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拮抗细菌菌株Bacillus subtilisB5423和Pseudomonas fluorescensPf 7-14能显著地抑制水稻纹枯病。在温室条件下,通过播种、叶片接种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以及在水稻分蘖盛期喷雾菌株B5423-R(B5423的利福平抗性突变体)和Pf 7-14(天然的抗萘啶酮酸菌株)的细菌悬浮液,并通过定期取样、平板系列稀释法回收,监测了菌株B5423-R、Pf 7-14和土著细菌群体在水稻健叶和纹枯病叶上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在病斑叶片片段(病斑面积占70%~90%),在应用1~7 d后,菌株Pf 7-14的平均群体数量比在相同面积的健康叶片片段上显著性地高3~10倍,而菌株B5423-R的数量比在健康叶片片段上显著性地高12~50倍;土著细菌群体数量在病斑叶片上是健康叶片上的50~60倍。这些结果表明纹枯病病斑大大促进了土著细菌群体和引入的生防细菌的生长,且土著细菌群体和引入的生防细菌在营养和空间上是相互竞争的。  相似文献   

2.
从健康水稻植株体表筛选对稻瘟病等水稻主要病害有益的生防细菌 ,在室内分离到对稻瘟病等病菌菌丝具有很强抑制能力的细菌菌落 2 7株 ,经室外试验测定 ,有 9个细菌菌落对稻瘟病、纹枯病等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中 ,G_0 5的防治效果最佳 ,叶瘟、穗颈瘟防效分别为 5 0 8%和 4 4 7% ,纹枯病的防效达到 4 6 1% ,是一个非常有应用前景的菌株  相似文献   

3.
几种拮抗细菌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 5种拮抗细菌B - 916、H - 91、G - 32 9、P - 6 85 4、JND的室内拮抗性能测定 ,发现拮抗菌对番茄早疫病的抑制率都在 6 0 %以上 ,其中H - 91对病菌的抑制率达 85 .78%。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 ,上述 5种拮抗菌能有效防治番茄早疫病 ,药后 7d防效为 6 4 .83%~ 80 .6 0 % ,药后 14d防效为 6 1.75 %~ 74 .4 7%。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出适合桃江县防治水稻稻瘟病的药剂,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保治达、保治达2号、三环唑、嘧菌酯、苯甲·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富泽7种杀菌剂均对稻瘟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保治达2号的效果最好,10 d后对叶瘟的防效达到73.64%,20 d后的防效达84.95%,10 d后对穗颈瘟的防效达到85.76%,20 d后的防效达到80.94%。  相似文献   

5.
筛选和应用拮抗细菌防治稻瘟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水稻叶片、稻田土壤、菜地土壤和田间菌核中共分离细菌菌株1228株,经平板测定,对稻瘟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有246株,其中具有强拮抗作用的菌株有29株。8个代表性的菌株对水稻稻瘟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水稻恶苗病菌均表现了强的拮抗作用。田间药效试验表明,菌株V-297在吉安市吉州区和修水县的平均防效分别为55.09%和57.20%;菌株R-122分别为55.61%和54.15%。经初步鉴定,菌株V-297和R-122均为Bacillusspp.;菌株S-96为Pseudomonassp.。  相似文献   

6.
水稻主要病害拮抗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稻种、稻叶、稻田土壤、稻田菌核和菜地土壤共 1 0 5份样品中共分离细菌菌株 2 6 72株 ,经拮抗性能测定 ,对水稻纹枯病菌 (Rhizoctoniasolani)、水稻恶苗病菌 (Fusari ummoniliforme)、水稻稻瘟病菌 (Maganporthegrisea)、水稻白叶枯病菌 (Xanthomonasoryzaepv .oryzae)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Xanthomonasoryzaepv .oryzicola)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分别有 5 0 0、6 7、45、1 1和 9个。根据NA平板上菌落的形态特征 ,将 6 7株稻恶苗病拮抗细菌初步分为 7个类群 ,每一类群中选拮抗性能最强的一个菌株进行鉴定 ,结果有 4支菌株为Bacillussubtilis,另 3支菌株分别为B .pumillus、B .polymyxa和Pseudomonassp  相似文献   

7.
美洲南瓜枯萎病生防药剂和生防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对美洲南瓜枯萎病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生防药剂及生防菌株,选择4种植物源生防农药和4种生防菌株对美洲南瓜枯萎病进行药剂筛选和室内防效测定。结果表明:生防木霉T6菌株发酵液以及0.3%丁子香酚对该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稀释5倍的生防木霉T6菌株发酵液制成含药培养基培养7 d时,对病原菌的抑制率为85.7%;稀释250倍的0.3%丁子香酚可溶性液剂制成含药培养基培养7 d时,对病原菌的抑制率为82.6%。长枝木霉T6菌株发酵液室内防效测定结果显示有一定防效。  相似文献   

8.
Bacillus subtilis B5423是一株对水稻纹枯病和恶苗病有较好防效的菌株。为了解该菌株在水稻体表的种群动态,先后选用抗生素萘啶酮酸(Nal)和利福平(Rif)标记该菌株。所获结果如下:①在225个Nal抗性的突变体中未能获得有效的标记菌株,测定显示7个有代表性的菌株均不能在含Nal(20~100μg/mL)的PPM培养基上回收,表明这些突变体对Nal的抗性是不能稳定遗传的;②从445个Rif抗性的突变体中,选择10个菌株进行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这些突变体在含100μg/mL的Rif的PPM培养基上均能有效地回收;③进一步通过对离体叶片纹枯病病斑面积的抑制、突变体生长速率的测定,筛选到一有效的标记菌株B-R-156。④应用BOX-PCR对菌株B5423及其Nal和Rif抗性的突变体作DNA指纹图谱,结果发现在TSA培养基上2个菌落形态明显改变的Nal抗性的突变体B-N-72和B-N-125均在约575bp位点处增加了一条带型,其余Nal抗性的突变体及所有Rif抗性的突变体的带型与野生型菌株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拮抗细菌菌株(Pseudom onas fluorescens)Pf7-14,(Pseudom onas sp.)P13,均显著地抑制水稻纹枯病。离体测定表明,两菌株并不相互抑制,其为一个亲和性的组合。在温室条件下(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通过分批播种,接种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在水稻分孽盛期喷雾拮抗细菌,并采用定期取样,平板稀释分离法在含不同抗生素的培养基中回收细菌,测定该组合Pf7-14 P13-R(Pf7-14是天然的抗萘啶酮酸菌株;P13-R是P13的利福平抗性突变体)中菌株Pf7-14和P13-R以及单剂菌株Pf7-14和P13-R在水稻健株及纹枯病株上的种群数量。2批试验结果均表明,混剂中菌株Pf7-14和P13-R的种群动态的变化是不一致的。在健株上,在相同的时间内单、混剂中菌株Pf7-14的种群数量基本保持相等;但在病株上,混剂中菌株Pf7-14的种群数量在应用后的一段时间内却显著地高于单剂的群体数量,第1批试验中,显著性差异发生在拮抗细菌应用后1~4 d,单、混剂中菌株Pf7-14群体数量相差可高达3.99倍,第2批试验中,显著性差异发生在应用后4~7 d,群体相差可高达3.17倍。相比,无论是在健株还是在病株上,在相同的时间内单、混剂中菌株P13的种群数量基本保持大致相等,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些结果表明混剂中菌株Pf7-14比P13在病斑上具有更强的营养竞争力。同时表明,理论上这个亲和性的拮抗细菌组合是一个增效的组合。  相似文献   

10.
绿木霉菌株TY009防治纹枯病等水稻主要真菌病害的潜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菌株TY009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菌作用效果,以及其代谢产物胶霉毒素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的活性稳定性,评价菌株TY009防治水稻纹枯病和其它水稻主要真菌病害的生防潜力。【方法】用色谱法从绿木霉菌株TY009培养液中分离、纯化出胶霉毒素;采用对峙培养方法测定菌株TY009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拮抗作用;采用常规抑制方法测定其代谢产物胶霉毒素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菌核萌发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稻瘟病菌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和稻曲病菌孢子萌发和次生孢子形成的影响;在不同温度、pH条件下测定胶霉毒素生物活性的变化。【结果】菌株TY009对水稻纹枯病菌有显著的拮抗作用。150 μg•mL-1胶霉毒素完全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的菌丝生长;160 μg•mL-1胶霉毒素处理菌核4 h后,完全抑制了水稻纹枯病菌菌核的萌发;50和10 μg•mL-1胶霉毒素分别完全抑制稻瘟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的形成;1.0 μg•mL-1胶霉毒素完全抑制稻曲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次生孢子的形成。胶霉毒素在100℃处理 60 min后,其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的生物活性没有改变;在pH值大于6.0时,0.5 μg•mL-1胶霉毒素对稻曲病分生孢子没有明显的生物活性,但低的pH孢子悬浮液中,胶霉毒素显著抑制分生孢子萌发和次生孢子的形成。【结论】绿木霉(T. virens)菌株TY009拥有多种生防机制,是一个潜在的、有效的生防菌株,具有应用防治水稻纹枯病并兼防稻瘟病和稻曲病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稻瘟病菌种群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黑龙江和吉林省稻瘟病菌种群多样性,采用Pot2-Rep-PCR方法对来自黑龙江省和吉林省部分稻区49个稻瘟病菌菌株的DNA进行指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稻瘟病菌种群在DNA水平上变异较大,存在丰富的多态性;在20个遗传谱中第2个谱系为优势谱系,包含黑龙江省11个菌株,吉林省9个菌株,其他19个系谱的菌株数为1~10个不等。谱系3菌株既是黑龙江省菌株,又是黑龙江省特有的谱系类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稻瘟菌株遗传多样性程度(系谱数/菌株数)黑龙江省(7/23=0.304 3)、吉林省(11/26=0.423 0),吉林省稻瘟病菌的多样性要强于黑龙江省稻瘟病菌。  相似文献   

12.
高效溶磷微生物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对磷素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我省中部地区种植玉米的贫磷土壤样品进行分离筛选获得了综合能力较强的细菌24株;通过DNA测序和16S rRNA系统发育分析,分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Q1)、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serovar kurstaki strain AR-10)、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Pf0-1)、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伯克金氏菌(Burkholderia sp.CEB01056)、Oxalobacteraceae bacterium NR186和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 strain K9);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溶磷发酵液与化肥配施的情况下,磷肥用量减少1/3或2/3的处理与全量磷肥产量差异不显著,各个处理与对照相比均表现明显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13.
水稻根际促生菌筛选及其对水稻促生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稻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自生固氮菌13株、硅酸盐细菌15株、溶磷菌8株,经筛选N11、K01、P07分别具有较强的固氮、分解难溶态钾和降解难溶态磷的能力。经水稻平皿栽培试验证明各菌株对水稻苗期生长均有促进作用,经初步鉴定N11、K01、P07分别属于固氮菌属、芽孢菌属和假单孢菌属。  相似文献   

14.
贝莱斯芽孢杆菌E69预防稻瘟病等多种真菌病害的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明确水稻内生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E69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尤其是对稻瘟病的生物防治效果,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方法 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E69和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稻瘟病生物防治最常用微生物)菌株E66分离于水稻叶片内生细菌,采用对峙培养法测试菌株E69和E66及其发酵液、无菌上清液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的拮抗作用,并测试两株内生芽孢杆菌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镰孢菌(Fusarium spp.)、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草莓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ioides)、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西瓜枯萎病菌(F. oxysporum)等11种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温室条件下检测对水稻叶瘟的预防效果,田间试验检测对水稻叶瘟和穗颈瘟的预防效果,常规抑菌测试法研究对稻瘟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抑制作用。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后的工程菌株E69在水稻茎部的定殖情况。结果 菌株E69和E66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显著拮抗作用,温室条件下两个菌株对稻瘟病的预防效果分别为83.24%和76.57%,对叶瘟的田间预防效果分别为85.97%和79.76%,对穗颈瘟的田间预防效果分别为69.67%和68.82%,E69对叶瘟的预防效果显著高于7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对穗颈瘟的预防效果与三环唑无显著差异。菌株E69和E66对立枯丝核菌、镰孢菌、番茄灰霉病菌、草莓炭疽病菌、烟草黑胫病菌、叶枯病菌、西瓜枯萎病菌等11种植物病原菌有显著拮抗作用,E69的拮抗作用明显高于E66。菌株E69和E66能够强烈抑制稻瘟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的形成,E69发酵液的抑菌效果分别为95.28%和94.16%,无菌上清液的抑菌效果分别为85.36%和84.31%;E66发酵液对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抑菌效果分别为89.15%和87.38%,无菌上清液的抑菌效果分别为79.65%和72.45%。绿色荧光蛋白GFP78标记后的工程菌株E69在水稻茎部具有较好的定殖能力,可以稳定定殖在水稻茎部表皮、薄壁组织和维管束。结论 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E69是一种潜在的、预防效果明显的生防菌株,具有预防稻瘟病兼防纹枯病等多种真菌病害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袁梅  谭适娟  孙建光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9):3754-3768
【目的】分离鉴定湖南水稻内生固氮菌,研究水稻内生固氮菌的系统发育,分析测定分离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探讨接种水稻内生固氮菌对稻苗镉(Cd)吸收的影响。【方法】表面灭菌水稻植株样品后采用低氮培养法分离水稻内生细菌,采用PCR扩增、测序检测菌株nif H基因确认分离物是固氮菌,通过16S r RNA基因序列测定、比对初步鉴定菌株,分析菌株系统发育,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探讨接种水稻内生固氮菌对稻苗Cd吸收的影响。【结果】从8个湖南水稻植株样品中分离到19株内生固氮菌,这些菌株在系统发育地位上属于Bacillus aryabhattai、B.cereus、B.idriensis、B.indicus、B.licheniformis、B.megaterium、B.methylotrophicus、B.subtilis、B.tequilensis、Brevibacterium halotolerans、Fictibacillus phosphorivorans、Paenibacillus barcinonensis、P.lautus 4属13种。分离到的19株内生固氮菌中有大约1/3的菌株产生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能力较强,在48℃生长良好,在产孢液体培养基上生长良好(OD1.0),在固体产孢培养基上产孢率高(60%—90%),产碱能力也相对较强(p H 8.5—9.0)。有1/6的内生固氮菌(3个菌株)分别对立枯丝核菌、禾谷镰孢、拟枝孢镰孢具有拮抗性,抑菌率为42%—55%。有大约2/3的菌株对抗生素相对比较敏感,对杀菌剂耐性强。测定的4个代表菌株对检测过的78种碳源中的7种利用较好,它们是乳酸钠、蔗糖、葡萄糖、甘油、苹果酸、丙氨酸、葡萄糖醛酰胺。试验的19株内生固氮菌中有6个菌株促进水稻苗期Cd吸收,与对照相比植株Cd含量增加6.41%—38.45%;其他13个菌株抑制水稻苗期Cd吸收,与对照相比植株Cd含量减少2.06%—34.46%。【结论】从湖南水稻分离到19株内生固氮菌,系统发育地位属于Bacillus、Brevibacterium、Fictibacillus、Paenibacillus 4属13种。部分菌株产碱能力强,产孢率高,可在48℃高温下生长,产蛋白酶、纤维素酶,拮抗立枯丝核菌、禾谷镰孢、拟枝孢镰孢,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接种水稻内生固氮菌可以显著影响水稻苗期Cd吸收,提示采用微生物方法阻控稻田Cd污染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探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文中确定了吉林省稻穗瘟病的经济损失允许水平:水稻黄熟期穗瘟发病率8~10%或穗瘟病情指数3~4。又根据吉林省有代表性的八个试验点五年的稻叶、穗瘟系统调查资料分析认为,决定吉林省生产中稻穗瘟最终病情的因素有三个:一是田间叶瘟基数;二是抽穗扬花期的气象条件;三是由当地生态栽培条件、水稻品种及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群体共同决定的稻株抗病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吉林省稻穗瘟药剂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7.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安全生产关乎食品安全问题。由稻瘟病菌引起的稻瘟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真菌病害,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相较于药物防治,抗病品种的培育与应用是控制该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然而,田间稻瘟病菌群体复杂多样、杀菌剂过量施用、气候环境变化等因素造成小种变异迅速,品种的抗性往往只能维持 3~5 年。稻瘟病菌通过无毒基因的变异产生新的生理小种,逃逸或抑制水稻的免疫系统,实现侵染致病。目前已在稻瘟菌中鉴定出 26 个无毒基因,其中 14 个已被克隆,其在病原菌的侵染、定殖和干扰寄主免疫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稻瘟菌效应蛋白和水稻抗性蛋白的互作分子机理研究也不断深入。研究稻瘟菌的致病机理及其与水稻互作的分子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病原菌的作用途径和植物抗病基因响应的免疫反应,以制定更高效、绿色的防治措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稻瘟病菌效应蛋白在水稻细胞转运和分泌的过程、效应蛋白与抗病蛋白互作的研究进展和效应蛋白的区域性分布,讨论和展望了当前研究面临的机遇和 挑战,以期为水稻与稻瘟病菌互作的分子机理研究、抗病育种及病害防控策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