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对100单株果样7项品质指标分析,单果重与其它品质指标相关显著性排序:可食率>果皮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可滴定酸TA。果越大,皮越厚,可食率、TSS和TA越低。当单果重≥350g时,TSS≤10%的果实比率为31%;单果重≤200g时,TA≥1.0%的果实比率为29%。相关分析筛选,单果重200g~320g范围与TA、TSS不相关,约占果实总体70%,回归模拟:果实横径cm=5.192+0.01033×单果重g(F=5699、P≤0.0001)。单果重与果形指数相关性极显著,平均果形指数≈1.0。建议《脐橙GB/T 21488-2008》取消4L级,并修订S级为6.5~7.0cm;果实内质TSS、TA推荐修订:特等TSS≥12.0%& TSS/TA≥11;一等TSS≥10.5%& TSS/TA≥10;二等TSS≥10.0%& TSS/TA≥9。  相似文献   

2.
以“仙进奉”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不同抽生期的末次秋梢为试材,探究其对成花、坐果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九月中旬抽生末次秋梢的树结果母枝质量最佳,其成花枝率和挂果枝率最高,分别为94.41%和63.8%;果实发育期间的累积落果率最低,只有77.38%;平均单株产量和单果重最高,分别为59.6 kg 和25.37g,相较于八月下旬和九月下旬抽生末次秋梢的树,其产量分别增加了158%和22%,单果重分别增大了8.8%和6.6%;但是不同的末次秋梢抽生期对焦核率、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TSS)以及固酸比(TSS/TA)等果实内部品质指标的影响并不明显。据此认为,在广州地区,“仙进奉”末次秋梢放梢时期以9月中旬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以卡里佐枳橙砧塔罗科血橙为材料,研究果面色泽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树冠不同方位的果面色泽L值(亮度)与b值(黄蓝色差)为中部>北面>西面>东面>南面,a值(红绿色差)则正好相反;树冠不同方位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为南面>东面>西面>北面>中部,维生素C(Vc)含量为南面>北面>东面>西面>中部;不同果面色泽的果实TSS和Vc含量为红色>浅红色>黄色;同一个果实不同着色部位对应的果肉TSS含量为红色和中间部位色显著高于黄色部位。果面色泽与果实品质相关性分析表明,果面a值与果实TSS、固酸比(TSS/TA)和Vc呈显著正相关,果面L值和b值则与上述果实品质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塔罗科血橙果实可依据果面红色色素(花青素)的累积差异判断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4.
“天草”与“不知火”是日本近年来育成的桔橙新品种。经浙江象山、台州等地引进试种观察,其果实品质等经济及栽培性状表现较好,现将两品种介绍如下。 天草枯橙是日本农水省口之津支场1982年以清见和兴津早生NO.14杂交后代为母本再与佩奇桔柚杂交实生育成,1995年定名并获得品种登记。天草树姿开张,树冠较小,树势中庸。果实扁球形、紧实,果梗部略呈球形,果顶部平坦,果皮淡红橙色、较薄(约3mm),剥皮略难,果面光滑,油胞大、稍凸,香气近似橙类,单果重200g左右,大小较一致;果肉橙色,沙囊小、纺锤形,肉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武汉地区嫁接于枳、枳橙、枳柚、资阳香橙和红橘的‘华农本地早’橘(BDZ)和‘国庆1号’温州蜜柑(G1)的树冠体积、砧穗亲和性等营养生长参数,以及TSS、TA及TSS/TA等果实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和评价。5种砧木对G1和BDZ营养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差异显著。营养生长方面,比较G1和BDZ的树冠大小发现枳柚、红橘>枳橙、香橙>枳;嫁接于枳柚的BDZ的树冠体积2018年达24.5 m3,树势较强;而枳仅为枳柚的1/3,矮化效果明显,树势较弱。BDZ与枳柚的亲和性较差,G1与红橘的亲和性较差,BDZ和G1与枳橙、枳、香橙的亲和性均较好。果实品质方面,嫁接于枳及枳橙的G1和BDZ果实TSS相比嫁接于枳柚、红橘和香橙的较高,2018年BDZ果实TSS分别为枳13.0%、枳橙12.2%、枳柚11.6%、红橘10.8%和香橙10.3%。果实TA在枳柚砧上较高,红橘砧上较低,另3种砧木居中;2016年嫁接于枳柚的BDZ果实TA高达1.1%,红橘上仅为0.7%。嫁接于枳、枳橙、红橘的果实TSS/TA相比香橙、枳柚高,2018年BDZ果实TSS/TA分别为枳14.9、枳橙14.9、红橘14.1、香橙13.6和枳柚10.9。综合评价表明,枳、枳橙和香橙砧木可以使接穗品种果实品质优良、树体矮化或树势中庸,且与接穗嫁接亲和性较好,是武汉地区宽皮橘的适宜砧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江西赣南地区猕猴桃主栽品种‘东红’为试材,调查其结果母枝粗度分布范围并划分为5个等级粗度,探究不同等级粗度结果母枝‘东红’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差异,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可为‘东红’猕猴桃冬季修剪时适宜结果母枝的选留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粗度结果母枝的‘东红’猕猴桃在果实风味品质、色泽指标等方面均存在差异。结果母枝粗度在10-12 mm时,单果重、果实横纵径均最大;结果母枝粗度在8-10 mm时,果实干物质、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可溶性固形物、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含量均为最大;随着结果母枝粗度的增加,果肉色调角、可滴定酸含量下降,固酸比、糖酸比上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表明,‘东红’猕猴桃结果母枝粗度为8-10 mm的果实综合品质最佳,随着结果母枝粗度增加,果实综合品质下降,结果母枝粗度为16 mm以上的果实综合评价最低。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重庆三峡库区晚熟脐橙品质变化,以及确定其适宜采收期。2015年1-5月在重庆市奉节县的6个主产乡镇的10个代表性果园,分别采集凤晚和鲍威尔脐橙果实横径80-85mm的大果和横径60-70mm的小果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相同采果时期,2个品种的大果单果重、纵横径和皮厚均高于小果,但可食率、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Vc含量、还原糖、转化糖及总糖均低于小果,2种类型果实的各个品质指标大多数有显著性差异;由于小果的TA均高于大果,导致其固酸比(TSS/TA)低于大果。总体而言,两个品种随采果时期的推移,TSS和TSS/TA上升,TA含量下降;Vc含量先减后增,多数在4月18日最小,随后上升。两个品种果面色差L值随着采果时期的推移先减后增,在4月18日达到最小值,随后上升;凤晚脐橙果面色差a值在3月18日最大,鲍威尔脐橙果面色差a值在1月18日最大;而两个品种的果面色差b值均在1月18日最大;凤晚的果面色差a/b值先增后减,在3月18日达到最大值;鲍威尔的果面色差a/b值先减后增,在4月18日达到最小。总的来说,凤晚脐橙果实成熟期和适宜采收期为4月中旬,鲍威尔脐橙为5月中旬;凤晚脐橙品质优于鲍威尔脐橙;小果的果实品质优于大果。  相似文献   

8.
佐藤香桔橙     
1育种经过佐藤香桔橙是一个有清见特性与“温室默科特桔橙”风味与着色的新品种,香气浓郁,栽培容易,可供年内上市,1980年以清见x默科特杂交,1988年始果,1995年定名为“佐藤香(佐藤の香)”。1999年获得日本种苗法登记。2品种特性佐藤香桔橙树冠大小中等,树势略弱,枝梢细短。叶片较短,约为清见的六成,很狭。花瓣中等长,较窄,色白,五瓣。果实呈短卵形,单果重200g左右,果形指数较小。近果便都具短颈,果面略粗糙。剥皮性同温州蜜柑,较容易剥皮,囊壁软,沙囊呈浓橙色。果汁多,含糖量较高,可溶性固形…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红美人’桔橙果实在浙江衢州地区的适宜采摘期和上市期,对‘红美人’桔橙果实10月以后的品质变化进行观测,进行了不同采摘期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红美人’桔橙果实的适宜采摘期为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品质表现为果实风味口感好,尤其是化渣性特佳、有果冻感。上市期以11月中旬至翌年的1月下旬 ,过早则果实风味不浓、香气不足及化渣性不突出,体现不了‘红美人’的极致口感,失去了该品种的辨识度。2月以后上市,果实易出现陈味,其鲜味受影响,影响作为高档柑桔果实的品质内涵。  相似文献   

10.
以‘早钟6号’枇杷为试材,研究不同修剪程度对结果母枝、果实质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二次重度短截,翌年结果枝短而粗壮,叶片数多,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特级果率和收益率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5%,44.80%,41.5%和85.80%。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采用隔年交替结果技术橘园的12年生“国庆一号”温州蜜柑为材料,研究休闲树不同时期枝梢做结果母枝对翌年开花结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8月初萌发的枝长27cm左右的秋梢做结果母枝坐果数最多、坐果率最高,2018年、2019年坐果率分别为49.6%、48.1%,且果实外形品质和内在品质等商品性较好。因此,采用交替结果技术的休闲树要加强夏季修剪,促进8月初萌发整齐、健壮的早秋梢,培养良好的结果母枝,为翌年丰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柑橘一旦感染黄龙病,叶片将出现黄化、果实品质劣变。本研究比较了赣州纽荷尔脐橙、永春芦柑、广西砂糖桔的黄龙病果实与正常果实在果实大小、形状、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Vc和矿质营养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发现感病果实纵、横径均显著低于正常果实,其中纽荷尔果实的果形指数显著变小、芦柑和砂糖桔的果实指数则显著变长,并且纽荷尔和芦柑的感病果实重量显著低于正常果实;其次,感病果实的TSS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果实,但是TA和Vc的变化在不同品种之间的表现不一致。另外,矿质元素分析表明,纽荷尔病果中N、P、K、Ca、B、Cu、Zn、Al等元素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果,芦柑病果中只有Zn、Na和Al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果实,砂糖桔病果中有Ca、Fe、Mn、Na和Al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果实。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柑桔裂果是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严重影响果实的商品价值,因此弄清不同柑桔品种裂果的差异及成因对提高柑桔品质、减少产量损失尤为重要。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对纽荷尔脐橙、朋娜脐橙、白柳脐橙、清家脐橙、塔罗科血橙、兴津温州蜜柑、清见桔橙、不知火桔橙、485-28、32-1(其中485-28、32-1为柑研所新品系)10个品种进行裂果数目调查,并与气象资料、树体叶片营养状况和果实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裂果率差异极大,清见未见裂果,而 485-28 的累计裂果率达到 78.72%。甜橙类品种裂果率与果皮厚度呈显著负相关。雨量分布不均是导致果实裂果的原因之一。研究发现柑桔叶片钾含量与裂果率呈显著负相关,结果枝与营养枝的钙含量与果实裂果率相关性不明显,但二者间的差值与裂果率呈显著负相关,这可能与 Ca的调运能力有关,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因此,生产上应选择裂果率较低的品种,合理灌溉,适当增施钾和钙肥,以降低果实裂果率。  相似文献   

14.
以7年生塔罗科血橙树为试验对象,设置黑膜(T1)、内黑外银反光膜(T2)、无色透明膜(T3)以及不覆膜为对照(CK)等4种处理,研究了塔罗科血橙园地面不同材料覆盖对塔罗科血橙果实果面、果肉和果汁的颜色以及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三种覆膜处理的塔罗科血橙果实着色明显且均匀,可溶性固形物(TSS)提高11.20%~13.20%、维生素C含量提高7.88%~14.49%、固酸比提高9.31%~14.13%,可滴定酸(TA)含量变化不大。综合比较3种地膜材料的果园地面覆盖效果,T2处理好于T1,T1好于T3,即以内黑外银色的反光膜效果相对最好。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1月-2013年1月对3种不同树龄的“蓬安100号”果实进行定期取样分析。结果表明,果实可食率为69.72-72.94%%,果型指数为1.13-1.14,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维生素C含量和固酸比均随采收时间推迟而上升,而酸含量却一直下降趋势,TSS上升幅度最大的为4年生树,上升了2.99个百分点,酸含量下降最多的为26年生树,下降了0.47个百分点。果实大小、TSS含量、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固酸比受树龄影响较大,其中幼龄树单果重较成年树大,26年生高换树TSS含量最高,固酸比最低,4年生和14年生树之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2014~2020年在观察比较了桂柚1号与沙田柚在生物学特性、结果习性、产量、果实品质和贮藏性能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桂柚1号与沙田柚的叶片、花、果实及种籽外形特征、果实成熟期基本相同。桂柚1号自交亲和,以1年生以上春梢结果母枝、无叶花序花结果为主,自然自花坐果率1.71~9.7%,可节省异花授粉人工费622.82~674.68元/666.7m2,沙田柚自交不亲和,以1年生以上春梢结果母枝、无叶花序花结果为主,自然自花坐果率0~0.47%;桂柚1号与沙田柚的果实产量、单果重量及采收时的TSS、维生素C、全糖、可滴定酸含量和固酸比、糖酸比的差异不显著;在耐贮藏性方面,桂柚1号优于沙田柚。桂柚1号综合表现优于沙田柚。  相似文献   

17.
选取梨不同品种果实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梨品种品质指标差异,筛选出影响梨品质的关键指标,并根据品质指标对60个梨品种进行分类。结果表明: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不同梨品种果实各项品质指标存在差异,前4个因子特征值均大于0.9,累积贡献率达78.35%。第1主成分味道因子,其大小主要由SSC、TA、pH、乙醇和乙醛决定;第2主成分甜酸度因子,其大小主要由SSC/TA决定;第3主成分粗糙度因子,其大小主要由石细胞含量决定;第4主成分重量因子,其大小主要由单果重决定;10个品质指标中有7个指标对前4个因子贡献率最大,包含了大部分信息,因此筛选SSC、TA、SSC/TA、pH、石细胞、乙醇和乙醛作为梨品质的关键指标。聚类分析将60个梨品种分成三大类。综合分析得出不同梨品种品质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各品质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同一品系的梨品种不一定具备相同的品质特点。  相似文献   

18.
根据南方软溶质水蜜桃‘玉露’的不同成熟度,比较果实单果重、果型、色差、TSS和TA含量、硬度、出汁率、腐烂率和贮藏性等指标发现,七成熟(CK)采收的果实色泽和品质都与成熟(八、九成熟)果实有显著差异,即使在室温下贮藏后,仍不能达到成熟果实品质;但室温下贮藏3 d后腐烂率为30.4%,6 d后腐烂率为41.9%,仍具有部分商品性。而成熟(八、九成熟)的果实,采收时果实品质差异较小,室温贮藏后,经过后熟,色泽与留树完熟的果实无显著差异;其中八成熟果实在室温贮藏3 d后,腐烂率达到40.5%,6 d后为50%,而九成熟果实在室温贮藏3 d后腐烂率即达到了68.2%,6 d后不具商品性。  相似文献   

19.
粗皮果的出现严重降低了库尔勒香梨果实的商品性。研究粗皮果与正常果品质及矿质营养差异,初步明确粗皮果发病原因。以正常果为对照,分析了粗皮果与正常果单果重、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可滴定酸含量(TA)、Vc和果皮颜色等品质指标的差异,并对N、Ca、K、Mg、P、B等6种矿质元素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粗皮果单果重、硬度、TA均显著高于正常果(P<0.05),SSC显著低于正常果(P<0.05),Vc含量粗皮果高于正常果,但差异不显著,且粗皮果中公梨所占百分率远高于正常果; N、Ca、K、P、B、 N/Ca 和N/(Mg Ca)粗皮果均高于正常果,而K/Ca则低于正常果。粗皮果多在公梨上发生,品质较正常果差,且其发生与N及N/Ca高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适于翠冠梨常温货架期的合理采收期,以翠冠梨为试验材料,在常温贮藏条件下模拟货架期,研究在常温货架条件下不同采收期对翠冠梨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货架初期,采收期Ⅰ的翠冠梨果实Vc和TSS含量显著低于采收期Ⅱ与采收期Ⅲ;货架中期,采收期Ⅲ的翠冠梨其果实失重率、腐烂率、呼吸强度以及Vc和TSS含量的降解速率显著高于采收期Ⅰ和采收期Ⅱ的;在货架后期 ,失重率、腐烂率和呼吸速率和均为采收期Ⅲ>采收期Ⅱ>采收期Ⅰ,色差指数和硬度三者无显著差异,Vc含量采收期Ⅲ和采收期Ⅱ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高于采收期Ⅰ,TSS和TA含量采收期Ⅰ和采收期Ⅱ显著高于采收期Ⅲ。综合各项指标,采收期Ⅱ的果实货架期品质优于采收期Ⅰ、Ⅲ的果实,为较适宜的采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