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形态钝顶螺旋藻藻丝体分离和纯化的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2.
钝顶螺旋藻藻胆蛋白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羟基磷灰石柱层析法对钝顶螺旋藻藻胆蛋白粗提液进行纯化,得到藻蓝蛋白(PC)和别藻蓝蛋白(APC)纯化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得PC和APC的最大可见吸收峰分别在620 nm和650 nm处;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得它们的室温荧光发射峰分别在645 nm和656 nm处。经12% SDS-PAGE法分析,PC由α和β两个亚基组成,其分子量分别为16.3 kD和18.9 kD;APC也由α和β两个亚基组成,其分子量分别为15.0 kD和16.9 kD。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对PC和APC的氨基酸组成作了测定,发现二者的氨基酸组成比较相似。  相似文献   

3.
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的提取及分子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藻蓝蛋白(CPC)的提取率为指标,用冻融法对藻蓝蛋白进行提取,最后用SDS-PAGE和排阻色谱法对藻蓝蛋白的分子量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冻融法提取藻蓝蛋白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料液比为1∶22,提取温度35℃,提取时间2.5h,藻蓝蛋白的提取率为3.19%。SDS-PAGE法测得藻蓝蛋白的分子量为40000 Da,排阻色谱法测得藻蓝蛋白的分子量为43200 Da,这2种方法所得的CPC蛋白分子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紫外辐照对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富营养化带来的藻类尤其是蓝藻的大量繁殖引起水质恶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如何控制藻类的大量繁殖日益受到人们关注。为此以钝顶螺旋藻为蓝藻代表,针对基于使用紫外光辐照抑制其生长的方法,对抑藻过程中藻蓝蛋白含量,纯度及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探讨藻蓝蛋白在紫外辐照后的生理过程。结果发现,紫外辐照后7d内,钝顶螺旋藻中藻蓝蛋白的含量增加受到了有效的抑制,纯度也有所下降,藻蓝素的结构也发生了明显改变,从而从机理上对紫外抑藻的效果作出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5.
低温胁迫对钝顶螺旋藻细胞过氧化和质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温胁迫下,测定了2个不同生境的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细胞丙二醛含量和电解质外渗量,对钝顶螺旋藻细胞过氧化和质膜透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相同条件下,MDA含量和质膜伤害程度均为S2>S1,S1质膜过氧化程度小于S2,,抗寒性强于S2;随着低胁迫的增强,2个样品的MDA含量均呈升高趋势,细胞电解质外渗增加,细胞过氧化程度加大,质膜透性增强;经低温锻炼后2个样品的MDA量均比直接低温处理的低,质膜的伤害程度也小,说明低温锻炼能增强钝顶螺旋藻对低温逆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甲基磺酸乙酯对钝顶螺旋藻生长和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不同浓度的甲基磺酸乙酯对钝顶螺旋藻的藻丝体进行处理,研究了甲基磺酸乙酯对钝顶螺旋藻生长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甲基磺酸乙酯对钝顶螺旋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生长率与处理浓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2)藻丝体形态参数的变异性增大,藻丝体和螺旋的长度加长,螺旋数增多,也出现了多种形态的藻丝体。  相似文献   

7.
pH值对螺旋藻突变株(SP-Dz)生长及藻胆蛋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直线型钝顶螺旋藻突变株(SP-Dz)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pH值条件下该螺旋藻的生长特性及藻胆蛋白含量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适合螺旋藻突变株(SP-D)生长的pH值为9.0~10.5;pH值为9.5时胞内藻胆蛋白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环境因子和γ—射线对钝顶螺旋藻形态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钝顶螺旋藻Sp-D中3种形态(螺旋形、正弦波形和长直形)的藻丝体进行了分离和培养,研究了不同温度、光照强度、藻液pH和养分状况及低剂量γ-射线对其的形态和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培养过程中,弯曲形(螺旋形或正弦波形)的藻丝体可中转变成与Sp-D一样具3种形态的藻丝群体,而长直形的藻丝体则只能生长繁殖成长直形的藻丝群体(Sp-D(L));②当温度(28±3℃)、光照强度(4000±500lx  相似文献   

9.
为选育优良的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藻株,探究静电场的生物学效应,采用静电场对钝顶螺旋藻进行处理,分别在0、3、6、9、12、15、18、21、24、27 k V电压下处理藻株5 min,处理后的藻株依次记为IS、ES-1、…、ES-9,将藻株按照一定条件进行培养后,对其生长速度、藻体上浮性、叶绿素a、丙二醛(MDA)、水溶性蛋白质、藻蓝蛋白质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藻株IS株相比,处理组藻体MDA含量均有所降低;除ES-5藻株外,其他处理藻株的生长速度均明显加快;ES-8藻株上浮性最好,其叶绿素a、水溶性蛋白质、藻蓝蛋白质含量和SOD比活性较IS均有明显增加,增幅分别为37.69%、19.13%、19.26%和7.06%;对ES-8株与IS株叶绿素a的紫外吸收光谱进行比较,发现ES-8株最大吸收峰值与IS株相比有明显变化。研究表明,静电场对钝顶螺旋藻具有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为选育优良的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藻株,探究静电场的生物学效应,采用静电场对钝顶螺旋藻进行处理,分别在0、3、6、9、12、15、18、21、24、27 k V电压下处理藻株5 min,处理后的藻株依次记为IS、ES-1、…、ES-9,将藻株按照一定条件进行培养后,对其生长速度、藻体上浮性、叶绿素a、丙二醛(MDA)、水溶性蛋白质、藻蓝蛋白质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藻株IS株相比,处理组藻体MDA含量均有所降低;除ES-5藻株外,其他处理藻株的生长速度均明显加快;ES-8藻株上浮性最好,其叶绿素a、水溶性蛋白质、藻蓝蛋白质含量和SOD比活性较IS均有明显增加,增幅分别为37.69%、19.13%、19.26%和7.06%;对ES-8株与IS株叶绿素a的紫外吸收光谱进行比较,发现ES-8株最大吸收峰值与IS株相比有明显变化。研究表明,静电场对钝顶螺旋藻具有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培养基N含量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抽滤分离培养基与螺旋藻,测量滤液稀释10倍后的OD值来观察N含量变化,测量滤渣干重来观察螺旋藻的生长情况,从而找到最佳N浓度。[结果]当硝酸钠浓度为0.8 g/L时,螺旋藻生成最快,此时所得细胞密度为1.18 g/L,产量为21.8 g/(m2·d)。[结论]为家庭或办公室内生产螺旋藻时氮素的添加量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盐胁迫对钝顶螺旋藻光合作用的损伤作用(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梅  唐运来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2,(8):1625-1627,1770
[目的]该研究旨在全面了解盐胁迫对钝顶螺旋藻光合作用的影响。[方法]在模拟盐胁迫试验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0,0.1,0.3,0.5,0.8,和1.0mol/LNaCl)处理钝顶螺旋藻。处理24小时后,测定了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结果]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藻蓝蛋白、别藻蓝蛋白含量,以及光合速率都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在0.5mol/L以上浓度的NaCl胁迫下,盐胁迫的破坏作用更严重。[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藻蓝蛋白、别藻蓝蛋白含量的下降可能是光合速率下降的重要原因,而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强烈影响室外培养螺旋藻产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文磊  施泓  徐虹  章军 《福建农业学报》2007,22(2):126-129
以本实验室构建的转胸腺素基因螺旋藻为藻种,利用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制的PhR-L20C光生物反应器,根据该反应器的各项性能指标和参数条件,采用本实验室优化过的培养条件,对转化藻进行高密度培养,初始pH值约为9.0,光照强度平均约为10 000 Lx,培养温度28~30℃,一个培养收获周期为10 d,平均生长速率为0.3 OD560.d-1,10 d后藻细胞OD560达3.0,最终藻细胞密度可达到1.3 g.L-1(干重);高密度培养后的转化藻经PCR鉴定,目的基因能够稳定地整合在螺旋藻染色体上,经Western-blot证明外源基因在螺旋藻中获得高效表达,且在光生物反应器中经过30 d的无抗生素G418的高密度培养后,外源基因能够稳定的遗传表达。  相似文献   

14.
以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为研究对象,运用蛋白酶SM98011酶解螺旋藻粗蛋白提取液,得到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产物。结果表明,钝顶螺旋藻酶解的最优条件为加酶量1∶1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5 h。在此条件下,螺旋藻酶解产物的清除自由基能力为33.28%。  相似文献   

15.
用不同浓度的甲基磺酸乙酯对钝顶螺旋藻的藻丝体进行处理,研究了甲基磺酸乙酯对钝顶螺旋藻生长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甲基磺酸乙酯对钝顶螺旋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生长率与处理浓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2)藻丝体形态参数的变异性增大,藻丝体和螺旋的长度加长,螺旋数增多,也出现了多种形态的藻丝体.  相似文献   

16.
从室内饲养和10000m2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Geitler)培养池内调查结果表明:长足萎脉水蝇(BrachydeuteralongipesHendel)以成虫在茭白丛及杂草丛内越冬。翌年螺旋藻开始培养时,首次迁入培养池内繁殖危害。该虫一年发生八个世代,其中第三世代为高温代,第四世代为迁飞代,第八世代为不完全世代。螺旋藻培养液pH不同(pH9、pH10)对其发生规律无影响,而气象条件是造成该成虫迁飞降落的主要因素。温度是影响其各世代发生时间长短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