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将来自以色列的3个野生大麦自然群体和世界不同国家的25个栽培大麦品种,总计110份材料,分别种植在陕北干旱沙地和陕西关中地区,对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野生大麦群体间农艺性状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野生大麦和栽培大麦农艺性状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在株高、穗粒数、百粒质量、生物产量、分蘖数上差异明显,栽培大麦百粒质量和生物量明显高于野生大麦。聚类分析表明地理来源与农艺性状的表现存在一定联系,野生大麦和栽培大麦可明显的分成2部分。方差分析表明除穗和穗粒质量没有达显著水平外,其余8个性状均达显著水平,其中分蘖数、百粒质量和生物产量的变异系数较高,表明这几个性状容易受环境影响而表现出较高的变异性。  相似文献   

2.
大麦农艺性状研究方法主要使用实验法,通过选取部分大麦材料,再利用SSR标记来得出相应的数据.利用GLM和MLM等模型分析大麦农艺性状和SSR标记的关联.基于此,从研究大麦农艺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大麦的农艺性状与SSR标记关联研究结果及评价与讨论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3.
4.
新疆大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新疆大麦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今后新疆大麦高产优质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根据大麦的8个农艺性状表现,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 对国内外50份大麦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和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大麦品种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CV;)取值范围在9.15;~41.68;,平均23.96;.多样性指数(H)介于1.400~2.039,平均1.810.各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都较大,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供试材料的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50份大麦材料在遗传距离(GD)3.28时可被聚为5大类.利用A-PAGE对50个供试大麦品种进行检测,共分离出21种相对迁移率不同的醇溶蛋白谱带,即参试品种具有21个醇溶蛋白等位变异位点.平均每个品种分离出0.42条多态性谱带,表明这些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对供试材料的醇溶蛋白电泳结果进行聚类分析,50份大麦材料在遗传距离(GD)0.44处聚为6个大类.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创制优异种质,对27份六棱大麦品种(系)的株高、穗长、千粒重、穗粒数、有效穗、产量、不孕粒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六棱大麦品种(系)不孕粒(变异系数52.04%)、籽粒产量(变异系数22.44%)、穗长(变异系数21.51%)及有效穗(变异系数14.76%)的变异范围较大,而株高(变异系数8.15%)、千粒重(变异系数 8.98%)和穗粒数(变异系数12.74%)变异范围相对较小,六棱大麦品种选育的增产结果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的适当提高;相关分析可知,六棱大麦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复杂,有效穗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把27份供试材料的主要性状进行降维因子分析,使其累计贡献率达85.5807%;六棱大麦品种(系)在遗传距离10水平上可聚为三大类:矮秆多穗型,高秆大穗型,中秆中穗型。  相似文献   

6.
大麦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农艺性状关联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分析大麦亲本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寻找与部分农艺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为大麦杂交组合的配置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86个SSR标记对113份大麦亲本材料进行多态性扫描,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挑选57个标记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Tassel 2.1 GLM(general linear model)和MLM(mixed linear model)方法进行标记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86个标记共检测出200个等位变异,变异范围为1—5个;基因频率的变异范围为0.0088—1.0000,Shannon指数变异范围为0.0000—1.2236;遗传相似系数(GS)变异范围在0.5504—0.9897,平均值为0.7477。通过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4个亚群。以GLM分析,发现9个与株高、穗长、芒长、穗粒数和小穗着生密度相关联的标记,各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在0.0507—0.2766;以MLM分析,发现6个与株高、芒长和小穗着生密度相关的标记,各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在0.0238—0.1999。【结论】利用SSR标记分析了113份大麦亲本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并通过2种关联分析模型,分别寻找到了9个与株高、穗长、芒长、穗粒数相关联,6个与株高、芒长和小穗着生密度相关联的标记,这些标记位于1H、2H、3H、4H和7H染色体。  相似文献   

7.
谷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41份谷子种质资源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谷子种质资源遗传变异丰富,株高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08,穗长的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82。基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把41份材料分为4大组群,其中第一组群和第二组群分别只有一份材料,其穗粒重都很低;第三组群包括28分材料,7个农艺性状在四个组群中均是最高的;第四组群包括11分材料,7个性状值都高于第一组群和第二组群,但低于第三组群。  相似文献   

8.
谷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41份谷子种质资源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谷子种质资源遗传变异丰富,株高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08,穗长的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82。基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把41份材料分为4大组群,其中第一组群和第二组群分别只有一份材料,其穗粒重都很低;第三组群包括28分材料,7个农艺性状在四个组群中均是最高的;第四组群包括11分材料,7个性状值都高于第一组群和第二组群,但低于第三组群。  相似文献   

9.
糜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7份糜子种质资源的7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糜子种质资源遗传变异丰富,穗重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02,千粒重的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66。基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把27份种质分为4大组群,其中,第二组群的012-77和043-8的穗重和穗粒重最高,属于丰产型种质,应作为糜子杂交育种的亲本加以重点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喀斯特山区野生燕麦的遗传基础,对采自不同喀斯特山区的12份(59个单株)野生燕麦进行了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喀斯特山区野生燕麦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数材料表现为植株较高、穗长较长、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多,而千粒重相对偏低.基于材料间形态性状的遗传差异,12份(59个单株)种质资源可划分为五大类群.类群特性分析表明:类群工、类群Ⅲ和类群V可作为分蘖强的穗数型亲本材料,类群Ⅱ可作为分蘖强的粒重型亲本材料,类群Ⅳ为小穗数较多的类型.  相似文献   

11.
约旦野生大麦种质资源形态与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引自约旦不同地区的4个野生大麦自然群体的40份材料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约旦野生大麦材料群体间与群体内在株高、穗颈长、旗叶长、穗长、芒长和穗粒数等性状上均有显著差异,遗传多样性丰富;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所引材料的有效分蘖和百粒质量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对单株产量直接贡献效应较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到单株产量的最佳回归方程:y=-0.058x1-0.111x2+0.429x3-0.529x4+0.439x8+3.732x10(R=0.984,P0.0001);其中百粒质量对单株产量的偏回归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南地区芥菜型油菜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中国西南地区丰富的芥菜型油菜资源遗传多样性,为芥菜型油菜资源的保护和育种利用提供有益的数据。【方法】选取以西南地区为主的73份芥菜型油菜资源,分别进行14个随机引物RAPD标记多态性分析结果的聚类分析和15个主要植物学性状量测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RAPD标记多态性分析结果的聚类分析显示为3大类,共15个亚类:四川盆地资源为第1大类,含川东、川南、川北和重庆来源等6个亚类;盆周及盆周高原和云南部分资源为第2大类,分川东南、川西南和川西北来源等4个亚类;云贵高原及长江两岸为第3大类,以贵州、云南来源的资源为主,分贵阳周边、金沙江流域和云南中部来源等5个亚类。植物学性状量测数据的聚类分析显示为4大类,共14个亚类:第1大类以川东南、重庆和云南来源的资源为主,分3个亚类;第2大类以川南、川北、云南和贵州来源的资源为主,分4个亚类;第3大类以贵州、四川来源的资源为主,分4个亚类;第4大类以川西北来源的资源为主,含3个亚类。【结论】西南地区芥菜型油菜资源间差异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APD标记多态性分析结果和植物学性状量测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分类主要遵循地域和生态环境规律,可分清芥菜型油菜资源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距离远近;在分子水平上,分类结果可能更深入和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以330份不同来源的河北省玉米地方品种为分析材料,对12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玉米地方品种不同个体间各性状均有明显差异,变异系数较大,其中,穗位高的变异系数最大(28.52%),千粒重和株高次之(变异系数分别为26.73%和19.32%)。聚类分析将参试材料划分为5个类群,类群与品种来源地无明显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穗位高、株高、生育日数、主茎叶片数、穗长、穗粗和千粒重,是造成河北省玉米地方品种农艺性状分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提高大麦种质资源利用效率,为新疆大麦品种选育和品种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57份国内外大麦品种(系)为材料,分析14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结果】6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18~0.65,平均值为0.41,穗姿和株型多样性较丰富;8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1.37~2.04,变异系数差为4.07%~24.69%,平均值为1.89,表型多样性丰富;8个质量性状之间相互影响,彼此关联;前3个特征值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3.351%。【结论】157份材料分成4大类群,第Ⅰ类为高千粒重型资源,第Ⅱ类为矮杆大粒型资源,第Ⅲ类高秆多穗长穗型资源,第Ⅳ类表现为少穗多粒型资源。  相似文献   

15.
西葫芦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关分析表明,单株西葫芦产量与结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848**;与前期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826*;与其他农艺性状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单瓜质量和结瓜数两个性状对产量形成的直接作用最大,这两个性状对产量的决定系数总和达0.993,可以作为西葫芦高产育种的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16.
杂交籼稻育种过程中的植株农艺性状的演变(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杂交籼稻育种过程中的植株农艺性状的演变。[方法]选择过去30年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大面积推广的23个杂交籼稻品种为实验材料,在相同的大田管理和栽培条件下,比较各杂交组合的单株产量和形态特征,并对各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杂交籼稻组合的演替过程中,尽管株高、千粒重和每穗粒数有少许增加,但单株有效穗数下降,引起单株产量和生物量降低;单茎的茎鞘、叶片、穗重增加,抽穗后叶片的光合能力增强。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单株生物量和每穗粒数与单株产量呈显著相关,其中,生物量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结论]在杂交稻的育种和栽培中,在强调单个有效穗的大穗优势的同时,必须注重品种的分蘖发生能力,建立适宜的群体密度以获取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