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嵌合体小鼠(Chimeric mouse)是由两个不同基因型纯种小鼠胚胎融合而成的,这种小鼠各组织和器官都含有两种来源的细胞群体.人工嵌合体小鼠是研究胚胎发育、遗传、免疫机制等的具有特殊价值的动物模型,同时也为培育动物新品种开辟了一个周期短、见效快的崭新途径.本文旨在建立胚胎融合制备嵌合体小鼠的方法,为在其他动物进行细胞工程育种和转基因动物制备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通过转基因动物获得蜘蛛拖丝蛋白的方法,试验利用前期构建的蜘蛛拖丝蛋白基因(2S)逆转录病毒载体侵染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通过嵌合体法制备转基因小鼠,并用PCR技术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成功获得嵌合体小鼠;目的基因2S-IRES-EGFP已整合入F0代及F1代嵌合体小鼠的鼠尾基因组中。说明利用逆转录病毒可成功获得表达蜘蛛拖丝蛋白基因(2S)的转基因小鼠。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畜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动物是指以实验方法导入的外源基因在其染色体基因组内稳定整合并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自Mintz等(1979)将猴腺病毒伴随病毒(SV40)DNA导入小鼠早期胚胎的囊胚腔,得到了第一个承载有人工导入外源基因的嵌合体小鼠以来,在短短的十多年里,国内外关于转基因的研究渗透到了生物学的各个领域,为许多基因研究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料[1].  相似文献   

4.
利用转基因技术(transgenic technology)使外源基因与动物本身的基因整合在一起,并随细胞的分裂而增殖,最终得以表达,这样培养出的动物即称为转基因动物(transgeni canimal)。如果外来基因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就会形成转基因动物系。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Gordon等采用原核显微注射法向小鼠胚胎注射纯化了的DNA(猴肾病毒-疱疹病毒胸腺激酶基因SV4启动子克隆到PBR322),从而得到第一例转基因小鼠,  相似文献   

5.
Grodon首先于1980年报道,转移克隆化的外源DNA到小鼠体中,而使小鼠的所有细胞都含有外源基因。随后又有很多类似报道,被整合的外源基因,即转基因被稳定地整合到转基因动物的基因组中,并按孟德尔方式遗传。然而,转基因动物内在的潜力却首先是由Palmiter等(1982)证明的。他们发现,当转移到小鼠体内的生长激素基因表达时,明显增加了生长速度。近十年来,转基因小鼠通常都用做研究工具,很多实验室试图应用这一技术来改变家畜的基因型。到本世纪末或下世纪  相似文献   

6.
前  言据报告 ,迄今为止生产克隆动物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方法是用人工方法将 2~ 1 6细胞胚胎或桑椹胚、囊胚分割为两部分生产孪生动物。利用该技术已经获得了小鼠、山羊、绵羊、牛和马的孪生后代(Willadson ,1 982 ) ,但用此方法生产的克隆动物的数量有限 ,一般仅能得到二个孪生后代。第二种方法是利用胚胎干细胞 (ES细胞 )。ES细胞在体外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并且当将它导入早期胚胎时能够形成嵌合体 (Evans和Kaufman ,1 981 )。种系嵌合体成熟以后 ,人们可获得由ES细胞繁育来的动物 (Bradley等 ,1 9…  相似文献   

7.
<正>一个国际科研小组1月26日在美国《细胞》杂志上宣布,他们把人类干细胞注入猪胚胎中,首次成功培育出人猪嵌合体胚胎,并在猪体内发育了3到4周时间。人猪嵌合体研究面临巨大的伦理争议,但科学家认为,这项工作最终有助在动物体内培育出可供移植的人类器官,从而解决移植器官来源严重不足的难题。在新研究中,人类细胞发育成了肌肉细胞和其他组织器官的前体细胞,而不是脑细胞的前体细胞。研究人员认为,人猪嵌合体胚胎将能帮助模拟认识许多人类遗传疾病的早期起病过程,并实施药物测试,最终将  相似文献   

8.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是从早期哺乳类动物胚胎或原始生殖细胞分离的具有全能性的细胞系。在体外分化抑制培养条件下,具有保持未分化的状态及无限增殖的能力。自Evans和Kaufman首次建立小鼠ES细胞系以来,各种动物ES细胞分离与克隆成为国际生物科学领域的热点课题之一。ES细胞可广泛应用于嵌合体的制备和克隆动物的生产。利用ES细胞遗传操作,可生产转基因动物,进行细胞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细胞分化机制的研究。本研究采用不同培养方式对昆明小鼠类ES细胞进行分离及培养,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将一段DNA片段导入哺乳动物细胞中后,能够定位并且与内源的同源序列重组,这种类型的同源重组叫做基因打靶(gene targting)。基因打靶技术可以用来生产转基因动物。在小鼠胚胎干细胞中应用这一技术已生产出各种不同基因位点的突变体,可对小鼠中特异性基因的表型进行评价。基因打靶技术不只是一种使基因失活的手段,而且可作为一种用来改变基因活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核移植技术将单个细胞注入去核2-细胞卵裂球中,比较来自于囊胚的内细胞团(ICM)和滋胚层细胞(TE)产生孕体或嵌合体的发育潜力。用TE和ICM重构胚胎的发育潜力,主要取决于注射hCG后从输卵管收集到的2-细胞胚胎的时间。在注射hCG后38~42 h和43~46 h收集得到的2-细胞胚胎,其重构胚胎仅仅能够发育到4-细胞期。注射hCG后48~51 h收集得到的2-细胞胚胎,重构后发生卵裂的胚胎比率显著提高,有少部分会发育到囊胚期。用诺考达唑(Nocodazole)处理这些重构胚,发生卵裂的胚胎比率会显著提高,并且有部分重构胚发育到囊胚阶段。将这些囊胚移植到受体鼠中,在其妊娠中期未检测到供体核的出现。用ICM和TE进行重构得到的嵌合2-细胞胚胎,其体外发育潜力有限,本试验中也未得到嵌合孕体。  相似文献   

11.
小鼠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实验动物,特别是随着基因工程动物的大量开发,对小鼠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尤其是2-细胞胚的需求量日趋增多。自50年代人类建立了受精卵和早期胚胎的采集技术之后,很快就完成了小鼠早期胚向代母体内输卵管及子宫移植的胚胎移植技术的开发和研究。[1]。小鼠的胚胎移植技术对于实验动物学研究及生命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人类用小鼠进行的各种研究,包括改良动物模型的研究、嵌合体的研究、核移植的研究、突变基因的研究、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及不同试剂对冷冻胚胎的影响等都涉及胚胎体外操作的各…  相似文献   

12.
囊胚注射转基因ES细胞制作嵌合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制作的饲养层上培养并成功的维持了携带LacZ基因的胚胎干细胞系(S8),在此基础上,以S8为供体细胞,以远交系昆明白小鼠3.5d胚胎为受体,通过显微注射法将供体细胞转移到受体的囊胚腔内,经过恢复培养,移植到代孕鼠昆明白雌鼠的子宫中;后代在嵌合体出生一周后进行判定。本试验用8~13代的S8细胞共注射胚胎597枚,经1~3h恢复培养,有585枚胚胎重新具有膨大的囊胚腔,细胞轮廓分明,滋养层细胞间连接也清晰可见,胚胎成活率为97%;胚胎移植后,代孕母鼠共移植胚胎228枚,经17~19d的妊娠期后,产仔37只(2只死胎),产仔率为16%;有35只仔鼠(雄鼠18只,雌鼠17只)存活到可以判断毛色,共获得8只S8细胞毛色嵌合体小鼠,嵌合体的产生率为21.6%。结果表明用S8细胞经囊胚注射后能够获得嵌合体,并且嵌合体明显发生了性偏离现象。本试验为国内利用囊胚注射携带LacZ基因的胚胎干细胞获得嵌合体小鼠的首例报道。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与兽医》2015,(11):40-45
旨在通过测定转基因动物中外源基因在宿主染色体上的整合位点来阐述外源基因的整合机制及对该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本研究以MYF6(Myogenic factor 6)转基因小鼠及FAT-1转基因牛为试验材料,采用TAIL-PCR(热不对称交互式PCR)、hiT AIL-PCR(高效热不对称交互式PCR)及本试验室改进的hiT AIL-PCR法,对转基因动物进行了外源基因的整合位点的检测及测序分析。本研究检测到3个MYF6转基因小鼠和一个FAT-1转基因牛的外源基因插入到染色体上的片段,还获得了大量的未能整合到染色体上的PCR片段。通过对以上片段的测序分析,我们发现重组质粒并不一定是在酶切位点断裂,重组质粒可以发生随机断裂,首尾相连等,外源基因整合如宿主染色体,可以同源重组的方式进行整合,也可以进行随机插入。同时,发现并分析了在转基因动物检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动物体内整合位点的分析,能够明确转基因动物的遗传背景,能够为转基因动物的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选择ICR小鼠为受试动物,应用显微注射仪,将线状人β干扰素基因,按2940~10000拷贝,1~3pL的剂量注射到供体受精卵的雄前核,然后移植到假孕受体的输卵管。实验先后注射了301个受精卵,移植到20只假孕受体,其中5只妊娠,产仔25只。从所获得的25只亲代小鼠的尾组织提取DNA,用内切酶BamHI消化,以[α-~(32)P]-dCTP标记的上述外源基因为特异性核酸探针,应用DNA印迹法检测这些小鼠DNA内外源基因的整合状况.结果表明,亲代小鼠中有人β干扰素基因重组子的转基因小鼠,杂交带在6.8kb位置。应用上述同样方法对亲代转基因小鼠的子1代组织DNA检测发现,绝大多数小鼠的标本除见到1条1.8kb人β干扰素基因的较弱杂交带外,还有数条5.0kb以上强弱各异的杂交带,表明这种外源基因不仅整合到了亲代小鼠的遗传物质内,而且可经垂直方式传给子代。人β干扰素基因的鼠体水平表达检测发现,1只子1代转基因小鼠的肿瘤组织浸出液中含有人β干扰素,滴度达160U/mL,表明整合在小鼠DNA内的人β干扰素外源基因不经诱导而有一定表达。  相似文献   

15.
<正> 家畜的基因转移是指用物理学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受精卵中,与动物的染色体稳定地整合在一起,成为受体动物的遗传结构并获得表达,同时能随着动物的繁殖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动物.自从Mintz(1979)成功地将猿猴病毒40的DNA转入小鼠的胚胎,获得第一个转基因小鼠  相似文献   

16.
近二十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其核心部分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尤为突出,特别是转基因动物技术的出现,它不仅为人们研究外源基因在整体动物中的表达调控规律提供了最为有效的手段,而且还可通过改变动物的基因型,使其表现型更符合人类的需要,以培育优良品种及生产人类所需的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因此,动物的基因转移这一生物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众多领域.所谓转基因动物是指用实验手段将特定外源基因导入动物早期胚胎细胞,由此整合到染色体上,并通过生殖细胞系传递给后代的一类新动物.常见的转基因方法有DNA显微注射法、胚胎干细胞介导法、逆转录病毒转染法、精子载体法、电转移法等,其中以DNA显微注射法最为成熟,使用最广泛、最可靠,该法常用的哺乳动物是实验小鼠.本文所要介绍的就是显微注射法制备转基因鼠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和原理(一般程序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7.
跨膜蛋白66(TMEM66)是与细胞凋亡以及癌症发生密切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为了在个体水平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我们进行了TMEM66基因突变体(TMEM66V)转基因小鼠的构建。本研究通过原核注射法进行转基因操作,将获得的312个受精卵移植到13只代孕母鼠中,运用PCR、Southern blotting对出生的小鼠进行转基因鉴定,对于转基因阳性小鼠通过传代试验研究外源基因是否稳定整合,并通过反向PCR方法研究外源基因的整合方式。结果显示在出生的55只小鼠中有6只为转基因阳性,其中3只转基因小鼠可以稳定传代,表明这些小鼠中外源基因发生了稳定整合。反向PCR检测结果发现外源片段是以串联重复的方式整合到转基因小鼠的基因组中。本研究成功构建了TMEM66基因突变体转基因小鼠,为进一步研究TMEM66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胚胎干细胞是存在于早期胚胎或原始生殖嵴,具有发育全能性和无限增殖能力的一类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该类细胞已广泛应用于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细胞分化的机制、动物克隆及转基因动物生产等研究领域。与其他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的研究相比,虽然鱼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文综述了鱼类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生物学特性、体外分化能力及嵌合体形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E-钙粘蛋白抗体(ECCD-1)对小鼠早期胚胎体内外发育的影响.在体外培养小鼠8-细胞胚胎的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ECCD-1,通过胚胎形态观察、碱性磷酸酶染色、多能性因子免疫染色、体外贴壁培养、嵌合体制备以及体内移植试验检测ECCD-1对小鼠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ECCD-1抗体延迟胚胎致密化和囊胚腔形成,但内细胞团并未受到影响,胚胎碱性磷酸酶和SSEA-1、Oct-4、Sox2、Nanog 4种多能性因子的免疫染色都呈阳性,此外,ECCD-1抗体也不影响胚胎的体外贴壁生长、体内移植着床以及嵌合体的制备.这些数据表明,ECCD-1抗体延迟胚胎致密化但并不影响胚胎的体内外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20.
1基本概念1.1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转基因动物是指通过实验的某些方法,将人为构建的外源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的生殖细胞或早期胚胎(原核或受精卵),使其稳定地整合到动物基因组中,并能遗传给后代的动物。最早的转基因动物是鸡(munro,1968),其后是转基因鼠(Jaenish1974注射法,1976病毒感染法)。Palmiter等人在1982年将含金属巯蛋白基因启动子的DNA片断与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融合,用注射法移入小鼠受精卵,经移植产下21只仔鼠,6只表达,10周龄时体重比同窝正常鼠大一倍,成为世界第一批超级鼠,引起巨大轰动。此后,相继获得多种基因、多畜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