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归为伞形科3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药用历史悠久,是我国大宗常用中药材,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功效。当归采挖后应及时进行干燥加工和合理贮藏。一、当归采挖1.适时采挖。一般在10月下旬植株枯黄时采挖。采挖时间不宜过早也不可过迟,  相似文献   

2.
在兰州百合主产区兰州市七里河区试验观察了不同采挖时期对兰州百合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020年3月11日和2019年11月7日采挖的百合品质较好,但2020年3月11日采挖的百合与2019年11月7日采挖的相比较,含水量、粗纤维含量、钾含量、钙含量、锌含量均上升,蛋白质含量、总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其中总糖、可溶性糖显著下降,钙含量显著上升。综合考虑认为,11月7日采挖时百合的各种营养物质含量较高,建议将11月7日作为兰州百合的适宜采挖期。  相似文献   

3.
宁夏地区野生甘草不同采挖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长期不科学地采挖甘草,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研究结果表明,采取隔株采挖、挖大留小、采挖后立即回填土壤相结合的采挖方式可减少对草原生态的破坏。  相似文献   

4.
黄芪种苗采挖期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黄芪新品种陇芪4号为材料,用种子春播育苗,在当年秋季和来年春季分别采挖,研究采挖期对黄芪的种苗质量、产量以及移栽后返青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来年春季采挖的黄芪种苗产量下降,根长、根分枝、病斑数都有所增加,种苗的外观品相有所下降。但移栽后返青期提前5 d,且返青率达到93%,比秋季采挖提高20百分点。建议生产中采取来年春季采挖黄芪种苗进行移栽。  相似文献   

5.
苦参不同采挖期生物碱含量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安平  郭华  王芳 《山西农业科学》2009,37(11):18-19,22
为了进一步确定苦参的适宜采挖时期,分期对同一生态区的苦参进行了采集化验。测试结果表明,9月29日、11月5日、11月29日采挖的样品苦参生物碱含量较高,而5月29日、8月29日采挖的样品苦参生物碱含量较低,因此确定9月29日至11月29日为苦参的最佳采挖期。  相似文献   

6.
以黄芪新品种陇芪4号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春播育苗的黄芪种苗在当年秋季和来年春季不同期采挖,对黄芪的种苗质量、产量以及移栽后的返青率进行对比。揭示出不同采挖季节对蒙古黄芪种苗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探寻黄芪种苗最佳采挖季节。结果表明:来年春季采挖的黄芪种苗产量下降,根长、侧根、病斑数都有所增加,且侧根数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因此黄芪种苗的外观品相有所下降。移栽后返青起提前5 d,且返青率比秋季采挖黄芪种苗提高20%,且省去了冬季层级埋苗的人力成本和中间损耗,建议生产中采取来年春季采挖黄芪种苗。  相似文献   

7.
冬虫夏草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对提高农牧民收入、推动牧区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那曲是海拔最高、生境最脆弱的冬虫夏草产区之一,采挖冬虫夏草是当地农牧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但是掠夺式的过度采挖,一方面使得那曲冬虫夏草资源逐年萎缩,另一方面使得草地裸露面积不断扩大,草甸植被退化速度加剧。不合理的冬虫夏草采挖已经给那曲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本文拟探讨那曲冬虫夏草采挖对生态环境、畜牧业造成的负面效应,并提出冬虫夏草资源合理利用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生长期对党参地上部分进行割茎,保留地上部分高度20 cm,于秋季10月20日至11月30日采挖,观察各处理对党参产量和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党参产量、根长、根粗、根重较对照不割茎都有所提高,其中10月20日采挖产量较对照不割茎增加最高,增幅5.71%;10月20日采挖根长增加最多,增幅为19.68%,10月30日采挖根径增加4.79%,根重增加14.00%,浸出物提升2.80%。  相似文献   

9.
针对近些年来野生甘草因滥采、乱挖导致草场大面积退化的现象,通过研究野生植物资源甘草不同采挖利用强度对土壤风蚀、养分、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以及植物多样性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野生甘草的采挖采用点挖方式要好于条挖,对恢复区植被破坏较小,恢复期短,且以秋末冬初采挖最好。  相似文献   

10.
<正>春笋产量大,采挖期较短,供市集中,采挖后的笋如不及时出售或进行处理,1~2天就会老化、变质或腐烂。春笋经过储藏保鲜,能大大减少损耗、提高经济效益和延长应市期。一、科学采挖立春后长出的毛竹笋称为春笋。春笋最早出土时间是2月下旬至4月上旬,出笋中期是4月中旬,出笋后期是4月下旬及以后。初期和后期出土的笋多难以成竹,可以全部或大部分采挖。中期出  相似文献   

11.
一、防风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采挖。采挖时从畦的一边顺行深挖,露出根后用手扒出,防止将其挖断。挖出后除净残茎和泥土,晒至半干时去掉毛须,再晒至九成干。按粗细、长短分别扎成0.5公斤重的小捆,再晒至全干即可,勿在强光下曝晒。二、山药10月中下旬开沟采挖。采挖时勿使块茎断裂  相似文献   

12.
冬虫夏草是我国传统名贵药材,那曲市是海拔最高、生境最脆弱的冬虫夏草产区之一,采挖冬虫夏草是当地农牧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但是掠夺式采挖一方面使那曲冬虫夏草资源逐年萎缩,另一方面使草地裸露面积不断扩大,草甸植被退化速度加剧,给那曲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本文探讨了那曲冬虫夏草采挖对生态环境、畜牧业造成的负面效应,并提出了冬虫夏草资源合理利用的管理对策,以期为冬虫夏草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1.种球采挖。当秋季气温开始下降,地上都茎已开始枯死,母球发育到一定程度时,可选择晴天挖取种球。采挖前一定要把地上部已枯死的茎拔除集中烧毁,以减少病原。同时注意采挖时不要损伤鳞片,或去除损伤的鳞片,以减小腐烂。2.种球贮藏前的处理。①分级。一般地说。百合种球大,则开花数  相似文献   

14.
<正> 毛竹冬笋是春笋的前身,由于处在幼龄阶段,肉质鲜嫩,营养丰富,一向被人们当作桌上佳肴。但人们采取的一些陈旧的采挖方式给毛竹生长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一是滥挖。只顾多挖笋,不管采挖的地点、时间、对象和林地状况,只要能多挖笋就行。这种掠夺式的采挖方式不仅大量减少了春笋和成竹的数量与质量,而且推迟了  相似文献   

15.
针对野生甘草如何合理采挖问题,选取采挖甘草后的甘草群落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封育年限的甘草群落结构及甘草产量、质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甘草群落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物种丰富度增加,物种多样性减少,甘草的重要值下降;2)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甘草群落主要物种空间分布格局发生变化,逐渐由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转向聚集分布;3)甘草产量在封育前期增加较快,随后甘草产量变化不大。4)甘草质量在封育3年时最高,随后下降。5)从甘草产量和质量方面考虑,野生甘草的采挖应该在采挖3年后进行。  相似文献   

16.
在商品林采挖抚育中,不能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应找到得与失的平衡点,在确保资源质量提高和生态系统稳定的大前提下,实施商品林采挖抚育作业。  相似文献   

17.
白及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及又名白芨、地螺丝,以根茎入药,具有敛肺止血、清肿生肌的功效。目前以采挖野生品入药为主。随着生态环境恶化和连年采挖,野生分布地域不断缩小,上市量逐年减少。发展人工种植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8.
下列中药材适期并正确采收,直接关系到其质量的好坏。1.柴胡。播种后2~3年采挖,于秋季植株枯萎后或春季萌发前挖取地下根条。采挖后抖去泥土,除去茎叶,晒干即成。  相似文献   

19.
毛竹冬笋是春笋的前身,由于处在幼龄阶段,肉质鲜嫩,营养丰富,一向被人们当作桌上的佳肴.目前,人们的一些陈旧的采挖方式给竹林生长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后果.一是滥挖,只顾多挖笋,不管采挖地点、时间、对象和林地状况,只要能多挖笋就行.这种掠夺式的采挖方式不仅大量减少了春笋和成竹的数量与质量,而且推迟了春笋出土时间10~15天.  相似文献   

20.
<正>1采收时间1.1叶子的采收时间春播板蓝根,在采收根前,可收割2~3次叶子。第一次"芒种"前后,6月上旬至中旬,苗高在25cm左右,苗茬2~3cm,以利新叶再生;第二次采叶在8月中旬,"立秋"前后采收,留茬3~4cm;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在"霜降"前后,10月中旬采收。以第一次采收的叶子质量最佳。1.2根的采挖时间一般应在霜期来临前l周采挖,也就是"霜降"后1周,10月中旬或下旬,在第三次采叶的2周后即可采挖其根。在有的地区,于11月底至12月初采挖,认为11月底至12月初采挖的含量最高,质量较佳。2采收方法2.1叶子的采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