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工夫红茶发酵适度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借助现代科学仪器分析手段,用科学计量上的品质指标来控制工夫红茶品质的形成,依据形成工夫红茶优良品质的生化变化原理,在工夫红茶发酵过程中用分光光度计在460 nm处定时检测工夫红茶发酵叶茶汤汤色(茶黄素水溶液主色)的变化,依据其变化来确定红茶发酵适度的时间。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与现行的凭感官对发酵叶看叶相、嗅香气等来确定红茶发酵适度的方法相比,本方法实现了以检测发酵叶中与红茶品质成高度正相关的茶黄素含量多少来确定发酵适度的时间,所以该方法比人用感官判定更科学、更准确,产品品质更有保证。用分光光度计定时检测工夫红茶发酵叶茶汤汤色的变化来确定红茶发酵适度,可以解决长期以来依靠人感官判断存在的局限性与模糊性,从而达到稳定、提高产品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江洪鱼露以我国北部湾青鳞鱼为原料,经传统工艺腌制、深埋、自然发酵而成。分析了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差异,并测定了pH值、氨基酸态氮、挥发性盐基氮、游离氨基酸等理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乳酸菌和酵母菌是江洪鱼露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其菌相变化与各项理化指标密切相关,为江洪鱼露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和快速发酵技术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微生物变化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双孢蘑菇培养料一次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变化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以西北冷凉区大麦秸秆为主要原料,在双孢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研究微生物数量、纯蛋白氮、总糖、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微量元素、温度、pH等指标的变化。研究发现随着培养料发酵的进行,细菌、放线菌和真菌3类微生物的数量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纯蛋白氮、木质素呈上升趋势;总糖、纤维素、半纤维素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发酵期间培养料中的温度、pH呈周期性变化,分别随翻堆递增、递减;微量元素锌、铜、锰、铁的含量随着培养料的发酵而上升。本研究探明了双孢蘑菇培养料一次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和部分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双孢蘑菇培养料优化发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红茶发酵过程生理生化变化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酵是形成红茶品质特征的关键工序,其实质是在特定温湿度和供氧条件下,以多酚类酶促氧化形成茶黄素(TFs)、茶红素(TRs)、茶褐素(TBs)等高聚物为核心,同时芳香物质、糖类、蛋白质等品质成分发生剧烈变化。笔者综述了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β-葡萄糖苷酶和脂肪氧合酶等酶类在红茶发酵过程中主要发挥的功效,以及多酚类、蛋白质、氨基酸、芳香物质和糖类等生化成分在发酵期间的变化规律,概括了液态悬浮发酵、通氧发酵、添加外源物发酵等新型发酵技术,以及温湿度、光照、供氧量等参数的调控和一些辅助工艺在红茶发酵过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通过这些理论研究展望了未来红茶发酵机理的研究内容和发酵设备,为红茶发酵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刘志华  王妮  陈立宇  耿蕾 《种子》2015,(3):43-46
采用引种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场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4个不同年份采集的内蒙古通辽地区罗布麻种子为材料,研究其自然老化过程中几项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罗布麻种子在自然贮存条件下随着贮藏时间的推移,种子内部呈现贮藏物质还原糖、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丙二醛含量上升的趋势,罗布麻这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应该是导致罗布麻种子活力降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就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与萱草品种耐热性之间的相关性试验,筛选出能反映萱草园艺品种耐热性的生理生化指标。通过正常温度和高温条件下对6个田间表现出不同耐热性萱草园艺品种叶片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趋势的测定,结果表明高温下其叶片含水量变化大小和自由水/束缚水比值的上升与其耐热性呈负相关,而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与其耐热性呈正相关。上述生理指标可作为萱草园艺品种耐热性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7.
不孕奶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奶牛不孕症的发病特点,有效防治不孕症的发生。本试验对患有久配不孕、子宫增生、子宫内膜炎、卵巢囊肿的奶牛进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Vet Test生化分析仪对患病奶牛与健康奶牛的全血进行血液常规指标和生化指标检测。发现子宫内膜炎引起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5);而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淋巴细胞百分数、单核细胞百分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在四种病例中均无显著变化;卵巢囊肿可导致血液总蛋白量(TP)显著增加(P<0.05);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KP)和血糖(GLU)在各种病例中均无显著变化(P>0.05);久配不孕、子宫内膜炎和卵巢囊肿均能显著降低血液中钙离子(Ca)浓度(P<0.05);并且,久配不孕、子宫内膜炎和卵巢囊肿均能显著增高血液中磷离子(PHOS)浓度(P<0.05),打破钙磷平衡;同时,在所有分组中发现,血糖浓度均低于正常标准值。由此可见,血液中钙磷平衡可以作为辅助指标预测奶牛不孕症的发生。在早期疾病诊断过程中,保持血液中钙磷比例平衡是防治奶牛不孕症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研究和推广绿色肉牛规模化饲养技术,研制了绿色促生长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研究了其对肉牛血清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分离和筛选三株有益菌研制微生态制剂,选用条件一致的架子牛,对其血清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分离的菌株和研制的微生态制剂符合安全标准,肉牛血清中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的三个关键指标(FT3、FT4、TSH),在肉牛实验前后的变化属正常范围,肉牛血清中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结果提示,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对肉牛血清中生理生化指标无不利影响,是安全绿色的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初步探究酸菜发酵的感官指标、发酵品质、乳酸含量、菌群的相对丰度、群落演替之间的相互影响。设计自然发酵和加菌发酵两种体系,对可培养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变化以及微环境酸度和乳酸含量的变化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酸菜发酵两个体系中,加菌发酵产物品质高于自然发酵组,而发酵的整个过程菌群都处于动态变化中。相对于自然发酵而言,加菌发酵体系更有利于乳酸菌建立优势地位,并抑制一些非功能菌群的生长,如:肠球菌类、大肠杆菌类、肠杆菌类等。整体上看,加菌体系的酸性更强,乳酸含量更多。面对外源菌群附着获得生态位引起的微生境群落结构变化,白菜内生菌通过细胞间隙和细胞膜与附着菌群传递群体感应信号,对相应菌群的迁移和生长演替进行调控。这种调控引发的一系列细菌菌群的动态变化综合表现为发酵周期大大缩短,酸菜品质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野生玫瑰抗旱性地理变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吉林珲春,山东牟平,山东荣成3个地理种源的野生玫瑰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下玫瑰的生理生化变化与抗旱性强弱。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 3个种源野生玫瑰的5个抗旱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各指标的变化程度因种源不同而异。通过“坐标综合评定方法”对5个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得到3个种源野生玫瑰的抗旱性强弱等级依次为吉林珲春,山东牟平,山东荣成。  相似文献   

11.
解淀粉芽孢杆菌产抗菌物质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解淀粉芽孢杆菌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J-6 发酵过程中可产生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抑菌作用的抗菌物质,为提高该菌株抗菌物质的产量,本研究收集到应用于芽孢杆菌发酵的培养基配方18种,通过摇床培养筛选出较适宜于解淀粉芽孢杆菌BJ-6发酵的培养基7种。在此基础上,利用2号培养基对该菌株进行了5L发酵罐的发酵培养,并采用不同生化检测方法测定了发酵过程中菌体数量、蛋白产生量、碳源和氮源的消耗量随发酵时间的动态变化情况,明确了最佳发酵时间为96h以及碳氮源的补加时间为开始发酵后的8h-12h。同时,发酵罐自动记录了发酵过程中pH值和溶氧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2.
玉米品种抗旱生理生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选与抗旱性有关的五项生理生化指标,测定15个玉米杂交种缺水胁迫下与正常水分情况下各项指标的比率(相对值),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品种耐旱性进行分类。根据聚类系统树图,15个品种可分为四类,即抗旱性表现为强、较强、一般、弱。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抗旱性不同的品种,五项指标平均值向量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且差异主要由RWC、MDA含量、叶绿素含量决定。可溶性糖含量和POD变化不明显,对品种的抗旱性影响不大。说明在玉米杂交种抗旱性评价中,RWC、MDA含量及叶绿素含量是可靠性较高的生理生化指标,应首先予以考虑选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蒙古黄芪种子贮藏过程中活力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揭示其老化机理、筛选适宜贮藏的含水量和温度,以不同含水量(3.7%,6.6%,9.8%)的蒙古黄芪种子为试材,于不同条件(室内、短期库、中期库、长期库)下贮藏12个月,测定种子发芽率和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条件和不同含水量的种子发芽率均不断降低,在这4种条...  相似文献   

14.
种子一旦达到生理成熟后,便开始经历老化的过程,其活力逐渐降低。种子在活力下降的初期,虽然还未能从发芽率的变化中被觉察,但是,往往首先在生化反应上迅速表现出来。这些生化变化,在种子吸水后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就可以被测出。我们在测定芝麻、绿豆、大豆种子的发芽力和活力的同时,探讨了这些种子在萌发中的生化变化,试图了解种子的年产度与生理生化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1-甲基环丙烯微胶囊剂对猕猴桃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猕猴桃贮藏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1-甲基环丙烯微胶囊剂采摘后处理对猕猴桃的保鲜效果.4个月低温贮藏期内猕猴桃果肉硬度、失重率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表明:1-MCP微胶囊剂250,500,750 nl/L三个剂量处理的猕猴桃的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空白对照处理,而失重率远小于空白对照处理;保鲜效果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以750 nl/L剂量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作为优良的乙烯受体抑制剂,1-MCP可以抢先与细胞内部相关受体结合,封阻乙烯与相关受体的结合路径,从而延迟与成熟有关的生理生化反应的发生,保持果实良好的外观品质和营养价值,最大限度的延长果实货架期.  相似文献   

16.
应用哈茨木霉T2-16菌株在改良后的GPF培养基中发酵培养获得的发酵产物,对豇豆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分析了发酵产物在种子萌发过程中主要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发酵产物可增强豇豆体内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等保护酶活性,有效保护种子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减少了氨基酸、蛋白质、可溶性糖等胞内营养物质的外渗,从而起到提高豇豆种子活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由于茶汤品质是在制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因此,“发酵”在制茶过程中的意义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讨论的将是:茶叶“发酵”机理;包括不同“发酵”类型和影响“发酵”的诸因子以及茶汤品质特点的发展变化。本文特别着重讨论的是“发酵”室的理想条件和“发酵”室灭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发酵香肠是发酵肉制品中产量最大的一类产品,是发酵肉制品的代表。主要概述了发酵肠的定义、种类、加工工艺,重点阐述了发酵香肠在发酵过程中的理化变化,最后对发酵肠制品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茶树短穗扦插繁育过程中短穗的选用,扦插发根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激素变化、不同扦插基质、扦插时期对扦插繁育的影响,扦插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设施茶业在快繁育苗方面的发展现状,并对茶树扦插基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未来茶树扦插繁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近來有些省的茶叶試驗站、茶場、学校等單位,都在向福建省輸入無性繁殖的品种茶苗,因此如何進行苗木的包裝运輸,以达到茶苗的最高成活率,是一个值得探討的問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