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开封河流底泥中重金属垂直迁移与生态风险问题,分层采集了开封城郊三条河道底泥剖面样品,采用连续提取法测定底泥中Cd、Cr、Cu、Ni、Zn和Pb等6种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及总量,用风险评估编码法进行底泥重金属的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底泥样点中Cd、Cu、Zn和Pb含量远高于中国水系沉积物背景值,不同采样点底泥剖面中重金属形态含量随深度变化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且没有呈现出一定的分布规律性;河流下游底泥剖面样点中Cd、Cr、Cu、Ni、Zn和Pb含量高于河流上游底泥中重金属含量,Cd和Zn以弱酸可提取态与残渣态为主,Cr、Cu、Ni和Pb以残渣态为主。风险评估编码法评价结果表明,表层(0~10 cm)底泥重金属对环境构成的风险大小依次为CdZnCuNiCrPb;在剖面上,Cd以高和极高风险等级为主,Zn处于中等风险到高风险等级之间,Cu和Ni处于轻微到中等风险等级之间,Cr和Pb以轻微风险级为主。  相似文献   

2.
太湖流域典型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水体沉积物是重金属元素的重要载体,其含量高低能够反应水系环境质量状况.本文研究了太湖流域典型湖泊沉积物表层(0~20 cm)重金属元素的全量和有效量,并利用潜在污染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风险.根据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生态危害临界值(TEL)和国家土壤质量一级标准,湖泊进水口底泥中重金属的复合污染较严重,其它区域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底泥中污染重金属主要为Cu、Cd、Ni、Zn.根据国家土壤质量一级标准计算的底泥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性指数(RI)表明,进水口区域为中等污染风险,而湖泊的围网养殖区处于轻度污染风险.底泥中Cd、As、Cu、Ni之间相关性明显,Pb与其他重金属元素间的相关性不显著.这说明湖泊底泥中大多数重金属的污染来源相同,主要是工业污染及沿岸排污;而Pb可能易于沉积和被吸附,导致其在湖泊进水口迅速沉降,因此其空间分布与其他重金属不同.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西溪湿地底泥质量现状,2012年9月采集保护区内不同干扰类型的底泥样本,测试了底泥中重金属和POPs中PCBs、OCPs和PAHs的含量,并对湿地底泥污染进行了生态风险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底泥中未检出PCBs和OCPs,但检测出14种EPA优控PAHs,总PAHs的浓度范围为115.9~217.8 ng·g-1,低于潜在生态风险的效应区间低值ERL,其中列入中国"水中优先控制污染黑名单"的7种PAHs均有检出并且其总量占∑PAHs 1/2左右(平均为50.08%);底泥中8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二级标准,但Hg、Zn、Pb、Ni含量在多个位点已超过一级标准;分别采用土壤背景值和国家一级标准为参比值对湿地底泥中重金属进行单因子污染风险指数评价,发现分别有7种和4种元素的污染指数大于1;综合分析不同干扰类型的底泥质量,发现底泥疏浚能有效降低有机质含量、全氮和PAHs含量,但对全磷、重金属含量则无明显效果,封闭水体的干塘措施能显著减少污泥量和有机物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西溪湿地底泥中高环PAHs和重金属污染水平可能对西溪湿地生物具有潜在的生物毒性作用及不利的生态影响效应,其疏浚底泥农用则无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4.
巢湖湖区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泥是河湖的沉积物,是自然水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体底泥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环境问题,当前对底泥的污染缺乏深入研究。以巢湖湖区底泥为研究对象,连续2年对湖区底泥中pH、Cd、Hg、As、Pb和Cr6项进行监测,选用标准值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来评价监测点位的污染状况,通过方差分析法来评价两年数据的差异性;采用插值法绘出湖区底泥各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采用地积累指数法来评价底泥中各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结果显示,巢湖湖区底泥污染程度等级为清洁,2年的监测数据无显著性差异,湖区中部重金属含量相对较低,湖区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总体不高,其中Hg的污染程度相对较大,Cd、Pb次之。  相似文献   

5.
邱锦泉  付善明  王道芳  肖方  常向阳  宿文姬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209-12212,12234
对粤北某矿下游河流河水及底泥中重金属Cu、Fe、Mn、Zn进行分析研究,采用Tessier和BCR顺序提取法对底泥进行形态分析,通过单因子污染评价法和地累积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估,探讨底泥中4种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及潜在危害.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水和底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Cu、Fe、Zn污染,两种提取法显示底泥中重金属均以残渣态为主,Cu和Zn存在较为严重的潜在危害,Mn总量不高,而其存在较高生物有效性.BCR提取法各形态分布更为均匀,能更好反映出元素的形态分布特征,较适合该地区底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现场调查采样及室内分析,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修正的欧洲共同体标准物质局(BCR)连续提取法研究河南省淮河流域底泥中重金属铜(Cu)、锌(Zn)、铅(Pb)、铬(Cr)、镍(Ni)、镉(Cd)污染状况及特征,并利用N.L.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Igeo)法对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河南省淮河流域中各重金属浓度均表现为表土底泥,其中表土Cr含量与底泥Cr含量差异不显著,Pb、Zn占重金属总量比例较高,Cr、Cd占重金属总量比例较小;河南省淮河流域中养分含量均表现为表土底泥,其中表土全磷含量与底泥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2)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河南省淮河流域底泥中有机碳含量与大部分重金属浓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除了Cr浓度与全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Cr、Ni浓度与养分含量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有机碳是影响这些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的重要因素,但有机碳的这种特性并非适用于所有重金属。(3)河南省淮河流域表土和底泥Cu、Cr主要以酸溶可交换态形式存在,Pb、Cd只要以水溶态形式存在,Zn则主要是以可氧化态和可还原态2种不稳定形态存在,Ni较均匀地分布于5种形态中;表土和底泥中6种重金属生物活性系数大小依次为CuNiCrZnPbCd,表土和底泥Cu、Ni表现出相对较高的不稳定性和可利用性。(4)河南省淮河流域表土和底泥重金属Cu、Zn、Cr、Ni单因子污染系数均值均小于1,多数属于安全级别,Pb、Cd单因子污染系数均值均大于1,属于轻度污染水平;表土和底泥污染系数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PbCdCrCuZnNi。(5)河南省淮河流域表土和底泥中重金属危害指数(Ei)基本表现为CdPbCuCrNiZn,其中表土和底泥毒害性最强的是Cd、Pb,多数处于严重危害范围(160Ei≤320),表土和底泥其他重金属的危害指数值则较小(Ei≤40),均处于低风险水平;各重金属污染水平基本表现为表土底泥。(6)累积指数(Igeo)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淮河流域表土和底泥各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为CdPbZnCuNi、Cr,表土和底泥Cd、Pb元素达到了3级及以上的污染程度,其他元素则是轻污染、中污染或者无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上游硫铁矿停产3年后狮牡河重金属污染状况,于2020年11月河流平水期对河水和底泥进行了一次沿河分布式采样,测定了河水和底泥中Cd、Pb、As、Hg、Cu和Zn 等6种重金属的含量,对河水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底泥采用地累积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在平水期河水中Cd污染比较严重,污染主要出现在从上游矿区河段到中游河段,其他重金属污染较轻或无污染。底泥重金属除Hg外,其他5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都显著高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GB 15618-2018)和铜陵土壤背景值,中游河段含量最高。底泥不同重金属地累积污染指数平均值为Cd(3.39)>Zn(2.97)>Pb (2.49)>As(2.00)>Cu(1.93)>Hg(-0.97),其中Cd达到重污染;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平均值表明Cd风险极高,As为高风险,Cu和Pb为中风险,Hg和Zn为低风险。河水和底泥重金属含量和分布及风险评价均表明狮牡河重金属污染主要受到矿区影响。  相似文献   

8.
白洋淀底泥重金属的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白洋淀湖区底泥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污染和生态危害评价,并和历史资料对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洋淀底泥中重金属Cd、Pb含量较高,分别表现为极强和轻微-中等的生态危害和极强和中度的污染程度,针对白洋淀现状,提出了治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是影响河流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参考指标。为了明确丹江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水平,采集、测定了沉积物中Cu、Pb、Cr、Zn、Cd重金属含量,并对其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丹江河流沉积物重金属Cu、Pb、Cr、Zn、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6.24、29.98、108.91、155.30、1.40 mg/kg,均超过陕西省土壤背景值。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各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表现为Cd>Zn>Cu>Cr>Pb,在多数采样点Pb元素表现为清洁,Cu、Cr、Zn元素为轻度污染,而Cd元素为污染强度最大。丹江流域沉积物中的5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强弱顺序为Cd>Cu>Pb>Cr>Zn,在所有采样点中Cu、Pb、Cr、Zn元素均表现为轻微生态危害程度,Cd元素属于极强生态危害程度。丹江流域沉积物和水体要特别注重Cd元素的污染与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白马湖区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监测与评价.[方法]对白马湖6个采样点位、24个底泥样品中Cu、Zn、Pb、Cd 4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底泥表层和剖面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地积累指数法进行污染等级评价.[结果]所有底泥样品中4种重金属含量值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三级标准.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出“湖区含量>入湖口含量>出湖口含量”的规律,且随深度增加重金属含量递减.Cu、Zn和Pb含量一般在0.4m深度附近开始达到或趋近土壤背景值.相关性分析及污染评价结果表明,Cu、Zn和Pb处于由无污染向中等污染过渡阶段,而Cd的含量在部分测点已达到中等污染水平,并呈现明显的内源污染特征.[结论]该研究可为白马湖生态修复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洪泽湖近20年(1975-2004)来的相关研究,对洪泽湖输沙量和底泥的分布特征及理化性质各指标的含量等数据进行了搜集处理和分析.统计和分析了相关理化性质的空问特征分布与变化趋势,洪泽湖入湖输沙量大于出湖输沙量,呈淤积状态;对洪泽湖底泥中的总氮、总磷、重金属等进行了评价,重金属大部分元素达到土壤评价二级标准,重金属污染属于重污染,与镉浓度含量超标有关.提出了防治洪泽湖底泥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渭河下游渭南段水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3个监测点河中底泥的重金属地积累指数平均值依次为-0.305,-0.195,-0.055,均小于0,污染程度为无污染。3个监测点的主要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物平均浓度指标中,As指标严重超标,Pb、Sr也存在超标现象。河滩耕地土壤中的重金属As、Sr含量超出土壤元素背景值。河流枯水期水质呈弱酸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大庆城郊湿地北二十里泡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主要重金属在各点位含量均超过清洁对照点,将全区域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作标准,北二十里泡湿地沉积物中Hg、Zn、Cu、Cd、Pb等元素超标较多。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表明,北二十里泡底泥沉积物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范围是2.7 ̄28.79,平均值为6.14,综合评价等级为Ⅲ级,属于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4.
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是影响河流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参考指标。为了明确丹江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水平,采集、测定了沉积物中Cu、Pb、Cr、Zn、Cd重金属含量,并对其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丹江河流沉积物重金属Cu、Pb、Cr、Zn、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6.24、29.98、108.91、155.30、1.40 mg/kg,均超过陕西省土壤背景值。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各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表现为CdZnCuCrPb,在多数采样点Pb元素表现为清洁,Cu、Cr、Zn元素为轻度污染,而Cd元素为污染强度最大。丹江流域沉积物中的5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强弱顺序为CdCuPbCrZn,在所有采样点中Cu、Pb、Cr、Zn元素均表现为轻微生态危害程度,Cd元素属于极强生态危害程度。丹江流域沉积物和水体要特别注重Cd元素的污染与控制。  相似文献   

15.
采集武夷山市五夫镇白莲荷塘底泥和莲子、莲叶样品,检测Cu、Zn、Pb、Cr、Cd、As和Hg等7种重金属含量,并运用单项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生态风险及分析莲不同部位的富集系数。结果表明:底泥Cd和Hg超出《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标准限值;莲子和莲叶重金属分别符合《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绿色食品—茶叶》和《茶叶中铬、镉、汞、砷及氟化物限量》标准,两者富集系数存在显著差异,尤其莲叶对Hg强富集。不同生态型荷塘的底泥、莲子、莲叶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均值排序一致,都为自然种植型荷塘人为管理型荷塘游览干预型荷塘。研究建议今后应加强荷塘底泥Cd和Hg污染源调查及选址评估,尽量降低农业、生活和交通污染影响。  相似文献   

16.
百花湖麦西河口底泥中重金属垂直分布特征及生态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贵阳市百花湖麦西河口不同年代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同时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采用SWB-1型柱状采泥器采集底泥柱状剖面样,选取柱状样界面水澄清及垂直剖面分层清晰完整的底泥柱,研究重金属Hg、Cd、Cu、Zn、Pb、As的垂直分布特征,同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进行潜在的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根据参照标准的不同,不同重金属元素含量超出标准值的大小顺序不同,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作参照,百花湖麦西河口底泥中Hg>Cu>Cd>Zn>As>Pb;以中国湖泊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作参照,Hg>Cu>Zn>As>Cd>Pb;以贵阳市土壤背景值作参照,Hg>Cd>Cu>Zn>Pb>As,其中,Hg污染最严重。重金属Hg含量随深度和年代的变化呈锯齿状多峰分布特征,其他重金属随底泥深度的增加其含量变化相对较为平缓。单一元素潜在生态危害系数顺序Eir为Hg>Cd>Cu>As>Pb>Z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平均值为392.35,达到较强水平。说明,麦西河口底泥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7.
沉水植物对养殖池塘底泥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苦草、黑藻、菹草等沉水植物修复对养殖池塘底泥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及其生物有效性,对沉水植物修复前后底泥中重金属Cu、Zn、Pb、Cd、Hg、As、Cr的总量和赋存形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沉水植物修复可以有效去除底泥中重金属污染并降低生态风险,其中对底泥中Cu、Pb、Cd、Hg的去除率较高,但对Cr的去除率较低。不同季节生长的沉水植物对不同重金属的修复效果不同。聚类分析显示,苦草、黑藻等春夏季生长沉水植物对Cd、As、Cu、Zn、Pb的去除效果较好,而菹草等越冬沉水植物对Cr的去除作用较好。形态分析显示,底泥中生物有效态含量和迁移率(MF)较高的Cu和Cd在沉水植物修复后底泥中生物有效态含量和迁移率相比其他元素显著增加。此外,相关性分析显示,底泥中重金属的去除率与其生物有效态含量和迁移率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底泥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态含量和迁移率可以有效表征沉水植物对底泥中复合重金属污染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8.
洋河水库底泥污染特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对洋河水库表层底泥中的重金属元素及营养盐的分析,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地积累指数两种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表层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同时采用有机指数法对表层底泥的肥力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洋河水库的重金属污染主要以汞元素为主,并依据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将水库分为2个生态风险功能区:西河口和东河口轻污染区、引水口和水库中心中等污染区。底泥有机指数相当高,整个库区都处于Ⅲ级,水库平均有机指数高达0.244,水库底泥肥力较高。  相似文献   

19.
都龙矿区土壤与植物镉、锌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受Cd、Zn污染的小白河流域河流底泥、尾矿土、水稻土壤及植物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底泥、尾矿土、水稻土已受到Cd的严重污染,底泥和水稻土Zn含量已超出二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利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小白河流域土壤重金属生态危害评价,表明各采样点的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都很强,主要原因是Cd含量过高。生长在土壤污染区的植物Cd、Zn含量显著较高,即植物在土壤污染区受污染严重,应采取措施对污染区域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0.
以西安市城郊设施农业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便捷式重金属检测仪X-MET8000仪器测定土壤中Cd、Zn、Pb、As、Ni和Cu重金属含量,通过统计分析和评价,最终得出:Zn、Pb和Cu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限值;As元素在部分样区出现超标现象,大部分地区已经受到了Ni元素的影响.依据国家土壤背景值和陕西省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