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云南省西盟县对龙竹、甜龙竹植苗造林进行了不同整地方式、造林密度、施肥种类和数量、封顶等内容的造林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立地条件下,龙竹的生长发育状况优于甜龙竹;全面整地和带状整地消除了杂草、灌木与竹子争水争肥争光的矛盾,较好地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利于竹子的生长发育;每hm2配合追施尿素99kg、普钙165kg、K2SO433kg有利于竹子的直径生长和多发笋;适宜的封顶可去除竹子的顶端优势,促进竹林速生丰产;造林密度以330丛/hm2为好。  相似文献   

2.
在云南省西盟县岳宋竹要基地,进行了龙竹、甜龙竹植苗林技术的研究,选择6个造林技术分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为:竹种、整地方式、造林密度、施N肥、P肥、K肥、土高度等7个因素对竹子的直径生长均有极显著影响;竹种、整地方式、施N肥、封顶高度对发笋量有极显著影响;施P肥、K肥对发笋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云南省西盟县岳宋竹林基地,进行了龙竹、甜龙竹植苗造林技术的研究,选择6个造林技术分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为:竹种、整地方式、造林密度、施N肥、P肥、K肥、封顶高度等7个因素对竹子的直径生长均有极显著影响;竹种、整地方式、施N肥、封顶高度对发笋量有极显著影响;施P肥、K肥对发笋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龙竹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龙竹为大型丛生竹,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文章试验研究了育苗方式、坡向、肥料种类以及造林整地方式对龙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育苗方式相比,龙竹组培苗造林竹株生长好,竹材产量高;龙竹适宜栽植于阴坡,采用全面整地法,在造林后的前4年每年施用适量的氮磷钾复合肥,可培育出高产的龙竹林。  相似文献   

5.
勃氏甜龙竹的引种与无性系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南靖对泰国的勃氏甜龙竹进行了引种试验。6年的观察和结果分析表明:勃氏甜龙竹适合在中国南亚热带地区生长,其发笋期为5~11月,以6~8月为盛期,占全年发笋量70%以上;在造林第4年后,其笋产量就趋于稳定,比竹材产量提前1年达到稳定。在4个无性系中,以5号无性系的竹材产量或笋产量为最高,分别为45.95t/hm^2/a或12.1t/hm^2/a,并经竹笋的风味和营养成分综合分析,认为勃氏甜龙竹5号无性系是与麻竹、绿竹等相媲美的优良笋材两用竹种,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选择交通方便,水源条件好,土壤结构和质地适宜、种源比较集中的苗圃地及一系列的整地筑床过程,以龙竹为母竹进行节间切口不带蔸埋秆育苗,用勃氏甜龙竹的主枝及次生枝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进行扦插的无性繁殖。在埋扦和扦插过程中,技术把关、管理跟上,龙竹埋秆育苗平均成活率达到70.2%,经过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技条平均成活率达78%。  相似文献   

7.
根据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不同,分别在双江县坝糯竹林林场和勐库忙那林场,西盟县岳宋乡,新平县平甸乡等四个试验点,对黄金间碧玉、油勒竹、绵竹、勃氏矩龙竹、大叶慈竹、龙竹、版纳甜龙竹、野龙竹、慈竹、云南龙竹等10个竹种,进行枝条件扦造林,埋节造林试验,从立地条件、竹种、种源、平竹运输贮存、造林整地、造林密度造林时间、促进生根剂、抚育管理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得出了七点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为加快普洱市墨江县竹产业培育和开发利用步伐,推进实施“林业立县”的发展进程,墨江县通关林业站积极探索勃氏甜龙竹竹笋早产培育技术,力图为推广勃氏甜龙竹在全县的种植打下基础。分析了勃氏甜龙竹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生长特点,探讨了调节水、肥、温等因子的技术措施,总结出了一套适宜于向广大农村推广的勃氏甜龙竹竹笋早产培育技术,为大幅提高勃氏甜龙竹竹笋栽培的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版纳甜龙竹在不同地区、坡向、坡位、坡形、海拔等立地因子以及立竹密度、季节的鲜笋产量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各项因子对版纳甜龙竹鲜笋产量均有一定的影响。阳坡(光照多)、下坡(水分养分充足)、立竹密度适中有利于版纳甜龙竹的发笋,生长在海拔1 100~1 500 m的鲜笋产量较高。版纳甜龙竹鲜笋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通过调查较好地掌握了版纳甜龙竹发笋规律,对经营版纳甜龙竹竹林和鲜笋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1]。  相似文献   

10.
根据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不同,分别在双江县坝糯竹林林场和勐库忙那林场,西盟县岳宋乡,新平县平甸乡等四个试验点,对黄金间碧玉、油簕竹、绵竹、勃氏甜龙竹、大叶慈竹、龙竹、版纳甜龙竹、野龙竹、慈竹、云南龙竹等10个竹种,进行枝条扦插造林、埋节造林试验,从立地条件、竹种、种源、母竹运输贮存、造林整地、造林密度、造林时间、促进生根剂、抚育管理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得出了七点结论。  相似文献   

11.
在相同立地条件下,采用施肥、覆盖等措施对勃氏甜龙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进行竹笋早产、丰产试验,分析比较勃氏甜龙竹在各种有机肥及覆盖的作用下竹笋早产、丰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经过施新鲜有机肥及覆盖后,可有效增加土壤温度;地温越高的处理在竹笋早产丰产方面效果越好;新鲜有机肥及覆盖对勃氏甜龙竹竹笋早产丰产作用明显;Ⅰ处理(牛粪、鸡粪+薄膜)最有利于勃氏甜龙竹竹笋早产丰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经营措施对高氏甜龙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云南、四川、重庆等10个不同环境条件的试验点,高氏甜龙竹的生长状况差异显著,其中在云南省元江县、重庆市武隆区和云南普洱市思茅区生长较好,3年生竹笋年产量分别达到30.03、27.23和26.20 t/hm2,而在云南嵩明县的生长相对较差,笋年产量仅为10.93 t/hm2;经营措施也影响着高氏甜龙竹的生长,采用全面整地,旱季时每月对竹丛进行1次浇水,浇水量为900 kg/丛,造林时施用大量有机肥,出笋高峰期施适量的氮、磷、钾复合肥(500 g/丛),可促进竹林生长,提高笋产量和笋品质。  相似文献   

13.
云南高氏甜龙竹苗木质量分级及造林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保障高氏甜龙竹(商品名)苗木质量,提高造林效果,在昆明市嵩明县、富民县,保山市昌宁县,玉溪市元江县开展了播种育苗和扦插育苗试验,以苗高、地径为分级指标研究了高氏甜龙竹1年生苗的分级标准。结果显示,不同地区苗木的分级标准具有一定差异,其中富民县和元江县对Ⅰ级苗的要求较高,富民县Ⅰ级播种苗要求苗高≥8.31 m、地径≥4.63 cm,元江县Ⅰ级扦插苗要求苗高≥6.55 m、地径≥3.67 cm。高氏甜龙竹不同育苗方式,其苗木生长状况存在差异,表现为播种苗的各项生长指标均好于扦插苗,特别是根系的生长状况和每丛株数,播种苗的平均根系数量、根系总质量、每丛株数分别是扦插苗的7.07倍、7.13倍和6.69倍,表明播种苗以后的生长潜力更大。不同等级的高氏甜龙竹苗木的造林效果,无论是播种苗还是扦插苗,Ⅰ级苗的造林成活率均达到100%,Ⅱ级苗的造林成活率也可达到95%以上,Ⅲ级苗的造林成活率均低于82%。  相似文献   

14.
丛生竹枝条扦插,埋节造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枝条扦插、埋节造林是丛生竹造林的新方法,在生产中越来越受重视。此项研究从立地条件、竹种和种源选择,母竹运输贮存,整地方式,造林密度,造林时间,应用生根剂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选择枝条粗壮、秆壁较厚、易于生根的黄金间碧玉、甜龙竹、龙竹等大中型丛生竹种,扦插、埋节前先用相应的生长素处理,采用全面整地或带状清理大块状整地,于4月上旬至6月上旬造林,造林5m×6m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影响勃氏甜龙竹扦插生根的因素,为其快繁提供试验依据,通过正交试验,探讨勃氏甜龙竹扦插生根的适宜条件,如杀菌剂处理时间(A)、插穗年龄(B)及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C)。结果表明:对勃氏甜龙竹扦插生根率影响的主次关系是C>A>B,杀菌剂处理时间和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勃氏甜龙竹扦插生根率影响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以多菌灵800倍液杀菌浸泡6分钟(A2)+插穗年龄18个月(B2)+ABT1号生根促进剂(C3)组合为促进勃氏甜龙竹扦插生根率的适宜条件。人为创造适宜的外界条件有利于工厂化快繁扦插育苗。  相似文献   

16.
1993~1996年在云南省双江、西盟、新平、峨山等10个县设点,采用简单对比试验、随机区组试验、正交试验等方法,对龙竹、版纳甜龙竹、勃氏甜龙竹、黄竹、野龙竹、云南龙竹等材笋两用丛生竹种的丰产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从壮苗培育、适地适竹、细致整地、合理密植、栽植技术、科学管理(林农间作,土壤施肥,伐桩施肥,叶面施肥,留笋养竹,修枝封顶)、合理采伐和适时复壮更新等方面,探索出能为生产应用的一套丛生竹丰产栽培技术。应用此套技术措施,在云南省实现了丛生竹当年育苗,当年上山定植,3~4年成林成材,每年每hm2产风干竹材22.5t以上,产鲜笋7.5t以上,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根据贵州省遵义市的海拔、气候特点,确定在海拔700m以下乌江干流河谷,可选择甜龙竹、麻竹、香竹等竹种;海拔700-1100m低山丘陵或坝区,宜选择毛竹、慈竹、香竹、斑竹等竹种;海拔1100m以上中山丘陵,应选择金佛山方竹、筇竹和斑竹造林。其造林技术包括合理密植、整地和基肥、栽植季节以及具体的栽竹技术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勃氏甜龙竹的经济价值、社会、生态价值均较高,适合大面积种植培育。重点分析了勃氏甜龙竹的用途,并提出了该种植物的丰产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19.
枝条扦插、埋节造林是丛生竹造林的新方法,在生产中越来越受重视。此项研究从立地条件、竹种和种源选择,母竹运输贮存,整地方式,造林密度,造林时间,应用生根剂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选择枝条粗壮、秆壁较厚、易于生根的黄金间碧玉、甜龙竹、龙竹等大中型丛生竹种,扦插、埋节前先用相应的生长素处理,采用全面整地或带状清理大块状整地,于4月上旬至6月上旬造林,造林密度5m×6m,造林后进行封山育林和林农间作,能收到好的造林效果。与植苗造林相比较这两种造林方法具有繁植材料易得,利用率高,技术操作简单,造林成本低的优点。但造林效果不如植苗造林,仅适宜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区营造丛生竹林时采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采用一系列育苗、造林先进技术,在高海拔、春旱山区,获得山地栽培勃氏甜龙竹和麻竹成功,并总结出山地育竹苗、营造丰产林的技术措施。同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