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长根菇与鸡Chong菌转核系列菌株的酯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长根菇的细胞核与鸡Chong的菌的原生质体在高钙、高pH条件下融合,得到的单核,无锁状联合的菌株ZHCJ1、ZHCJ2经融合核分裂技术处理后,分别得到一系列双核,有锁状联合的菌株ZHCJ11、ZHCJ12、ZHCJ13和ZHCJ21、ZSHCJ22、ZHCJ23。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单核菌株间及其衍生的双核菌株在酶谱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它们的酶带已明显不同于亲本菌株。  相似文献   

2.
以长根菇和鸡菌为亲本进行属间不对称融合研究 ,从原生质体再生菌株中得到能够双核化的单核无锁状联合的菌株 2 0株。栽培结果显示 ,这类菌株不能形成子实体 ,且菌株间菌丝的生长差异显著。但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 ,单核菌株均可双核化形成双核菌株 ,双核菌株具有出菇能力 ,菌株间子实体颜色、菌柄着生方式及菌丝生长速度等与亲本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长根菇与鸡菌属间不对称融合后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长根菇和鸡Zong菌为亲本进行属间不对称融合研究,从原生质体再生菌株中得到能够双核化的单核无锁状联合的菌株20株。栽培结果显示,这类菌株不能形成子实体,且菌株间菌丝的生长差异显著。但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单核菌株均可双核化形成双核菌株,双核菌株具有出菇能力,菌株间子实体颜色,菌柄着生方式及菌丝生长速度等与亲本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侧耳与香菇原生质体无性再生株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11个菌株为材料,对原生质体无性再生株的单、双核比例、产菇优势及出菇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侧耳、香菇无性再生株以“锁状联合”的有无可区分为无锁状联合的单核株和有锁状联合的双核株,但其比例因菌株不同而迥异;(2)同一菌株的单、双核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出菇期及菇产量等性状有较大差异,双核株多优于单核株;但原生质体双核株与其亲株双核株相比,优劣因菌株而异;(3)无性单核株是进行细胞融合或常规杂交育种的理想材料,而原生质体双核株可用于选出优质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5.
金针菇转核育种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从金针12(黄色)次级菌丝提取细胞核,分别与白色金针菇白雪和白色糙皮侧耳原生质体在高钙、高PH条件下融合。对再生菌丝的研究结果表明,无锁状联合的单核菌丝不形成子实体,但双核化后形成的具有锁状联合的双核菌丝则具有形成子实体的能力。试验结果显示,金针12与白雪组合后代均为黄色金针菇;而金针12与白色糙皮侧耳组合后代中,大多数菌株形成的子实体形态与白色糙皮侧耳类似,仅1%-2%菌株形成的子实体形态与白色金针菇类似。  相似文献   

6.
金针菇与凤尾菇科间原生质体融合研究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金针菇与凤尾菇皆属四极生异宗结合食用菌,其双核异核体菌株都具有锁关联合遗传标记本研究以金针菇和凤尾菇的双核异核菌株为亲本,将热灭活的凤尾菇原生质体,以PEG为融合剂,在高下,高PH值条件下,与金针菇原生质体融合,结果从1329个再生菌株中选择出6株双亲细胞质和细胞核都融合的无锁状联合菌株,经融合核分裂技术处理后,融合核分裂成为具有锁状联合的双核菌株。  相似文献   

7.
白色金针菇原生质体单核菌系的建立及其遗传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原生质体技术获得的白色金针菇原生质体再生菌株,根据细胞核的分布与数目以及锁状联合的有无,选出25株单核菌株,对峙试验表明,这些单核株分为核基因型不同的两种类型。两种类型的单核株和始发双核菌株的菌落形态、生长速度、胞外漆酶活性和药物抗性等性状指标均有明显差异,表明生成原生质体的过程中,所再生的单核株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8.
利用原生质体技术获得的白色金针菇原生质体再生菌株,根据细胞核的分布与数目以及锁状联合的有无,选出25株单核菌株,对峙试验表明,这些单核株分为核基因型不同的两种类型,两种类型的单核株和始发双核菌株的菌落形态、生长速度、胞体漆酶活性和药物抗性等性状指标均有明显差异,表明生成原生质体的过程中,所再生的单核株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电镜观察与酶解分析确定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丝细胞壁组成.并进行了双核菌丝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研究发现:酶解过程中,菌丝原生质体一般只从菌丝顶端等新生部位释放出来.合适的渗透剂、菌龄和酶解温度是原生质体得率的重要保证;原生质体再生菌丝过程是一个间歇性的依赖于原生质团涌动流向的过程,再生菌丝的形成经历了原生质体形成突起-哑铃状-分枝状等不同形态类型的再生阶段;再生菌丝体在形态上没有观察到锁状联合,栽培后未能结实,初步判断为单核菌株.  相似文献   

10.
一、生活史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 Ito et Imai.)为菌根菌,子实体单生或群生,在林下一般形成园形蘑菇圈或环形菌环。成熟子实体菌盖下面菌褶的两侧是子实层,子实层由栅状排列的担子构成,其顶端产生与其他担子菌相同的4个担孢子,但有单核担孢子和双核担孢子两种类型。单核孢子萌发成为单核菌丝(一次菌丝),与其他异性单核菌丝进行胞质融合而成为双核菌丝(二次菌丝)。另一种则是双核担孢子萌发后直接形成双核菌  相似文献   

11.
白背毛木耳杂交育种及杂交子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性状优良的毛木耳新品种,进行了杂交育种。实验以钩悬法收集毛木耳"丰2"子实体单孢子并培养获得其单核菌丝。采用单孢杂交(两点法)进行杂交培养,镜检"锁状联合"初选杂交子;通过与亲本的拮抗实验和酯酶同工酶电泳酶谱比对分析确认杂交子,并经出耳试验验证其结实性。实验结果显示,种内杂交的不同单核菌丝较易亲和并产生具结实能力的杂交子。  相似文献   

12.
荧光标记紫孢侧耳和糙皮侧耳原生质体融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紫孢侧耳单核原生质体与未标记的糙皮侧耳单核原生质体经PEG融合后,在倒置显微镜下,用显微操纵仪直接吸取一方带有荧光另一方不带荧光的原生质体对,经培养后,根据“锁状联合”这一形态特征挑选出融合子,融合率为5.2×10~(-3).进一步鉴定结果表明,融合菌株的酯酶同工酶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生物量和生长速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子实体形态也与双亲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汪虹  曹晖 《食用菌学报》2006,13(2):9-14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又名酒红色球盖菇、皱环球盖菇,隶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球盖菇属(Stropharia)[1]。大球盖菇抗逆性强,易栽培,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  相似文献   

14.
以交配型基因为主要标记的香菇菌种鉴定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香菇交配型基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交配型基因为主要标记的香菇菌种鉴定新方法。这一方法以香菇性亲合性理论为基础,以交配型基因的等位性和多型性为依据,以标准菌株原生质体单核体的两种亲本交配型为遗传标记,以待测菌株的原生质体单核体为材料。该方法中使用的原生质体方法和交配型测定方法都是相当成熟的技术,操作方便可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香菇1号菌株的孢子单核体和原生质单核体为材料,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类单核体的菌丝生长速度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进行分析,并采用平均连锁聚类方法对酯酶同工酶图谱进行聚类,从交配型角度探讨了不同来源的两类单核体在形态和生化性状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孢子单核体和原生质单核体在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度和羧甲基纤维素酶三个性状上表现出相同的差异趋势,在同一种交配型的个体间,孢子单核体的变异系数明显大于原生质单核体,在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这一性状上,用聚类方法可以将绝大多数单核体归入所属的交配型范围内。这两类单核体具有的不同表型与它们的不同来源有密切的联系,有性世代中复杂的遗传行为导致孢子单核体中性状出现较大的变异,而作为无性后代的原生质单核体则表现出性状相对稳定的特征,这两类单核体表现出的差异为香菇的遗传和育种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主要香菇栽培菌种交配型基因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从我国使用的19个主要香菇栽培菌种中制备了25种原生质体单核体,以此为材料,以交配型基因为标记,在交配反应和RAPD两个水平上对这19个菌株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遗传相似性分析。25种原生质体单核体两两配以地共300个组合,其中不亲和性反应为110对,占配对总数的36.7%。根据交配反应结果,25个单核体可分为三大类群、7个交配型组。这些结果从交配型角度证明,这19个菌株具有十分狭窄的以交配型基因为标记的遗传背景。RAPD反应和聚类分析中,这三大类群、7个交配型组基本上都能聚为一类,从而在分子水平上验证了交配型折结果,也为交配型基因在菌种鉴定中的作用 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香菇孢子单核体与原生质体单核体遗传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利用RAPD技术,对香菇孢子单核体和原生质体单核体的遗传差异变化进行了分析。9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79条DNA带,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构建了遗传相关聚类图。结果表明以交配型基因为标记的孢子单核体遗传变异大于原生质体单核体,同种交配型的孢子单核体遗传相似性分别为66.3%和71.7%,而原生质体单核体的遗传相似性为98.7%、9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