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丰富适制红茶的茶树品种资源,对安徽黄山当地8个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进行了探究。采摘‘祁门槠叶种’、‘浙农117’、‘浙农139’、‘皖茶4号’、‘皖茶91’、‘舒茶早’、‘凫早2号’和‘翠绿1号’共8个品种的一芽一叶新梢,采用祁门红茶工艺加工成红茶。在感官审评基础上,对所制红茶的多酚、氨基酸等生化成分进行测定,并对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提取和GC-MS检测。结果表明:‘祁门槠叶种’红茶审评综合得分最高,茶多酚含量较高,具有最优的色香味形品质;其次是‘浙农139’红茶,其具有甜花香,带蜜香,滋味甜醇的特点。生化成分与感官审评相关性分析显示茶多酚与红茶干茶滋味、汤色呈中度正相关,与审评总得分呈强正相关。因此,‘祁门槠叶种’和‘浙农139’具有更高的祁门红茶适制性;干茶香气分析表明‘皖茶4号’茶树品种具有仅次于‘祁门槠叶种’的香气表现。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红紫芽茶树中花青素代谢及其调控机制,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比较分析‘紫鹃’茶树同一时期不同发育程度的紫叶与绿叶的差异表达蛋白。结果表明,‘紫鹃’茶树绿叶和紫叶差异表达蛋白共鉴定出798个,其中在紫叶中上调蛋白有533个,下调蛋白有265个。这些蛋白主要参与了以下生理过程:光合作用(占14.7%)、糖代谢(5.1%)、转录调控(18.5%)、蛋白质合成(11.4%)、细胞结构蛋白(6.9%)、信号转导(6.9%)、氨基酸代谢(3.8%)、花青素代谢(3.6%)、抗氧化胁迫(3.5%)、脂代谢(3.5%)和呼吸作用(0.4%)等。‘紫鹃’茶树紫叶中可溶性总糖含量的降低可能与花青苷大量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探究‘巴山早’夏季紫色芽叶鲜叶原料加工绿茶的最佳工艺。【方法】选用‘巴山早’夏季紫色芽叶一芽一叶新梢为原料,分别按照炒青卷曲形茶、烘青卷曲形茶、针形茶、兰花形茶和凤形茶工艺加工成绿茶,所制茶样通过感官审评和内含成分分析。【结果】烘青卷曲形茶内含成分适中、比例恰当,茶多酚含量为18.68%,氨基酸含量最高达3.4%,酚/氨比最低,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达4.81%,水浸出物含量为41.22%,咖啡碱含量为4.15%,花青素含量最高为4.98 mg/g,叶绿素含量最高达1.47 mg/g,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比值最高,感官品质最佳。【结论】烘青卷曲形茶加工工艺是加工‘巴山早’夏季紫色芽叶一芽一叶新梢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海沃德’‘华特’猕猴桃果实采后影响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氧化的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差异,为猕猴桃采后AsA氧化机制的系统研究,调控果实成熟和衰老进程,并有效保持果实采后品质和延长贮藏时间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海沃德’‘华特’猕猴桃作为试验材料,测定两个品种的果实在采后25℃贮藏条件下AsA、总抗坏血酸(total ascorbic acid,T-AsA)、脱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DHA)、AsA/DHA、与AsA氧化相关的抗坏血酸氧化酶(ascorbic acd oxidase,AO)、漆酶(Laccase)、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的活性及相关酶基因的表达,研究两个品种猕猴桃果实AsA含量变化与AO、漆酶、APX活性及相关酶基因的相关性。【结果】‘海沃德’猕猴桃采后初期AsA含量为86.9 mg/100 g FW,到贮藏末期损失约45%,而‘华特’猕猴桃在采后初期AsA含量较高,为610 mg/100 g FW,中期上升至峰值886 mg/100 g FW,末期下降到778 mg/100 g FW,高于采后第1天AsA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两个品种DHA含量在整个贮藏期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海沃德’猕猴桃中DHA含量始终低于‘华特’;T-AsA含量与其AsA含量的变化趋势接近;整个贮藏后期,‘海沃德’猕猴桃的AsA/DHA比值远低于‘华特’。AO活性与两个品种猕猴桃As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性,漆酶活性与两个品种猕猴桃AsA含量呈负相关性;从采后第8天开始,‘华特’的AO活性低于‘海沃德’,在整个贮藏期,‘华特’猕猴桃中漆酶活性都低于‘海沃德’;且在采后第11天,‘华特’中AO和漆酶活性均达到最低值,‘海沃德’中漆酶活性在采后第16天达到最高值;APX对AsA含量的影响较小,其活性与AsA变化无显著相关性。AO基因家族中的3个基因中,Achn020161是AsA氧化分解的关键基因,而Achn191341Achn316521与AsA的氧化无显著相关性;漆酶基因家族中的3个基因中,Achn007661Achn191341对AsA含量变化有一定影响,而Achn163871与AsA的氧化无显著相关性;APX基因家族中的Achn123021Achn082241Achn187071对AsA含量的变化有一定影响,但均不是氧化AsA的关键基因。【结论】AsA/DHA的高比值对AsA的积累起重要作用,AO是氧化AsA的关键酶,漆酶对AsA氧化有一定作用,APX不是主要氧化AsA的酶,推测AO基因家族中的Achn020161是氧化AsA的关键基因,而漆酶基因家族中的Achn007661Achn19134对氧化AsA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紫娟’茶(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花色苷的提取、分离、纯化等后续研究、生产高花色苷质量分数‘紫娟’茶产品和‘紫娟’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利用花色苷的特征颜色反应、HPLC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紫娟’茶花色苷的类型、组成和不同季节‘紫娟’茶新梢花色苷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紫娟’茶花色苷属于黄酮类色素;‘紫娟’茶中可能含有矢车菊色素、飞燕草色素、牵牛花色素等B-环有邻位酚羟基的花色苷,且可能具有4-羟基,在3-羟基上形成糖苷;推断‘紫娟’茶花色苷中有多个乙酰化基团;‘紫娟’茶花色苷的组分丰富,共检测到7个主要花色苷色谱峰;花色苷质量分数随季节变化的幅度较大,呈春季到夏季花色苷质量分数急剧上升,夏季至秋季又趋于缓慢减少的规律,花色苷的质量分数在6月初(5.8mg/g)最低,7月底(61.6mg/g)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茶树花不同发育时期生长发育和生化成分代谢的分子机制,以‘黄棪’茶树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茶树花两个发育时期(花苞期、开放期)的转录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35 039 271个过滤序列,GC含量为44.30%~45.35%;茶树花两个发育时期共获得18 35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的基因有8 019个,下调的基因有10 333个.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发现其主要富集在与茶树花生长发育、生化成分形成有关的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光合作用—天线蛋白、植物的昼夜节律、糖胺聚糖降解等代谢途径上.本研究结果表明,茶树花的发育受到植物激素的调控和光周期的诱导,与氨基酸、可溶性总糖有关的代谢途径随着花的发育发生了变化,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茶树花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上饶早梨Pyrus pyrifolia 2个品种‘六月雪’‘Liuyuexue’和‘黄皮消’‘Huangpixiao’试管苗为材料,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结果表明:2个样本的总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数量分别为6 171 357和6 140 603个,编码区内无义突变位点(nsSNP)分别为335 659和332 280个。对nsSNP的常见变异(common variant,CV)分析发现,共有2 282个nsSNP关联了2 067个基因。2个样本的总插入缺失位点(INDEL)分别为800 388和799 603个,其中15 509和15 274个位于编码区,共5 115个差异INDEL关联到了3 682个基因,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耐药蛋白N,抗病蛋白等关键基因发生变异。差异nsSNP和差异INDEL富集得到的基因本体术语(GO terms)一致。本实验结果可为上饶早梨2个品种‘六月雪’和‘黄皮消’SNP和INDEL相关标记的开发、优异基因的挖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金冠’苹果及其优系(SGP-1)为试材,测定果实发育期间可溶性糖及组分含量和代谢相关酶活性,分析它们的变化规律及相关关系,明确糖分积累的关键时期和关键酶,探讨两材料果实生长发育期间糖代谢的生理差异。结果表明:(1)两材料果实中可溶性糖呈上升趋势,在果实发育前期,‘SGP-1’可溶性糖的含量显著高于‘金冠’,到后期则显著低于‘金冠’。(2)两材料果糖、蔗糖、葡萄糖和山梨醇含量变化趋势一致,除山梨醇外,总体呈上升趋势。前期‘SGP-1’山梨醇含量显著高于‘金冠’;后期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金冠’,蔗糖和山梨醇则显著低于‘金冠’,且两材料成熟果实均以果糖占比最高。(3)‘金冠’与‘SGP-1’果实的糖代谢酶活性在前期变化趋势不同,后期基本一致;‘SGP-1’总体表现为前期显著高于‘金冠’,后期除SOX高于‘金冠’,其余酶活性持平或显著低于‘金冠’。(4)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发育前期‘SGP-1’果实各糖组分含量主要受SDH、SS-S调控,而‘金冠’则主要受SDH、NI调控;后期‘SGP-1’果实各糖组分含量主要受SPS、NI调控,而‘金冠’则主要受SPS、SS-C和AI调控。研究发现,‘SGP-1’ 果实糖积累的关键期为发育前期,而‘金冠’则在发育后期快速积累,且对两材料糖积累起主要调控作用的酶活性和种类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紫娟’红茶和‘紫娟’普洱熟茶香气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娟’红茶、‘紫娟’普洱熟茶都是用云南所特有的茶树特异新品种‘紫娟’(Camellia.sinensis var.assamica)的新梢加工而成的茶叶创新产品。本文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技术检测了‘紫娟’红茶和"紫娟"普洱熟茶香气成分的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紫娟’红茶的香气成分由醇、醛、酸、酮、酯、内酯、含氮类和烃类等8类83种化合物组成,在主要的16个组分中,醇类及其氧化产物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62.538%;其次为醛类化合物,平均含量达21.031%。‘紫娟’普洱熟茶的香气成分由醇、醛、酸、酮、酯、内酯、酚类、烃类、含氮类和萜烯类等11类101种化合物组成,在主要的21个组分中,甲氧基苯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平均含量达19.077%;其次为脂肪酸类化合物,平均含量达12.210%。本研究结果对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紫娟’茶创新产品,促进云南茶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金野’紫穗槐为近几年最新选育的新品种,其氨基酸,粗纤维和粗蛋白含量丰富,长期以来,人们更倾向于紫穗槐在观赏园林、绿肥饲料等功能上应用的研究,对新品种‘金野’紫穗槐的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在相关营养品质上对‘金野’紫穗槐做了深入分析,全面评价了‘金野’紫穗槐所含有的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粗纤维、粗蛋白含量,以期与紫穗槐之间的差异。以期为今后‘金野’紫穗槐在施肥配比及改良土壤、区域绿化、平原造林、观赏园林、饲料营养等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郑农花15号’是2006年以‘冀9313’为母本,‘徐花15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培育出的高产大果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中抗青枯病,无叶斑病,中抗锈病,抗寒性强,耐涝性强,抗倒伏性弱等抗性特征。2015、2016年参加国家(北方片)花生区域大粒组试验,平均荚果增产6.7%,籽仁增产7.2%。2019年获得国家品种登记证书,登记编号:GPD花生(2019)410062。  相似文献   

12.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分析,运用XCMS软件、METLIN数据库和SIMCA–P软件,对贵定雪芽茶树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较高的NW34品系和对照组品系NW48进行了代谢物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差异性筛选等代谢组学的比较研究,共鉴定出26种显著差异代谢物,包括氨基酸及多肽类(8种)、黄酮类(4种)、有机酸类(4种)、核酸及其衍生物类(3种)、生物碱类(2种)、醛类(2种)、糖类(1种)、酚类(1种)和烯类(1种)。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分布于12个代谢途径中,其中类黄酮类生物合成代谢途径包含的差异代谢物最多(5种),芳香类化合物降解途径次之(4种)。NW34品系含有的EGCG、表儿茶素(EC)、糖类和氨基酸含量高于NW48品系,而咖啡碱含量却低于NW48品系,表明贵定雪芽高EGCG茶树NW34更适合加工成绿茶。  相似文献   

13.
柴子涵    张敏    李岚    张成    段一凡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4):107-113
‘胭脂红’(Osmanthus fragrans‘Yanzhi Hong’)是近几年报道过的一个桂花新品种,其花色为特殊的胭脂红色。为探究‘胭脂红’的特殊性和潜在的应用价值,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初花期S1、盛花期S2和末花期S3)‘胭脂红’花瓣中代谢物的种类和积累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胭脂红’花瓣中共检测到304种代谢物。其中6种环烯醚萜类和1种黄酮类药用化学成分是首次在桂花中检测到;从S1到S3,苦杏仁苷的相对含量逐渐降低,连翘酯苷E、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连翘酯苷和大车前苷的相对含量先下降后上升,桃叶珊瑚苷和金雀异黄酮的相对含量先上升后下降。所测代谢物中有34种与花香有关的香气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是紫苏醇,其次是3,4-二羟基苯丙酸酯、香叶酸和茉莉酮酸甲酯等。KEGG富集分析显著富集到与花香有关的苯丙氨酸和α-亚麻酸代谢途径,以及与花色有关的类单萜生物合成途径。综合分析,‘胭脂红’有着特殊的药用化学成分、独特的香气成分组成和花色,作为桂花的新品种,有着重要的药物开发和经济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授粉品种对‘库尔勒香梨’果实萼片宿存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库尔勒香梨’为母本、国内14个主栽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研究了不同授粉品种对‘库尔勒香梨’果实萼片脱落率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授粉品种对‘库尔勒香梨’果实脱萼率的影响存在差异,脱萼率较高的授粉品种是‘雪青’、‘鸭梨’、‘中梨1号’、‘翠冠’。‘库尔勒香梨’果实单果重、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也因授粉品种不同存在较大差异,而果实纵径、果形指数和饱满种子数差异不显著。综合果实萼片脱落情况及品质指标,‘鸭梨’、‘翠冠’、‘中梨1号’、‘丰水’、‘砀山酥梨’是‘库尔勒香梨’较理想的授粉品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葡萄种子因富含多种代谢产物而具有较高生物活性。全面鉴定葡萄种子中代谢物组分,比较分析不同品种间代谢物差异,探讨葡萄种子代谢物与果皮颜色和品种起源之间的关系,为深入开发和利用葡萄种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紫红色欧美种葡萄‘巨峰’、浅红色欧亚种葡萄‘魏可’和黄绿色欧亚种葡萄‘黄意大利’成熟期种子为材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采用多元统计学等方法鉴定和比较代谢物。【结果】代谢组学数据质量好,组内样品重复性较好,组间样品存在差异。3个葡萄品种种子中共检测到514个代谢物,包括氨基酸、脂类等6类初生代谢物和原花青素、白藜芦醇等20类次生代谢物。不同品种间代谢物种类相似,但含量差异显著。大多数代谢物的相对含量在深色品种‘巨峰’种子中较高,在浅色品种‘魏可’种子中次之,在无色品种‘黄意大利’种子中较低,表明葡萄种子代谢物含量可能与果皮颜色呈正相关。‘魏可’和‘黄意大利’种子代谢物的相对含量较为相近,而均与‘巨峰’种子代谢物的相对含量差异较大,表明葡萄种子代谢物含量可能与品种起源有关。不同葡萄品种间的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苯丙烷生物合成、花青...  相似文献   

16.
‘申芹3号’是以西芹‘探戈’为母本、上海本地黄心芹为父本进行杂交后,经多代纯化选育而成的优质芹菜新品种。该品种叶柄为绿色、实心,质地脆嫩,风味浓郁,单株质量为450~500 g,平均每667 m2产量为5 180.33 kg,比对照品种‘上农玉芹’增产约20.28%;该品种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上农玉芹’,芹菜素含量显著高于父本‘探戈’和上海地区主栽西芹品种‘文图拉’。‘申芹3号’既有黄心芹风味浓郁和黄酮含量高的特点,又有西芹‘探戈’叶柄绿色、长势强和分枝少的特点,是一个优良的芹菜新品种,可在上海市及其周边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统计分析泰安市2016年4—9月份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等气候因子,同时观测‘黄金芽’茶树不同时期一芽二叶新梢叶色情况,测定其叶绿素及主要品质生化成分(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1)泰安市具有明显的"雨热同季,光温同步"的气候特点;(2)‘黄金芽’茶树新梢呈色与色素含量随气候条件发生相应的变化,7月份光照最强时,叶色最黄,叶绿素含量最低;(3)茶树新梢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含量在试验期间逐月上升,氨基酸、咖啡碱含量则逐月下降,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因此,在泰安市气候条件下可保持‘黄金芽’茶树新梢黄化和高氨低酚的优异品种特性,适宜引种。  相似文献   

18.
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沪白1号’采用品种(系)间杂交后经系统选育而成,种子含油量45.0%,芥酸含量0.9%,硫苷含量18.0μmol∕g。在2017—2018年度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97.6 kg∕hm2,比对照‘沪油21’增产6.61%;在2018—2019年度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631.2 kg∕hm2,比对照‘沪油21’增产1.67%;两年的上海区域试验平均单产2 614.4 kg∕hm2,比对照品种‘沪油21’增产4.14%。‘沪白1号’适于我国长江下游地区种植。‘沪白1号’可作为蔬菜食用,在30万—45万株∕hm2直播密度下,单株菜薹重30 g,产量达9 000—13 500 kg∕hm2,菜薹中蛋白质含量25.3%,可溶性糖含量20.9 g∕(100 g),维生素C含量3.02 mg∕kg。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3年生一年两收栽培‘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探究夏果与冬果基本理化指标、类黄酮物质组分及含量的差异,为‘阳光玫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的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记录‘阳光玫瑰’葡萄全生育期日照时数、光照度、温度、降雨量等气候数据,在夏果与冬果的幼果期、膨大期、软化期、开始成熟期、成熟期测定果实基本理化指标,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LC-MS/MS)联用技术检测各时期果皮中黄酮醇和黄烷醇的组分及含量。【结果】 气候因子方面,‘阳光玫瑰’葡萄夏果生长前期光照度弱、温度低,后期光照度强、温度高,而冬果与之相反;夏果生长期平均日照时数、平均温度、有效积温大于冬果,但降雨量低于冬果,开始成熟期至成熟期的夏果水热系数高于冬果。基本品质方面,成熟期夏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冬果,果皮厚度显著低于冬果,果实单粒重、果实横纵径、可滴定酸含量在夏果与冬果中无显著差异。黄酮醇的组分及含量方面,夏果与冬果的总黄酮醇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夏果各时期总黄酮醇含量均显著高于冬果,夏果中黄酮醇主要成分为槲皮素-3-O-葡萄糖苷,冬果中黄酮醇以山奈酚-3-O-半乳糖苷为主。黄烷醇的组分及含量方面,夏果与冬果的总黄烷醇含量也均呈下降趋势,夏果和冬果果皮中均检测到8种相同的黄烷醇物质,主要成分为儿茶素、表儿茶素和原花青素B1。夏果果实发育各时期果皮中总黄烷醇含量以及儿茶素、表儿茶素、原花青素B1含量均显著低于冬果,果实成熟期夏果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原花青素B2含量显著高于冬果。主成分分析表明夏果与冬果的黄酮醇类物质组分有一定差异。回归分析表明,儿茶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原花青素B1是区分夏果与冬果类黄酮物质组分的主要物质。【结论】 试验年份‘阳光玫瑰’葡萄夏果基本品质优于冬果。各时期夏果总黄酮醇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同期冬果,而总黄烷醇含量显著低于同期冬果。‘阳光玫瑰’葡萄夏果与冬果果皮中黄酮醇的主要成分不同,但二者黄烷醇的主要成分相同,均为儿茶素、表儿茶素和原花青素B1。冬果中黄烷醇主要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夏果,因此其口感的涩味更强。生长期光照和温度差异可能是引起夏、冬果果皮类黄酮物质组分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西门塔尔杂交牛’与‘平凉红牛’不同部位肉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2种肉用牛不同部位的肉品质.【方法】试验以‘西门塔尔杂交牛’(‘西门塔尔牛’♀ב张掖黄牛’♂)和‘平凉红牛’(‘平凉黄牛’♀ב秦川牛’♂)F1♀ב利木赞牛’♂)F1♀ב南德温牛’♂)的肩肉、眼肉和黄瓜条为研究对象,对其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和质构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食用品质方面,‘西门塔尔杂交牛’与‘平凉红牛’3个部位肉的a*值和b*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H值和剪切力值无显著性差异,‘平凉红牛’眼肉和黄瓜条的失水率分别比‘西门塔尔杂交牛’显著低27.53%和26.19%(P0.05),肩肉和黄瓜条的熟肉率分别比‘西门塔尔杂交牛’显著的高7.31%和8.59%(P0.05);营养品质方面,‘西门塔尔杂交牛’肩肉、眼肉和黄瓜条的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平凉红牛’显著的高5.12%、9.37%和3.05%(P0.05),‘西门塔尔杂交牛’肩肉、眼肉和黄瓜条的糖原含量分别比‘平凉红牛’显著的高35.66%、34.09%和35.47%(P0.05);质构特性方面,‘西门塔尔杂交牛’肩肉与眼肉的质构特性优于‘平凉红牛’.【结论】‘西门塔尔杂交牛’具有高蛋白和高糖原含量等特点,‘平凉红牛’具有加工性能好和良好的适口性等特点,二者均是优质的肉类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