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中国现行的小麦种子生产程序主要有2种:3级种子生产程序和4级种子生产程序。3级种子生产程序的主要缺点是种子分级不分代;4级种子生产程序虽有很多优点,但其生产用种仍为良种,在继承以上2种种子生产程序优点并克服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新3级种子生产程序: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最大优点是取消了良种级别,实行生产用种原种化,从根本上提高生产用种质量。在目前小麦原种生产中,田间去杂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应积极推广免去杂技术.对原种纯度的要求≥99.95%。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行的小麦种子生产程序主要有2种:3级种子生产程序和4级种子生产程序.3级种子生产程序的主要缺点是种子分级不分代;4级种子生产程序虽有很多优点,但其生产用种仍为良种.在继承以上2种种子生产程序优点并克服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新3级种子生产程序: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最大优点是取消了良种级别,实行生产用种原种化,从根本上提高生产用种质量.在目前小麦原种生产中,田间去杂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应积极推广免去杂技术.对原种纯度的要求≥99.95%.  相似文献   

3.
一、影响小麦原种纯度的主要因素 (一)繁殖材料原原种的纯度 原原种的纯度直接决定了繁殖材米斗群体中杂株、劣株的比例,是影响原种纯度的基础。原原种纯度高,原种生产工作难度小,有利于保证原种纯度;原原种纯度低,原种生产难度大,不利于保证原种纯度。  相似文献   

4.
<正>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特别是小麦主产区,常年麦种需求较大,为保证种源充足供应,降低成本,各级种子经营部门(特别是种子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小麦良繁基地,其中村繁基地占有较大比重。村繁基地的建立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和农民的增收,取得了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也促进了“公司+基地+农户”生产运作模式的发展。但是多年来小麦村繁基地暴露出来的所繁种子纯度低的问题却不容忽视,笔者就此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主要论述了聚丙烯胶胺凝胶电泳鉴定小麦种子纯度的原理和方法,并对测定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措施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聚丙烯酰胺电泳测定小麦种子纯度的方法是1996年国家颁布实施的BG/T3543.5~1995的参考方法.作者常用SE~2000A型电泳仪对小麦种子纯度进行测定.该法虽具有快速、简单、易行等特点,但常常出现谱带分辨率不高的问题.为此,我们对测定条件等问题进行了改进,克服了分辨率不高的问题,达到了快速、简单、易行、准确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由于小麦是常规作物,具有重演性、可替代性和用种量大的特点,自留种子较为普遍。自留种一是不利于品种区域化种植,二是机械混杂严重,大田“二层楼”现象居多,直接影响小麦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莎车县小麦种植面积达3.7万公顷,90年代初县种子公司推出“冬小麦良种县、乡两极繁殖、两极供种”的办法,对我县冬小麦种子生产、供应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种子纯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99.0%的扬麦16为材料,设置不同小麦用种纯度,进行了扬麦16不同纯度的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纯度对产量的影响显著,种子纯度越高,田间表现越好,各产量构成间的参数值越大,产量越高,在些基础上提出种子生产单位制定良种繁育的措施,为小麦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河南是小麦生产的主产区,小麦种子纯度历来为农业生产者所重视,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农业生产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种子问题,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特别是近几年小麦统一供种的推广,种子纯度问题明显增多。望广大种子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都来掌握和重视种子纯度的检验,使农业生产用种纯度再度提高,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为了选择直观、准确、可靠、经济可行和易于操作的水稻种子纯度鉴定技术;【方法】分析和总结了电泳鉴定法、DNA分子标记鉴定法和叶色标记技术鉴定水稻种子纯度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概况;【结论】作者认为电泳鉴定法及DNA分子标记鉴定法只能获得杂交水稻杂种纯度的基本数据,不具备有效排除假杂种的功能,也不可能采取后补救措施解决因纯度低而造成的产量损失。白化转绿型叶色标记技术运用在杂交水稻上,将结束传统种子纯度的检测方法,引发种子纯度检测的革命,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盐溶蛋白法与SSR标记品种鉴定技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琼  柏光晓  徐如宏  张文龙  郭燕枝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798-5799,5821
利用SSR标记法与盐溶蛋白法进行了鉴定玉米品种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盐溶蛋白法能很好地鉴定出供试的32份自交系和14个杂交种,且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稳定和低成本的特点;SSR分子标记法筛选了50个引物;用筛选出的多态性好的6个引物组合能鉴定出所有材料,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但设备要求高,成本相对较高,普及较困难。因此,在玉米品种鉴定上,应以盐溶蛋白法为主。  相似文献   

13.
小麦是甘肃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城乡居民的主要口粮。为进一步加快甘肃省小麦育种的持续发展,总结回顾甘肃省小麦育种成效及发展历程,尤其是近10年来小麦育种成效,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小麦育种方向与目标、加强研发经费投入和基础条件建设、加强种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盐溶蛋白电泳与田间种植鉴定玉米种子纯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盐溶蛋白质电泳与田间种植鉴定两种方法鉴定了30个玉米种子样品的纯度。结果表明两者结果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907,线性回归方程为:y=2.8202+0.974x。证明蛋白质凝胶电泳法鉴定玉米种子纯度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刘宏魁  闫洪朗  原亚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396-11398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经济的品种鉴定方法,为品种纯度鉴定和新品种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盐溶蛋白PAGE法与SSR分子标记对玉米杂交种先玉335和泽玉11的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应用盐溶蛋白PAGE法,可以很好地鉴定玉米种子纯度,可用于大批量检测;选用的10对SSR引物,其中3个多态性好的SSR引物能区分所有材料。[结论]盐溶蛋白PAGE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稳定和低成本的特点。在该法为主批量检测种子的基础上,对难以鉴定的品种可采用SSR分子标记法作为辅助手段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田试验,调查了18.5%适·甲柳悬浮种衣剂包衣对小麦出苗的影响及苗期病害(茎枯病、根腐病、散黑穗病、腥黑穗病)及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等)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18.5%适·甲柳悬浮种衣剂包衣对小麦出苗有促进作用,表现为出苗率提高,出苗整齐,对作物安全,优于生产上常规种衣剂。18.5%适·甲柳悬浮种衣剂1∶20∶400(药∶水∶种)包衣处理对小麦苗期根部病害和地下害虫防效最好,对病害防治效果为94.4%,对地下害虫防治效果高达100%;其次是18.5%适·甲柳悬浮种衣剂1∶20∶500(药∶水∶种)包衣处理,对小麦苗期根部病害和地下害虫的防效分别达到89.8%和97.4%。18.5%适·甲柳悬浮种衣剂是一种优良的小麦种子处理剂,值得大力推广应用,综合防治效果和成本考虑,使用剂量以1∶20∶500(药∶水∶种子)包衣为宜。  相似文献   

17.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小麦育种目标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全面阐述国家粮食安全标准的同时,以小麦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进行分析。从育种角度出发,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培育以高产超高产、广适性(抗旱为中心)、高效低耗为目标的小麦品种选育,发挥科技对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将是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8.
小麦矮秆基因研究和利用简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矮秆基因的种类、遗传特性和分布等方面简述了小麦矮秆基因的研究和利用情况,并对继续利用矮杆基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小麦抗BYDV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证了小麦抗 BYDV育种的重要性 ,阐明了自 5 0年代发现 BYDV以后 ,科学家们首先将抗BYDV基因由小麦近缘种导入普通小麦 ,育成双二倍体 ,再作为中间材料培育成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 ,进而利用 Ph突变体、组织培养、分子原位杂交等途径 ,育成易位系材料 ,最终应用于抗病育种的过程 ;明确了不同偃麦草与不同小麦杂交 ,导入的抗 BYDV基因位点不同 ,从而扩大了抗源的多样性 ,同时也引起了遗传规律的差异 ;提出了现阶段抗病育种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提高玉米种子纯度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玉米的用途从食用、医用、饲用、酒用进一步发展为工业、交通、能源、燃料和国防科技的主要原料资源。通过多年的实践认为:玉米产量和玉米食用的营养价值,以及玉米作为工业或其他领域所使用原料的价值,与玉米种子纯度高低有相当大的关系。即:玉米种子纯度高,该玉米产量就高;玉米种子纯度高,则玉米作为其他用原料品质的各项指标也相应增加。重点在"分析玉米种子纯度下降原因的基础上,从国家和省级分级品种注册、种子实行质量控制到如何提高玉米自交系纯度的繁育技术途径上"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