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井窖式移栽对烟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井窖式移栽烟苗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光合生理变化,结合田间和盆栽试验,对比研究了常规膜上和井窖式2种移栽模式下烟苗生长环境的太阳光合有效辐射(PAR)水平和生长发育水平,进一步分析了烟苗叶片光合作用和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特征。结果表明:与常规膜上移栽比较,井窖内太阳光合有效辐射水平降低,其中,井窖内距井窖口4和8cm处PAR分别为常规移栽的72.60%和52.85%;井窖式移栽提高了烟苗株高、增大了烟叶最大叶长和叶宽,但降低了叶片叶绿素含量;井窖式移栽降低了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和光饱和点(LSP),但表观量子效率(AQY)提高了4.44%,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分别减小了20.43%和17.78%,增强了烟苗对井窖内弱光的适应能力;井窖式和常规膜上移栽均降低了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但井窖式移栽烟苗Fv/Fm显著(P0.05)高于常规膜上移栽,增幅5%~9%。采用井窖式移栽,烟苗对井窖内弱光环境的自我适应和光能利用能力增强,生长发育加快。  相似文献   

2.
烤烟井窖式移栽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烤烟井窖式移栽技术是将烤烟小苗移栽到一定规格井窖内,实现烤烟壮苗培育、适时早栽和高垄深栽,从而使烤烟小苗健壮生长的一种栽培方式。为烤烟井窖移栽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及烟叶产质量提高,从漂浮育苗盘规格、烟苗苗龄、移栽井窖大小、烟苗成活率、农艺性状及生育期等方面对培育优质井窖式移栽烟苗的条件及影响井窖式移栽烟苗生长质量的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地膜井窖式移栽对烤烟前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适应贵州省印江烟区生态条件的烟苗移栽方法,比较了地膜小苗井窖式移栽、地膜大苗井窖式移栽和常规膜上移栽的垄内土壤温度、井窖孔穴内温度和烟苗农艺性状表现。结果表明:井窖式移栽较常规移栽更能维持垄内土壤温度的稳定;井窖式移栽的孔穴内温度在阴雨天保持稳定,有利于抵抗外界低温对烟苗的影响,晴天时孔穴口温度虽较高,但随着孔穴深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井窖式移栽使井窖内形成独特的“微环境”,有利于烟苗移栽后即进入快速生长,其中以小苗的表现优于大苗。井窖式移栽烟苗的茎围、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均明显优于常规移栽,而常规移栽烟苗在栽后10 d才开始表现出较快的生长态势。  相似文献   

4.
为了构建适宜泸州烟区烤烟品种的移栽方式,以中川208为供试品种,考察了常规井窖式移栽、改良井窖式移栽、杯罩式移栽和膜下小苗移栽4种移栽方式对团棵期烤烟农艺性状、根系发育、相关抗氧化酶活性和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井窑式移栽相比,改良井窖式移栽、杯罩式移栽和膜下小苗移栽均有利于烤烟大田期根系的生长发育,在生产中能作为改变移栽方式与提高产质量相结合的手段;其中,杯罩式移栽方式的效果最好,在促进地上部生长和根系生长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在生理指标上,能显著增强移栽后烟株的抗氧化酶活性,提高烟株的抗逆性,从而促进烟株的生长发育,使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更加协调。因此,建议泸州烟区结合实际情况合理改变烟苗移栽方式,有效促进大田烟苗早生快发,产出生态优质烟叶。  相似文献   

5.
井窖式移栽技术是一种改良的膜下移栽技术,融合了小苗移栽技术、深栽技术,能较好地营造适宜烟苗生长的微环境,实现了减工降本、体质增效。  相似文献   

6.
利用RNA-Seq鉴定甘蓝型油菜叶片干旱胁迫应答基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利用RNA Sequencing(RNA-Seq)技术比较2种不同生长条件下甘蓝型油菜苗期叶片转录组,鉴定油菜叶片干旱胁迫应答相关基因,从转录组水平揭示油菜适应干旱胁迫环境的分子机制。【方法】提取正常生长(ZY)和自然失水处理(ZY8D)的六叶期甘蓝型油菜中油821的叶片总RNA,以Illumina Hiseq 2000平台进行RNA-Seq分析。利用NGSQCTookit v2.3.3去除低质量和包含模糊碱基的reads。以甘蓝型油菜亲本物种白菜染色体v1.5和甘蓝Scaffold v1.0为参考序列,采用TopHat2-Cufflinks-Cuffmerge-Cuffdiff标准流程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ed genes,DEGs)筛选。对上调和下调DEGs分别采用Cytoscape v3.1.0中的BiNGO和KOBAS2.0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代谢途径富集分析。选择上调和下调DEGs各3个,以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验证RNA-Seq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过滤低质量reads后,ZY和ZY8D分别保留了26 192 312和28 378 899对高质量reads用于DEGs筛选,其中86.6%和85.8%的reads能准确比对到参考序列上,说明RNA-Seq结果和参考序列可靠。DEGs鉴定结果表明3 657个基因受干旱胁迫诱导差异表达,其中上调表达基因1 431个,下调表达基因2 226个。GO富集分析发现上调表达基因主要与非生物胁迫响应和化学刺激响应相关,其中,参与水分胁迫响应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刺激响应的基因分别有127和141个,而下调表达基因与植物病原菌防御、蛋白激酶活性和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刺激相关。KEGG富集分析表明上调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苯丙烷和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及淀粉与蔗糖代谢途径,而下调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植物-病原菌互作和植物激素ABA、SA和茉莉酸(jasmonic acid,JA)信号转导途径。qRT-PCR检测6个DEGs的表达模式与RNA-Seq分析结果一致,证实了RNA-Seq结果的可靠性。【结论】RNA-Seq分析鉴定出3 657个甘蓝型油菜叶片干旱胁迫应答基因。GO和KEGG代谢途径分析明确了差异表达基因富集的分子功能与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7.
漂浮育苗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对烤烟漂浮育苗和常规(营养袋)育苗烟苗素质及其大田生长发育情况和产量、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漂浮育苗烟苗素质优于常规育苗;漂浮苗移栽大田后生长迅速,植物学性状优于常规苗,有利于烟株上部叶开秸开片,收获叶片平均增加2片左右;漂浮苗抗花叶病效果明显,且大田生育期延长,对叶片干物质的形成和积累有利;其产量、产值、均价和上等烟比例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苗,特别是产值和上等烟比例提高幅度较大,分别达到25.5%和19.1%。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不同生长速度番鸭的基因表达差异,挖掘影响番鸭生长性能的基因与信号通路,为阐明生长性能差异的遗传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不同生长速度两尾样番鸭的胸肌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采用无参考基因组的分析手段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获得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利用 Blast2 GO 软件对 DEGs 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利用 KAAS 网站进行 DEGs 的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快速生长型番鸭与缓慢生长型番鸭相比共有 186 个显著 DEGs,其中 49 个表达量上调,137 个表达量下调。这些 DEGs 主要富集在磷脂酰肌醇三激酶 - 丝氨酸 / 苏氨酸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和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结论】PI3K-AKT、MAPK、AMPK 这 3 条信号通路是控制番鸭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调节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龙江特色优质烤烟的移栽方式,研究了4种移栽方式对烤烟土壤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茎壮苗移栽、井窖式移栽、移栽机移栽烤烟土壤根际微生物数高于常规地膜移栽,特别是高茎壮苗深栽和井窖式移栽对烤烟土壤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增加幅度较大。与常规地膜移栽相比,高茎壮苗深栽烤烟土壤在不同生育期的根际细菌数量增幅达42.9%~139.5%,根际放线菌增幅达27.1%~110.2%,根际真菌增幅达100.2%~300.3%。井窖式移栽烤烟土壤在生育期过的根际细菌数量增幅达10.2%~319.2%,根际放线菌增幅达8.4%~230.3%,根际真菌增幅达69.3%~230.3%。研究表明,高茎壮苗深栽和井窖式移栽能提高烤烟土壤根际微生物数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分析‘GL-3’苹果叶片不定芽再生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进一步解析苹果叶片不定芽再生的潜在分子机制,为提高苹果的遗传转化效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GL-3’苹果继代组培苗叶片外植体接种在再生培养基上,分别于0、3、7、14和21 d后取样并提取RNA,构建mRNA文库后采用Illumina Nova seq平台进行测序。筛选出各时间点的DEGs,根据GO(Gene ontology)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注释结果以及官方分类,使用R软件中的phyper函数对筛选到的DEGs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BLAST软件进行基因比对注释;重点分析植物再生相关的激素、酶、转录因子、多胺等DEGs;采用qRT-PCR对DEGs进行定量验证。【结果】再生培养基上培养3、7、14和21 d的苹果叶片外植体与对照组相比,分别筛选到5 250、4 937、6 852、6 493个DEGs,4个时间点共有的DEGs有3 027个。DEGs的GO功能富集显示,4个时间点筛选到的共有DEGs中上调表达的DEGs主要与氧化还原过程、细胞外围、蛋白激酶活性和有机环化合物结合等功能有关;下调表达的DEGs主要与单细胞代谢过程、钙离子结合、光合膜和类囊体部分等功能有关。DEGs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4个时间点筛选到的共有DEGs中上调表达的DEGs主要富集在磷酸戊糖途径、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病原菌相互作用和内质网蛋白质加工等途径中;下调表达的DEGs主要富集在α-亚麻酸代谢、苯丙烷生物合成、碳代谢和光合作用等途径中。对与植物离体叶片再生相关的激素、酶、转录因子和多胺等相关DEGs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发现,这些DEGs大部分呈上调表达趋势。经qRT-PCR验证后,所检测基因的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结论】通过对苹果叶片不定芽再生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基因表达谱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获得了大量与苹果叶片不定芽再生相关的基因,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苹果离体叶片再生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高温(38℃)胁迫下半夏(Pinellia ternate)叶片转录组数据,挖掘其响应高温胁迫相关的基因,探究高温胁迫影响半夏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Illumina HiSeq测序对高温胁迫处理后的半夏叶片进行转录组分析,并用qRT-PCR技术对DEGs进行验证。【结果】转录组测序共获得38.48 Gb Clean data,与对照组(25℃)相比,高温处理后1 138个DEGS上调表达,578个DEGs下调表达。GO富集分析表明,DEGs主要集中在转录因子复合体、内肽酶活性和血红素结合;KEGG富集分析表明,内质网蛋白质加工代谢通路的DEGs最多。基因表达水平分析表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PtARP1、PtGRP1、PtABF)、7个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PtGST和23个热激蛋白基因PtHSP在高温胁迫下表达量上调。qRT-PCR分析结果表明,9个DEGs在高温胁迫下的差异表达与转录组分析结果一致。【结论】通过对高温胁迫下半夏叶片进行转录组分析,挖掘高温胁迫相关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半夏高温胁迫响应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烤烟“井窖式”移栽技术推广总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井窖式"移栽技术在地膜覆盖或露地栽培的基础上,融合了小苗移栽技术、深栽技术,能较好地营造适宜烟苗生长的微环境,实现了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综述了该移栽技术的主要优势及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栽培方式对烤烟生长的影响,探究符合威宁县烤烟生产实际情况的栽培技术。[方法]栽培方式采取井窖式、膜下小苗移栽、双行凹形垄3个处理,对照栽培方式为当地的常规栽培方式,前2个处理栽培的时间比常规方式提前15 d。[结果]采用井窖式、膜下小苗移栽和双行凹形垄覆膜,能促进烟株生长发育,株高、茎围、叶片数、叶面积均增加;采收结束时间比常规方式提前了18、13、2 d,产量分别增加87.0、73.5、45.0 kg/hm2,中上等烟比例分别提高0.8、0.4、0.3个百分点,均价提高了0.28、0.30、0.08元/hm2,产值分别增加1 920、1 785、1 020元/hm2。[结论]井窖式和膜下小苗移栽方式有效地避开了常规移栽时期遇到高温、干旱等不利因素,为烟苗的还苗期提供良好的微环境;其采收期提前,能促进上部叶成熟。双行凹形垄覆膜能提高烟田抗旱保水能力,缩短烟株生育期的时间,可有效地促使烟叶成熟,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威宁烟区应采用井窖式+双行凹形垄复合型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井窖式移栽方式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杯罩式井窖移栽技术的可行性,优化烤烟井窖式移栽配套技术体系,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基于现有井窖式移栽技术,设置了3个不同移栽方式(CK:膜下小苗移栽;T1:杯罩式井窖移栽;T2:无杯罩式井窖移栽),研究了不同移栽方式对烟苗成活率、烟株生长发育及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井窖式移栽方式均可显著提高烟苗成活率,且以T1处理最高;在农艺性状方面,T1处理在烤烟生长前期表现较优,至烤烟生长中期则以T2处理效果最好;在土壤温湿度方面,T1处理有最佳的保温、保湿效果;在产质量方面,T2处理的产量最高,而T1处理的其他指标均优于CK和T2处理.整体来说,杯罩式井窖移栽最有利于烤烟生长发育及其产质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杯罩式井窖移栽技术的可行性,优化烤烟井窖式移栽配套技术体系,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基于现有井窖式移栽技术,设置了3个不同移栽方式(CK:膜下小苗移栽;T_1:杯罩式井窖移栽;T_2:无杯罩式井窖移栽),研究了不同移栽方式对烟苗成活率、烟株生长发育及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井窖式移栽方式均可显著提高烟苗成活率,且以T_1处理最高;在农艺性状方面,T_1处理在烤烟生长前期表现较优,至烤烟生长中期则以T_2处理效果最好;在土壤温湿度方面,T_1处理有最佳的保温、保湿效果;在产质量方面,T_2处理的产量最高,而T_1处理的其他指标均优于CK和T_2处理。整体来说,杯罩式井窖移栽最有利于烤烟生长发育及其产质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玉米CMS-S型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以不育系郑58cms-Q1261和保持系郑58单核晚期的花药为材料进行转录组分析,发现14 565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7 551个上调表达,7 014个下调表达。GO富集分析显示这些DEGs主要富集在代谢过程、细胞和催化活性等方面。KEGG显著富集的主要代谢通路为碳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氧化磷酸化、糖酵解/糖异生、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等。选取12个DEGs进行qRT-PCR分析,结果与RNA-Seq数据一致,证明转录组数据的准确性。进一步对DEGs分析,发现2个果胶裂解酶超家族蛋白、5个果胶裂解酶类,3个热休克蛋白和2个bHLH转录因子与雄性不育有关。  相似文献   

17.
井窖式移栽不同栽植深度对烤烟前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井窖式移栽不同栽植深度对烟株前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在贵阳龙岗基地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移栽后35 d,烟苗生长点距井窖口6 cm处理烟株农艺性状表现最好,生物量、根系活力最高,根系发育最好,综合效应系数最大。井窖式移栽适合的栽植深度以烟苗生长点距井窖口6 cm最为适宜,有利于烟株前期地上部生长、根系发育及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18.
以云烟87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普通苗起垄深栽、大壮苗起垄深栽和普通苗正常移栽3种移栽方式对烤烟田间长势和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肥料用量条件下,普通苗起垄深栽和大壮苗起垄深栽对烤烟田间长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明显提高烤烟单叶重、上中等烟比例和烤烟产量,同时烤烟单叶重、上中等烟比例与最终产量呈正相关;大壮苗起垄深栽的中部叶单叶较普通苗正常移栽增重5.30%、较普通苗起垄深栽重4.20%,大壮苗起垄深栽、普通苗起垄深栽的上部叶较普通苗正常移栽重8.50%和4.90%;普通苗起垄深栽、大壮苗起垄深栽的上等烟比例比普通苗正常移栽增加了9.11%、11.34%,普通苗起垄深栽、大壮苗起垄深栽的上中等烟比例比普通苗正常移栽增加了4.15、9.97个百分点;产量方面,普通苗起垄深栽、大壮苗起垄深栽分别比普通苗正常移栽增产4.50%、5.53%,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9.
井窖式小苗移栽技术在沂南县烤烟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烤烟井窖式小苗移栽技术在沂南县的适宜性和实用性,2013年在沂南县辛集镇进行了不同移栽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井窖式小苗膜下移栽方式和井窖式小苗膜上移栽方式的烟苗成活率最高,达到99%~100%,但2种移栽方式需要造墒和打孔,增加了移栽环节成本,不适合已经实现起垄、施肥、挖穴、覆膜机械化操作的地块。井窖式小苗膜下烟产量2 415 kg/hm2,其次是井窖式小苗膜上烟,普通膜上烟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天柱烟区不同土壤类型的适宜移栽方式,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即2种土壤类型为主区(黄壤、水稻土),5个移栽方式为副区(常规移栽、膜下小苗移栽、井窖移栽、鸭嘴移栽、营养块移栽),研究土壤与移栽方式对烤烟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壤土和水稻土下,烤烟均以营养块移栽的生育期较早;水稻土×井窖移栽、黄壤×膜下小苗移栽的烤烟农艺性状表现较佳;在水稻土中进行井窖移栽和在黄壤中进行膜下小苗移栽的烤烟,其经济性状均表现较好;用工及成本以黄壤×膜下小苗移栽、水稻土×井窖移栽较低,营养块移栽在黄壤土和水稻土中均较高。天柱烟区水稻土以井窖式移栽方式移栽,黄壤以膜下小苗移栽方式移栽,烤烟农艺性状表现较好,经济效益较高,用工及成本低。该研究可为天柱烟区不同土壤类型配套适宜的移栽方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