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月4日至6日,国家标准委员会和福建省技术监督局在武夷山召开乌龙茶、白茶国际标准提案制定工作会议,福建农林大学孙威江教授和袁地顺副教授分别担任乌龙茶、白茶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国内起草小组组长,福建省标准化研究所等3家研究、检测机构,八马茶业等9家乌龙茶、白茶企业参与了此项起草工作。  相似文献   

2.
日前,从福建武夷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获悉,福建省乌龙茶、白茶国际标准提案制定工作会议日前在武夷山召开。这意味着我国乌龙茶、白茶标准日益与世界接轨。据了解,近年来,乌龙茶、白茶发展迅速,但由于缺乏国际标准技术指标,茶叶出口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3.
4.
台式乌龙茶初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乌龙茶创始于福建。产区主要分布于福建、台湾和广东的部分地区,相应称之为福建乌龙茶,台湾乌龙茶和广东乌龙茶,它们具有各自的品质风格。乌龙茶制造技术有效地利用和控制酶促氧化作用,其过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有利于乌龙茶特殊香味的形成,依照产区条件、工艺特点和品质特征,乌龙茶大体可分四种类型。闽北乌龙茶,以武夷水仙为代表,包括广东的凤凰水仙。闽南乌龙茶,以安溪铁观音为代表,包括广东潮汕一带的乌龙茶。台湾包种茶,条型的以文山包种茶为代表,半球型以冻顶茶为代表。台湾红马龙,以香按乌龙(又称白毫乌龙)为代…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五种高香乌龙茶茶树品种-金观音、铁观音、水仙、本山、毛蟹的鲜叶为原料按照相同的白茶加工工艺流程和技术参数制得成品茶,并对成品茶进行感官审评,以比较不同品种所制白茶的品质差异情况.结果表明:五个品种均适制白茶,但以金观音白茶品质最优,所制产品银绿较鲜活、滋味甘鲜、有明显花香味.  相似文献   

6.
白鸡冠原产于福建武夷山市,是武夷四大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芽叶奇特,呈黄白色,形态就像白锦鸡头上的鸡冠,故名白鸡冠。2003年秋,云霄燕顶茶叶公司从武夷山引种名枞白鸡冠,2006年开始进行试生产,2010年产品被上海世博会列入参展名茶。  相似文献   

7.
八仙乌龙茶的初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振忠 《中国茶叶》1994,16(6):26-27
八仙茶是80年代选育成功的乌龙茶新品种,萌芽早(2月下旬),产量高(亩产干毛茶250kg),适制乌龙茶,产品具香高、味浓、回味甘醇、耐冲泡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该品种已在闽、粤茶区广泛推广。八仙茶又是茶名,属乌龙茶,主要选用八仙茶品种的茶树鲜叶制成。此茶以新梢顶芽形成驻芽时,即顶叶展开时(俗称中开面)采摘三叶嫩梢为原料。顶芽未形成驻芽、顶叶未展开时采摘,其制成的茶叶品质不佳,外形瘦小,色泽灰暗,香气低,滋味苦涩。顶叶大展开时采摘,制成的茶叶品质也不佳,外形粗松轻飘,色泽赤燥,香气低,滋味淡。根据实践经验,一日之中以上午9时以后至下午4时以前这段时间采回的鲜叶(俗称午青)制茶品质最好,下午4时以后采回的鲜叶(俗称晚青)制茶品质较差,上午9时以前采回的鲜叶(俗称早青)制茶品质最差。八仙茶初制分10道工序完成,下面按工序介绍其初制方法。 1.凉青。采回的鲜叶及时摊放在直径110cm的竹制水筛内,每筛摊0.5~1kg,放置在凉青架上,以散发热量,保持鲜叶的新鲜。因为鲜叶自茶树上采下后,受到机械损伤,失水快,呼吸作用增强,产生大量热量,如不及时摊凉散热,会使叶温升高,促进叶子呼吸作用  相似文献   

8.
清香型乌龙茶生产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拓展销售市场,我们从1985年开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研究清香型乌龙茶生产技术,并在我市茶区示范推广,已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建瓯地区茶叶在亩产量不断下降的同时,毛茶含梗、朴量逐年增多。影响马龙茶质量的原因虽有多方面,但粗采、老来是影响建巨茶叶品质的最主要原因。应正确运用采摘手段,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一、闽北乌龙茶采摘现状从目前的采摘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采“齐大茶”、“一把抓”。几年来,由于闽北乌龙茶市场,产供失衡。许多条农盲目的片面追求产量,让新梢生长到驻芽五叶或更大些才来,产量虽略有提高,但鲜叶品质下降,老嫩不匀,粗老叶多,不利于初制条的品质形成。据统计:1989、1991年分别比1984年含梗、朴量增长11…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福建省1229位乌龙茶消费者的问卷调查,从样本消费者的个体特征、茶叶认知度、消费习惯和购买情况等方面对福建省乌龙茶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进行分析,并对乌龙茶产区与销区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福建省乌龙茶消费者购买行为特征,提出加大乌龙茶知识普及力度、加强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关注消费需求差异、线上线下渠道融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建瓯市御壶春茶叶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集种植、加工、销售、出口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福建乌龙茶生产加工企业。公司创建于2005年3月,公司座落于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北苑贡茶之乡—建瓯市。公司总投资1000万元,公司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目前已发展成为茶叶生产、销售、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型行业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2.
"清香型"乌龙茶与"浓香型"乌龙茶之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冯廷佺 《中国茶叶》2005,27(5):18-19
乌龙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有"中国特种茶"之称.历史上,乌龙茶消费地区主要集中在闽北、闽南,广东潮州、汕头和我国台湾地区.与之相应适销的乌龙茶花色品种有: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凤凰单枞、冻顶乌龙.自从台资茶叶企业进入内地以来,市场上出现了以内地乌龙茶品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利用我国台湾茶机和初制技术生产的乌龙茶,其香气较传统乌龙茶清香,业界称之为"清香型"乌龙茶.  相似文献   

13.
凌云白毫乌龙茶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凌云白毫茶树品种鲜叶作为原料,以铁观音制作工艺为基础,根据白毫茶原料的特点,创新乌龙茶制作工艺,研制出了白毫乌龙茶,其品质滋味鲜纯、“有清香”,经对审评结果的分析表明,该品种制作的乌龙茶达到乌龙茶的标准。该工艺的成功研制,为凌云白毫茶树品种创新了产品,丰富了广西茶叶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采用凌云白毫茶树品种鲜叶作为原料,以铁观音制作工艺为基础,根据白毫茶原料的特点,创新乌龙茶制作工艺,研制出了白毫乌龙茶,其品质滋味鲜纯、“有清香”,经对审评结果的分析表明,该品种制作的乌龙茶达到乌龙茶的标准.该工艺的成功研制,为凌云白毫茶树品种创新了产品,丰富了广西茶叶的品种.  相似文献   

15.
闽南乌龙茶审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闽南乌龙茶(清香型和浓香型)的主要品质特征、评茶程序与方法以及评分标准。  相似文献   

16.
周宁县位于福建省东北山区,境内山峦起伏,溪谷纵横,为中亚热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湿度大,光照充足。土壤系红黄壤土,结构疏松,十分适宜茶树生长。周宁县已成为我省最主要的高山茶区,全境平均海拔800m。现有茶园面积10.71万亩,位居全省第六位。年产干毛茶6340吨  相似文献   

17.
寿宁县是我省十大产茶县之一,产量和面积均居全省第四位,现有茶园面积13.8万亩,其中福云系列占67%,福鼎大白茶、本地菜茶占8%,从2007年开始改植的乌龙茶品种占25%。通过近几年的茶改,改变了原有品种单一的现状,实现了福云系列品种面积从89%下降到67%。  相似文献   

18.
乌龙茶品种鲜叶加工白茶过程中香气成分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品种茶树鲜叶加工白茶具有明显的花香特征。为探明该原料在白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形成与变化规律,在室内控温控湿(温度18~22℃,湿度45%~60%)环境条件下,选用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和福云6号制成的传统白茶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气质联用法对茗科1号等10个适制乌龙茶品种鲜叶的萎凋在制品及其成品茶(简称花香白茶)进行了香气成分检测和化学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花香白茶与传统白茶存在迥然不同的香气组成化学模式。各乌龙茶品种鲜叶加工的花香白茶及其在制品的香气组成化学模式具有较高相似度;随着鲜叶萎凋减重率的增加,其香气组成在主成分分析二维得分视图中的模式分布渐趋离散,并发生群体定向逐步偏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花香白茶在加工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与采制原料的品种特性密切相关。鲜叶萎凋减重率30%~60%为影响花香白茶香气品质形成的关键发展阶段,并以萎凋后期(减重率≥45%)对其在制品香气组成的影响最为突出。从乌龙茶品种试样中可检出的136种香气成分显著富集于3种变化趋势模型,其中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橙花醛、水杨酸甲酯、β-紫罗酮、二氢猕猴桃内酯等香气成分可视为花香白茶香气品质工艺耦合调控的主要化学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统探讨了白茶的传统退青熟化技术、茶青萎凋过程退青熟化技术,同时对白茶净茶的退青熟化技术进行系统试验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白茶退青熟化技术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湿度与光照强度.  相似文献   

20.
乌龙茶烘焙技术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龙茶香高幽雅,茶汤浓厚,回味甘甜,耐于冲泡。而决定乌龙茶品质的因素在于品种的优良和初、精制精湛的工艺。制造过程中由于气候或制茶技术的影响,再加上包装贮存过程中,由于茶叶具有吸湿吸味的特性,初制茶叶经拣梗、筛分及拼配掺和后,茶叶烘焙是一道必经的工序。烘焙主要目的在于:降低茶叶含水量,保持含水量在4%-6%之间,防止茶叶贮存期品质劣变而带陈茶味,进而延长贮藏寿命;借烘焙技术去除茶叶青臭味及其它异味,增进茶香,以提高茶叶品质;使茶叶中所含氨基酸类与还原糖类加温时经脱水转化成香气成分;还有杀菌,降低农残等作用。因此,茶叶烘焙包括去异、去水及产生茶叶香气滋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