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筛选防治石榴蓟马的高效、低毒和无污染的生物杀虫剂,采用浸渍法测定了4种生物杀虫剂对石榴蓟马不同虫态的毒力效应。结果表明:4种生物杀虫剂对两种石榴蓟马的毒力依次为:乙基多杀菌素>印楝素>苦参碱>除虫菊素。乙基多杀菌素对黄胸蓟马3龄若虫和成虫的LC50分别为8.550 mg/L和12.078 mg/L。对西花蓟马3龄若虫和成虫的LC50分别13.647 mg/L和20.185 mg/L。印楝素和苦参碱亚致死浓度均可引起两种石榴蓟马的化蛹率和羽化率显著下降(P<0.05)。表明乙基多杀菌素、印楝素和苦参碱均能对两种石榴蓟马种群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TFS-农药增效灵与杀虫剂合用防治茶尺蠖田间试验程观泰,胡暑光,方承明(安徽省屯溪茶业学校245031)TFS-农药增效灵是安徽省太和县农药厂为防治棉花抗药性害虫而研制的一种农药增效剂。在皖北棉区利用该增效剂与杀虫剂合用,防治棉铃虫等,效果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花蕾注射法对9种天然源农药防治香蕉黄胸蓟马的田间防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除虫菊素、藜芦碱、d-柠檬烯、绿僵菌在推荐剂量下对香蕉黄胸蓟马的防治效果最高,其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同时,试验结果还显示,d-柠檬烯分别与除虫菊素和藜芦碱以2.5 mL/L +2.5 mL/L混配时增效作用显著,其防效分别为98.74%和98.26%,显著优于单剂和其他处理。花蕾注射除虫菊素、藜芦碱、d-柠檬烯、绿僵菌对香蕉黄胸蓟马具有较好防效,可作为香蕉黄胸蓟马绿色防控的药剂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蠋蝽对桑树害虫桑木虱的生物防治潜力,在温度25℃、湿度50%、光周期16L∶8D环境下,测定了3龄和4龄蠋蝽若虫对5龄桑木虱若虫和成虫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蠋蝽对桑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3龄和4龄蠋蝽若虫对桑木虱成虫的日最大捕食量较高(分别为10.709和12.359头),3龄和4龄蠋蝽若虫对5龄桑木虱若虫的日最大捕食量较低(分别为2.998和4.675头),蠋蝽对桑木虱成虫的控制作用显著高于桑木虱若虫。研究结果可为野外释放蠋蝽防治桑木虱提供理论依据,预期在野外桑木虱成虫发生期释放4龄蠋蝽若虫效果最佳,有助于促进桑园绿色防控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出防治葡萄茶黄蓟马效果较好的药剂,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本研究采用药膜浸叶法测定了17种药剂对茶黄蓟马成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氟虫腈、虫螨腈、高氯氰菊酯、吡虫啉、功夫等药剂对茶黄蓟马表现出较高的毒力,建议在田间防治中优先考虑使用这些药剂;毒死蜱、丁醚脲、阿维菌素、丁硫克百威和丙溴磷的毒力效果相对较低,建议在生产中尽量少用。本研究对茶黄蓟马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可为今后化学防治该害虫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昭通、泸西、马龙与丽江几个云南苹果主产区苹果园蓟马种群进行调查,根据蓟马的形态学进行分类和鉴定,结果显示云南苹果产区主要存在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黄蓟马(Thrips flavus)、花蓟马(F. intonsa)、烟蓟马(T. tabaci)、暗足蓟马(T.obscuripes)与八节黄蓟马(T. flavidulus),一共6种蓟马。在昭通、丽江宁蒗、泸西各地,蓟马种类各不相同,其中,西花蓟马(F. occidentalis)是最主要的种类,地区与品种分布最广泛,而八节黄蓟马(T. flavidulus)、暗足蓟马(T.obscuripes)与烟蓟马(T. tabaci)在云南少数地区少数苹果品种上分布。  相似文献   

7.
金永玲  杨苏宁  丛斌  王丽艳 《草业科学》2015,(11):1913-1919
为了确定氰戊菊酯对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解毒酶的影响,利用点滴法进行毒力测定的同时,针对不同虫源黄胫小车蝗测定了增效醚(PBO)、磷酸三苯酯(TPP)和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3种酶抑制剂的增效作用和虫体内解毒酶的活力。结果表明,氰戊菊酯对室内虫源的LD50为4.38×10-3μg·头-1,对黑龙江地区田间虫源HG、LD和ZY的LD50分别7.30×10-3、7.21×10-3和2.298×10-2μg·头-1,与室内虫源相比,抗性比分别为1.67、1.65和5.25倍。PBO对室内虫源和田间虫源ZY的增效比分别为2.16、3.91倍,TPP对室内虫源和田间虫源ZY的增效比分别为2.00、2.15倍。田间虫源ZY体内酯酶及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室内虫源(P0.05)。经氰戊菊酯诱导后,室内虫源和田间虫源ZY体内的酯酶上升比值分别为2.25、1.59倍,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分别上升1.21、1.45倍。以上结果表明,田间虫源ZY黄胫小车蝗对氰戊菊酯的敏感性下降,且其体内酯酶、多功能氧化酶活性提高,说明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参与了氰戊菊酯的代谢作用,推断这两种酶是导致黄胫小车蝗氰戊菊酯抗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芒果、荔枝、龙眼和柑橘四种果树花期蓟马发生种类,对广西境内上述4种果树主产区花期蓟马进行了采集调查。结果表明,4种果树花期分别采集到蓟马6848头、4078头、4427头和3790头,经形态特征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定,共有12种蓟马,隶属于锯尾亚目(Terebrantia)蓟马科(Thripidae)5属10种和管尾亚目(Tubulifera)管蓟马科(Phlaeothripidae)1属2种。其中芒果花12种,荔枝花5种,龙眼花6种和柑橘花7种。黄胸蓟马T. hawaiiensis在调查的4种果树花期蓟马中均为优势种,占比分别为38.38%,69.10%,51.66%和48.23%。本研究初步对广西4种主要果树花期蓟马种类组成进行了调查,确立了优势种,为今后蓟马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雅氏瓦螨对氟氨氰菊酯的抗药性测定及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氟氨氰菊酯的抗药性测定 ,发现抗性组蜂螨的LC50 是敏感组蜂螨的 4 0 99倍 ,说明抗性组蜂螨已经对氟氨氰菊酯产生了较强的抗性。测定了增效醚PBO和脱叶磷DEF对氟氨氰菊酯的增效作用 ,结果表明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的活性增强与大蜂螨的抗药性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0.
毒死蜱对家蚕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在室内不同条件下进行了桑园杀虫剂毒死蜱对家蚕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对2~5龄家蚕幼虫的摄入LC50值(48 h,25℃)分别为1.11、1.73、3.48与4.12 mg/L;在20、25、30、35℃下,毒死蜱对3龄家蚕的LC50值(48 h)分别为1.70、1.80、0.49与0.40 mg/L;桑叶浸药时间为1 s、10 s、1 m in、10 m in与1 h时,毒死蜱对4龄家蚕幼虫的LC50值(48 h,25℃)分别为5.55、3.64、3.15、2.12与1.54 mg/L;家蚕幼虫在毒死蜱药膜上爬行1、10、30与60 m in后,毒死蜱对3龄家蚕的接触LD50值(48 h,25℃)分别为3.59、0.28、0.20、0.12μg/cm2。  相似文献   

11.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对桑蓟马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对桑蓟马有良好的防治效果,2000倍、1000倍和500倍均极显著优于40%乐果乳油1000倍,对桑蓟马成虫的防效好于若虫,且见效快。该药对家蚕的毒性较低,是适合于防治桑蓟马的安全性较高的新农药,初期使用浓度200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2.
陈伟国 《蚕桑通报》2012,43(3):8-11
桑蓟马是桑树常见害虫之一,本文回顾了防治桑蓟马的农药筛选进展,分析了不同农药的防效和安全性,根据桑蓟马的防治特点和养蚕生产要求,提出了防治桑蓟马的农药应用策略,为防治桑蓟马新农药的筛选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调查了蓝莓园蓟马的发生动态,并选取新型及常用针对蓟马的8种杀虫剂,采用常规喷雾法比较了不同药剂、不同稀释倍数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①蓟马危害蓝莓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至8月中旬,期间出现两次活动高峰,分别为6月中旬、7月中旬。②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及5%啶虫脒乳油在各供试浓度下,药后1、3和7d防治效果均在60.48%以上,因此,呋虫胺与啶虫脒是防治蓟马的首选药剂,其余6种药剂对蓝莓上蓟马亦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选择时需要合理选用浓度及综合考虑其速效性与持效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5种低毒、低残留的化学杀虫剂对红色砂梨上西花蓟马的防治效果,为云南无公害绿色特色水果的生产提供指导。本试验选用80%敌敌畏乳油、2.5%高效氯氟氰聚酯水乳剂、20%吡虫啉水乳剂、5%啶虫脒乳油和30%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5种化学杀虫剂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种化学杀虫剂对梨树蓟马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从药后第1天到第7天,防效都达到了70%以上。以氯虫噻虫嗪效果最好,药效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5.
王泽林 《蚕桑通报》2009,40(2):24-27
为探索桑蓟马被害叶的使用价值,分别就桑蓟马被害叶对生命率、茧质、卵质及下代孵化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桑蓟马被害叶对稚蚕期影响不大,但对壮蚕期影响较大。丝茧育可将桑蓟马被害叶用在5龄第4天后,种茧育尽可能不用桑蓟马被害叶,以确保卵质成绩。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施钾对苜蓿(Medicago sativa)叶茎根碳水化合物的分配与苜蓿抗蓟马的关系,本试验以紫花苜蓿‘甘农3号’和‘甘农9号’为材料,以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为研究对象,在网室盆栽条件下,评价不同钾水平下苜蓿的受害程度,并测定了叶茎根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结果表明:施钾后,苜蓿的受害指数下降,各器官中的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及其根冠比均升高。随着受害时间的持续,各钾水平下苜蓿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在受害10 d时最高,茎中可溶性糖含量在受害15 d时最高,根中可溶性糖含量及各器官中淀粉含量均持续增加;可溶性糖的叶茎比在受害10 d时最高,淀粉的叶茎比变化不显著,可溶性糖和淀粉的根冠比均持续升高。施钾提高了苜蓿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并调控其在苜蓿各器官中的合理分配,进而增强了苜蓿对蓟马的耐害性。‘甘农9号’抗性表现较‘甘农3号’好,本试验中最适施钾量为0.6 g·(10 kg)-1土。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青葙(Celosia argentea Linn.)提取物对槟榔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化蛹和羽化的影响,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青葙甲醇和乙醇提取物,对红脉穗螟蛹发育、化蛹率及成虫羽化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青葙提取物对红脉穗螟的幼虫化蛹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经甲醇提取物处理后7天,化蛹率仅为66.3%,显著低于对照处理(91.70%);红脉穗螟老龄(5龄)幼虫取食经青葙提取物处理后的叶片,蛹重减轻,蛹长缩短;经青葙提取物处理预蛹后,红脉穗螟成虫羽化率降低,羽化时间明显延长,而且能诱导产生畸形个体。青葙提取物具有开发成红脉穗螟防控药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