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旭峰 《现代农业科技》2024,(4):102-104+116
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本文以酸性镉污染稻田为研究对象,根据近几年在轻度和中度镉污染稻田土壤改良和安全利用中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提出了土壤改良与安全利用建议,即:对于轻度污染稻田,应以农艺调控技术措施为主,采取“VIP+N”技术模式,可有效改善酸性稻田土壤环境,降低土壤重金属镉元素活性,保障粮食安全;对于中度污染稻田,应在全面应用农艺调控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适量施用土壤调理剂,阻控作物植株与籽粒对重金属的吸收,实现耕地安全利用。  相似文献   

2.
镉是农田土壤污染较为突出的重金属元素之一,具有较高的毒性、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对农产品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影响。镉的生物有效性决定了植物根部对镉的吸收。土壤镉生物有效性调控技术成为近年来农业资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合评述了镉污染农田安全利用技术,包括原位钝化技术、叶面阻控技术以及农艺调控技术,针对各种修复技术的特点,提出了镉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以期为镉污染农田安全利用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VIP+n技术对攸县轻度酸性镉污染农田早晚两季的修复效果。[方法]对攸县约33.33 hm~2示范项目进行布点采样、结果分析与实施监管。[结果]采用VIP+n技术能明显提高酸性土壤pH,缓解土壤酸化,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镉含量(降低幅度为44.50%~81.33%),且对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产生明显影响;同时降低稻米镉含量,使种植示范区水稻稻米中的镉含量均达到我国《食物中污染物限量》,不减少水稻产量。[结论]VIP+n技术成本相对较低,降镉效果明显,具有复制和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业科技管理》2017,(6):61-63
以稻田镉污染及农残高效防控为目标,集成稻田农产品生产技术体系与实践模式,将是促进粮食产业发展和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文章提出了稻田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基本思路,阐述了水稻等镉低积累资源筛选与品种选育、镉污染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农残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重金属镉与农残高效稳定检测技术研究、重金属镉重度污染稻田替代作物模式示范等稻田农产品安全生产的主要管控措施,指出通过集成大面积可推广的稻田镉和农药残留污染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最终实现稻田镉污染和高农药残留的高效治理,旨在为全国稻田主要农产品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众多环境污染问题中,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国内外研究学者认为,镉(Cd)污染是农田重金属污染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以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为例,结合现有资料并通过走访调查祁东县现有及历史排污企业,分析祁东县镉污染潜在来源、现状及修复治理措施,并以该县B镇某村部分农田为实例,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耕地土壤修复工作,对减轻该县土壤污染引发的潜在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与深入推进耕地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和安全利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6.
如何筛选符合本区域的成本低、效果好、易推广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模式一直是一个难题。调查分析认为,技术成熟度(x1)、农产品中重金属减量效果(x2)、土壤重金属降活效果(x3)、技术长效性(x4)、总费用(x5)、农户意愿(x6)是决定技术适用性的主要因素,技术应用后农田地力(产量)变化可引起人们对技术选择态度的改变。文章应用特尔菲法确定了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初步构建利用综合指数(I)筛选重金属污染农田安全利用可推广技术的方法:I=(0.10x1+0.30x2+0.15x3+0.05x4+0.30x5+0.10x6)(y1+y2+y3)/3。式中,y1y2y3分别为作物产量、土壤pH、土壤有机质潜在变化的得分值。根据I值高低可把相应的技术可推广性分为4类:1)优选类,I>0.80;2)可选类,I=0.80~>0.60;3)勉强适合类,I=0.60~0.40;4)不适合类,I<0.40。本文提出的筛选方法只是一个初步方案,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酸性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其影响因素间的作用关系,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控制和治理提供参考,以湖南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野外调查和实验室监测结果进行统计。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As>Ni>Pb>Cu>Cd、Zn>Cr>Hg,空间分布不均匀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Cd>As>Pb>Zn>Cu>Cr>Ni>Hg;不论是林地与耕地、黄壤与红壤、潮湿与润湿土壤,分布不均匀程度较高是As、Cd、Pb、Cu,分布较均匀的是Hg、Ni。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江南丘陵区稻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进行了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得出,有冬季作物处理的各项生态服务价值平均比冬闲处理要高;发展冬季农业可以首先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稻田农产品服务价值、保持土壤功能价值、涵养水分功能价值、保持土壤养分积累有机质价值、净化空气价值;发展冬季农业,千方百计提高冬季农业的第一性生产能力,可以在很大...  相似文献   

9.
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氮、磷和钾等)是土壤肥力重要的物质基础.本文以地处洞庭湖腹地的湘阴县稻田为例,探讨了23年来典型湖区稻田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的9个代表性稻田土壤,与1980年比较,2003年的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2.6%和24.2%,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土壤全氮和全钾含量分别增加8.8%和5.6%,但差异不显著.土壤速效磷和全磷含量分别增加67.2%和23.2%,差异达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值保持基本稳定.研究的稻田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558 8*,n=18),而土壤有效氮与全氮含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0.842 6**,n=18).该区稻田氮和钾投入量基本适宜,但磷素投入量可适当减少.  相似文献   

10.
以苏州市稻田资源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了稻田资源的社会价值构成,运用替代法、影子价格法和机会成本法等方法,评估了稻田资源的社会稳定和保障等社会价值。结果表明,苏州市稻田资源单位面积社会价值量为413.97万元/hm2,是苏州市当年水浇地征用价格的13.8倍,社会价值总量为344.17×109元。其中,社会保障价值占主体地位,达66.04%,社会稳定价值占33.96%。在社会保障价值各分类价值中,养老保障价值所占比例最大,为84.60%,表明稻田资源对农民的养老保障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本生活保障价值和就业保障价值所占比例分别为5.44%和9.96%。稻田资源社会价值的研究,对完善土地征收补偿机制、建立稻田保护补偿机制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湖南脱贫县溆浦县作为研究区域,从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三个维度选取12个评价指标和从生计资本响应、生计方式响应、生计产出响应和生计空间响应四个维度选取8个评价指标构建溆浦县土地生态安全利用与农户生计相应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各子系统指标权重,结合2007—2020年溆浦县土地生态安全利用和农户生计响应子系统指标数据,运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土地生态安全利用指标对农户生计响应程度影响,表明农户对土地生态安全利用具有选择差异,土地生态安全系统发展与农户生计响应呈正相关,土地生态安全系统越高越有利于农户生计增长。  相似文献   

12.
吕彦伟 《河南农业》2019,(21):45-45,47
原阳县种植结构主要是稻麦轮作,在农业科技人员的指导及当地农民长期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了精准撒播、造墒播种的保全苗技术,化学除草、预防冻害的冬前管理技术,因地制宜肥水管理及防倒伏的春季管理技术,一喷三防的后期管理技术等一整套稻田撒播小麦高产全程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种粮成本逐步攀高,而种粮效益却依旧低下的现实,探索出一种高效生产模式已成广大种植户的愿景。稻田综合种养则以其"一田两用、一水双收",将水稻种植和稻田养鱼(虾、蟹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粮渔共赢、生态高效,成为解决当前种植业效益低下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江苏省泗洪县农技中心以"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为平台,分析稻田综合种养在泗洪县的可行性,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4.
历史文化村落是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它经历时代的变迁,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晶。龙泉作为一个千年古县,境内遍布着众多的历史文化村落,龙泉市政府在编制保护利用规划、加大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强。通过对27份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信息采集表(龙泉地区)、12份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现状调查提纲(龙泉地区)进行分析,以及对龙泉市7个村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了解龙泉市历史文化村落基本情况,针对龙泉市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自古就有保护自然的优良传统,并在长期的农业实践中积累了朴素而丰富的经验,稻田养鸭就是其中一种特色鲜明、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其为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今后发展生态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向、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旅游业发展的持续高涨等,中国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出现了很多的困难,保护与利用工作形势十分严峻。本文通过对中山市南朗镇及大涌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稻田养鸭进行实地调研与问题分析,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促进其长久可持续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16.
"稻田+"是基于农业综合效益提升而提出的稻田经济创新模式,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稻田+"发展模式的先行者四川省开江县为例,详细解读了"稻田+"产业模式内涵及作用机理,介绍了"稻田+"田园综合体项目的打造思路,并提出强化农业品牌、培育农旅融合项目、创建新村建设模式、连锁餐厅营销等"稻田+"的运营模式,有效推进农业产业升级、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采纳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农户效益的影响,基于2020年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调查数据,运用处理效应模型检验了采纳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农户综合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纳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农户具有较好的综合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存在进一步拉大农户间效益差距的可能,且对农户生态效益的影响不显著;在异质性分析上,采纳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不同规模和不同年龄农户的综合效益影响存在差异。由此提出如下建议,加强技术培训,完善绿色产品市场机制,引导农户绿色生产,有效识别不同群体农户的需求差异,在实现综合效益提升的同时,缩小农户内部效益差距。  相似文献   

18.
程从坤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8017-8019
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是切实保护资源、保护耕地的系统性工程,在各地已有实践。该研究在对已有土壤剥离再利用模式进行综述和分类的基础上,归纳了各模式的运行方法、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并以安徽省为例,构建了判定规则,对全省16地市的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模式选择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为全省建立土壤剥离利用制度找出方法及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棚设施利用率低、夏秋季保护地空闲率高等普遍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短季类蔬菜填闲利用、青鲜食作物接茬利用、攀缘型作物爬架利用、长季节栽培模式等4种大棚保护地夏秋季利用的模式,并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了这4种模式的开发与应用现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大棚保护地夏秋季利用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20.
王志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661-5662,5665
通过分析永康土特产文化的特点和现状,提出土特产文化挖掘与传承的主线。针对土特产文化的保护性传承和开放性传承,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对土特产文化品牌的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