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丽白"是从白沙枇杷实生群体中选出的大果枇杷新品种。2012年6月通过浙江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果实倒卵圆形或近圆形,果形指数1.08。平均单果重45.1g,最大果重51.2g。果皮淡黄白色,锈斑少,较薄,剥皮易。茸毛短,较多。果肉乳白色,细腻,化渣,汁多,味浓甜,果肉厚0.83~0.91cm,可食率7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2%。每果平均种子2.4粒。树形呈圆头形,树势较强,中心干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宁海白”是1994年从实生白沙枇杷(亲本不详)中选出的大果优质中熟白沙枇杷新品种.2004年2月通过浙江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现已在浙江舟山、台州、绍兴等地引种试验。  相似文献   

3.
淳安是山区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缘,年平均气温17℃,极端最高气温41.8℃;极端最低气温-7.6℃。因千岛湖水体的“湖泊”效应,在县境中部的湖区范围形成了特殊的小气候,同时,由于山地海拔高低差异悬殊,形成了多层次的立体气候。淳安枇杷主要分布在湖区低丘缓坡地和海拔200米以内的温暖层山地。作者根据十年亲身生产实践,总结淳安山地软条白沙枇杷优质丰产七项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白雪早"枇杷是由"早钟6号"×"新白2号"杂交子代中的优良单株,通过定向培育而成的特早熟优质大果白肉新品种。2018年4月通过福建省科技成果鉴定。单果重51.9~61.0 g,最大80.0 g以上;果实大小均匀,卵圆形,果基椭圆,果顶平广或尖峭;果皮淡黄,锈斑少,条斑明显,果点密,果点大小中等;萼片姿态外凸,萼孔闭合;果肉厚9.6~10.7 mm。  相似文献   

5.
‘宁海白’白沙枇杷设施栽培初探  相似文献   

6.
"三月白"枇杷是从"早钟6号"和"新白2号"杂交子代中,通过选择优良单株,定向培育而成的特早熟优质大果白肉新品种。2018年3月通过福建省科技成果鉴定。单果重53.5~63.4 g,最大90.0 g以上;果实大小均匀,近圆形或倒卵形,果基斜肩或钝圆,果顶平广;果皮黄白色至淡橙红色,条斑明显;萼片姿态外凸。  相似文献   

7.
白沙枇杷是浙江台州的主栽枇杷品种,以其质优味甜、口感纯正、售价高而成为枇杷新发展的主导品种,但抗逆性差,栽培管理要求精细,易遭灾害性天气影响而造成严重的减产减收。根据多年的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总结提出的白沙枇杷栽培九项改正技术,对促进各地白沙枇杷产业的发展,实施白沙枇杷的优质丰产栽培,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白沙枇杷品种“苏白1号”是江苏省苏州市东山镇槎湾村枇杷园中发现的优良单株,2009年2月通过了江苏省农林厅组织的新品种鉴定。2010年春季以接穗形式引入千岛湖进行高接换种,试栽观察。结果表明,“苏白1号”枇杷成熟期较千岛湖主栽品种软条白沙晚10天左右,抗性强,不易裂果,丰产性好,丰富了千岛湖白沙枇杷品种。  相似文献   

9.
为了科学的评价不同白沙枇杷品种果实品质指标,建立高效白沙枇杷果实品质评价体系,本研究通过相关性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23份白沙枇杷果实的11个品质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果实各个品质指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且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11个品质指标中提取出4个主成分因子。综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溶性糖、可滴定酸、氨基酸(AA)和单果重作为白沙枇杷果实品质性状评价的核心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方法为评价品质优良的白沙枇杷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秋芳×金玉是新育成的金黄色茧中丝量家蚕新品种。本文主要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分析了初步育成期实验室鉴定成绩和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成绩以及农村试养情况,测试分析了该品种的茧丝色牢度。  相似文献   

11.
摘 为了弄清枇杷根系对有益菌及致病菌的生理响应差异。本文以枇杷内生木霉P3.9菌株及3株枇杷根腐病病菌P3.1、P3.5、P3.6为研究对象,将其活体接种于健康枇杷根部,设单独接种木霉P3.9,木霉P3.9分别与3株病原菌同时接种处理,不接种菌体的植株为空白对照。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枇杷根中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纤维素酶(CL)、几丁质酶(Ch)、β-1,3-葡聚糖酶(β-1,3-GA)、内切β-1,4-葡聚糖酶(β-1,4-Cx)、外切β-1,4-葡聚糖酶(β-1,4-Cl)、α-淀粉酶(α-AL)8种酶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木霉P3.9菌株促使枇杷根部POD和CL活性增加,Ch、β-1,4-Cx和α-AL活性降低,PAL、β-1,3-GA和β-1,4-Cl活性不受影响。木霉P3.9菌株与病原菌P3.1菌株互作,促使枇杷根部POD、PAL、β-1,3-GA、β-1,4-Cx、β-1,4-Cl和α-AL活性增加,CL和Ch活性不受影响;木霉P3.9菌株与病原菌P3.5菌株互作,促使枇杷根部POD、PAL、Ch和β-1,3-GA活性增加,β-1,4-Cx和α-AL活性降低,CL和β-1,4-Cl活性不受影响;木霉P3.9菌株与病原菌P3.6菌株互作,促使枇杷根部POD、PAL、β-1,4-Cx、和β-1,4-Cl活性增加,Ch和β-1,3-GA活性降低,CL和α-AL活性不受影响。木霉P3.9菌株与枇杷根腐病菌互作,促使枇杷根部POD和PAL活性增加;木霉P3.9菌株分别与病原菌P3.5和P3.6互作,Ch和β-1,3-GA活性变化不一致,前者增加,后者降低。木霉P3.9与病原菌P3.1互作,β-1,3-GA活性增加,Ch活性不受影响。上述结果一方面说明枇杷内生木霉P3.9菌株能成功定殖于枇杷根部,对枇杷根部有诱导抗性作用。另一方面说明病原菌P3.1、P3.5和P3.6菌株致病性存在差异,P3.6菌株最强,P3.5菌株最弱,P3.1菌株居中。  相似文献   

12.
以上海浦东新区引进的四川大五星、广西枇杷和浙江宁海白三个枇杷设施栽培品种为试材,露地栽培大五星枇杷作为对照,对枇杷的物候期、生长习性、花期冻害、病害及果实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设施栽培枇杷物候期,平均比露地栽培提前了15 d左右。和露地栽培的大五星相比,温室栽培降低了果实锈病发生,裂果率降低了5.0%,但缩果病和炭疽病有所提高。另一方面,玻璃温室栽培提高了果实品质。与露地栽培枇杷的花器受冻比例为40.6%相比,温室栽培花器受冻比例仅为5.6%。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介绍了枇杷大棚栽培防冻害技术,提出了枇杷大棚覆膜、肥料管理、温湿度管理和疏果与修剪等关键技术要点,通过本技术的实施,可有效提升枇杷坐果率、降低裂果率,增产近1倍,又可提前1周上市,平均能增产2500元/667m2,可有效促进果农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5.
2005—2010引种观察了早钟6号、香钟11号、解放钟、大五星四个枇杷品种在荔波的表现。结果表明,四个枇杷品种在荔波的表现均很好,各品种自花结实力强,丰产性较好。结合我县低热河谷区域自然气候资源的优势以及旅游旺季对鲜果的需求,认为早钟6号以其早熟丰产、抗性强等特点可作为我县早熟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6.
枇杷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水果之一,本研究利用RAPD技术对蜜蜂授粉枇杷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从而进一步认识蜜蜂授粉枇杷增产提质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蜜蜂授粉实验组枇杷的遗传多态性高于未授粉实验组枇杷,说明蜜蜂授粉可能增加了枇杷异花授粉的几率,丰富了蜜蜂授粉枇杷的遗传基础,从而促进蜜蜂授粉枇杷的增产提质。  相似文献   

17.
金华市是浙江省枇杷的主产区之一,其中软条白沙品种皮薄、肉细嫩,经济价值高被广泛种植。研究者以蜜蜂为授粉媒介,选择软条白沙枇杷为试验对象进行了授粉增效研究。研究表明:蜂媒授粉组比自然授粉组坐果率提高3.16%,单株产量增加30.43%,畸形果率降低9%。蜂媒授粉组比无蜂授粉组坐果率提高5.84%,单株产量增加89.54%,畸形果率降低30%;蜂媒授粉组单果重、可食率、种子数、种子重量及果形指均显著优于自然授粉组和无蜂授粉组。  相似文献   

18.
‘蜂糖李’是安顺市农业科学院、镇宁县农业局、六马镇农业服务中心和镇宁县汇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镇宁发现的李子地方品种中优选出来的中熟李子新品种。果实圆形、缝合线深而明显;果皮淡黄色,蜡质有光泽,果肉黄色、肉厚,肉质酥脆、多汁、味甜;平均单果重35.3g,最大单果重65.9g,果形指数0.89;核小、离核,可食率高,粗纤维较少;可溶性固形物16.1%,可溶性糖13.54%,可滴定酸含量0.77%,维生素c8.95mg/100g,品质极佳。果实生育期125/d,在黔中区域6月下旬成熟;萌芽率高,成枝力弱。耐贮运。适应性强。适合黔中类似生态区栽培,第3年开花结果,早果丰产。  相似文献   

19.
岭丰糯由荔枝实生变异选育而来,于2010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试验于2008、2009年连续2年对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10-20年生岭丰糯荔枝光合特性进行研究,并与优质荔枝糯米糍进行比较。从光合作用速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及树体碳素营养储备的角度分析了岭丰糯高产稳产的生理基础,结果表明其开花前树体碳素营养储备水平、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略高于糯米糍,但未达显著水平,其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也与糯米糍无显著差异,但其光合速率随叶绿素累积而增加的速率高于糯米糍,意味着发育中的叶片能更快完成从“库”转为“源”,因而其新叶光合能力更强,有利于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20.
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分析,对采自重庆地区疑似由链格孢菌引起的枇杷叶斑病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所得病原菌的rDNA-ITS序列与 GenBank中登陆的四株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登录号分别为:FJ228163、KT192329、KM100451、KP278185)的相似性均为99%,结合病原菌的菌落、分生孢子形态特征及致病性测定结果,将其鉴定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GenBank登录号为KY397985,并命名为24-CQYB。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咪鲜胺、嘧菌酯、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及苯醚甲环唑等5种杀菌剂对24-CQYB菌株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苯醚甲环唑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3.84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