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党媛  李祚泳  邹艳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618-8619,8695
为建立对多个指标皆适用的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模型,在对各营养状态指标值进行规范变换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对多项指标的规范值均适用的湖泊营养状态的对数型幂函数指数公式,并采用蜜蜂免疫进化算法对公式中的参数进行优化,获得湖泊营养状态的对数型幂函数普适指数公式。将普适公式应用于武汉东湖10个湖区的营养状态评价分析,其评价结果与用幂函数加和型指数公式的评价结果完全一致,并与实际相符合,表明蜜蜂免疫进化算法用于富营养化评价模型中的参数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蜜蜂免疫进化算法的湖泊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对多个指标皆适用的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模型,在对各营养状态指标值进行规范变换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对多项指标的规范值均适用的湖泊营养状态的对数型幂函数指数公式,并采用蜜蜂免疫进化算法对公式中的参数进行优化,获得湖泊营养状态的对数型幂函数普适指数公式。将普适公式应用于武汉东湖10个湖区的营养状态评价分析,其评价结果与用幂函数加和型指数公式的评价结果完全一致,并与实际相符合,表明蜜蜂免疫进化算法用于富营养化评价模型中的参数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以某人工湖泊为对象,在夏季温排水时,通过对湖泊水域水温、透明度、高锰酸盐指数、氮、磷和叶绿素a的监测,研究了温排水对湖泊富营养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温排水导致了排放口附近水域水温的升高和溶解氧降低;温排水的长期累积效应造成排放口附近水域氮、磷含量升高。并应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湖泊2009年7月~9月富营养化状态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温排水加快了排放口附近水域富营养化进程。湖泊短期内从轻度富营养状态进入到中度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4.
涡湖水质调查与富营养状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4年4月-2005年4月对涌湖水质进行调查,分析了透明度、pH值、DO、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无机氮、总磷等水质参数年内变化规律。采用涌湖富营养状态指数评价其富营养化程度,并对比了20年来该湖富营养化状况。研究表明,涌湖水体夏季DO为3.98mg/L、生化需氧量年均值为4.98mg/L、高锰酸盐指数年均值为4.59mg/L、总无机氮年均值为1.37mg/L、总磷年均值为0.209mg/L;除南部部分水域属中-富营养后期外,大部水域营养状态处于富营养期,且富营养化程度由北向南逐渐减弱;氮磷物质含量明显上升是造成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上游来水水质恶化和网围养殖过密造成水质污染和湖泊环境功能破坏,从而导致氮磷累积。  相似文献   

5.
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可拓学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湖泊富营养化的综合评价问题,在概述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的基础上,介绍了可拓学评价方法,分析了该法的特点,即具有分辨能力强,不丢失中间信息等优点。将可拓学评价方法用于洪湖的富营养化状态评价,结果表明2005年8月到2006年7月期间洪湖的入湖区、养殖区、开阔区、保护区和全湖的富营养化状态依次为轻富营养、轻富营养、轻富营养、中营养和轻富营养等级。这与模糊数学方法的评价结果一致或接近,说明了可拓学评价方法用于富营养化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修复中的生态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近年来浅水湖泊沉水植物修复相关文献报道,总结了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湖泊治理中的生态机理,分析了影响沉水植物恢复的主要因子(藻类影响、鱼类摄食及扰动等),综合探讨了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修复中的重要作用,为科学合理地开展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修复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于2004年4月-2005年4月对涌湖水质进行调查,分析了透明度、pH值、DO、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无机氮、总磷等水质参数年内变化规律。采用涌湖富营养状态指数评价其富营养化程度,并对比了20年来该湖富营养化状况。研究表明,涌湖水体夏季DO为3.98mg/L、生化需氧量年均值为4.98mg/L、高锰酸盐指数年均值为4.59mg/L、总无机氮年均值为1.37mg/L、总磷年均值为0.209mg/L;除南部部分水域属中-富营养后期外,大部水域营养状态处于富营养期,且富营养化程度由北向南逐渐减弱;氮磷物质含量明显上升是造成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上游来水水质恶化和网围养殖过密造成水质污染和湖泊环境功能破坏,从而导致氮磷累积。  相似文献   

8.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湖泊富营养化现象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富营养化通常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活污水、化肥和食品等工业废水、降水以及地表径流中含有的大量氮、磷及其他无机盐等植物营养物质输入水库、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后,水体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大型绿色植物和微型藻类旺盛生长,迅速繁殖,水体从生产力水平较低的贫营养状态向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富营养状态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北京鸿华高尔夫球场人工湖富营养化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北京鸿华高尔夫球场人工湖的营养状态,并探讨影响球场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2008年4—10月,对球场的两个子人工湖(1号湖和4号湖)水体的浮游藻类和水体理化性质进行监测。结果显示,球场两湖水体的浮游藻类主要由蓝藻门、硅藻门和绿藻门组成,其中,蓝藻门的数量占绝对优势;两湖浮游藻类的优势种呈明显的季节变化。鸿华高尔夫球场两人工湖水体在试验期内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的范围分别为49.47~65.56和52.67~68.39,显示为两湖水体已达到轻度富营养至中度富营养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伟  晏娟 《安徽农学通报》2014,(8):121-122,150
湖泊富营养化是指湖泊生产力水平逐步由较低的贫营养状态向较高的富营养状态转变的现象。控制营养盐输入是湖泊治理的关键,但对于削减外源污染物,是控磷还是控氮,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一是认为磷是藻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只需控磷。二是认为氮也是藻类主要生长限制因子,必须控氮。针对我国湖泊生态系统中氮磷含量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特点,藻类生长过程中的限制因子可能随季节发生变化,因此建议富营养化湖泊治理在控磷的同时也要控氮,并且要加强外源和内源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11.
水生维管束植物在湖泊富营养化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生植物的分类和应用以及水生维管束植物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机理及其应用技术途径等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今后水生维管束植物研究的重点,认为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水生植物,适时收获,防止二次污染,增强利用水生植物在控制大面积湖泊污染技术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2013年5月—2014年3月在太泊湖布点,隔月进行1次采样,监测分析该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和水质情况。结果表明,在该湖中共鉴定浮游植物79种,隶属于7门,主要为绿藻、蓝藻、硅藻;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夏、秋、冬季较高,且逐渐增大,春季最低,空间分布上有差异;其优势种集中在绿藻门,藻类污染指数值为3的小球藻一直是优势种,9月优势种种类最多,绿藻商为12;湖水富趋于重富营养化状态。对高丰度藻类和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蓝藻门和绿藻门呈显著正相关,蓝藻门和绿藻门的细胞丰度与总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钙呈显著负相关,黄藻门的细胞丰度与镁呈显著负相关;各藻类细胞丰度和环境因子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不同藻类受不同环境因子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利用生物净化水质受到人们的重视。水生维管束植物以其特有的组织、生态功能及易于人工操纵等特点,在净化水质、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试验的目的在于研究和探讨水生维管束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率,为水生维管束植物金鱼藻用于净化水质提供科学依据。在试验过程中,通过调控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满足金鱼藻的生长所需。试验结果表明,金鱼藻对水体中NO3-N、NO2-N、NH3-N、PO4-P的去除效果较好;对水生维管束植物进行长效管理,是决定水质净化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太湖水域富营养化之生态恢复初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由于近年来的过度开发及各类污染,太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水域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和可持续利用均遭到了严重威胁。针对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其中建立人工湿地和植物群落系统并以其净化水体和恢复流域内水生植物群落,成为生态恢复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结合国内外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水生植物的重要生态功能和生态地位,归纳了浅水湖泊水生植物生态修复和水华水体水生植物生态治理相关技术,并展望了今后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分形理论在湖泊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准确评价湖泊所处的营养状态,进而为湖泊富营养化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首次提出了基于分形理论的湖泊富营养化的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单个水质指标的分维数,由最大似然分类原则确定单个水质指标的评价分维指数,并采用加权平均法求算湖泊富营养化多个水质指标的综合评价级别。经全国30个湖泊实测水质资料的验证,分形评价方法具有计算精度较高、方法简单、计算工作量小的特点,为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生物链调控技术防治湖泊富营养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已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综述了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中的生物链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削盐、控藻和碎屑生物链的作用,认为复合生物链的构建将对湖泊水质修复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内蒙古乌梁素海面临的污染现状,基于三维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的计算模式,将其与CE-QUAL-ICM模型耦合,模拟了不同情景下的乌梁素海藻类、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年际和季节变化规律,模型中不仅考虑了风速和蒸发对模型的影响,也加入了挺水植物密度、高度、直径等形态指标,以此反映水生植物存在的区域中植物吸收降解污染物质、风速对底部应力、流场变化等因素对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挺水植物分布的耦合模型能够很好的模拟藻类和污染物质在乌梁素海内的年际、季节变化过程,模拟结果更接近于实际,模拟值与实测值间的相对误差基本控制在30%以内,大部分相对误差已控制在20%以内;降低入湖污染物质负荷直接影响着湖区内水质浓度的变化。另外,对于浅水或挺水植物密集而无法进入取得信息的区域,利用所建耦合模型能够为这些区域湖泊规划、管理、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冯业强  夏品华  张明时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733-6734,6740
[目的]分析红枫湖水库的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问题。[方法]通过室内外调查研究,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红枫湖水质、水生生态系统、底泥污染特征以及蓝藻水华发生规律进行全面分析。[结果]红枫湖全湖处于中富营养到重富营养状态,水质为Ⅴ~劣Ⅴ类;湖泊底质蓄积了大量的营养盐,是水库富营养化的重大污染源;水生生态系统退化,易形成蓝藻水华。[结论]红枫湖的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利用植物化感作用抑制藻类具有生态安全和灵敏高效等优点,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利用植物化感作用抑藻的进展,从化感物质对藻细胞光合作用、酶活性、细胞膜、细胞超微结构、基因表达的影响方面探究了植物化感抑藻作用的机理。并分别就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中提取的各类化感抑藻物质的抑藻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尤其探讨了木本植物抑藻的潜在价值,为开发新的抑藻剂提供理论指导。本文还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植物抑藻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