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本文章对巴州牛球虫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本地区牛的球虫病普遍存在,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品种中黄牛的球虫感染率最高为45%,不同养殖方式下农户散养的牛感染率最高为36.36%,不同年龄阶段的牛以犊牛的感染率最高为35.3%。 相似文献
4.
5.
<正>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临床可出现发热、多汗、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生殖系统改变以及某些患者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 相似文献
6.
7.
近几年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区、白云区、海珠区、增城县……,于每年的寒冷季节猪只普遍发生急性腹泻病,群众称为“猪肚疴病”。其特点是来势猛,传播快,流行广。不论品种,性别,年龄,猪场规模的大小,和个体饲养的猪只,皆有发生。本病死亡虽不多,但肥猪掉膘,小猪生长发育受阻,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忽视。为弄清发病规律和研制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作者以某种猪场为基地,采用现场临床观察治疗记录……手段,对该病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的情况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是世界上经济损失最大的牛传染性疾病之一。该病毒具有高传染性,能感染任一规模场,各年龄阶段牛都可被感染,可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主要危害是引起不孕、流产、死胎、腹泻、免疫抑制、弱犊牛和发育不良,临床上以发热、黏膜糜烂、溃疡、白细胞减少、腹泻、怀孕母牛流产或产畸型胎儿为主要特征。临床上有两种发病形式:暂时感染(TI):持续10~14d, 相似文献
12.
14.
养殖业迅猛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畜产品市场需求供给发生巨大变化,动物疫病严重制约养殖业健康发展。由于肉牛、奶牛生产中长期存在病毒性腹泻病的临床病例,通过对养殖环节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对从临床收集的腹泻样品、肛拭子样品和对应的血清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发现腹泻病主要由轮状病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冠状病毒、魏氏梭菌、病毒性腹泻等病原引起。为有效防控腹泻病发生给养殖业造成损失,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省科技师范学院对围场县及部分地市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采样检测、实验室诊断等项工作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甘肃省定西市羔羊腹泻疾病发生和流行情况,科学规范指导腹泻病防治工作,2017-2018年对定西市7个县(区)采用基本情况调查、实验室抽样检测等方法进行了羔羊腹泻病流行病学调查,共填写调查问卷3 640份,采集腹泻羊肛门棉拭子样本1 500份、粪便样本700份、血清700份,运用血清学和病原学方法分别对霉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链球菌、轮状病毒、蠕虫、梨形虫和隐孢子虫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腹泻羔羊样本中致病性大肠杆菌检出率最高,其次是隐孢子虫和轮状病毒。结果表明,羔羊腹泻不是单纯的细菌性疾病,而是病毒、寄生虫、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疾病,并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18.
犊牛流行性腹泻病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犊牛流行性腹泻是乳牛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982年7月底至1983年5月底北京市某牛场发生犊牛流行性腹泻,患病率86.6%,腹泻死亡率为30.5%。通过直接电镜观察27份粪便标本发现牛细小病毒14份(51.9%)、轮状病毒1份、冠状病毒6份(其中2份与细小病毒混合感染)。观察到牛细小病毒颗粒的11头收集到双份血清以恢复期血清制备免疫电镜标本,均可见免疫复合物。以电镜仅发现较多牛细小病毒颗粒之几份粪便标本混合,粗提抗原,做微量补体结合试验,19份获双份血清者,17份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高。首次采用SPA协同凝集试验方法检测牛细小病毒,阳性率为48.2%。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河南地区犊牛腹泻的病原种类和流行情况,试验在河南省豫中、豫北、豫南、豫东和豫西地区收集136份不同周龄腹泻犊牛粪便样品,使用抗原检测试剂盒对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C.parvum)、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 BRV)、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 BCoV)、大肠杆菌K99+(Escherichia coli K99+,E.coli K99+)4种病原进行检测,统计不同犊牛年龄、粪便评分、分布地区的病原感染情况,并分析4种病原菌单一感染与混合感染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C.parvum、BRV、BCoV、E.coli K99+的感染率分别为21.32%、13.97%、4.41%、2.94%;E.coli K99+的检出率在≤6周龄和>6周龄间差异显著(P<0.05),C.parvum、BCoV、BRV的检出率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BRV的检出率,粪便评分为2分的犊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