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必须全党动手,把提高农民收入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这是国家“十五”纲要的大政方针,也是“三个代表”的基本要求。为了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个要求,就必须把农机化这块“蛋糕”做“大”、做“全”做“强”。所谓的做“大”,就是要走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公司加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因为农业生产既面临自然灾害的风险,又面临市场风险。农产品较充裕、价格下降的情况下,很多农民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若农机联合农艺,按“自负盈亏,微利服务”的原则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民可以出“钱”买服务,解决了农民怕种…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的人数不断增加。一些农民靠打工挣钱,实现了奔小康的理想,但也有不少打工农民上当受骗。因此,外出打工农民应该做到以下“五个注意”。 一、外出打工之前,要注意通过合法、可靠的劳务服务单位联系劳务。打工者要通过市、县劳动  相似文献   

3.
浏阳出现“托田所”在湖南省浏阳市北盛镇,当地农民外出打工时,可放心地将土地交给“托田所”。“托田所”是在明晰土地所有权、承包权、使用权的基础上,按照“自愿、互利、简便”的原则,由镇村组3级组织主办的,为外出经商打工农民将其承包责任田使用权有偿转让给在...  相似文献   

4.
农民外出打工五注意卢明华凤城市畜牧技术推广站(118100)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农民外出打工挣钱,实现了致富奔小康的理想,但也有一些打工农民上当受骗。因此,农民外出打工必须做到以下“五注意”。一注意通过市县劳动就业部门和乡镇劳动服务单位联系劳务,不要轻...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三农”问题被认为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大的变量,即“三农”问题解决得好或不好直接关系到未来发展的快慢顺阻。“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密切关系到我国内需市场的扩大、整体购买力、社会稳定等方面。在“农民、农业、农村”这三个问题中,虽然解决农民收入问题不等于能解决农业和农村这两个问题,墨西哥、巴西等国的发展经验已经表明了这一点;但不能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话,就一定不能解决农业和农村这两个问题。近年来,我国农民增收问题日益突出,关于农民增收的讨论很多,至今仍然热烈地进行着。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很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了一批科技型农民。这些科技型农民热爱学习,或自费订阅报刊、资料,或通过远程教育、参加培训、外出学习,或自学“充电”等,努力掌握科学技术,并将科学技术应用到种植或养殖中去,成为科技致富的“急先锋”、“领头雁”、“排头兵”,并带领大家一同发家致富,成为农民朋友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7.
2004年中央1号文件将农机购置补贴专项纳入为国家“三补贴、两减免”重要的支农惠农政策,这是历史性的突破。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使农业机械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但很多地方将原来的农机项目也以农机购置补贴的形式实施,这一做  相似文献   

8.
“阳光工程”培训是国家农业部等六部委在全国农村推行的一种农民增收的措施,旨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认定的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使其能学到在城镇谋取职业的一技之长,从而保障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和稳定工作。“阳光工程”是一项农民快速致富工程,通过短期培训,减少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盲目性。增强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和增收致富的本领。  相似文献   

9.
长期看,农民增收的方式多种多样;短期看,“剜到篮子里便是菜”就不失为一种上佳的增收心态。外出打工也好,就地转为工人吃工资也罢,或干脆在农业产业化的升级中受益,等等,只要能为农民的腰包添砖加瓦,就是好“猫”。“反正是个穷,挣点总比闲着强。”可话又说回来,农民增收的模式和渠道虽然众多,但不分个青红皂白、子丑寅卯也是不可取的,甚至是相当危险的。不妨举两则例子:甲村,2000多人,农业村,除了土地还是土地。为了能多挣点,近年来该村青壮年劳力基本外出打工,因“亲友介绍效应”,打工者主要是去山西煤矿下井,人均一个月能拿个七八百元收…  相似文献   

10.
随着含山县7万外出务工的农民陆续返乡,含山供电公司在9个供电所共设立了105个“返乡农民工用电服务联系点”,公司通过延伸供电服务帮助返乡农民接电、复电,排查用户线路隐患,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做好冬季安全用电工作,确保返乡农民用上安全电、舒心电。  相似文献   

11.
一、团结拼搏,真抓实干,2003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精心组织“三夏”和“三秋”机械化生产,充分发挥了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2003年“三夏”期间,正值全国防治“非典”疫情的关键时期,联合收割机跨区转移受阻,外出务工农民不能及时返乡,麦收机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三秋”期间,大部分地区又遭遇了严重的旱、涝灾害,致使腾茬整地和播种难度加大,秋冬种的进度普遍推迟。面对比较严峻的形势,全国各级农机管理部门沉着应对,克服困难,全力以赴,打赢了抗击“非典”保夏收、抗旱防涝抢秋种这两场硬仗,赢得了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农民群…  相似文献   

12.
打工农民听分明,农忙“双抢”即来临,在外放心把钱赚,“铁牛”帮你把田耕。不用求人讲好话,不请酒饭不喝茶,保质保量包满意,增产增收笑哈哈。这是湖南湘西自治州保靖县农机管理部门在田野上打出的“助农广告”。让全县成千上万的打工族吃下“安心丸”,打消返乡念头。保靖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全县有4万多“候鸟型”打工族。农闲外出打工,农忙回家“双抢”。2003年,为防止非典扩散到农村,打工农民不能回家。县农机部门与乡镇政府联合组织国家、集体、个体经营的1500多台(套)农用汽车、农用运输车、拖拉机、小型多功能耕作机、抽水机、植保机具…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 ,广大农户就地取材 ,利用红砖作模 ,采取“无模悬砌卷拱法”砌拱建沼气池 ,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沼气事业的发展。但这种建池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对砌筑红砖的质量要求较高 ,造成红砖浪费较大 ;(2 )要求农民技术员有较高的砌工技术 ;(3)施工受雨雪等天气因素的制约较大 ;(4 )拆模、清理费工费时 ;(5 )表面质量不易保证。由于以上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建池的积极性。此外 ,沼气池建造的季节性较强。在南方双季稻种植区 ,一般 6月份以前为多雨季节 ,比较而言 ,砖模建池困难较多。而 7,8月是抢收抢插的农忙季节 ,无遐建…  相似文献   

14.
农业科技为谁研发?这问题听来有些明知故问。农业科技,顾名思义,就是为农业研发的科技,为农民服务的科技。从“三农”工作的需要来看也确应如此。但遗憾的是,农业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却并不完全如此。有些所谓的农业科技已经脱离了“三农”这一主题,不知是在为谁服务。有关部门做过一项统计,我国一半以上的农业科技研究成果正躺在实验室里“睡大觉”。为什么会这样?推广不利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但原因绝不仅限于此。其实,很多“赋闲”的农业科技在一开始就步入歧途,在出发点上就犯了错误。有的项目立项的根本目的就不是为农民服务,为农业服务…  相似文献   

15.
眼下,成武县拥有农业机械的农民主动承包外出务工经商农户责任田的耕作、收获、加工和运销等机械作业项目,使全县农村呈现出“人走田不丢,增产又增收”的喜人景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各类各种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班”,“农民夜校”等在各地蓬勃发展,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这是值得欢迎的。然而,农村还有相当部分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如果单纯地讲理论课,他们一时会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笔者认为,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同时,让农机专业户走上讲台,讲授农业机械的维修保养、配套机具、技术操作要  相似文献   

17.
——机关干部应尽可能进村入户,帮助农村干部和农民解决“三夏”生产中碰到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贫困村没有收割机,有些农户子女外出打工,“三夏”不能返回,还有些缺少劳力和老弱病残等生活困难户,需要机关干部帮助基层搞好协调,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18.
水稻种植机械化始终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难点和瓶颈。几年来浙江省东阳市进行了大量的探索试验,从机械化抛秧、机械直播,到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做了很多工作,但收效不大,没有得到农民的认同。浙江省农业机械化“十一五”规划提出,到“十一五”期末水稻机械化插秧要提高10个百分点。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认真总结经验,加强试验、示范和宣传,逐步得到农民认同,是尽快突破水稻机械化插秧瓶颈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农业机械的使用作业时间较短,相对一次性投资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特别是当今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很多农民对农业机械“渴望而不可及”,不得不沿用以前粗放型的经营方式。很多农民虽然有拖拉机,但因无钱购买配套机具、很多地方出现“大马拉小车”和“犁后喘”。为此怎样在现有条件下,提高配套机具的使用效率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今年4月底至5月初的“春插”农忙季节,正是我国部分地区“非典型肺炎”传染病肆虐的非常时期。衡阳县委、县政府一手抓“非典”防治,一手抓为民办实事。根据疫情易扩散的实际情况,动员外出务工的20多万农民特别是在广东、北京疫区的务工人员不要返乡,由政府组织各部门帮助他们解决农业生产的实际困难。县农机局从4月上旬开始,组织了全系统360多名干部职工,深入村组支农,联合2000多名农机手成立农机作业服务队340个,与6万多户外出打工农户签订承包作业合同,作业面积达1.53万hm2(23万亩),确保了全县农村外出务工农户无一人耽误春耕春插。据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