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维护商品竹林立地生产力持久发挥和稳定,提高竹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多功能效益,促进竹林高效可持续经营,在分析现行竹林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按照生态系统综合管理原则,明确了实施竹林复合经营的必要性,介绍了商品竹林复合经营的概念与目标,阐述了竹林植物型复合经营的理论基础及其实践经验,提出了超高产复合经营植物材料选育、高效栽培模式与技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效益发挥评价等竹林植物型复合经营的重点研究领域与方向。  相似文献   

2.
竹林复合经营研究和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竹林复合经营是适应我国竹产业发展中满足竹资源产品多元化需求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旨在提高竹林及林地空间资源利用率,从追求竹材、竹笋等单一的竹林产品逐步转向多元化产品产出,实现竹林经济效益与生态功能协同发展。文中综述了当前国内外竹林复合经营研究和发展现状,分析了现有经营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指明要加强竹林林下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套种物种间互作关系,优化竹林复合经营技术模式与综合评价,培育健康的产业发展模式等今后研究重点和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了利用毛竹林下蔽阴、潮湿、避风等特殊的环境条件,以及毛竹林下拥有较多的竹叶、竹枝等凋落物和地面上的死竹篼等有机物,试验研究了毛竹林下竹荪栽培的立体经营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在茅山丘陵山区竹林栽培竹荪这一立体模式切实可行,通过栽培竹荪起到了竹园垦复、抚育松土和施肥的效果,既改善了竹林环境条件,提高了毛竹的产量和质量,又可获得经济价值较高的竹荪,是单纯竹林经营效益的4.9倍。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我国竹林生态环境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引用阐述竹林生态环境及竹林生态环境利用概念即竹林的地下、地上、林下、林中、林上的全方位立体生态开发利用体系;通过例举大量栽培实例论证了竹林生态环境利用的可行性、实效性及开发前景,论述了竹林生态环境利用的经济、生态、社会、观赏效益的显著与可观,提出创造建立竹、菌、茶、药、食、赏等多位一体复合立体式生态利用系统与最佳生态模式,阐明现有竹林生态环境利用对策与措施,以期逐步形成竹林生产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和优化复合组合。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对竹林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步转向多用途、综合性利用,对竹林实现复合经营。文章详细阐述了竹林复合经营概念的内涵,综述了竹林复合经营研究与实践的现状与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给科学、合理、可持续经营毛竹林提供参考数据,以上阔下竹复合经营模式和毛竹纯林经营模式的竹林为研究对象,对两种经营模式下毛竹的竿形生长和地上各部分生物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研究了上位阔叶林对下位毛竹林生长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同在上坡位的毛竹,上阔下竹复合经营模式的毛竹其胸径、竿高、壁厚、竹竿质量、竹叶质量等指标均显著大于或高于毛竹纯林经营模式的,毛竹的相对竿径随竿高而变化的趋势也较纯林模式的平缓,而毛竹的相对壁厚随相对竿高的变化趋势较纯林模式的陡峭。两种经营模式的毛竹其胸径、竿高、壁厚、竹竿质量、竹叶质量等指标在中坡位和下坡位的竹林间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榆林沙区农林复合经营的主要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榆林沙区农林复合经营的主要模式有:沙地综合治理模式、荒漠化土地立体开发模式、风沙滩地区区农林复合经营模式、滩地混农林业模式、沙区果园立体种植模式、庭院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等。  相似文献   

8.
为了合理利用竹林空间,促进竹菌复合经营发展,开展了不同栽培方式下黑木耳生长和品质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竹林下袋料立体栽培的黑木耳具有大小均匀、光泽度好、杂质少等优点,每袋采收产量比农田的增加17.2%,单朵质量增加19.7%;竹林下黑木耳采收时间少于农田栽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工管理时间与成本。黑木耳营养成分受栽培环境影响较为明显,竹林下黑木耳氨基酸总量、可溶性糖、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以及Na、Mg、Fe等矿质元素含量高于农田,除竹林第1批黑木耳可溶性糖含量为最高值(6.070%)以外,第2批黑木耳营养品质总体高于第1批。选择适宜的林地光照、湿度、温度等生态环境要素,可实现竹林下黑木耳复合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雨雪冰冻灾害对毛竹林的影响及恢复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总结毛竹林雨雪冰冻灾害特征的基础上,综述了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层厚度等环境因子对毛竹林灾害程度的影响,认为海拔、坡度是主要的环境影响因子。竹林经营类型(纯林、混交林)、立竹密度、立竹年龄结构、大小年等林分结构状况与灾害程度密切相关。指出了毛竹林混交经营,合理林分结构建立,科学施肥,立竹钩梢等毛竹林预防雨雪冰冻灾害和灾后恢复技术,总结提出了毛竹林雨雪冰冻灾害影响因子,增强抵御雨雪冰冻灾害能力的林分结构模式优化,灾后快速恢复及经济效益提高或稳定的竹林复合经营等需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毛竹林内复合经营竹荪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竹林内复合经营竹荪在一定程度上可改良毛竹的生境,对毛竹的生长、发育起着良性循环作用,并总结出毛竹,竹荪复合经营的技术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利用楠竹林地空间,提高竹林经济效益,对楠竹林采用丰产技术措施培育笋用林,并在林下种植竹荪,实施菌笋复合经营。结果显示,通过对楠竹林采取调整立竹结构、劈山抚育、林地清理、林地垦复、留笋养竹、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丰产技术措施,竹林春笋产量明显提高,较对照提高62.49%;若同时在林下种植竹荪,则春笋产量更高,较对照增加1.69倍,同时可收获鲜竹荪超过400 kg/667 m2。该研究总结出的一套楠竹林菌笋复合经营技术,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参与式访谈和二手资料收集,于2016年5月对龙泉市上垟镇竹林生产经营类型、农户年龄特征及当前经营技术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区竹林经营模式以材用林为主,经营效益达到2.07万元/hm2;62.60%的农户年龄超过50岁,竹林经营劳动力严重不足;竹林集约化经营程度和林地生产力均较低;65.86%的农户缺乏竹林经营技术,65.61%的农户愿意采用冬笋覆盖技术,农户对新技术和高效经营有很强的期望和参与意向。针对农户竹林经营现状,提出了毛竹林高效培育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以生态经济理论为依据的立体林业的涵义和特点,总结提出了适于我省发展立体林业的8种模式及其效益,结合林业建设第二次创业的思路,特别是要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的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笔者认为,发展立体林业和复合经营是实现“两大体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土壤微生物是保持土壤生物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敏锐地反映土壤状况。竹林具有竹种单一、林相结构简单、经营强度大等特点,这些特性严重影响竹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本文回顾国内外关于竹林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的主要工作,阐述了竹林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竹林土壤质量退化类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以及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并提出了开展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微生物复合修复等若干需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为竹林生态系统土壤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林下植被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维持、立地生产力维护及养分循环等具有重要影响。针对集约经营毛竹林生物多样性锐减、立地生产力衰退、生态环境恶化、竹林产品产量和质量下降等问题,为促进毛竹林下植被科学管理,提高毛竹林可持续经营能力,总结了毛竹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稳定性维持机制、人工干扰对毛竹林下植被的影响、毛竹林下植被生态功能、基于经济价值的毛竹林下植被开发利用等研究现状,提出了林下植被群落结构与功能、林下植被演替与多样性维护、林下植物型复合经营模式构建与应用等毛竹林下植被管理策略及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毛竹林现代经营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明确竹子现代经营的概念和应遵循原则,在分类经营的基础上,对毛竹集约高效林和笋竹两用林实施:①按笋用林要求继续调整好竹林结构;②按开发要求调整好竹林地下结构;③做好竹林土壤管理和平衡施肥;④搞好竹林水份量化管理;⑤从保护竹林生态环境出发,探索竹要复合经营技术;⑥创建竹林无公害绿色品牌产品等方面,探讨毛竹林的现代经营技术。  相似文献   

17.
毛竹林空间立体经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在于利用毛竹林蔽荫、风小、湿润的独特环境条件,以及拥有较多的竹枝、竹叶、竹箨等凋落物和残留在地里的死竹篼、死竹鞭等有机物,进行地下栽培棘托竹荪和利用空间挂袋毛木耳的立体经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模式切实可行,既提供了人们物质生活所需的竹荪、毛木耳产品,又改善竹林环境条件,提高笋、竹产量和质量。获得菇、竹双丰收。栽培竹荪,起到垦复竹山,抚育松土和施肥培土的作用;同时,竹荪、毛木耳呼吸作用所释放大量的CO2,大大增加竹林干物质积累,为竹林高产稳产奠定了基础。产值可达13514元·hm-2,比单纯经营竹林翻3番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毛竹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森林资源,毛竹林经营对于提高竹林生产力、增加农户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对于毛竹林经营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好的经营模式和经营措施。文中综述了近年来毛竹经营方面的研究现状、取得的成果,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以期为制定毛竹林可持续经营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川陕革命老区大巴山区拥有优良乡土竹种资源和生产绿色食品的山地立体生态环境资源优势,竹林经营类型转换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现区域竹业发展的根本。山地立体生态环境是竹林类型分布和资源培植配置的主导因素,是大巴山笋竹产业发展的优势潜力。在分析大巴山区竹资源基础与笋用开发潜力的基础上,围绕周年产笋的区域基地建设进行了笋用竹资源培植配置设计,涉及11个竹种,3种培植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中国竹林可持续经营认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研究、野外调查和专家研讨和咨询等研究方法,从中国竹林经营现状和世界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简称森林认证)发展趋势入手,对中国开展竹林可持续经营认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竹林快速生长和更新特性使竹林具有一定的可持续经营性,同时,中国现有的竹林经营技术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可持续经营的要求。但是,中国有较大面积的人工经营天然次生竹林,长期高强度集约经营对整个竹林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完整性也造成了很大影响,由此引发了很多集约经营的生产性竹林水土流失、地力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病虫害频发等生态问题,威胁着竹林可持续经营。根据我们的研究,按照目前森林认证发展趋势,竹林可持续经营认证作为促进竹林可持续经营的市场激励手段之一,是值得研究和尝试的。在中国开展绩效性的竹林可持续经营认证,不但有利于中国竹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克服绿色贸易壁垒,保持竞争优势,也有利于引导和促进中国竹林的可持续经营实践。总体上竹林认证是必要的。但在可行性方面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鉴于竹林本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竹林经营的技术特点、竹林产品为非木质林产品的特殊性以及我国较为普遍的分户经营特点,可开展小范围试点研究,解决如何开展中小农户的联合认证问题和认证成本过高的问题,同时确保中小农户的利益和竹产品的公平贸易,为进一步的推广行动提供技术支持。在研究和推进竹林可持续经营认证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与中国现有竹林经营的行业标准和经营实践相衔接和适应。除了要充分利用国内外现有森林认证的理论、技术和经验,还必须充分与竹产业的生产、教学和研究人员进行磋商,充分利用现有竹业经营和开发的经验和技术。以期通过可持续经营认证,保护中国竹产品的国际贸易竞争力,同时积极引导和促进中国竹林可持续经营实践的发展和行业标准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