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闽南海岸带不同结构木麻黄林分研究表明 :疏密度相同 ,不同年龄的林分 30年生前其防风效能和抗台风能力随年龄增大而增大 ;30年之后 ,林分防护效果随年龄增大而下降。木麻黄林更新年龄以 30年为宜 ,有效防护距离为 2 0m。年龄相同 ,疏密度不同的林分其防风效能和抗台风能力随密度和郁闭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4.
5.
闽南海岸带不同结构木麻黄林分防风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闽南海岸带不同结构木麻黄林分研究表明:疏密度相同,不同年龄的林分30年生前其防风效能和抗台风能力随年龄增大而增大30年之后,林分防护效果随年龄增大而大降。木麻黄林防护效果随年龄增大而下降。木麻黄林更新年龄以30年为宜,有效防护距离为20m。年龄要同,疏密度不同的林分期防风效能和抗台风能力随密度和郁闭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7.
对5年9个月生三种密度(1666株/hm^2、2222株/hm^2和3333株/hm^2)两种配置(1666株/hm^2,株行距分别为2m*3m、1m*6m)尾叶桉试验林的研究表明:密度越大的林分,其冠幅、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蓄积量就越小; 相似文献
8.
针对福建沿海防护林木麻黄品种单一问题,从澳大利亚引进7个木麻黄树种30个种源种子进行造林试验,通过多目标决策法综合评估,筛选出适应能力较强且速生优质的细枝木麻黄(Casuarina cunninghamina)15002种源、山神木麻黄(C.collia)19111种源,粗枝木麻黄(C.glauca)15218种源、13128种源和13987种源,对这些种源进一步进行家系和单株选择,结合无性繁殖的途径,可推广应用于沿海沙地特别是后沿地段造林。 相似文献
9.
普通木麻黄抗青枯病无性系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试验采用室内盆栽人工接种筛选的方法,对选自平潭、长乐两县青枯病严重发病区9个编号普通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优树家系的201个子代无性系的抗病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普通木麻黄优树家系间、家系内的子代无性系抗病性有显著差异。综合考虑各无性系苗的抗病性、生长趋势和主梢生长情况等项指标之后,初步筛选出P_(7-35)、P_(10-1)、P_(10-4)、P_(10-33)、平_(20-4)、平_(21-9)、平_(21-10)和平_(21-11)等8个无性繁殖能力强、生长较快、树干挺直、抗病性较强的普通木麻黄优良无性系,可供生产单位推广试用。 相似文献
10.
木麻黄抗青枯病无性系造林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701等5个木麻黄不同无性系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701和601两无性系的抗青枯病性能极显著优于其他2个无性系和对照。建议使用701和601两抗青枯病无性系逐步改造我市沿海沙滩防护林带。 相似文献
11.
12.
13.
对从世界各地引进的41个短枝木麻黄种源进行抗旱力的差异、气孔阻力的变化、叶解剖特征的差异、旱季生长率的变化、苗木主根生长与生物量的变异及木麻黄不同种源抗旱力的综合评价等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不同种源之间的抗旱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埃及、肯尼亚、马来西亚、中国福建、印度和贝宁等10个种源具有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4.
15.
台风对闽南沿海主要造林树种及农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闽南沿海不同组成结构林分中的主要造林树种木麻黄、柠檬桉以及农作物芦笋受台风危害程度的分析表明:基干林带木麻黄受台风危害程度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减轻;柠檬桉混交林抗台风能力强于纯林;无林带保护或稀疏林带保护下的农作物芦笋较正常林带保护下受台风危害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16.
海岸带湿地松木麻黄混交林营造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抗风力强的木麻黄优良无性系(水培苗)与湿地松进行混交造林试验,6年的试验观测表明:混交方式以带状混交效果最好,其立木蓄积量分别超过木麻黄、湿地松纯林的13.4%和89.8%;林分结构比较稳定;带状造林时,木麻黄带在前,湿地松带在后而形成一道道防风屏障。 相似文献
17.
18.
福建省平潭国有防护林场选择引进广东省优良木麻黄无性系9个,并以平潭2号为对照进行造林试验,拟从中筛选出生长好又比较抗星天牛危害的优良木麻黄无性系。结果表明:粤C5、湛江、湛江3、粤C6等4个木麻黄无性系被星天牛总危害率最低,可以适当扩繁与推广。而粤C1木麻黄无性系被星天牛危害高达45%,应予以淘汰。粤南山7、粤南山8湛江1、湛江2和试验对照的平潭2号等5个在木麻黄防护林建设中应该慎重或采用多个无性系混交造林。 相似文献
19.
林分密度对木麻黄生物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惠安15年生木麻黄为试材,对5种不同密度木麻黄林的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大单株生物量减少,林分生物量和净生产力增加,但树枝与小枝的生物产量趋于平稳;各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为干>根>树枝>小枝,净生产力表现为干>小枝>根>树枝。 相似文献
20.
对福建东山赤山林场木麻黄防护林现存的主要配置模式进行了筛选。选取对海岸带防护林体系建设有重要影响的生态防护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3大类8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定性分析、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策略层各评价因子中,生态防护功能依然占首位,社会经济价值指标也占了较高的比例。在综合效益上,各配置模式排序为:木麻黄与相思类混交(D1)>林果复合经营(D6)>木麻黄与多树种混交(D4)>木麻黄与桉树类混交(D2)>木麻黄与其他树种混交(D5)>木麻黄与灌木(D7)混交>麻黄与松树类混交(D3)。并根据海岸带立地条件的差异对各模式的梯次配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对海岸带防护林的可持续经营与管理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