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外滩湿地淹水时间与高程密切相关。外滩湿地造林的主导因子是水 ,南方型黑杨在洞庭湖外滩湿地上的生长量随滩地年均淹水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淹水 87d的滩地如不采取工程措施 ,造林不能成功 ,淹水 110d的滩地造林林木不能成活。杨树抗水淹能力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2.
滩地杨树生长量与高程-淹水时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同一滩地按高程差0.5 m设置固定样地,并根据样地高程求得12年轮伐期内各高程汛期年均淹水天数,逐年监测样地胸径、树高生长量。湖区滩地杨树各指标生长量均随滩地高程降低、淹水时间增加、地下水位升高而降低。在洞庭湖东南湖,高程在32.8 m以上、年均淹水34.8 d以下滩地可建杨树大径材工业用材林基地,31.8~31.3 m的滩地采取挖沟抬垄措施可用于杨树造林,30.8 m以下的滩地不宜用作杨树造林。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滩地水文状况与杨树造林地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洞庭湖主要水文站点多年观测资料,将汛期水位与时间的相关关系转变为滩地淹水时间与高程的数学模型。洞庭湖滩地根据不同高程汛期年均淹水时间变化规律,分为湖泊型和河道型两类。湖泊型滩地淹水时间与高程遵循指数函数y=a·ebx变化规律,河道型滩地在涨水初期、退水后期,淹水时间与高程为线性函数y=a+bx关系,在中、高高程地段又为指数函数关系。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在滩地上造林,其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均随滩地高程的降低、淹水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但随着林龄的增加,不同高程—淹水时间林地的生长差异有所减小,表明其抗水淹能力有所增强。在流动水的情况下,洞庭湖滩地年均淹水时间30d以内的,可建速生丰产林基地;年均淹水30~65d的,可造一般工业用材林、抑螺林、防浪护堤林等;年均淹水65d以上的,如不采取挖沟抬垄等工程措施,不宜用作杨树造林。  相似文献   

4.
根据同一滩地、不同高程杨树林一个轮伐期的定位观测,杨树造林保存率和材积生长量均随滩地高程降低、淹水时间增加而减小。东南湖滩地根据其杨树宜林性分为3类:①高位滩地,适于建速生丰产林基地;②中位滩地,可作一般用材林、防浪林、抑螺林的造林;③低位滩地,一般不宜直接用于杨树造林。  相似文献   

5.
湿地松等5树种在太湖滩地造林耐淹水性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太湖滩地用湿地松、美国白蜡、水杉、池杉和柳树(对照)进行了不同树种、不同区域、不同淹水期和不同淹水深度的耐水湿对比造林试验。在淹水深度20~60.5cm、连续淹水时间达40d时观察结果为:①湿地松和柳树(对照)的成活率分别为99.7%和99.5%;美国白蜡、水杉和池杉的成活率分别为19.5%,30.2%和31.1%。②在太湖滩地湿地松表现与柳树(对照)一样,生长势和生长量一切正常,湿地松为常绿树种,病虫害较少,从绿化、美化和景观考虑,建议湿地松作为太湖滩地造林树种之一,并建议作为我国太湖地区淡水森林湿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的适生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是一吞吐长江、接纳四水的过水性湖泊,平均每年有1亿多m3的泥沙沉积湖底,湖容量逐年减少,洲土面积逐年增加。洞庭湖现有冬陆夏水型滩地面积300多万亩,已开发利用的芦苇面积110多万亩,滩地土壤为江河冲积物沉积而成的潮上,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肥力高。洞庭湖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光、热、水资源丰富,为喜温暖湿润、需水量大的南方型黑杨的速生丰产,提供了十分良好的自然条件。由于外滩是一开放性湿地生态环境,每年汛期都要经历洪水淹没过程。南方型黑杨虽可经受一定时间的水淹,但如造林地高程过低,每年淹水时间过长,杨树仍…  相似文献   

7.
滩地淹水胁迫对杨树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同淹水时间滩地8年生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胸径,树高生长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林龄的增加,差异有所减小,表明其耐水淹能力随林龄的增加而有所增强。以单株材只,林木保存率为依据,划分不同淹水条件滩地的杨树宜林性,提出相应的林种规划,并开展生长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8.
经对杂交柳水湿地区适生性研究表明,杂交柳有比杨树更强的耐水湿能力。初步认为洞庭湖地区适宜推广杂交柳的水湿地有:水淹时间每年240d(一次连续3个月以内)、林分或接近没项不超过120d(一次连续43d)的湖洲滩地;季节性水淹河洲及岸边洼地;内垸低湿地。季节性水淹对杂交柳的生长是有利的,淹水100~240d(一次连续3个月以内)的湖洲滩地最适宜杂交柳造林。常年积水的洼地不适宜杂交柳造林。  相似文献   

9.
用样行法对洞庭湖滩地新造速生丰产纸浆林的成活率进行调查,同时了解造林地连续4 a汛期的水文规律和海拔高程的演变过程,通过分析造林成活率与主要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发现淹水时间为滩地造林的限制性因子,营造速生丰产林、一般用材林和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时,造林地年淹水天数依次不能超过19、35和62 d;苗木等级对造林成活率有重大影响,特级苗、Ⅰ级苗、Ⅱ级苗、Ⅲ级苗的平均成活率在海拔低于32 m的造林地上分别为68.8%、49.3%、18.7%、2.4%,在海拔超过32 m的造林地上分别为98.8%、79.6%、36.4%、14.7%;采用开沟抬垄整地可减轻涝渍胁迫,从而大幅度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滩地杨树造林与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同一滩地杨树人工林草本植物层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8年动态监测。随林龄增加,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降低、个体总数增加;部分喜光性物种为更加耐荫的植物种类所更替,其β多样性增加;原有物种和优势种的保持率分别为56.3%和66.7%,草本层组成保持相对稳定。与造林前期比较,主伐阶段林下草本层α多样性变化不大;相似立地务件的林地与非林地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和组成有所不同,但α多样性仍非常接近。随滩地高程增加、淹水时间减少,草本植物层的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数增加,优势种优势度下降,α多样性增加。受淹水时间因素的制约,草本植物层的主要优势种群在湖区滩地常沿等高线呈环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11.
滩地造林及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滩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种特殊的地类 ,多呈冬陆夏水状态 ,土壤疏松肥沃 ,十分有利于耐水湿植物生长 ,但也有利于钉螺的繁衍。为了开发治理滩地 ,近几年来 ,我们结合“长江中下游低丘滩地综合治理与开发”研究项目 ,在长江外滩、内湖滩地和一些沙洲地 (即洲滩 )营造了近万亩滩地林 ,改善了滩地生长环境 ,对江河防洪防浪、滩地灭螺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 ,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三滩”地造林 ,由于造林立地条件不同 ,加之水情复杂 ,各树种耐水能力大小与淹水时期长短极为相关。因此 ,生长速度差异较大 ,根据多年经验 ,营造滩地林应掌…  相似文献   

12.
滩地林农复合生态系统对水淹环境的适应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李家洲林场长江外滩杨树林分为代表,研究了滩地林农复合生态系统对水淹环境的反应,其主要结论是:1.幼林成活与淹水状况和林木本身的生长状况密切相关,成活率与淹水时间呈负相关,与林木直径呈正相关,回归模型为y=100.7033+3.6586X_1-0.4547X_2-3.4106Xa;2.淹水对幼林生长有明显影响,淹水40天以后每增加10天,生长量平均下降10%,淹水对3年生以上的林分影响不大;3.100天以内的淹水时间越长,钉螺分布密度越大,林地钉螺主要是受江水携螺情况的影响,汛期过后,钉螺分布密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张勇 《安徽林业》2007,(4):24-24
为进一步研究滩地水淹后杨树的生理生态变化,从气孔与蒸腾等几方面来初步探讨,以研究影响其变化的诸多因素。一、试验区概况实验地在安徽怀宁县海口镇南埂兴林灭螺实验林场,为长江外滩。土壤系长江和皖河冲击而成的松砂土,质地不均,土层深厚,带有夹砂层。pH6.5~7.5。地下水位0.5~2m,随长江水位起伏而变化,每年6~8月,滩地被淹,深达1~3m,淹水期长至2个月之久。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树种在太湖滩地造林成活率、耐水性和生长情况进行比较,发现水杨梅、湿地松、金丝垂柳、垂柳、苏柳795、苏柳172、杞柳、35杨等8树种在水深30~50 cm中浸泡40 d时,其成活率均达97%以上,且生长正常,可以作为太湖滩地的造林树种;中山杉、池杉、落羽杉、水杉等4树种的成活率在30.2%~64.8%,加强前期管理可适当发展,光蜡树的造林成活率仅为19.5%,表明耐水性较差,不适合在长时间淹水滩地栽培。  相似文献   

15.
淹水胁迫对3个树种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长江滩地季节性淹水过程,研究枫杨等3个树种在淹水胁迫下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淹水深度胁迫下枫杨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有所降低,但降低值与淹水深度并无明显相关性;落羽杉在不同淹水深度胁迫下其叶绿素含量变化不明显;只有枫香叶绿素含量明显随着淹水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少。(2)不同淹水时间长度胁迫下,3个树种所有处理组叶绿素含量均呈波状变化趋势。(3)淹水胁迫解除后,枫杨、落羽杉叶绿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也低于相同处理未解除淹水胁迫的处理组,而枫香叶绿素含量低于对照组,但稍微高于未解除淹水胁迫组;随胁迫解除时间延长,3个树种叶绿素含量变化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对5种不同淹水时间类型滩地1~10年生杨树单株材积生长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之间单株材积生长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林龄增长,其差异逐步减小;不同淹水胁迫下,当年年轮宽度、纤维细胞数量、木材基本密度均存在显著差异,纤维长度和宽度差异不显著;杨树年轮宽度与径向纤维细胞数、导管数、径向纤维比量呈正相关;随淹水胁迫程度加深,当年形成层细胞分裂受到了显著抑制,纤维细胞以及导管数量减少,林木径向生长量下降,径向导管比量提高,纤维比量下降,细胞壁腔比减小,木材密度明显降低.对5种淹水类型滩地的林木生长进行了系统聚类,合并划分为4种生长类型,对其中3种常规造林宜林类型杨树生长潜力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对季节性淹水的洞庭湖滩地进行开沟抬垄造杨树林试验。结果表明:滩地开沟抬垄造林降低了杨树林地的相对淹水时间和高度,提高了杨树造林保存率,促进树高和单株材积的生长,提高单位面积蓄积,提高径阶≥12cm的林木的比例和林分木材的价值;开沟抬垄造林能显著提高杨树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开沟抬垄营造的7年生杨树单株生物量、保存林分生物量、林分平均净生产量分别为32.32kg/hm^2、32.34t/hm^和4.62t/(hm^2·年),分别是未开沟抬垄的1.43、3.16和3.2倍;滩地开沟抬垄与未开沟抬垄营造的杨树林各器官生物量大小均遵循干〉根〉皮〉枝〉叶的规律;开沟抬垄造杨树林增加的木材效益比开沟抬垄工程总投入多,经济效益较好,第1个轮伐期年均利润为166.3元/(hm^2·年),投入产出比是0.95。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区滩地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生产力及综合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洞庭湖区垸外滩地因地制宜地推广杨树造林,开展林农复合经营等生产作业方式,木材生产、林下间种直接经济效益显著,由此形成的滩地森林生态系统天螺防病、防浪护堤等社会、生态效益突出。可见:滩地以林为主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不失为湖区人民摆脱血吸虫病困扰、发展地域经济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湿地土壤碳(C)和氮(N)在湿地生态系统和全球碳氮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阐明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系统C库和N库的影响,本研究以西洞庭湖开沟和不开沟整地滩地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调查和土壤样品采集分析,探讨了不同整地方式对长江中下游滩地防护林土壤C和N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开沟样地中,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及密度的变化均表现为CK>8年林龄>3年林龄;在开沟造林样地中,SOC和TN含量和密度在0~30 cm和30~60 cm土层随林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而在60~100 cm土层随林龄增大而减小。整地方式显著影响土壤SOC和TN含量,但对土壤SOC和TN密度影响不显著。因此,应合理确定长江中下游滩地防护林的规模,禁止在相对高程较低的区域采用开沟方式营建防护林。  相似文献   

20.
人类干扰对安庆沿江湿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安徽安庆沿江滩地湿地,研究了天然芦竹、芦苇湿地,次生旱柳林和意大利杨人工林3种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杨树人工林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高于旱柳林,也高于自然芦竹、芦苇湿地。旱柳林的生态优势度最大,杨树人工林次之,天然芦竹、芦苇湿地的最小,而天然芦竹、芦苇湿地的生态优势度则不那么明显;同时也说明在长江中下游滩地湿地上,天然次生旱柳林的生态优势度较高,而杨树人工林的生态优势度较小,它的物种丰富程度要高于旱柳天然次生林。人工杨树林的均匀度指标高于天然芦竹、芦苇湿地,也高于天然次生旱柳林。不同高程不同生态系统内植被群落的重要值的总体变化趋势是随着高程的升高,物种总数量降低,但植物多样性指数随高程增加而增加。在不同林龄的林分中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