。每平方米总粒数是影响两优培九产量的主要因素,发挥其大穗优势、在有效分蘖临界期形成目标穗数的茎蘖数、构建足穗大穗群体,是进一步提高其产量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9.
培两优8007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用两系不育系培矮64S与自选恢复系R8007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晚稻新组合,2007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盛花期高温对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结实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对两优培九和汕优63在盛花期置于人工气候室36℃高温下处理不同时间的结果表明,在无库源关系限制下,两优培九结实率明显高于汕优63, 表明两优培九具有较强的耐高温能力.然而,当两优培九、汕优63和Ⅱ优7号种植于不同密肥构建的6种库源群体条件下时,两优培九结实率却明显低于汕优63和Ⅱ优7号.对空秕率构成的分析表明,两优培九结实率低主要是由于受精子房中途停止发育所致.  相似文献   

11.
两优培九大面积高产制种技术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4a的制种实践,总结了两优培九亲本的生育特性及其在大面积制种高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两系杂交中籼高产组合两优培九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两优培九的特征特性及优势特点,栽培上各项措施必须依照其特点,在稳定适宜苗数基础上,提高总颖花量,主攻大穗。采取扩行减苗使 1~6 节位分蘖形成大穗,肥料上满足需要,挖掘产量潜力,在倒 3 叶和倒 2 叶期施好穗粒肥,以氮磷肥混施,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充分发挥大穗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两系杂交中籼高产组合两优培九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两优培九的特征特性及优势特点 ,栽培上各项措施必须依照其特点 ,在稳定适宜苗数基础上 ,提高总颖花量 ,主攻大穗。采取扩行减苗使 1~ 6节位分蘖形成大穗 ,肥料上满足需要 ,挖掘产量潜力 ,在倒 3叶和倒 2叶期施好穗粒肥 ,以氮磷肥混施 ,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充分发挥大穗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两优培九具有大穗优势,合理穗粒结构是有效穗240.0万~247.5万/hm^2,每穗总粒190粒左右。栽培措施应以壮秧和适宜密度保足穗;适期早播早成,在最佳时段抽穗结实;针对生育期较长、需肥量较大的生育特点,搞好施肥和水浆管理。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两优培九机插秧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年的实践,根据两优培九的特征特性,用机械代替人工栽秧,摸索了一整套两系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制种技术,合理按排父母本播差期,正确使用赤霉素,确保花期相遇,认真防治稻粒黑粉病,从而提高制种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播种期对两优培九产量及生育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对两优培九生育特性的研究表明,两优培九的播期适应范围较宽,在本试验播期范围内对产量影响差异小。其与汕优63相比,主要是总颖花量和穗粒数差异较大,最高年份比汕优63增产22.8%。在适宜地区可替代汕优63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两优培九在达州种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万明  谢勇 《杂交水稻》2003,18(5):39-40
两优培九在四川达州大面积试种示范中表现适应性广、产量高、米质优。介绍了两优培九在当地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2003年在浙江永嘉进行了单季晚稻"千亩示范片"高产示范,平均单产达9.80 t/hm2,比三系杂交稻协优914增产3.0 t/hm2左右,最高产量达10.42 t/hm2,在温州市首次获得两系杂交稻大面积平衡高产.介绍了该组合的示范概况和表现,总结了其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两优培九是江苏省农科院用培矮64S与9311配组而成的两系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01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武夷山市种子管理站2000年引进试种示范,2000~2002年在武夷山市作中,晚稻多点试种,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抗病性强,抗倒伏等多项优点,2003年大面积推广,深得农民的喜爱。现将示范推广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对两优培九亲本特性进行了观察 ,介绍了两优培九的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