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粤东揭东县宝山茶园土壤和茶叶样本,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的叶、茎和根中镉和铅的含量,并采用乙酸提取法测定土壤中酸可溶解态镉和铅含量,探讨凤凰单枞茶树各器官镉和铅的累积规律,及其与土壤中酸可溶解态镉和铅含量、土壤pH值及有机质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试验结果显示:茶树各器官中镉和铅含量大小均为根>茎>叶;茶叶中镉含量与土壤酸可溶解态镉呈显著正相关性;茎和根中铅含量与土壤酸可溶解态铅呈显著正相关性;茶叶中的镉含量与土壤中的pH值呈显著负相关值;而茎中镉和铅含量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铁观音、金观音茶树为材料,分析不同浓度铜胁迫对茶树光合作用及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铜浓度的增加,茶树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胁迫铜浓度为40 mg/L时达到最大值。随着胁迫铜浓度的增加,茶树叶片的品质指标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胁迫铜浓度为120 mg/L时,茶树叶片的茶多酚含量达到最大值;当胁迫铜浓度为40 mg/L时,茶树叶片的茶氨酸和咖啡碱含量达到最大值。随着胁迫铜浓度的增加,茶树组织中的铜含量呈现上升趋势。不同浓度铜胁迫下,茶树组织中以根部铜含量最高,茎次之,根最小。  相似文献   

3.
铅在茶树中的吸收累积特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田间调查及盆栽试验 ,研究了铅元素在茶树中的分布规律及吸收累积特性。研究发现铅元素在茶树体内活性较低 ,根部吸收的铅元素大部分被吸收根所固定 ,向地上部运输的比例较低。正常状况下 ,铅元素在茶树体内由高到低的分布次序为 :吸收根 >茎 (生产枝 ) >老叶 (当年生成熟叶 ) >主根 >新梢 (1芽 2叶 )。当茶树受到铅污染时 ,茶树自下而上各部位对阻止土壤中的铅向茶树新梢中转移发挥了重要的缓冲及屏障作用。土壤中加入 10 0mg·kg-1铅并没有对茶树的生理及品质指标产生显著影响。茶树新梢中的铅元素含量随着新梢成熟度的增加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空气沉降物可能也是引起茶树铅含量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茶树新梢全铅含量与土壤全铅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 <0 .0 5 ) ,与土壤有效铅含量之间有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 <0 .0 1)。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铅胁迫下添加茶多酚和钙离子对茶树叶片铅吸收和亚细胞分布的影响,通过水培试验,结合差速离心法和扫描透射电镜技术研究舒茶早茶树叶片铅吸收特性及铅的亚细胞分布,并比较茶多酚和钙离子两种不同添加剂对茶树叶片铅吸收和亚细胞分布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铅胁迫显著增加茶树叶片中铅的含量,显著降低钙的含量。茶多酚添加后,茶树叶片铅含量显著降低30.89%,钙含量显著增加11.10%;添加钙离子对茶树叶片铅含量无显著影响,但使钙的含量显著增加了34.57%。铅被茶树吸收后,茶树叶片表面和气孔周围褶皱度增加,铅沉积于液泡内,造成细胞器的损伤;茶多酚和钙离子的添加减轻了铅对叶片细胞的损害程度。铅在茶树叶片亚细胞组分中的分布顺序依次是细胞壁、细胞质和液泡、质体和叶绿体、线粒体。研究表明,茶多酚主要通过减少铅的吸收量来缓解茶树叶片的铅毒害作用,钙离子主要通过改变铅在茶树叶片细胞不同组分中的含量(增加细胞壁对铅的截留、降低细胞内铅的含量)来缓解重金属铅对茶树叶片细胞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越橘幼苗对铅、镉胁迫的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年生越橘"圣云"幼苗为试验材料,探讨重金属铅和镉胁迫下越橘不同器官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在铅处理下,越橘根系中铅的含量大于茎和叶,当铅质量分数<60 mg/kg时,茎中铅的含量大于叶片,而当铅处理浓度高于此值时,则叶片中铅的含量大于茎;在镉处理下,越橘不同器官中镉含量排列顺序为根>茎>叶;越橘茎部和叶片对镉的富集能力大于其对铅的富集能力;2种重金属处理的幼苗生物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重金属铅、镉浓度的升高,植株生物量指标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且同浓度处理条件下,铅胁迫对应的幼苗下降幅度大于镉。  相似文献   

6.
镉、铅、锌单一和复合污染对棉花中重金属富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桶栽试验,研究了土壤镉、铅、锌单元素污染和土壤镉、铅、锌复合污染条件下镉、铅、锌在棉花各器官内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1)土壤镉污染条件下,棉花根、茎、叶、棉絮的镉含量随着土壤镉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当土壤镉质量分数较低时,镉主要富集在棉花的茎、叶中,随着土壤镉质量分数的增加,镉则主要富集在棉花的叶片和根中.2)土壤铅污染条件下,棉花各部位铅含量随着土壤铅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铅在棉花体内的分布规律为:土壤铅质量分数小于800 mg·kg-1时,棉花叶片和茎的铅含量较高.土壤铅质量分数大于1200mg· kg-1时,棉花根和叶片的铅含量较高;各处理中棉絮的铅含量最低.3)土壤锌污染条件下,棉花各部位锌含量随着土壤锌污染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土壤锌质量分数小于100 mg·kg-1时,棉花叶片和茎的锌含量较高.土壤锌质量分数大于400 mg·kg-1时,锌则主要富集在棉花的叶片和根中.各处理中棉絮的锌含量最低.4)土壤镉、铅、锌复合污染处理中,棉花根、茎、叶中的镉含量随着土壤镉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同一镉质量分数污染条件下,棉花叶片的镉含量均小于镉单一污染处理条件下棉花叶片的镉含量.棉花根、茎、叶片铅含量的最高值均显著低于单一铅污染处理.棉花叶片、棉絮的锌含量均显著低于锌单一污染处理.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盆栽阴香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NaHCO_3和Na2CO_3(1∶1)混合溶液(0mmol/L、50mmol/L、100mmol/L、200mmol/L、300mmol/L)处理,研究阴香幼苗对Fe~(2+)、Mg~(2+)、K~+、Na~+吸收、转运、利用以及对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盐碱胁迫程度的增加,根系中K+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茎、叶中K+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中叶片中K~+含量与根系相当,茎中K~+含量最低;各器官中Na~+含量呈上升趋势,根系中Na+含量最高,茎中最低;根系、茎中的K+/Na+呈先升后降趋势,叶片中K~+/Na~+呈下降趋势,叶片中K~+/Na~+最高,根系中最低。低盐碱胁迫(0-100mmol/L)提高根、茎、叶中Fe~(2+)含量,促进光合色素合成;而高盐碱胁迫(100~300mmol/L)降低根器官中Fe~(2+)含量,略增加茎、叶中Fe~(2+)含量,明显降低光合色素含量;盐碱胁迫对根、茎中Mg~(2+)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降低叶片中Mg~(2+)含量。阴香幼苗能耐低程度盐碱胁迫。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盐胁迫对樱桃砧木幼苗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反射光谱的变化,以樱桃砧木大青叶为试验材料,设置0、75、150和300 mmol·L-1 NaC1盐胁迫处理,采用分光光度计、CI-34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和CI-710光纤光谱仪测定叶绿素含量、光合及光谱,研究盐胁迫下樱桃砧木幼苗叶片色素含量、光合指标、反射光谱变化...  相似文献   

9.
以维生素C和铅为变量,试验设9个处理,以1/4 Hoagland(霍格兰氏)营养液进行水培试验研究维生素C对铅胁迫下丝瓜幼苗生长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到不同铅浓度胁迫后,丝瓜幼苗的所有指标几乎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减少。与100和300 mg·L-1铅胁迫的丝瓜幼苗相比,0.50 mmol·L-1维生素C处理丝瓜幼苗的株高、最大叶长、根系鲜重、干重、根系活力、须根数、最长根长以及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增加;而1.00 mmol·L-1维生素C处理只有部分指标有缓解作用。综上所述,0.50 mmol·L-1维生素C处理能极大改善铅胁迫下丝瓜幼苗生长状况,并且促进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合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梅州蜜柚农业园实地采集健康成熟、缺锌成熟、受潜叶蛾胁迫成熟柚叶以及健康嫩叶4种不同健康状况叶片的高光谱数据,并通过生化手段测定柚叶样本的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析构建基于高光谱特征变量的不同环境胁迫下最优的蜜柚叶片色素含量估测模型。在分析色素含量值与原始光谱反射率及其微分光谱、高光谱特征参数相关性的基础上,选取每个类别中与柚叶色素含量极显著相关的波段和高光谱特征参数,通过单变量的线性、对数和指数模型以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不同类别柚叶色素含量的估测模型。结果表明,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建立的估测模型具有最高的精度,对健康成熟柚叶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建模精度分别为0.850和0.705,检验精度为0.754和0.606;对缺锌成熟柚叶2种色素的建模精度为0.895和0.904,检验精度为0.932和0.908;对潜叶蛾胁迫成熟柚叶叶绿素总量的建模精度为0.738,检验精度为0.834;健康嫩叶2种色素的建模精度为0.911和0.897,检验精度为0.898和0.944。推荐使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来估测不同环境胁迫下蜜柚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铅在茄科类蔬菜中的积累规律和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配制不同浓度含铅的土壤盆栽茄科植物,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不同部位铅的含量,丙酮乙醇混合液法测定叶绿素含量。[结果]随着土壤铅浓度的增大,植物根、茎和叶铅含量逐渐增大,青椒和番茄中各部位铅的含量依次为根>茎>叶,茄子中各部位铅的含量为根>叶>茎;随着土壤铅浓度的增大,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结论]铅可被植物吸收,残留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含量随土壤中铅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最终危害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12.
川西蒙山茶树中铅、镉元素的吸收累积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川西蒙山茶树中铅、镉元素的吸收累积特性及茶叶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铅、镉元素在茶树体内由高到低的分布秩序为:吸收根>嫩茎>成熟叶片>新梢(一芽二叶);茶树各部位(吸收根、嫩茎、成熟叶片)铅、镉含量与土壤铅、镉含量间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复合污染下,镉对吸收根、嫩茎、春茶、夏茶累积铅具有协同作用,铅对吸收根累积镉具有协同作用,对茶树其他部位累积镉具有拮抗作用;铅处理下,春茶生物量无显著变化,夏茶生物量与铅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镉处理下,春茶生物量与镉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夏茶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当镉浓度达到60mg·kg-1时,夏茶植株中毒致死.  相似文献   

13.
刘蕊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888-7890,7928
[目的]研究重金属胁迫对台湾泡桐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通过液体培养研究铅(Pb)、锌(Zn)复合胁迫对台湾泡桐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Pb、Zn复合胁迫下台湾泡桐根、茎长度,鲜重,耐性指数随处理浓度升高而下降;不同浓度的Pb、Zn复合胁迫下,植物光合色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叶绿素a下降趋势显著,在100 mol/L Pb和200 mol/L Zn复合胁迫下最低,较对照(CK)下降了60%;台湾泡桐丙二醛含量在根、茎、叶中的大小为茎叶根,呈先降后升趋势;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脯氨酸(Pro)含量在100 mol/L Pb胁迫下最高,分别较CK增加24%、1.2倍,随之下降趋势显著;根部谷胱甘肽含量变化较显著;茎、叶抗坏血酸含量在Pb、Zn复合胁迫下较CK呈上升趋势,根部防御活性氧毒害的能力减弱。[结论]Pb、Zn复合胁迫浓度的增加加重了其对台湾泡桐的伤害,严重影响了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茶树对水分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耐旱性不同的4个无性系茶树品种为材料,测定其强度干旱胁迫过程中叶片生理生化的变化。结果表明:耐旱性强的茶树,在强度干旱的胁迫下,能维持相对较高的叶片含水量及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水分胁迫过程中有一临界强度,在这一范围内,耐旱性强的茶树,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相对较低,超过这一范围,则维持相对较高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叶片脯氨酸含量在水分胁迫过程中迅速累积,但其变化与茶树耐旱性无明确关系,耐旱茶树具有相对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因此,茶树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反应,可作为耐旱茶树的选种指标。  相似文献   

15.
铝胁迫对刺槐幼苗光合色素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年生盆栽刺槐幼苗为试材,采用温室控制,研究0、0.5、1、2 mmol/L 铝胁迫对刺槐幼苗光合色素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5、1、2 mmol/L 3种铝浓度胁迫的刺槐幼苗,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增加,且随着铝浓度增大而增加,叶绿素a/b显著降低,且随着铝浓度增大而减小,刺槐幼苗根、茎中铝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未胁迫处理的;2 mmol/L铝浓度胁迫的刺槐幼苗根、茎、叶,其碳元素含量均显著低于未胁迫处理的,而1 mmol/L铝处理仅叶片中碳元素含量显著低于未胁迫处理的;除0.5、1 mmol/L铝处理下的刺槐幼苗根氮元素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外,3种铝浓度胁迫处理的刺槐根、茎、叶氮元素含量均显著低于未胁迫处理的;与未胁迫处理相比,0.5 mmol/L铝胁迫处理的刺槐幼苗叶片碳氮比和0.5、1 mmol/L 铝胁迫处理的刺槐幼苗茎碳氮比均显著增加。刺槐能够忍耐较低的铝浓度胁迫,并能在高浓度胁迫下累积铝,可通过栽植刺槐对一些铝污染地区进行植物修复。  相似文献   

16.
《山东农业科学》2019,(5):102-105
本试验以泰山茶产区的茶树鲜叶、茎、根及土壤为材料,测定了2015—2017年其铅(Pb)含量的变化,以分析探明泰山茶茶园土壤铅含量与树株中铅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泰山茶产区30个样点的土壤全铅含量均处于安全水平;从各样地来看,泰山区省庄镇小津口村(S2)和叶家庄村(S4)的土壤全铅含量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泰山区省庄镇刘家庄村(S9)和肥城市老城街道办事处张花峪村(S29)则保持较低水平;铅在茶树体内的积累量大致呈现为根系>茎>叶,且茶树鲜叶内铅含量处于正常水平。分析表明,泰山茶树体内的铅含量与茶园土壤铅含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茶树对水分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耐旱性不同的4个无性系茶树品种为材料,测定其强度干旱胁迫过程中叶片生理生化的变化,结果表明:耐旱性强的茶树,在强度干旱的胁迫下,能维持相对较高的叶片含水量及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水分胁迫过程中有一临界强度,在这一范围内。耐旱性强的茶树,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相对较低,超过这一范围,则维持相对较高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叶片脯氨酸含量在水分胁迫过程中迅速累积,但其变化与茶树耐旱性无明确关系,耐旱茶树具有相对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韶关地区土壤及其水稻不同部位的铅含量进行了采样测定.分析了水稻中重金属铅含量与其土壤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不同部位中铅的含量不尽相同,其根、茎、籽粒及叶中的铅含量依次为:根〉茎〉籽粒〉叶,且与土壤中的铅含量呈正相关.说明水稻中金属铅含量与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水稻对金属铅具有一定的富集性。为土壤的使用、修复处理及水稻生长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铅胁迫对黑麦草Pb富集特性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铅胁迫对黑麦草富集特性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铅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依据。【方法】以黑麦草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土壤中不同含量(0,500,1 000,2 000,3 000mg/kg)铅胁迫下黑麦草对铅的吸收、富集规律及铅对黑麦草叶绿素、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P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当土壤中铅含量为500~1 000mg/kg时,黑麦草地上部干质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而当土壤铅含量为2 000~3 000mg/kg时,黑麦草地上部干质量明显降低。随着土壤铅含量的增加,黑麦草根、茎、叶中的铅含量均明显增加,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黑麦草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丙二醛及SOD、POD、CAT活性呈现明显的先升后降趋势。【结论】不同铅胁迫条件下,黑麦草对铅的富集特性和生理特征有明显变化,黑麦草适用于铅含量低于1 000mg/kg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相似文献   

20.
硅对镉胁迫下水稻幼苗体内镉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液培养,研究不同浓度(0、30、80、130、180mg/L)的SiO2在4.0mg/LCdCl2浓度胁迫下对水稻幼苗体内镉(Cd)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Cd胁迫下Si降低了水稻幼苗根、茎、叶、鞘、共质体和质外体Cd含量,其分布规律为:根茎叶茎鞘叶片,呈现出末端分布规律。说明Si促使大量的Cd累积在根中,根是Cd累积的主要部位,而茎、叶中Cd累积量较少。可见,Si可抑制水稻体内Cd由地下部分向地上部分运输,且能抑制地上部分Cd向叶片运输,并能减少Cd进入共质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