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广东省东莞市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而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东莞市委、市政府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也相当重视。东莞市以“整山”为手段,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搞好森林公园建设,努力打造绿色城市,美化市民生活环境,为广大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安全舒适的旅游休闲场所。[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滁城城市林业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林业建设对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滁州市城市林业建设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较好的成效。现就滁城林业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阐释了森林城市中人居环境绿色空间的内涵和对森林城市规划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核心引领,节点特色、末端提升”建设思路和中心城区—乡镇—村庄三级环境绿化提升体系,剖析了北京市延庆区人居环境绿色空间建设现状,从中心城区绿化工程、重点乡镇绿色空间和美丽村庄建设三个层面,提出了延庆区森林城市建设中人居环境绿色空间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4.
《技术与市场》2007,(8):2-2
为了沟通分享中国及世界各地人居环境建设的知识和经验,推动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促进联合国千年目标的实现,在成功举办两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的基础上,2007全球人居环境论坛计划于8月底在深圳举行,主题为“和谐的人居环境”,重点关注城市再生与绿色建筑等议题。  相似文献   

5.
根据杭州市城市化建设实施“环境立市”,建设“生态城市”的决策,结合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提出发展城市林业的设想,途径,重点和对策,逐步构筑起城市化建设的绿色屏蔽,为林业建设争创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6.
大力发展城市森林.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走生态城市发展之路,是落实科学发展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终实现城市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途径。娄底作为全国“森林城”示范城市,经过几年的努力。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成为湘中一颗耀眼的绿色明珠。而作为这座城市的“森林主管”。肖正光付出了不少心血。  相似文献   

7.
乔勇进  方强 《防护林科技》2006,(3):F0002-F0002
上海市地处长江人海口处,面积0.63万km^2.人口1700万,是我国第一大工商业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多年来上海坚持、城市环境园林化、城市绿化生态化、城市绿化人文化”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注重绿色景观与自然风景、城市环境和居民需要自然融合,建设以沿江防护林和部分自然保护林为生态前沿,以大型片林、楔形绿地和廊道林带为生态腹地.形成沟通城郊、环抱中心城区的“一环十六廊、三带十六片”的城市森林空间框架。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倡导“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融入森林”已成为保护城市生态与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全新理念。城市森林建设已成为生态化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城市建设的新课题被人们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绿化美化建设中,进一步增强城市绿色景观环境文化特性和保持城市所在地域的文化脉络,才称得上完整意义上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保持住城市所在地域的文化脉络,才能发展性的创造城市绿色景观环境特色。如若失去了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将会导致具体场所和历史区域关系的消亡,并极大可能地由此引发多种社会心理疾患。绿色景观环境又是城市总体环境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创造城市的景观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反映了城市空间的文化和地方特征,以阐述城市自身所具有的文化涵义。一个城市的绿色环境建设和景观创造,失去了所在地域的文化传统,也…  相似文献   

10.
加快森林城市建设步伐 打造西部最佳宜居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森林是以改善城市环境为主,由以林木为主体的植被及其所在的环境所构成的,与城市社会、经济融为一体的复杂森林生态系统。城市森林是我国林业建设的重要领域,建设城市森林,改善城市生态,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城市生态和谐的根本所在。城市森林建设是建设和谐宜居环境城市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科学发展、提高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发展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1.
森林城市建设是响应绿色发展战略,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在新时代推动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现实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新方向,在总结提炼森林城市建设“生态、节能、民生、经济、特色和文化”6大方面时代价值基础上,针对发展新需求和面临的新问题,系统阐述了新时代我国森林城市的应对策略、建设路径与发展方向,以期对高质量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昌吉市狠抓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各阶层不断加大对农村建设项目资金的投入,加之政府主导的人居环境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牧民的生活条件,村镇绿化建设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各级政府也深知村镇绿化建设对提升乡镇的品味及外在形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村镇规划建设中导入城市设计的理念,把绿化景观建设与风景区规划、村镇规  相似文献   

13.
<正>2005年8月23~24日,在风景 秀丽的沈阳五里河畔,伴着绿树、青 草、花香和鸟语,隆重举行了“第二 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本届论坛由 关注森林活动组织委员会主办,国 家林业局、辽宁省人民政府和经济 日报社共同举办,沈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论坛以“加快城市森林建设,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分“市 长论坛”和“专家论坛”两部分,是 我国举办的高规格政府论坛,也是 我国生态建设处于“治理与破坏相 持”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推进各级 政府加强城市森林建设的重要活动。  相似文献   

14.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以人为本,全面推进我国城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弘扬城市绿色文明,提升城市品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载体。其宗旨是:宣传和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大力弘扬生态文明,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林业》2005,3(2):75-75
进入21世纪,倡导“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已成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全新理念:在我国城市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大力发展城市森林,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走生态城市发展道路.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终实现城市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6.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城市¨的树木和绿地被称为“城市之肺”。营造城市森林.创造优美、清新、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条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加强城市森林建设.“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能够凝聚人气、吸引人才.促进经济、科技、教育、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品位。加强城市森林建设.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城市向森林化方向发展.实现从绿化层面向生态层面的提升.是新世纪城市建设的必然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一、环境生态化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所谓“生态”是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是实现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主要依靠以下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根据景德镇环境优势和生态城市建设需求,指出了景德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应立足于国家中部地区崛起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以“世界瓷都、千年古镇、生态之城”为城市发展形象目标,采取“绿楔聚心、交通导向、组团生长”的理念,以中心城区森林绿地建设为核心,构建中心城区“生态基质—绿色廊道—绿地斑块”的生态绿地系统网络格局和城乡一体化“一核一星、三区多点、蓝脉绿网”森林城市建设空间布局,彰显“世界瓷都、艺术之城、千年古镇、生态家园”森林城市特色,达到“四面环青屏、处处邻绿景、四水绕城郭、绿网织全城、文化彰底蕴”的森林城市建设效果,为景德镇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繁荣和谐魅力瓷都”奠定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19.
南京打造都市绿色生态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南京市按照建设“充满经济活力、富有化特色、人居环境优良的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要求,用绿色工程治理城市环境,实施了“绿色南京”生态体系规划,重点加强了绿色通道、滨河绿廊、块状绿地和点状绿地的建设,逐步解决老城及新区绿地不足,全市绿地分布不均的矛盾,做到平面绿化、立体绿化相结合,生态功能、游憩功能、景观功能全面发展,逐步形成具有南京特色的主城绿地系统,努力创造滨江城市独具特色的城市绿化风貌。  相似文献   

20.
绿色,是南宁这座亚热带城市的自然标志,也是青秀区始终追求的不变目标。青秀区位于南宁市东部,总面积872平方公里。多年来,青秀区坚定信念,拓宽思路,丰富载体,创新方式进行宣传倡导,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绿化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积极动员市民参与生态南宁建设,共同营造一个“绿色”环境,让“绿色”成为城市发展和辖区居民生活的主色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