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白车根草(Trifolium repens)上分离的一株苜蓿花叶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杭州药试验场表现黄斑,花叶和皱缩症状的药用植物白车根草(Trifoliumrepens)上获得的一个病毒分离物SHy,经法液磨控制接种在豇豆,赤豆,菜豆,鸡冠花,番杏,黄瓜上引起局部侵染,在大豆,假酸桨,洋酸桨,苋色藜,昆诺藜,灰藜,千日红上引引起化叶或黄斑,在心叶烟,普通烟,黄花烟上引起系统黄斑和坏死.SHy在寄主反应上与其它作者所报道苜蓿花叶病毒的特征基本牙符且类似于Kreitlow等所描述  相似文献   

2.
以一株来自于白车根草(Trifolium repens L.)上的苜蓿花叶病毒分离物AMV-SY为材料,在电镜下观察测量经醋酸铀负染的196个提纯病毒粒子,按其长度分成等距离的5个组,用统计分析方法确定组间的差异。所得各组粒子的平均大小依次是组Ⅰ:(20.4 ±2.5) nm×(18.7±2.3) nm,组Ⅱ:(28.0 ±2.4) nm×(18.1±2.1) nm,组Ⅲ:(36.0 ±2.4) nm×(17.2±2.0) nm,组Ⅳ:(44.8 ±2.7) nm×(16.9±2.0) nm,组Ⅴ:(52.0 ±3.0) nm×(17.4±1.0) nm。它们分别相当于前人根据X-射线衍射或核磁共振所测定的Ta-t,Ta-b,Tb, M和B型病毒粒子。方差分析表明,5组病毒粒子间长度差异极显著,即组Ⅰ<组Ⅱ<组Ⅲ<组Ⅳ<组Ⅴ;病毒粒子宽度差异也极显著,但仅组Ⅰ粒子的宽度明显大于组Ⅳ 和组Ⅲ,说明在没有病毒RNA参与的情况下,单由不含病毒RNA的外壳蛋白亚基所构成的粒子其横向结构较为松散。对AMV统计分析的结果与前人根据对病毒粒子结晶中典型的粒子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或计算机模拟所获得的结果基本吻合,但组Ⅴ粒子,即最长一组AMV病毒粒子的统计长度明显小于结晶中X-射线衍射分析所测得最长的B型粒子。  相似文献   

3.
应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聚类法在微机上研究了苜蓿花叶病毒毒株的分类问题。结果表明,H-10分离物与苜蓿花叶典型株系完全相同,属同一株系。Wc分离物自成一株系且与黄化斑块株系最接近。这些结果得到血清方法的证实,并部分得到病毒外壳蛋白AA分析的证实。  相似文献   

4.
5.
6.
7.
8.
利用含有苜蓿花叶病毒中国分离株(AIMV-Ch)复制酶(P2亚基)基因编码区5’端cDNA(1306bp)的重组质粒pAM5和编区3’端及其非编码区(1234bp的重组质粒pAM3构建了含有复制(P2亚基)基因全长cDNA及其3’端非编码区的重组质粒pAM35,并将其重组于植物表达载体pGA643,构建其正链RNA的表达载体pGA35,为进一步开展转基因研究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选用6个有代表性的辣椒品种组成寄主鉴定谱鉴定表明,从北疆地区辣椒上得到的6个黄瓜花叶病毒(CMV)分离物,可初步分为坏死落叶型、花叶型和轻花叶型。  相似文献   

10.
采集北京田间的大麦感病叶片, 室内分离病原, 血清学检测能够与BSMV新疆株抗血清反应, 室内汁液摩擦接种可侵染大麦、小麦、本明烟和苋色藜, 能够种子传毒, 电镜观察病毒粒子为杆状, 同时, 国内首次利用RT-PCR扩增出597bp的BSMV外壳蛋白基因. 根据以上结果确定分离到的病毒为大麦条纹花叶病毒, 其寄主范围和种子带毒率与新疆株系有差别, 可能属于不同株系.  相似文献   

11.
评价14个来自中国和亚洲蔬菜研究与发展中心泰国区域中心(ARC/AVRDC)的辣(甜)椒品种在苗期和成株期对黄瓜花叶病毒(泰国分离物)的抗性,用DAC-ELISA检测病毒,苗期,VC16a表现高抗,其余13个辣(甜)椒品种病率的66.7%~100%,均归为感病品种,成株期,“VC16a”和“苏椒14号”2个辣椒品种表现抗病,病率垃为8.33%,“黄椒2号”,“Bangchang”及“苏椒5号”表现  相似文献   

12.
Deepti Singh  G.P.  Rao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5):436-438
对苏丹草进行甘蔗条纹花叶病毒(scsMV)人工接种,其叶片呈现连续褪绿条斑症状。采用RT-PCR和SC—SMV特异性引物SCSMV—ST2(F)、SCSMV—P1(R)对苏丹草染病植株上的甘蔗条纹花叶病毒进行鉴定,结果为阳性;对所获得的PCR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获得0.5kbp片段,在GenBank数据库中的注册号为No.EU650178;通过BIAsT比对和系统遗传分析(MEGA4.0),将其鉴定为甘蔗条纹花叶病毒,这是首次发现苏丹草可作为一种甘蔗条纹花叶病毒的人工选择寄主。  相似文献   

13.
苜蓿斑蚜是我国重要的苜蓿害虫之一,对我国苜蓿商品草的生产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就苜蓿斑蚜对我国苜蓿商品草生产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进行了评估,旨在对牧草害虫潜在经济损失评估方法及模型进行探讨和验证.结果显示,苜蓿斑蚜大发生时,其对我国苜蓿商品草产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1.51亿~11.27亿美元,表明苜蓿斑蚜对我国苜蓿产业经济的潜在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AMV)引起的大豆病害在东北地区时有发生,并有流行扩大之势。研究通过病情等级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197个北方大豆品种进行抗病性筛选。结果表明,AMV可侵染所有测试大豆品种,无对AMV完全免疫的抗性品种。综合病情等级和RT-PCR结果,其中30份大豆品种耐病性较好,在两次接种试验中均未表现出明显AMV症状,是AMV流行区域大豆栽培和育种的良好抗性资源。  相似文献   

15.
1984至1988年,研究了冷季苜蓿和红豆草抗冻性及体内某些营养物质变化。发现温度对牧草抗冻性发展有决定性的效应。秋季抗冻锻炼开始后,一定范围内,锻炼温度越低,抗冻性越强。可溶性糖、淀粉的含量与抗冻性有一定关系,但并不都是直接相关。抗冻锻炼期间可溶性蛋白增加量与抗冻性增强有关。从冬季一直延续到春季,红豆草均可能发生冻害,但腐烂和死亡则主要在春季才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从采自平度、临沂两地的西瓜病叶中得到两个病毒分离物W—PD和W—LY。W—PD可侵染3科8种植物,可由桃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钝化温度65℃,稀释限点10 ̄(-4)~10 ̄(-5),体外存活期20~25d。提纯病毒呈典型的核蛋白吸收,最大吸收峰为260nm,最小吸收峰为246nm。A260/A280=1.24。病毒外壳蛋白分子量为33.34KD。W—PD的粒子线状,长度为600~750nm。在病组织超薄切片中可以看到风轮状和环状内含体。W—PD与WMV—2的抗血清有明显的沉淀反应。以上结果表明,W—PD为WMV—2的一个分离物。W—LY可侵染5科13种植物。钝化温度70℃,稀释限点10 ̄(-3)~10 ̄(-4),体外存活期3~5d,可由桃蚜以非持久方式传播,与CMV的抗血清有明显的沉淀反应。W—LY应为CMV的一个分离物。WMV—2是我省西瓜病毒病的主要毒原,其分出率为75%,CMV的分出率为16.35%。  相似文献   

17.
侵染南瓜的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9年秋在杭州一株表现典型黄化花叶的南瓜(Cucuribita moschata)上分离获得一株线状病毒HZ00s1.该病毒分离物在葫芦科作物(Cucuribitaceae)上引起系统症状.经寄主反应测定、病毒形态学和寄主组织病变观察, 初步确定该病毒为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 ZYMV).对ZYMV杭州分离物(HZ00s1)的外壳蛋白序列及3 端非编码区进行了克隆及序列测定,并与ZYMV Conneticut分离物、Florida分离物、California分离物以及WMV2 Tonga分离物进行了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HZ00s1分离物与其它3种ZYMV分离物CP基因核酸序列同源性为93%~94%,而与WMV2 Tonga分离物的同源性仅为67%,来自美国的3种ZYMV分离物之间的同源性高达95%~99%.HZ00s1分离物与其它3个ZYMV分离物CP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5%~98%之间.因此确定在杭州地区葫芦科作物上有ZYMV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19.
邱清华  邓绍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204-15206
[目的]为了比较香根草、苜蓿和三叶草对土壤盐分吸收能力的优劣。[方法]采用不同等级的NaCl溶液或K2CO3溶液,定期定量浇灌栽培在同质地土壤上的香根草、苜蓿和三叶草。通过5个月试验研究,分析香根草的成活率、分蘖率和香根草、苜蓿和三叶草的生物量积累率及植株体内的盐分含量,并比较了香根草、苜蓿和三叶草吸收土壤中盐分的质量和能力。[结果]香根草、苜蓿和三叶草都对土壤中盐分有吸收能力,且苜蓿对土壤盐分吸收能力最强,香根草对土壤盐分吸收能力次之,三叶草对土壤盐分吸收能力最弱。[结论]香根草、苜蓿和三叶草对土壤中盐分的吸收能力与土壤盐度有关,同时对土壤中盐分的吸收是有选择性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探讨红豆草的饲用价值,改善国内奶牛蛋白质饲草多样性不足的状况。【方法】在陇西县选择体重、产奶量、胎次、泌乳期相近的荷斯坦奶牛20头随机分为苜蓿青干草、红豆草青干草、苜蓿青贮+青干草、红豆草青贮+青干草4个处理。【结果】结果表明:苜蓿青干草组比红豆草青干草组每头牛每天增加产奶0.03 kg,红豆草青贮+青干草组比苜蓿青贮+青干草组每头牛每天增加产奶0.12 kg。苜蓿青贮+青干草组比苜蓿青干草组和红豆草青干草组每头牛每天分别增加产奶0.78 kg和0.81 kg,分别提高了5.4%和5.7%;红豆草青贮+青干草组比苜蓿青干草组和红豆草青干草组每头牛每天分别增产0.90 kg和0.93 kg,产奶量分别提高了6.3%和6.5%;苜蓿、红豆草青贮和青干草饲喂泌乳牛的乳脂率、乳蛋白没有明显变化;红豆草青贮+青干草组比苜蓿青干草组和红豆草青干草组每头每天分别增加收入4.21元和4.38元;苜蓿青贮+青干草组比苜蓿青干草组和红豆草青干草组每头牛每天增加收入3.48元和3.66元。【结论】用红豆草可代替苜蓿饲喂泌乳牛,不会影响产奶量;苜蓿和红豆草的青贮分别代替奶牛日粮中的部分苜蓿和红豆草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