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互助县南门峡镇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概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后续发展对策,以巩固南门峡镇退耕还林成果。  相似文献   

2.
从退耕还林后续管理重要性入手,论述了互助县丹麻镇退耕还林后续管理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丹麻镇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对策,以为丹麻镇退耕还林后续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互助县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情况,并进行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同时针对退耕农户生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后续产业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互助县退耕还林还草结合发展方向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贺梅年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217-217,221
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互助县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基础上,为了总结经验,寻找差距,提出了在退耕还林还草中采取林草结合的发展方向,并对种植模式进行探讨,以为互助县退耕还林更好地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退耕还林工程中公众参与监督管理的作用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退耕还林工程作为互助县的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群众参与度高的生态建设工程,关系到广大退耕农户近期和将来的切身利益。因此,引导公众,特别是退耕农户的积极参与,不但已经成为一种必需而且非常迫切。从互助县退耕还林的实际出发,分析了该县目前退耕还林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退耕还林工程中公众参与监督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互助县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做法,分析了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退耕还林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国家为此工程出台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政策和措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是长久解决退耕户生计来源的首选,因此研究以秦巴山区最早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试点的安康市为样本,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方向选择进行实证分析,介绍了安康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在产业发展方向选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产业发展方向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东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8年以来,其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也使退耕农民得到了实惠,然而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限制和阻碍了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的发展。根据实践中的有益探索,提出了加快发展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自我国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在生态环境以及农民经济收入方面均获得了一定成效,但退耕还林仍然是一项政策性的工程。为了更好地解决退耕还林区域长远的经济发展问题,必须在政策落实的同时,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后续的产业。就目前而言,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此,本文详细分析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宁夏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宁夏几年来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提出宁夏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8年以来,东部农业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也使退耕农民得到了实惠,然而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限制和阻碍了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的发展。根据群众在实践中的有益探索,提出了加快发展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的几条措施。  相似文献   

12.
周著武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5):116-116,33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增收和长远生计,也关系到退耕还林最终目标的实现.本文从祁门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概况、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祁门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为祁门县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淼 《现代农业科技》2010,(5):214-214,216
分析了西吉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总结出西吉县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建设发展的途径,对促进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有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信阳市浉河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取得的成效,总结了促进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以推动全区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西北干旱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后续发展为研究对象,首先针对一个干旱缺水县(新疆裕民县)退耕还林后续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从中找出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分析建议,希望对这些地区退耕还林后续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正>从200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成效,但经济效益不明显,由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滞后,逐渐表现出一些地方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缺乏保障,当前研究和完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尤为重要,事关退耕还林工程的成败。一、退耕还林现状以康保县为例,该县从2000年启动实施退耕还林试点该工程以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10.3万亩,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西北干旱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后续发展为研究对象,首先针对一个干旱缺水县(新疆裕民县)退耕还林后续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从中找出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分析建议,希望对这些地区退耕还林后续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6 a来,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政策工程,为了解决退耕还林区的长远发展问题,必须在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同时,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相结合、与农民增收相结合以及长短兼顾、以短养长的原则.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模式主要有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林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林草间作-畜牧业-畜牧产品加工模式、林药间作-药材-制药模式和生态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19.
洮南市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农民走上了一条增收致富的道路,那么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到期,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将影响到农民的增产增收,我市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主要以发展山杏产业,以山杏产业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榆林市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取得的主要成果,并对退耕还林工程的开展及其后续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