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基质对蓝花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 《林业调查规划》2008,33(3):130-132
在塑料大棚内进行蓝花楹播种育苗,分别在3种不同基质上播种,Ⅰ号基质用山砂(棋盘山天然山砂)加腐殖土,比例为8:2混匀,其发芽率可达90%;Ⅱ号基质用常规园土加腐殖土,比例为8:2混匀,其发芽率为87.5%;Ⅲ号基质用常规园土.通过时其发芽率的比较,得出种子发芽率的最佳基质为Ⅰ号基质,其次为Ⅱ号基质,再次为Ⅲ号基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蓝花楹(Jacaranda mimosifolia)种子无菌育苗获得的外植体为材料,进行增殖和生根培养条件优化筛选研究,以建立其高效稳定的离体再生技术。结果表明,泥炭土中蓝花楹种子萌发最快,芽最健壮;最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 MS +6-BA1.0 mg/L +IBA 0.1 mg/L +蔗糖30 g/L +琼脂6 g/L,继代周期20 d,增殖系数达4.77;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 +IBA0.5 mg/L,20 d 生根率达100%;移栽到泥炭土∶珍珠岩=2∶1混合基质上,30 d 移栽成活率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3.
引进3个种源地的蓝花楹进行栽培试验,对其成活率及生长指标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初步显示:3个种源中,四川种源地的蓝花楹表现出生长快、保存率高的特点,适于湛江栽培和发展;澳大利亚种源地的蓝花楹生长差,不宜在湛江推广和发展;巴西种源地的蓝花楹生长中等,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4.
蓝花楹是我国引进的一种经济效益、生态功能、观赏价值俱高的树种。本文主要概述了蓝花楹国内外研究进展,简要阐述了蓝花楹技术研究与产业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旨在为进一步提高蓝花楹的生态经济效益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蓝花楹组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蓝花楹实生苗茎尖作为外植体的组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其组培中的启动培养基宜为MS 6-BA1.0 mg/L NAA0.2 mg/L;增殖培养基宜为MS 6-BA2.0 mg/L NAA0.4 mg/L或MS 6-BA2.0 mg/L NAA0.5 mg/L;生根培养基宜为1/2 MS NAA0.5 mg/L.其试管苗适宜的移栽基质为营养土 蛭石(比例1:1),移栽成活率为55.10 %.有利于其试管苗增殖的光照条件为3 000 lx.继代次数对其试管苗的增殖和生根均有影响,而适宜转向生根培养的继代数最少为9代.  相似文献   

6.
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广东省湛江市的蓝花楹(Jacaranda mimosifolia)木材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蓝花楹主要木材结构特征为散孔材,单管孔和短径列复管孔,单穿孔;木射线为同型单列,轴向薄壁组织主要为环管束状、翼状、聚翼状;蓝花楹木材导管分子窄而短,纤维短、纤维壁有薄有厚,木射线短.通过对引种蓝花楹木材纤维形态分析可知,该木材适宜做造纸用材.  相似文献   

7.
开展南方红豆杉3种不同遮荫度(遮荫度为50%的黑色遮荫网、遮荫度为85%的黑色遮荫网和不遮荫即对照)对3.6月龄南方红豆杉树高、地径、侧枝数、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全株生物量、地下部分主根长和地下部分主根径8个生长指标的影响试验,经比较分析、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遮荫度为50%的黑色遮荫网对南方红豆杉的树高、地径、侧枝数、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全株生长量、地下部分主根长和地下部分主根径的生长均较好,适宜在南方红豆杉幼树培育中大量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以椰糠、稻壳、桉树皮为原料,按照不同体积比例配置15种混配基质,并以黄心土为对照,对16种基质进行理化性质和苗木生长状况的分析比较,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最佳配比。结果表明:16种基质电导率为0.19~4.63 ms·cm-1,容重为0.18~0.96 g·cm-3,总孔隙度为63.90%~93.33%,pH 值在4.19~6.27之间,不同基质配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混配基质 S4、S6、S14容重显著低于其他各配比基质及对照组,总孔隙度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配比基质,基质 pH 值为中性偏酸,对蓝花楹幼苗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对苗木各生长性状等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S4、S6、S14三种混配基质综合得分较高,适合作为蓝花楹幼苗培育的备选基质,但筛选出的三种混配基质有机质含量、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并不突出,可能物理性质的优劣是蓝花楹幼苗在基质内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9.
泡桐在山西省太原以南的晋中、长治、临汾和运城等地均有栽培,适生于运城、临汾盆地。全省现有泡桐4000万株,主栽品种有兰考泡桐、桐杂一号和桐选二号等。在生产中,由于缺乏合理规划和集约经营,品种良莠不齐,幼树冠矮子低.生长不良等问题仍然存在。为了提高泡桐子材质量,增加经济效益,除培育高干壮苗外,提高已植泡桐幼树主干高度至关重要。经过1985~1990年连续几年观察研究,初步总结出适合山西省泡桐生产特点的泡桐幼树干头接干技术。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方法随机设立样点或样木,选择不同立地条件、品种、季节以及接干后管理年…  相似文献   

10.
以蓝花楹为原料提取木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LCC),并对LCC的结构进行分析,同时模拟硫酸盐法蒸煮过程,采用蒸煮的方法对LCC进行处理,并对处理后的产物进行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分析,研究蓝花楹LCC的结构变化,探讨其在硫酸盐法蒸煮过程中LCC的形成和降解情况。研究发现:蓝花楹LCC中的碳水化合物在蒸煮过程中非常不稳定,大部分发生降解,而蒸煮产物中含有对碱稳定的LCC结构,也含有新形成的LCC结构,这种新形成的LCC是5-5缩合型木质素结构与木聚糖形成的以化学键连接的LCC结构,且其对碱也非常稳定。  相似文献   

11.
以无机肥、有机肥以及两者的混合肥为基肥探讨肥料种类及配比对肯氏南洋杉人工林早期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差异显著,施基肥能显著提高植株生长量,单施NPK无机肥和有机肥时,生长指标均随施肥量增加而显著增加,等量有机肥加入P肥后,效果比单施有机肥好,但P肥用量过高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施450 gNPK无机肥(F3)时效果最佳,施1kg有机肥配合200gP肥(F5)的效果次之,4.5a生时其树高和胸径分别比对照(CK)高63.16%和58.55%、77.27%和68.18%,材积分别高411.2%和348.00%。  相似文献   

12.
扦插时间对唐古特莸容器扦插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不同时间采集野生状态下的当年生唐古特莸枝条,进行容器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唐古特莸容器育苗在6月份进行扦插,各种生长指标最好,其初生根时间最早、成活率最高、平均侧根数最多、平均侧根最长、平均株高最高,分别为7d、86.5%、5.73条、25.41 cm、45.93 cm。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分析认为,郁闭度的大小对不同树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适宜的郁闭度可以达到促进林木生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断根处理对云南拟单性木兰苗木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不同断根处理对云南拟单性木兰苗木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切断苗木的侧根会对苗龄为5年生的云南拟单性木兰苗木地上部分的生长产生负效应而有利于促进新侧根的萌发,其影响程度与断根的强度有关。其苗木经断根处理后新根萌发较快,50天左右有新的侧根生出,其中以切断云南拟单性木兰大苗的全部侧根于切口喷200 mg.L-1的ABT生根粉的A处理的生根效果最好。断根3个月后每株苗木萌发的新侧根平均数为138.8根,根长≥5 cm的侧根平均数为38.4根,侧根深度达32 cm,最长侧根长度14.4 cm,其苗木的新根萌发已经较为充分,可以出圃种植而能保证有高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以栽培4~6 a的漾濞泡核桃幼树为试材,选用有机肥、腐熟的农家肥和史丹利复混肥,在秋季对不同立地条件的2个核桃园进行对比试验,一年期间生长量调查结果表明:有机肥和农家肥分别与史丹利复混肥配施、采取覆盖和不覆盖的处理对2个试点核桃幼树冠幅生长的影响不大;但对2个试验点核桃幼树地径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即试点一:10 kg有机肥和2 kg史丹利复混肥料配施后,覆盖处理其地径生长量最大,年均生长量为0.72 cm;试点二:10 kg农家肥和2 kg史丹利复混肥料配施后,不覆盖处理促进地径和冠幅的生长效果优于有机肥,年均生长量分别为1.49 cm和126.17 cm,冠幅比覆盖的高5.34 cm。  相似文献   

16.
在皖南地区气候条件下,采用不同的基肥进行蒜头果引种育苗对比试验,以观测不同基肥对蒜头果播种苗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对蒜头果播种苗生长影响明显,并表现出喜钙的特性。生产中应根据不同基肥对蒜头果苗生长的影响及其喜钙特性,采用合理的苗期管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比较施用叶面肥对大棚基质栽培辣木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叶面肥与对照相比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辣木生长,但差异不显著;各处理均能极显著提高鲜叶产量,其中千叶液肥1号+2号600倍液处理比对照增产41.11%,显著地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其他处理的效果依次为千叶液肥1号600倍液,大肥宝600倍液,狮马叶翠1 000倍液,一遍绿750倍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