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采用中心产区系统随机整群抽样法,在安康地区平利县以3个系统、8个群体调查了124头平利牛的毛色分布特征,计算了毛色表现型的8个基因位点的基因型频率,以此作为遗传标记,描述了平利牛的品种特征。结果表明,平利牛毛色以黄色为主,少量黑色,并兼有各种异型毛色,属于我国北方黄牛向南方黄牛分布的过渡型黄牛类群,亦是我国山区黄牛品种资源中的一种典型黄牛群体。  相似文献   

2.
应用系统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148头西镇牛血液蛋白质遗传特征进行研究表明:西镇牛在血液白蛋白(ALb)位点上表现了明显区别于其它黄牛品种的重要遗传学标志,即只含有ALb~A、ALb~B两种基因,不含有ALLc基因。这对西镇牛种质特性的研究提供了更可靠的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四、抽样效率分析 (一)随机整群抽样如以相同的总头数n分别用纯随机抽样和随机整群抽样两种方式从同一总规模为N、由k个含量均为n(?)的小群组成的品种中进行抽样,并以S_T~2和S_(?)~2分别代表纯随机抽样均方和群间均方,则两方法抽样方差无偏估计量分别为:  相似文献   

4.
采用“亚群区定点随机抽样法”调查了甘肃省徽成牛的两个亚群共113头个体6个毛色位点和6项外表特征的表型频率;并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法检测了上述个体的5个血液蛋白质位点(Hb、A1b、Pa、Ptf—Ⅱ和Tf)的基因频率。采用“随机抽样法”测定了50头成年公牛、123头成年母牛的体型指标(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比较了微成牛与其它品种或类群之间在毛色、体型、外形和血液蛋白质多态性特征方面的差异;采用欧氏类平均聚类分析法分析了包括徽成牛在内的中国28个牛品种群体四个血液蛋白质位点(Hb、A1b、Pa、Tf)的基因频率。比较结果表明,徽成牛具有不同于其它品种的种质特征,它不属于蒙古牛品种.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方黄牛类群。聚类结果表明.中国黄牛集团内的28个品种群体可划分为两个系统:北方系统和南方系统。北方系统可划分北方型和中原型两个类型,南方系统可划分为准南方型、南方型及一个特殊型。徽成牛当属北方系统中的中原型黄牛。  相似文献   

5.
[目的]验证TYRP1基因的错义突变(g.1300C>T)与中国黄牛毛色性状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测序及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991头中国黄牛、48头安格斯牛、104头婆罗门牛的TYRP1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通过对中国黄牛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分析,发现此变异与中国黄牛棕色毛色性状不相关。[结论]TYRP1基因的错义突变(g.1300C>T)与中国黄牛棕色表型不相关。该位点可能在一些品种中受到了选择,中国黄牛的棕色表型可能受其他基因调控。  相似文献   

6.
秦岭两侧黄牛群体遗传检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心产区系统随机整群抽样对分布在秦岭两侧的秦川,西镇,平利3个地方黄牛品种(总头数各为642931,72848,13648)就下列遗传标记进行了检测:1.β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后白蛋白(Pa),运铁蛋白(Tf),后运铁蛋白OPtf),碱性磷酸酶(AKP)6个位点的基因频率;2.B(黑色),D(稀释毛色),S(白斑的有无与类型),Br(黧毛),Ps(皮肤黑斑),In(下腹部白斑  相似文献   

7.
应用系统随机整群抽样法对吕梁黑山羊2个系统4个群体(共82只)的5个血液蛋白位点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其中4个位点具有多态性;所有基因频率估计值的误差都在7‰以下;除Hb^B基因外,其余基因估计值的可靠性都在98%以上;总群体的遗传变异约为92%是由系统内的遗传多态现象造成的,而系统间差异靠官的遗传变异仅在8%以下;聚类表明,吕梁黑山羊属长江以北的类群。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四川凉山州小型黄牛为对象,采用淀粉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进行了血液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运铁蛋白(Tf)和酯酶(Es)4个基因位点的检测,得出了Hb、Alb、Tf和Es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为了分析凉山黄牛在黄牛中的地位,又利用部分黄牛的有关基因位点和基因频率作对照,计算出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最后绘制出系统聚类图。结果表明,凉山黄牛为一独立的小型黄牛品种。  相似文献   

9.
中国黄牛毛色的演变及其遗传(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论述了中国黄牛毛毛色的演变及共在黄牛分类中的应用现状,根据中国现代黄牛毛色的分布特征,确定其毛色遗传主要受11个遗传位点制约,并运用现代群体遗传学的既有成果对中国8个黄牛群体毛色位点的基因和基因型频率进行了估测,结果表明,中国黄牛毛色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是进行中国黄牛品种分类和遗传资源检测的主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国黄牛Y染色体STRs的遗传多样性及父系起源。[方法]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选择2个牛Y-STRs位点INRA189和BM861,分析16个中国地方黄牛品种284头公牛与4头缅甸黄牛公牛的Y染色体遗传多样性。[结果]在中国16个黄牛品种中,2个Y-STR位点可以区分中国黄牛中的普通牛和瘤牛类型,表明中国黄牛有普通牛和瘤牛两种父系起源。4头缅甸黄牛均为瘤牛类型。在中国16个黄牛品种中,普通牛和瘤牛分布频率分别为57.0%和43.0%,其中普通牛频率在北方黄牛中占优势(98.3%),瘤牛频率在南方黄牛中占优势(76.1%),中原黄牛中普通牛频率较高为63.8%,瘤牛频率为36.2%。[结论]中国黄牛存在普通牛和瘤牛两种父系起源;普通牛频率自北向南逐渐减少,瘤牛频率自北向南逐渐增加,中原地区为普通牛和瘤牛的交汇处。  相似文献   

11.
中国部分黄牛血液蛋白多态性与遗传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法对我国3个黄牛品种早胜牛、无棣牛、蒙山牛共185头牛的4个多态蛋白质位点进行检测,得出了Hb、Pa、Tf、Akp在各品种中的表现型和基因频率。引用了中国5大黄牛品种4个多态蛋白质位点(Hb、Pa、Tf、Akp)的基因频率资料,计算标准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在8个品种分为4类时,早胜牛、秦川牛、无棣牛为一类,蒙山牛、南阳牛为一类,鲁西牛与晋南牛为一类,延边牛单独为一类。  相似文献   

12.
固原黄牛毛色及外形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国庆  徐刚 《中国牛业科学》1997,23(2):17-19,22
以系统随机整群抽样法调查分析了固原黄牛3个系统共186头毛色及外部形态特征的表型和基因频率分布。结果表明,固原黄牛毛色以红、黄色为主,头型、体型长窄为主,小肩峰(0.7946),额头无毛。为研究固原黄牛类源系统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秦国庆  徐刚 《中国牛业科学》1997,23(3):11-12,19
以系统随机整群抽样法采集了固原黄牛血液,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对3个系统7个群体6个蛋白位点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所检测的6个位点均表现出多态性,其频率分 中原黄牛有差异。3个系统间的遗传差异甚小。  相似文献   

14.
采用PCR和DNA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测定分析了10个中国黄牛品种(群体)和2个外来牛品种共131个体的mtDNA 16SrRNA基因全序列的遗传变异,并分析了品种(群体)间的亲缘关系以及母系起源。结果表明,在12个群体131条16SrRNA基因序列中,共发现了78个变异位点,形成了40种单倍型,揭示了中国黄牛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总群体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857±0.024,平均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为0.00582,Kimura双参数品种间遗传距离范围为0.001~0.009,10个中国黄牛品种(群体)核苷酸多样度高于2个外来牛品种。基于Kimura-2-parameter距离采用NJ法构建了10个中国黄牛品种(群体)分子系统树,111个体聚为2簇,即分别与瘤牛和普通牛聚在一起,说明中国黄牛存在两个母系起源,主要起源于瘤牛和普通牛。其中草原红牛和蒙古牛起源于普通牛,恩施牛主要起源于瘤牛,但是对于亲缘关系复杂的中原地区黄牛而言,瘤牛和普通牛对它们的影响力大小因品种而异。这些结果为我国黄牛的种质资源保护、杂交育种和品种改良奠定了分子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钙蛋白酶1(CAPN1)基因第14内含子4685bp位点在东北地区特色养殖品种草原红牛、延边黄牛及不同二元杂交品种红安格斯牛×西门塔尔、利木赞×西门塔尔、德国黄牛×西门塔尔和夏洛莱×西门塔尔等群体间的多态性。结果表明,4685bp位点无论是基因型频率还是等位基因频率,在以上牛群体间均存在较大差异。延边黄牛中CT基因型作为优势基因型其频率达到0.53,CC及TT基因型频率差异不大,分别为0.27和0.20;德国黄牛×西门塔尔二元杂交牛中TT、CT基因型具有非常高的基因型频率,分别达到0.50和0.40,而CC基因型则只有0.10,T等位基因频率高达0.70,C等位基因频率仅为0.30。其他二元杂交品种无论是基因型频率还是等位基因频率上均与延边黄牛相类似。本研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草原红牛中4685bp位点仅存在1种基因型,即为TT型,未发现C等位基因的存在。3种牛群体间4685bp位点基因型频率的比较,为进一步分析该位点与肉质嫩度的相关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淀粉凝胶电泳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我国7个黄牛品种的四个多态蛋白位点进行了检测,得出了Hb,Pa,Tf和Alp在各品种中的表现型频率和基因频率。通过标准遗传距离,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本文选取λ=0.98为界,将7个黄牛品种按血液蛋白基因位点关系的远近分成四类:秦川牛、晋南牛和南阳牛为一类,郏县红牛和鲁西牛为一类,复州牛和延边牛各自成一类。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中国黄牛Y染色体SNPs的遗传多样性及父系起源,本研究利用PCR-SSCP与测序方法,选择4个牛Y-SNPs位点DDX3Y-7、UTY-19、ZFY-9和ZFY-10,分析了16个中国地方黄牛品种284头公牛与缅甸黄牛4头公牛Y染色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中国16个黄牛品种中,仅发现普通牛Y2和瘤牛Y3单倍型,表明只有Y2和Y3两种父系起源,尚未发现中国黄牛存在普通牛Y1单倍型的分子证据.4头缅甸黄牛均为Y3单倍型.在中国16个黄牛品种中,Y2和Y3单倍型频率分别为57.0%和43.0%,其中Y2单倍型频率在北方黄牛中占优势(98.3%),Y3单倍型频率在南方黄牛中占优势(76.1%),中原黄牛中普通牛Y2的单倍型频率较高,为63.8%0,瘤牛Y3的单倍型频率为36.2%.本研究证明,中国黄牛存在普通牛Y2和瘤牛Y3单倍型两种父系起源,Y2单倍型频率自北向南逐渐减少,Y3单倍型频率自北向南逐渐增加,中原地区为普通牛Y2和瘤牛Y3单倍型的交汇处.  相似文献   

18.
按血清运铁蛋白等位基因频率分析了柴达木黄牛和青海东部黄牛与我国其它地方品种黄牛间的遗传关系,如果发现,黄牛与蒙古牛、延中、复 州牛、蒙山牛和安西牛等北方品种黄牛的遗传距离最短(0.00305-0.06131),且与这些品种牛聚成一个树系。由此将青海黄牛归属于诺-蒙古利亚系统的第一大类无峰牛内。  相似文献   

19.
我们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川西黄牛、西门塔尔牛、黑白花奶牛及雷琼牛进行了血液蛋白多态性的检测,得出了Hb(血红蛋白)、Tf(运铁蛋白)在各类群牛中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通过卡方检验,计算各类群间的标准遗传距离,並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本文所采用的λ=0.837,则川西牛与雷琼牛归为一类,黑白花奶牛与西门塔尔牛归为一类。且川西牛与雷琼牛的Hb和Tf基因和基因型频率都具有瘤牛特点。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黄牛与我国其它品种黄牛亲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丙烯酰胶凝胶电泳法对柴达木黄牛和青海东部黄牛HB ,TF ,PTF ,PA和ALP5个基因座进行分析 ,根据其基因频率计算与我国其它品种黄牛的遗传距离 ,并用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 ,以评价柴达木黄牛与其它黄牛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 ,柴达木黄牛与青海东部黄牛之间存在最亲密的亲缘关系 ,与北方牛系蒙古牛 ,延边牛和安西牛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