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进行植被调查基础上,对不同恢复年限退耕地的植被演替规律和物种多样性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退耕后50 a的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调查样方内共出现草本植物58种,分属于20科45属.其中,菊科、豆科、禾本科共计23属35种,占属、种总数的51.1和60.3,说明这3科植物在陕北黄土峁状丘陵沟壑区植被演替过程中占据主要地位.(2)物种构成表现为多数种属于少数科,且少数种属于多数科的特征.且群落演替由藜科杂草开始,依次为1年生草本群落→多年生根茎草本群落→多年生丛生草本群落,呈现向地带性物种和灌丛群落演替的趋势.(3)退耕36 a后,植被演替由多年生地带性丛生草本群落逐渐向耐旱耐瘠薄的灌丛群落演变,在无人为破坏的情况下,植被将朝着适宜当地气候、环境条件的方向演替,最终形成与当地气候相协调的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5种典型荒漠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为荒漠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5种典型群落,利用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研究荒漠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结果]5个群落的丰富度指数(Ma)从大到小依次为白梭梭、白刺、柽柳、沙拐枣、梭梭;优势度指数(C)从大到小依次为沙拐枣、梭梭、白刺、柽柳、白梭梭;群落多样性指数(D)从大到小依次为白梭梭、柽柳、白刺、梭梭、沙拐枣;均匀度指数(Jsw)从大到小依次为梭梭、沙拐枣、柽柳、白刺、白梭梭。[结论]同时提高荒漠植物的丰富度和均匀度,可以提高荒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陕北黄土高原乔木、灌木、草本等代表性植物群落的植物多样性开展群落调查,探索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为该地区植被恢复提供指导。结果表明,地带性植被物种的丰富度及植物多样性信息指数均较低,群落均匀度指数相对较高,构成了干旱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条件,尚未发育到顶级群落,应继续加大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促进黄土高原区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延安市张梁试区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与多样性变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采用样方法对延安市张梁试区退耕地自然恢复过程中植被组成及其多样性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退耕地自然恢复形成的自然植被群落共有58种植物,分属于19个科,以菊科和禾本科植物最为丰富;②当年退耕地、1 a退耕地、2 a退耕地、5 a退耕地和13 a退耕地的植物群落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899、0.793、0.808、0.936和0.946,Shannon-Weiner信息统计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基本相似;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为1.845、4.539、5.351、3.875、4.650 t*hm-2;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为0.038、 0.488、0.563、1.913和2.063 t*hm-2;地下/地上生物量比值分别为0.02、0.11、0.11、0.49和0.44.③植物生活型当年退耕地主要以1年生植物为主,占62.5;5 a、13 a退耕地均以地面芽植物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48.3、46.9.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晋西黄土地区不同退耕林地下的物种多样性,基于14 个样方内植被数据,通过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Simpson 指数、均匀度指数研究晋西黄土地区主要植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4 个样地共记录了102 种高等植物,草本层种类73 种,灌木层包括乔木幼树共31 种,乔木层12 种;不同类型森林群落内部各层的群落多样性基本都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但在山杨(Populus davidiana)次生林和山杨辽东栎(Quercusliaotungensi)次生林中灌木层高于草本层。群落之间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次生林>人工林,以山杨次生林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纯林多样性最高;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人工林>次生林,刺槐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混交林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人工林的多样性最高,刺槐人工林和山杨辽东栎次生林草本多样性最低。不同林分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表现为,灌木层:次生林>混交林>纯林;草本层:纯林≥混交林>次生林。β多样性显示,混交林相比较于纯林与次生林之间差异小。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比单一树种造林有更高的群落物种多样性,低密度造林能够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创造林隙供灌木和小乔木生长以及营林初期采用乔灌草搭配造林能够加快群落演替,促进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晋西黄土地区不同退耕林地下的物种多样性,基于14个样方内植被数据,通过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均匀度指数研究晋西黄土地区主要植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4个样地共记录了102种高等植物,草本层种类73种,灌木层包括乔木幼树共31种,乔木层12种;不同类型森林群落内部各层的群落多样性基本都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但在山杨(Populus davidiana)次生林和山杨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次生林中灌木层高于草本层.群落之间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次生林>人工林,以山杨次生林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纯林多样性最高;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人工林>次生林,刺槐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混交林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人工林的多样性最高,刺槐人工林和山杨辽东栎次生林草本多样性最低.不同林分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表现为,灌木层:次生林>混交林>纯林;草本层:纯林≥混交林>次生林.β多样性显示,混交林相比较于纯林与次生林之间差异小.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比单一树种造林有更高的群落物种多样性,低密度造林能够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创造林隙供灌木和小乔木生长以及营林初期采用乔灌草搭配造林能够加快群落演替,促进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7.
应用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Hsw)、Simpson指数(Hsim)、Pielou均匀性指数(Jaw和Jsim)以及生态优势度(C)指标对甘肃省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持续林业示范区次牛灌木林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该区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是:Hsw=1.7319—2.9314;Hsim=0.7550—0.9343;Jsw=0.6720—0.9050:Jsim=0.8199—0.9732。表明该区盖群落组成成分复杂、种类丰富。生态优势度指数低(0.0657—0.2450),人为活动影响强烈,最后阐述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策略及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8.
应用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Hsw)、Simpson指数(Hsim)、Pielou均匀性指数(Jsw和Jsim)以及生态优势度(C)指标对甘肃省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持续林业示范区次生灌木林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该区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是:Hsw=l.7319-2.9314;Hsim=0.7550-0.9343;Jsw=0.6720-0.9050:Jsim=0.8199-0.9732。表明该区群落组成成分复杂、种类丰富。生态优势度指数低(0.0657-0.2450),人为活动影响强烈,最后阐述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策略及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9.
2008年3 - 8月,对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区不同样地类型下不同植物群落进行全面考察,综合分析了主要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结果表明:①在不同生活型中,物种多样性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这与群落中各层次的物种组成情况相同。②不同群落间物种多样性也有较大的差异,混交林相对纯林具有更高的物种多样性。③对不同起源地的群落多样性,天然次生林>退耕地人工林>农耕地,且退耕多年地段的群落物种多样性接近于天然次生林。④在不同的退耕时间序列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逐渐趋于稳定,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呈“小—大—小”的变化过程,而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呈“大—小—大”的变化过程。退耕还林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植被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应注意合理的林草布局,促进群落的稳定和更新。图2表4参15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北京市主要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状况,为有效保护北京市的生物多样性提供基础资料,根据实地调查的大量样地数据,对北京市主要植物群落进行了物种多样性比较。在北京市的山地森林群落中,森林群落的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最高,灌木层次之,乔木层最低,不同层次之间物种多样性差异显著。在12个森林群落类型中,有7个群落类型样地内的平均物种数在36种以上,5个群落类型样地内的平均物种数在30~36种之间。各群落类型中,紫椴林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最高,其次是杂木林、黑桦林、核桃楸林、山杨林、白桦林和鹅耳枥林;山杨林、白桦林、紫椴林、杂木林和栓皮栎林群落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各群落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差别不大,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乔木层、灌木层的两个多样性指数呈负相关,但均不显著。在灌丛群落中,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灌木层,灌木层与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变化趋势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在8个主要灌丛群落中,平榛灌丛样地内平均物种数最多(39.54种),其次是杂灌丛(36.94种);群落样地内平均物种数超过30种的灌丛群落有4种,为柔毛绣线菊灌丛、平榛灌丛、山杏灌丛和杂灌丛,同时也是样地内物种变化较大的4个群落类型,物种变化范围超过了30种。灌丛群落间物种多样性存在极显著差异。大部分森林群落类型间物种相似性在0.30~0.60之间,部分森林群落类型间的物种相似性存在较大差异。灌丛群落间物种相似性较大,大部分灌丛群落间的物种相似性指数在0.45以上,鹅耳枥灌丛和柔毛绣线菊灌丛群落间物种相似性最高(0.60),平榛灌丛和荆条灌丛间物种相似性最低(0.39)。除了源于植物群落自身和自然环境因素影响物种多样性以外,人为因素干扰是影响植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应予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1.
董强  李凯荣  崔宏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232-5234
采取随机取样法对渭北黄土高原淳化县自然和人工恢复植被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典型群落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王家山地区4种群落中共发现植物67种,分别隶属于24科56属。乔灌群落的外貌特征主要由高位芽植物决定,而草地主要由地面芽植物构成。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大小顺序均为草地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而它们的Simpson指数大小顺序与之相反;乔木林之间群落相似性指数最高,乔木林和灌木林与草地的相似性指数均很低。  相似文献   

12.
石羊河下游因水资源减少而退耕大面积土地,测试其物理性质,旨在为管理提供依据。选择不同退耕时期(1年、2年、3年、4年、5年、8年、15年、24年和31年)土地,分层采集0~40 cm范围内土样,分析其容重、孔隙度和机械组成。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增加,土壤粘粒呈减少趋势,粉粒增加,退耕4年达到最大,之后则略有增减;土壤垂直剖面的土壤粒度分异性增大,而变化最大的土层为0~10 cm。退耕土壤容重随着退耕时间延长而增加,退耕3年之后的不同深度的土壤容重及孔隙度的差异变小。随着退耕年限增加,土壤质地变粗,通透性增加,土壤质量下降。退耕3~4年期间的土壤物理性质相对变化明显,是退耕地管理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3.
张钰  王仁恩  黄勃  杨文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160-10162
[目的]研究麒麟菜养殖区海域浮游桡足类种类组成与多样性。[方法]于2011年1~12月对麒麟菜养殖区海尾镇海域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分析麒麟菜养殖海区浮游桡足类种类组成与多样性,并对其与季节及麒麟菜养殖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此次调查期间共出现了浮游桡足类56种,其中有13种是全年出现的,以夏、秋季较多,春、冬较少;四季共出现优势桡足类9种,出现的生态类型有近岸低盐型、广温广盐型、高温广盐型,其中以近岸低盐类型占主导。麒麟菜丰富区域浮游桡足类种类多样性高于麒麟菜不丰富区域。[结论]麒麟菜养殖和季节变化对浮游桡足类多样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废弃地是一种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景观类型。分析了废弃地的危害,提出了治理的新思路。结合实际项目论述了废弃地治理的对策,探索了废弃地治理的方法和模式。  相似文献   

15.
肥东县耕地抛荒现象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是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随着种粮效益的不断降低,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了严重挫伤,耕地抛荒现象严重。该文以肥东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抛荒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野外样方调查方法分析建瓯市吉阳镇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种类,利用重要值计算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并分析了群落整体及其不同层次物种多样性的差异。研究表明:调查的10个样方中共有59科108属209种,物种组成以蔷薇科、壳斗科、山茶科、樟科、杜鹃花科、豆科为主,植物种类以马尾松、黄山松、米槠、木荷、甜槠、石栎为主。吉阳镇植物群落结构复杂,物种组成种类、数量较多,群落总体物种多样性水平较高。从多样性各指数值来看,Margalef丰富度指数变化范围为1.435~5.334,Shannon-Winner优势度指数变化范围为1.141~2.525,Simpson多样性指数在0.396~0.781范围内波动,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515~0.798。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全面踏查与标准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入海口植物群落为研究区,对该区域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植物物种78种,分属36科71属;80个植物群落样地中共有植物38种,分属19科35属;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较复杂,以温带、泛热带及世界分布型为主,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征明显。研究区自然植物群落以芦苇群落、白茅群落、茵陈蒿群落、盐蒿及苔草群落为典型群落;根据C.Raunkiaer的分类系统对群落生活型分析表明一年生植物占绝对优势。研究区植物物种丰富度整体不高;不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大小为芦苇群落盐蒿群落茵陈蒿群落苔草群落白茅群落;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大小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层间层。  相似文献   

18.
以侵蚀环境不同年限的撂荒地为研究对象,研究撂荒后植物种群生态结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退耕撂荒后植被演替恢复过程可划分为:先锋植物物种期(1~5 a),物种渐繁荣期(6~8 a),物种鼎盛期(9~13a),物种准稳定期(13~20 a)、物种相对稳定期(20~30 a)和灌木先锋物种入侵期(30~50 a)。其中先锋植物物种期以茵陈蒿、苦买菜、猪毛菜为关键种;物种渐繁荣期以委陵菜、阿尔泰狗哇花和隐子草为关键种;物种鼎盛期多物种共存,关键种不明显;物种准稳定期以长芒草、铁杆蒿和达乌里胡枝子为关键种;物种相对稳定期以铁杆蒿、达乌里胡枝子为关键种;灌木先锋物种主要有杠柳、木本铁线莲、绣线菊等。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先锋植物物种在演替初期先增多,而后逐渐减少,到演替中后期时演变为偶见种或从群落中基本消失;而一些过渡指示物种,其地上生物量大多呈升——降的变化趋势;群落稳定优势种的地上生物量呈持续增大的演变趋势,它们在群落中的重要性也是越来越大。而演替中的过渡优势种的地上生物量的演变趋势为单峰曲线,它们在群落中的重要性同样经历了一个由升到降的演变过程。同时,退耕撂荒地植被演替中,大多数先锋植物的生态位宽度较窄,分布范围较小,是生态特化种;但优势先锋植物,生态位宽度却较大,分布范围极广,是生态泛化种。与之相对应的演替中后期过渡优势种或稳定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则较窄,分布范围不及优势先锋植物,是生态相对泛化种。退耕撂荒地植被演替中植物种群的替代是通过物种的生态适应性和种间竞争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