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从 2 0世纪 3 0至 4 0年代 ,贺子固是我国养蜂界名人之一。他于 1 93 0年组建北平民生养蜂讲习所 ,培养新法养蜂人才。主编《养蜂月报》 ,传播养蜂知识。该杂志 1 93 0年 1 2月创刊 ,1 93 7年卢沟桥事变后停刊 ,共出版 6卷。他撰写的《蜂具学》 ,在《养蜂月报》1 93 0年 1卷 1期至 9期上连载。 1 93 0年 7月出版单行本 ,每册定价0 8元。他与任静波合写的《蜂房建筑学》在《养蜂月报》1 93 0年 3~ 5期发表。1 94 1~ 1 94 6年 ,贺子固在西安成立陕西蜂业促进社 ,主编《陕西蜂业》(月刊 ) ,从 1 94 1年 6月~ 1 94 6年1月 ,共出版 3卷。在 1…  相似文献   

2.
廖大昆 《蜜蜂杂志》2012,32(9):44-44
最近在《蜜蜂杂志》2012年5~6期"养蜂文史人物志"栏目上拜读了韩鸿涛、王博亚、贺梓固三位养蜂前辈撰写的《养蜂创业元老——福建闽侯县张品南》和《上海——戚秀甫》两篇我国早期养蜂  相似文献   

3.
<正>《蜜蜂杂志》2014年第11期上刊登三老(韩鸿涛、王博亚、贺梓固)撰写的《我国近代蜂业创业期情况慨述》。文中报道了一些过去笔者未知的事情。笔者自上世纪80年代初退休返京,由于家居三环内大杂院,为避免邻里纠纷就不便养蜂了。于是,到北图(现改名为国家图书馆)研究我国蜂业近代史,至今已30多年。在三老文章中,据我所查阅的蜂报中均  相似文献   

4.
贺梓固先生(1906.12.7--1983.2.23)是陕西省韩城县人.早期名"子固",后改为"梓固".北京大学毕业.1927年在北京开始饲养蜜蜂,这时贺先生刚好21岁. 贺先生开始养蜂初期,阅读了很多的书籍:有张品南先生编著的《养蜂採蜜管理法》,华绎之、徐正铿和冯焕文等先生编著的《养蜂学》,郦辛农先生编著的《实验养蜂新历》,李俊先生编著的《养蜂学讲义》,牛献周先生编著的《蜂学》等.  相似文献   

5.
贺子固(1906年10月~1983年2月),系陕西韩城人,北京大学毕业.他青年时代,就已入道养蜂,成为华北地区出类拔萃的养蜂人物. 芦沟桥事变后,日寇大举入侵华北,贺氏西迁陕西,于1941年6月在西安创办<陕西蜂业月刊>(后因故未能按月发行,故为<陕西蜂业>),到1946年共出刊3卷,是抗战期间我国惟一的养蜂刊物.  相似文献   

6.
廖大昆 《蜜蜂杂志》2007,27(2):42-42
贺子固(1906年10月~1983年2月),系陕西韩城人,北京大学毕业.他青年时代,就已入道养蜂,成为华北地区出类拔萃的养蜂人物. 芦沟桥事变后,日寇大举入侵华北,贺氏西迁陕西,于1941年6月在西安创办<陕西蜂业月刊>(后因故未能按月发行,故为<陕西蜂业>),到1946年共出刊3卷,是抗战期间我国惟一的养蜂刊物.  相似文献   

7.
正《蜜蜂杂志》2015年第11期刊登了《除草剂与"中囊病"》一文。笔者结合当地养蜂情况,简谈个人的看法。笔者家住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南部山区。村庄周围,山岭起伏,植被繁茂,蜜源丰富。养蜂历史颇为悠久。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却暴发了一场当地养蜂史上极为罕见的蜂病。笔者当时尚年幼。据老蜂农回忆,当时全村蜂群患病严重,大量幼虫死亡,青黄不接,蜂群群势迅速衰退,溃不成军,最后全军覆没。当时,家养中蜂几乎灭绝。只有少数蜂群逃往人迹罕至的深  相似文献   

8.
时间过得真快,笔者专业养蜂已有27个年头。近日,当我看着书柜里装订成册的《中国养蜂》杂志,一种留恋之情油然而生。《中国养蜂》伴我二十多年浪迹天涯、追花逐蜜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眼前。1978年,初中毕业后被哥哥王继贤引上了养蜂之路,从此我以草木为伴,以蜜蜂为友,以《中国养蜂》为老师。无论是在出发途中,还是在放蜂的帐篷里,《中国养蜂》一直伴随着我。1980年,好奇心过后,我感到养蜂人风餐露宿特别辛苦,收入也不高,且不被更多的人所理解,产生了改行的念头,是《中国养蜂》刊登的《探索蜜蜂王国奥秘的人》这篇介绍周崧老师的文章,使我重新…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由于痴迷蜜蜂,饲养蜜蜂已超过20年。按理说早该成为养蜂能手,结果却成了老养蜂却养不好蜂。对此笔者总想不明白,很想请老师指教指教。虽有如此不遂意的结果,但心中却一直割舍不下养蜂的事。就在前年,又开始饲养中蜂,而且下决心一定要养好!于是订阅了《蜜蜂杂志》,购买一本《蜜蜂饲养原理与方法》,也从此开始认识龚凫羌老师。自从看到《蜜蜂杂志》上刊登由龚老师主讲的首届全国养蜂提高班的消息后,就产生了参加培训的想法,但由  相似文献   

10.
美妙动听的歌曲能够缓解疲劳、烦闷,有利于身心健康。笔者历经三十多年追花夺蜜、南跑北奔的养蜂生涯,饱尝辛酸苦涩甜的人生百味。写就了十三万多字的养蜂专著《楚蜂春秋》待出版。撰写了二十多篇论文,经我国养蜂界专家颜志立老师推荐到《蜜蜂杂志》已刊登发表。  相似文献   

11.
正发展养蜂业是蒙山县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蒙山县打造"空中农业"的一项重要抓手。为做好蒙山县养蜂产业发展规划,笔者作为《关于加快蒙山县养蜂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起草者和参与者,现就蒙山县养蜂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浅述如下,供决策参考。1蒙山县养蜂业生产现状据统计,蒙山县现有养蜂户1 087户,养蜂5.93万群,年产蜂蜜1 075吨,产值1.075亿元。有养蜂专业合作社9家,社员562名,养蜂4万多  相似文献   

12.
引以为戒!———蜜蜂螫死人赔巨款律师周贤森知法才能守法,法律与养蜂者息息相关。笔者曾在《谁应承担蜜蜂螫人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一文(刊登于《蜜蜂杂志》1991年第11~12期)中谈到了饲养蜜蜂致人损害,养蜂者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希望养蜂者对此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夏宗禹先生是江浙一带素有名望的养蜂人士.1955年在上海最早发现对蜜蜂危害很大的一种病敌害——"蜂螨",在当时很少引起大家的注意. 第二年,上海"大地蜂场"的蜂群因"蜂螨"的危害,使整个蜂场几乎遭受被摧毁的危险,这才引起很多人的重视.1957年11月,夏先生在《中国养蜂》上发表题为《关于苏南浙西的蜂螨》专文刊登后,全国的养蜂同行才知道"蜂螨"这个新名词,也才知道它对蜜蜂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2007年3月13日, 《参考消息》报刊登了《蜜蜂大批失踪威胁美国农业》的文章,文中用一个小标题"养蜂成夕阳产业"来形容美国养蜂业的前景.文中谈到:"养蜂人和农户都担心,美国的养蜂业可能面临崩溃.  相似文献   

15.
王德安 《中国蜂业》2009,60(4):52-52
感谢《中国蜂业》给养蜂朋友这样一个互通信息的平台,不仅让大家学到了更多知识,也结识了一些热心的朋友。2007年第12期刊登《荞麦花期因盗蜂导致绝收的探讨》一文后,收到很多蜂友的来信和来电,得到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在此又写下笔者养蜂过程中的两段经历,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龙岳柳 《蜜蜂杂志》2020,40(3):I0020-I0020
笔者66岁,退休在家养老,爱好养蜂,在《蜜蜂杂志》2016年9期第8页刊登了一篇《蜂针疗法治愈肝区疼痛》的文章。文章介绍了笔者2012年8月在利用蜂针疗法治疗自己肝区疼痛的方法和效果。到现在2019年12月写稿为止,又过去7年多,从未复发。近几年,笔者又用同样的方法治愈了3例肝区疼痛的患者,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蜜蜂杂志》2012,32(5):45-45
《养蜂文史人物志》是一篇特殊的稿件,由韩鸿涛编著,王博亚、贺梓固审订。说它特殊,一是因为此稿篇幅长,300字的普通稿纸写了满满210页,还没有算上用其他纸附上的增补、修订等内容;二是撰稿、审稿人是养蜂界的老前辈,且3位老前辈都已作古。这是部书稿,由韩鸿涛先生写成于1983年,之后经审订,并多有增补、修订,然后一直收藏,直到  相似文献   

18.
黄益民 《蜜蜂杂志》2013,(12):43-43
笔者是一名养蜂爱好者,在《蜜蜂杂志》上刊登的有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的每一篇文章都要仔细阅读。在此借《蜜蜂杂志》一角谈谈我对标准修订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自《蜜蜂杂志》1990年第8期刊登杨多福师傅“数控养蜂法”以来,作为一个养蜂爱好者,我们特将尚不理解之处以及个人的看法,通过贵刊向杨师傅求教。1990年第8期上刊登《我和我的“数控养蜂法”》中提到,传统养蜂方法都是依据冷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养蜂,感觉身边很多养蜂人进入了一个误区:蜜蜂管理越来越细,药物越用越多,蜂却越来越难养好。这些困惑,在我读了《中国蜂业》2019年第6期刊登的《谈谈建立在达尔文理论基础上的养蜂法》后,恍然大悟,结合多年来养蜂经验把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今年我在方城县小史店镇给侯朝阳(南阳养蜂协会理事长)养中蜂,闲暇时听当地吴沟村刘金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