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微肝胃百合汤对胃溃疡肝胃气滞证患者血清中表皮生长 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白介素-10(IL-10)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98例患者随机分成超微肝胃百合汤组(超微组)33例、传统肝胃百合汤组(传 统组)31例、西药胃三联组(西药组)34例,分别采用超微肝胃百合汤、传统肝 胃百合汤、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或克拉霉素治疗。观察患者疾病疗效 、胃镜疗效和血清中EGF、IL-10含量的变化。结果 3组疾病疗效和胃镜疗效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EGF、IL-10含量均升高(P<0.05), 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微肝胃百合汤治疗胃溃疡肝胃气滞 证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EGF的表达保护胃黏膜,同时上调IL- 10水平抑制炎性细胞因子产生,从而起到抗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间置横结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是否为一种理想的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术式。方法:将47例在我院行择期全胃切除术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其中间置横结肠代胃组(简称代胃组)21例,Roux-en-Y消化道重建组(RYP组)26例,对两组术后1a内无肿瘤复发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体重、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及代胃肠管的储物功能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明显体重、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比术前增高(P<0.01),代胃组较RYP组增加更为明显(P<0.05或0.01);代胃组的代胃肠管最大直径明显大于RYP组[(7.5±1.2)cmvs(3.2±0.8)cm,P<0.01],代胃组的钡剂在代胃肠管内储留时间也明显长于RYP组[(59.0±20.1)minvs(13.5±9.2)min,P<0.01]。代胃组倾倒综合征及返流性食管炎的例数为0、2例,RYP组则为23、例。结论:胃恶性肿瘤全胃切除术后行间置横结肠代胃消化道重建,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早期营养状况,代胃肠管扩张容积明显,钡剂潴留时间相对延长,是全胃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1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入院时均可确诊,8例非手术治疗,23例行胃大切、胃空肠吻合术,121例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死亡3例。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是常见的急腹症。X线检查是重要诊断手段;早期确诊、及时手术、积极抗感染、注意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衡、加强营养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感染性休克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鸡内金,味甘性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有健胃消食、涩精止遗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鸡内金含有大量的消化酶,对宿食停滞、腹胀反胃、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病症都有很好疗效。民间用鸡内金治疗小儿胃疾的验方很多,现介绍几则供患者对症选用。治过食:小儿腹泻稀水,大便夹有  相似文献   

5.
<正>鸭胃线虫病是由多种线虫寄生于鸭的腺胃和肌胃而引起的寄生虫病。如果浅水水域中有多种水草,栖生小鱼、小虾、水蚤、螺蛳和蚌等,均是鸭胃线虫的中间宿主,鸭、鹅及野生的白鹭、海鸥、翠鸟等是鸭胃线虫的终末宿主。水禽的粪便排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5例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不同剂量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麻醉组各35例,均使用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麻醉,A组静脉推注羟考酮0.05 mg·kg-1、B组0.08 mg·kg-1、C组0.11 mg·kg-1,5 min后各组再推注丙泊酚1.5~2.0 mg·kg-1。观察各组患者丙泊酚用量、胃肠镜检查时间和苏醒时间及患者入室时(T0)、诱导后1 min(T1)、胃肠镜入镜时(T2)、胃肠镜过肝曲时(T3)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观察患者低血压、呼吸抑制、注射痛、体动等麻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苏醒时间用时最长,B组用时最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1-T3时刻3组患者HR、MAP较T0时刻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C组患...  相似文献   

7.
正在养牛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多种疾病,其中牛的真胃疾病常常发生,常发的牛真胃疾病包括真胃阻塞、真胃炎、真胃变位及真胃溃疡等,本文就牛真胃常见的疾病的发生原因、症状、治疗情况进行介绍,以期对养牛户有所帮助。1病因引起牛真胃疾病的原因主要是饲料、饲养或管理不当等,比如青绿饲料不足,秸秆饲料过多,稻草、麦秸过短等;长期过多地饲喂麸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症状和营养状况与精神、饮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2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接受MNA评分、Gerd Q调查及胃镜检查,以了解患者症状、营养状况、精神状态及饮食习惯等信息.探讨不同精神状态、饮食习惯患者的症状与营养状况.结果 回避酒、甜食、碳酸性饮料、辛辣食物胃食管反流病患者MNA评分低...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患者常并有消化系统症状及组织学的变化。作者通过胃功能检查、内窥镜及胃活组织病理检查,旨在探讨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胃功能、胃组织学改变及其发生机制。材料及方法病例按1985年南京会议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比例的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用于门诊无痛胃肠镜诊疗的优缺点,探讨两者最佳比例。方法:选择门诊无痛胃肠镜诊疗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100例。A组为丙泊酚和依托咪酯以10mg∶1mg的比例混合液,B组为丙泊酚和依托咪酯10mg∶2mg比例混合液,C组为丙泊酚和依托咪酯10mg∶4mg比例混合液。各组用药前均缓慢注射芬太尼0.05mg,然后缓慢注射混合液直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并开始胃肠镜操作。记录各组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的MAP、HR、SPO_2值;各组患者给药剂量、诊疗操作时间、唤醒时间、胃镜室停留时间;患者注射痛、肌颤、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在循环方面,包括MAP、HR在各时间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唤醒时间明显短于B、C两组;在不良反应方面,A组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尤其是注射痛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而C组肌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丙泊酚与依托咪酯以10mg∶2mg比例混合液用于门诊胃肠镜的麻醉,对呼吸、循环抑制作用小,且术后恶心呕吐、肌颤等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能更好的满足患者对麻醉安全、无痛、舒适的要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研究胃癌术后病机规律及中医药防治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设计《胃癌术后患者中医症状调查表》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胃癌术后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采集数据,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得出结论。结果 胃癌术后症状及舌脉象条目共55条,得出胃癌术后最常见证型:脾胃虚寒证、脾虚湿毒证、胃阴亏虚证、瘀阻胃络证、肝胃不和证、胃肠气滞证及脾气虚证。结论 运用前瞻性调查,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得出胃癌术后最常见证型:脾胃虚寒证、脾虚湿毒证、胃阴亏虚证、瘀阻胃络证、肝胃不和证、胃肠气滞证及脾气虚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行开腹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100例分为两组,每组50例,开腹修补组行开腹修补术治疗,胃大部切除组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就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恢复正常胃肠功能时间、住院时间和胃十二指肠穿孔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胃大部切除组胃十二指肠穿孔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开腹修补组(P0.05)。胃大部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修补组(P0.05)。胃大部切除组患者手术时间、恢复正常胃肠功能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开腹修补组,(P0.05)5。结论: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开腹修补术,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发性、难治性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认为其多为肝脾不和,临床常见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脾胃虚寒、中虚气滞、胃阴不足等证型。王小娟教授根据临床观察提出肝郁水逆之证型,并以苓桂芥甘汤为主方,根据患者情况加减温阳化饮、疏肝行气之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郁水逆证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pH值对黑鲷胃肠道及肝胰脏主要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试验研究了pH值对黑鲷胃、肠及肝胰脏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等3种主要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黑鲷正常的消化道酸碱条件下(胃pH值2.5,肠pH值7.5),蛋白酶活力大小顺序为:胃>肠>肝胰脏;淀粉酶活力大小顺序为:肝胰脏>肠>胃;脂肪酶大小顺序为:肠>肝胰脏>胃。胃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2.0,5.0和4.0,均在酸性范围;肠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最适pH值分别是7.0,7.0,7.5,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最适pH值分别是7.5,7.0,7.0,均为中性或略偏碱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白拟胃Ⅰ号丸随机治疗脾胃虚弱型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与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自拟胃Ⅰ号,日一剂,一日三次;对照组给予H2受体抑制剂雷尼替丁,每次150mg,每日一次。两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两者的治疗效果;效果:自拟胃Ⅰ号丸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治疗组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87.5%。结果:自拟胃Ⅰ号丸与西药疗效相当,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6.
“胃粘液清洗剂”(以下简称BSJ)是一种植物的茎、干榨出的液汁。该剂是由我院X线诊断室刁胜林等研制,经临床反复试用,证明可以清洗胃粘液,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我院梁念慈等曾初步研究认为BSJ含有蛋白水解酶,对胃粘液有局部水解作用,能降低胃粘液粘度。  相似文献   

17.
鳜胃肠道和肝脏主要消化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试验测定了鳜胃、肠道、肝脏和幽门盲囊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等3种主要消化酶的活性及温度对这些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鳜的胃、肠、肝脏和幽门盲囊中均可检测出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且在温度为(37±1)℃和pH为7.5(胃pH5.4)条件下,鳜消化道中蛋白酶活性大小顺序为:幽门盲囊>肠>胃>肝脏;淀粉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肝脏>幽门盲囊>胃>肠;脂肪酶活性大小顺序为:幽门盲囊>肠>肝脏>胃。鳜胃、肠、肝脏和幽门盲囊中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0℃、50℃、40℃和55℃,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0℃、25℃、40℃和50℃,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0℃、40℃、40℃和25℃。  相似文献   

18.
褐牙鲆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的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用抗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T)、胃泌素(Gas)、胰高血糖素(G lu)等4种抗哺乳动物血清对褐牙鲆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的研究.结果表明:5-HT免疫阳性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胃各部分布较多,食管和肠管分布较少;SST在胃贲门部和胃体部数量较多,胃幽门部较少,食管和肠管各段均未检出;Gas分布于胃幽门部和前肠、中肠、后肠,从胃幽门部到后肠呈递减分布趋势,食管、胃贲门部和胃体部均未检出;G lu免疫阳性细胞分布于前肠和中肠,其余各段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19.
正1牛前胃弛缓主要特征是病程较长,反刍缓慢无力直至停止,粪便干硬,表面有黏液或粪稀如水且恶臭。前胃弛缓是指前胃运动机能减弱,影响反刍、食欲、嗳气和食物消化的一种疾病。其原因主要是瘤胃积食时间过长;长期饲喂单一饲料;饲料突然改变;饲料和饮水的品质不良等。  相似文献   

20.
正奶牛真胃变位是指真胃由正常的解剖位置发生改变,超过了正常的生理范围而引起的消化机能障碍,导致营养代谢失调的急性内科疾病。死亡率较高,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成为威胁奶牛业健康发展的一种严重疾病。奶牛真胃变位包括真胃左方变位和真胃右方变位。真胃左方变位是指真胃通过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和左腹壁之间。一、主要发生原因一是过量采食高精料日粮,且粗饲料不足时导致食物积滞而发生;二是酮病、子宫炎、胎衣不下等疾病引起;三是在妊娠期,因子宫随着胎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