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已经成为当今科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研究者已发表众多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文献综述,但单纯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特别是植物收获后的处置技术的系统综合的文献综述少之又少。为此,系统阐述了植物修复技术的内涵、组成部分、优缺点、超富集植物的概念、研究概况和修复植物收获后的处置技术,指出植物采矿技术可能成为科学家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并对植物修复技术发展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摘要]土壤重金属污染可导致土壤生物多样性丢失,土地质量退化,重金属的传递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如何及时发现并治理污染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土壤动物的主要类群与土壤生态系统各方面的信息密切联系在一起,常被作为土壤质量评价的重要生物学指标。本文着重介绍重金属物质对常见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活动、取食、繁殖等方面的影响,同时探讨重金属物质对土壤动物的生理毒性等方面影响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4.
臭氧处理对草莓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臭氧处理对草莓的保鲜效果,分别研究处理浓度为15 mg/m3、20 mg/m3、25 mg/m3、30 mg/m3;处理时间为1 min、5 min、10 min、15 min;处理次数为2天1次、4天1次、6天1次、不处理的臭氧对‘丰香’草莓0℃、30天贮藏期间果实腐烂和主要品质指标变化的影响。发现臭氧处理能够有效抑制草莓的腐烂,延缓草莓VC含量、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的下降。试验结果表明臭氧处理对草莓保鲜有一定作用,且最佳臭氧浓度为20 mg/m3。处理时间和处理次数对草莓的保鲜效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石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农业导致包括重金属在内的大量污染物被排放到环境中,土壤环境污染日趋严峻。石灰由于其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修复快速、效果明显等优势而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探讨石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效果及机理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近些年来有关石灰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并重点阐述石灰对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理,以及石灰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表明,石灰对重金属的修复机理主要是通过改变土壤pH、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土壤盐基饱和度BS、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等过程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吸附、沉淀、络合等。同时,石灰施用量、土壤pH、重金属污染程度、不同重金属种类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影响石灰的修复效果。因此,在实际修复过程中,为防止土壤出现板结现象,施用石灰过程中应考虑当地土壤的类型、石灰施用量、施用时期和施用方式等问题。研究旨在为探明石灰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改良修复的可行性提供理论支撑,并为实现重金属污染耕地达标生产及阻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及其对作物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的淋洗剂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效果,笔者研究利用水、石灰水、EDTA溶液、水+石灰水(即先用水淋洗后,再用石灰水淋洗)、水+石灰水+EDTA溶液(即先用水淋洗后,再用石灰水淋洗,最后用EDTA溶液淋洗)等5种淋洗方法处理尾矿重金属严重污染的土壤。结果表明:水、石灰水以及EDTA溶液等均能提取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其中EDTA提取的能力最强,水其次,而石灰水最弱;水稻、玉米、大豆和南瓜等4种作物在不经过修复的污染土壤上不能正常发芽生长,而在修复后的土壤上都能正常发芽,但水处理和EDTA溶液处理的土壤,种子发芽后很快死亡,而其他处理的作为仍可继续生长;石灰水或水+石灰水处理的土壤,作物生物量较高;在污染土壤上生长的作物均能吸收重金属,其中大豆和水稻吸收能力较强。这些结果表明,可以利用石灰来修复重金属尾矿污染的土壤,在修复的土壤上生长的大豆和水稻重金属含量较高,在作物布局上要尽量避免种植这2种作物。 相似文献
8.
油料作物对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类生活强度的增加,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土壤污染面积不断扩大。植物修复由于具有经济有效,生态友好,成本低的优点,已成为当今环境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采用油料作物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不但能有效的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而且又能维持土地的价值属性,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而且易于推广。笔者通过对常见油料作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效果进行综述,并对油料作物修复土壤后植物残体的处理以及作物籽粒出油后粕饼的进一步处理和综合利用做了探讨,通过飞灰溶融处理技术对植物残体进行处理,既能有效避免重金属的二次污染,并且实现对资源二次利用的目的。最后对油料作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改良剂原位固定技术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重要措施,其中选择经济有效的改良剂是该技术的关键。本研究主要介绍了具有碱性富硅特性的炼钢副产品钢渣对酸性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作用机制,以期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提供理论参考。首先分析了改良剂固定技术的研究现状;然后介绍了钢渣的主要理化性质,阐述了其对污染土壤pH及重金属活性的影响;最后论述了钢渣对喜硅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及对其重金属耐性的增强机制。通过分析表明:施用钢渣能同时调控重金属在土壤和植物2个系统中的迁移和转化,能够减少重金属向食物链的迁移,在酸性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蔬菜发育及品质的影响之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随着人们对蔬菜品质的要求提高,蔬菜重金属污染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蔬菜重金属污染现状、蔬菜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特征、重金属污染对蔬菜生长发育及品质等的影响,以及蔬菜重金属污染的控制途径几个方面概述了蔬菜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提高蔬菜品质,控制蔬菜重金属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生物质炭对土壤团聚体微域环境及重金属污染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炭作为一种优质的土壤改良剂,由于其实现了资源的可循环利用且在农业及生态领域中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因而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笔者综述了生物质炭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方面的修复作用,并从生物质炭对土壤团聚体微域环境的阳离子交换量、养分及微生物等方面的改善及影响入手,探索了生物质炭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对土壤重金属形态及生物有效性有显著的固定及改善作用。旨在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提出展望和建议,以期为生物质炭的发展动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不同污染程度农田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日益严重,农作物品质和产量不断下降,并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危害。但不同地区的污染状况存在很大的差异。针对不同污染程度的农田采取不同的修复措施,不仅能够提高修复效率,还能节约成本。文章综述了重金属不同污染程度农田的有效治理方法,中轻度污染农田主要采取植物阻控-植物富集移除、土壤钝化-植物阻控、农艺措施强化等防治措施;重度污染农田主要采取植物阻控-高效钝化、植物富集-其他高效技术、物理修复等修复措施。现在对于不同重金属污染程度修复技术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今后还需系统地针对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研究出具体可行的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3.
14.
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湖南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结果进行统计,掌握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单因子和综合因子指数法评价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现状。结果表明: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土壤中八种重金属Cd、Hg、As、Cu、Pb、Cr、Zn、Ni,除Hg和 Cr未受污染外,其余六种均受到轻污染;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As> Ni >Pb> Cu >Cd、Zn> Cr> Hg,空间分布不均匀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Cd> As >Pb> Zn> Cu> Cr> Ni> Hg。 相似文献
15.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进展 总被引:72,自引:6,他引:72
【研究目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今环境污染中污染面积最广、危害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国内外提出了众多的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笔者将其进行系统的总结与归纳,为以后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笔者综述了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几何均值综合评价模式、污染负荷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沉积物富集系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模糊数学法、灰色聚类法、基于GIS的地统计学评价法、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环境风险指数法等国内外典型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及模型,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劣之处和适用范围;【结论】通过分析表明各种评价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之处,在评价中要对实测数据样本点进行充分分析,反复试验比较,结合评价的目的和侧重点选择较优的方法。最后提出根据实际的情况采用多种方法结合,同时,应该从重金属污染生态效应着手,开发生物评价法。 相似文献
16.
17.
18.
桑树对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原位去除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研究矿区栽培种桑树对4种金属的富集特征和能力,在湖南浏阳七宝山矿区污染土壤上,以‘湖桑一号’为研究材料,分别测定植物各部分和土壤中Cu、Pb、Cd、Zn 4种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桑树各部位单位重量中Cu的含量的趋势为根(33.13 mg/kg)>叶(13.38 mg/kg)>皮(7.51 mg/kg)>骨(4.93 mg/kg),Pb的含量的趋势为根(33.13mg/kg)>叶(10.32 mg/kg)>皮(3.35 mg/kg)>骨(1.73 mg/kg),Cd的含量的趋势为根(4.53 mg/kg)>叶(1.90 mg/kg)>皮(1.57 mg/kg)>骨(1.03 mg/kg),Zn的含量的趋势为根(317.72 mg/kg)>叶(186.53 mg/kg)>皮(105.07 mg/kg)>骨(89.16 mg/kg)。每平方米耕作层土壤上桑树对Cu的迁移总量为12116.1 mg,修复年限为2.01年,对Pb的迁移总量为7409.83 mg,修复年限为15.45年,对Cd的迁移总量为2056.4 mg,修复年限为1.26年,对Zn的迁移总量为254532.8 mg,修复年限为0.39年。 相似文献
19.
丹参主要产地的土壤及药材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对丹参主要产地土壤及药材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对丹参资源的重金属安全提供理论依据。以丹参主产地进行取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对药材和土壤的铜、铅、镉、砷、汞进行限量检查,并进行污染指数评价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丹参主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基本不受各种重金属的污染;药材中As、Hg含量不高,处于质量安全级别内,Cd、Pb含量个别超标,而Cu含量超标现象相对普遍;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陕西山阳高坝镇与山东沂水诸葛镇等所产丹参属于轻度重金属污染,其余产区药材均为重金属质量安全;丹参Cu含量与土壤本底Cu含量有着显著的正相关,重金属在丹参中的积累存在着协调积累的效应。说明丹参资源生产中应严格执行国家二级土壤环境标准降低土壤本底Cu含量对药材的积累,降低含As类农药的使用避免As对Cu、Pb、Hg的协同累积。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为了研究微生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年有关微生物修复技术作用机理及方法的研究,同时阐述了不同微生物(细菌、真菌和藻类)对重金属的修复及其应用现状。微生物修复治理重金属污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该技术在工业化应用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今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