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保护土壤、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械化耕作技术体系.将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小麦的试验数据与常规耕作技术的试验数据相比较,结果表明: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小麦的增温、保墒作用更为明显.麦田含水率较常规耕作的多2.52%,小麦个体发育健壮,平均增产1.6%,节约耕作费用450元/hm2,新增经济效益570元/hm2.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保护性耕作发展及现状 我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系统试验自1992年开始于山西临汾和寿阳,2009年山西临汾城隍乡试验地连续收获了第18年的免耕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大规模推广开始于2002年,在农机和农业部门共同努力下,2008年推广面积达到286.5万hm^2。根据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统计资料,  相似文献   

3.
2008年,山西省潞城市政府将投资100万元在该市建设2666.67hm^2高标准农业机械化耕作示范工程,并列入了该市“百项重点工程”。近年来潞城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2年全国机械化保护耕作现场会在该市成功召开。从2002年开始承担国家级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示范市任务以来,目前已累计建设高标准示范面积8666.67hm^2。  相似文献   

4.
自1997年开始,屯留县农机部门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了认真的试验示范,取得了蓄水保墒、培肥保土、节本增效的显著效果。在推广过程中,通过机制创新,形成了农机部门、农机大户、农户3个层次共筑平台、合力推进的局面,加快了发展步伐。目前,全县保护性耕作核心示范区面积达到了1333.3hm^2,辐射推广面积1333.3hm^2。这些保护性耕作区域耕地质量不断改善,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玉米平均单产达到1万kg/hm^2,比对照田提高15%,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保护农田、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先进耕作技术。攸县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有耕地面积4.39万hm^2(65.78万亩),丘岗山地17.9万hm^2(269万亩),水面13万hm^2(19.5万亩),农业机械化发展有一定基础。县农机部门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视。2007年全县实施水稻免耕直播近0.53万hm^2(8万亩)、油菜免耕栽植约1.33万hm^2(20万亩),建设温室大棚达2万个,设施种植面积达0.1万hm^2(1.5万亩),实现生产总值达10亿元。  相似文献   

6.
玉米、小麦、大豆两年三熟种植模式,是山西省上党盆地历史上形成的基本农业轮作制度。高平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西南边缘,总面积946km^2,平川区、山区、丘陵区面积大致相当,基本上各占1/3。2003年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以免耕、少耕为主要内容的两年三熟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到2009年年底,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0.87万hm^2。  相似文献   

7.
自1999年开始,山西省偏关县在坚持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秸秆覆盖、少耕、免耕的基本原则下,经过试验示范,取得了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效的显著效果。全县2079km^2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土壤含水量增加了27%,水分利用率增加了23.5%,土壤有机质共增加了0.08g/kg,全氮增加了0.11g/kg,增收节支为630元/hm^2,增幅在23.8%。6年来,偏关县积极探索出了适合当地乃至高寒地区一年一作种植玉米、谷子、糜黍、豆类、油料轮作倒茬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体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用和优势,以科学的数据教育农民,进一步提高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章丘区农业农村局承担了农业部保护性耕作试验监测基地项目,建设了深松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传统耕作对比田,开展了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传统耕作技术对比试验及效果监测,对小麦、玉米两种作物整个生育期数据进行了全面监测,取得了大量翔实的数据,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一、试验监测目的对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常规理化性状测定数据、作物生育期监测数据、测产数据等,进行比对,完善保护性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9.
连养臻 《山西农机》2009,(10):24-24
屯留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2004年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级保护性耕作项目县,经过5年的连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示范区面积达到5333.3hm^2,推广辐射面积达到6666.7hm^2,总面积达到1.2万hm^2,占到全县耕地总面积的35%。通过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强力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屯留县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机科技贡献率,每年为农民直接节本增效20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0.
2004年秋,河北省成安县开展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面积333.3hm^2。成安县虽然没有承担省、市项目的推广任务.却自愿开展了农业耕作制度的改革,在有限的耕地上创造着更好的农业效益。经一季的试验统.小麦平均每公顷增收6405元.减少难产性投入1050元,合计节本增效1690.5元,333.3hm^2小麦共增收56.35万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青岛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发展阶段的回顾与论述,介绍了青岛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的成效,也指出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进一步推进青岛市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农业的生产模式持续向着合理化发展,土地合作经营、机械化生产、农艺技术的统一等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在农业生产效益持续提升的同时,农业也因常年的机械化耕作出现了土壤退化、营养流失等问题,为农业生产的后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改善我国农业生产耕地退化的问题作用显著,随着农民生产认识提升,对于保护性...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国内外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发展,介绍了适应甘肃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发展模式,并分析了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由此得出,发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推动甘肃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是在保证种子正常发芽、生长的基础上减少耕作的农业耕作技术,通过农作物秸秆等覆盖地表、农药控制病虫害来实现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防止扬尘、减少侵蚀、蓄水保墒、节约成本、增产增效的作用,不仅具有积极的经济价值,还能够发挥巨大的生态效益,是我国建设生态农业、环保农业、节约型农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的必要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机械化耕整地技术是最基本的农田作业机械化技术。介绍机械化耕整地技术的主要内容,提出我国机械化耕整地具有中小型机具仍占主流、大中型联合耕整机推广速度加快、保护性耕作机具得到发展等特点。通过分析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提出今后应向自动化、智能化宽幅大型化、高效联合化方向发展,并在标准化、通用度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耕作的一种新的耕作技术,是以作物秸秆还田和免耕,少耕技术相结合来进行农业生产的。为此,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实质及关键技术组成,并结合三江平原农业生产现状分析了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可行性,同时介绍了三江平原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山西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发展现状,分析了示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了新时期区域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结合沈阳地区的自然条件及生产实际,论述开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从改善土壤结构、涵养水分、节本增效等方面,分析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市场需求,以及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为提高沈阳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农业产业结构特点,对河北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评价,提出促进此项技术持续发展、推广的对策,以化解土地资源短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限制。通过分析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的效益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加强技术宣传、培训;搞好试验示范,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的辐射作用;农机农艺结合,创新完善技术模式;创新服务推广模式;建立完善的投入机制;完善市场推广机制。   相似文献   

20.
保护性耕作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耕作模式,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介绍了我国近几年机械化免耕播种面积、机械深松面积、机械化免耕覆盖播种面积及保护性耕作面积变化情况;结合保护性耕作工艺特点,对秸秆残茬处理、免少耕施肥播种、土壤深松和杂草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现有的秸秆还田、免耕播种、深松机械和植保机械等相关配套机具的工作原理及作业特点,并对相关典型机具进行了介绍。最后,对于目前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为我国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及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